穿孔定位书写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38647发布日期:2020-06-02 19:29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穿孔定位书写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练字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穿孔定位书写工具。



背景技术:

小学生在学习书法过程中,由于老师对知识的输出和学生的接收不对称,学生对字的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长度和倾斜度容易产生误解和偏差。小学生面对着空白的田字格进行书写时,每个字的笔画只能够按照主观意识书写到田字格里。因此造成了字的笔画在田字格里的位置不对,字和田字格的大小比率失调,字的结构不美观,不符合老师要求的问题。为了帮助学生练好字,临摹字帖是现在学生学习写字最常用的手段。

现有的字帖结构,其包括字帖本和临摹纸,字帖本上印刷或者印刻字体,临摹纸覆盖在字帖本上进行书写。而且学生通常也只有在字帖上书写才有机会练字,到平时的练习本和作业本中,书写就只能自由发挥。小学生,特别是需要打好书写习惯和书写基础一二年级的学生,在这个时间段大多数都没有能力写出标准的字体。所以学生实际练习正规书写的时间都非常少。在一天中,学生临摹练字时间仅仅只占到其写字总时间的六分之一。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通过临摹字帖的方式改善自己的书写状况的效果并不理想。

因此,现有的字帖只能在其临摹纸上练字,而无法在现有的作业本、练习本或者其他白纸上进行临摹练字,导致练字效果不佳。此外,大部分小学生会因效果差而无法长期坚持,这进一步导致练字效果甚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穿孔定位书写工具,以摆脱只能在临摹纸练字的限制,增加实际练字时间,提高练字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穿孔定位书写工具,包括字帖本,所述字帖本的一面设有文字,沿着所述字帖本的字迹设有贯穿字帖本的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本设备的使用方法:将字帖本放在待写纸上,用笔、颜料、墨粉等其他可以用于标记的工具穿过每个通孔在待写纸留下标记,或者是通过尖锐物体穿过通孔在待写纸戳下印记,最后拿走字帖本进而在待写纸上留下很多标记或者印记。练字时,按照这些标记或者印记书写,对每一笔画的书写进行纠正使书写的文字更加规范。

而本设备的字帖本不受到临摹纸的限制,待写纸可以是练字本、作业本或者其他常见类型本子。而本设备的字帖本上的文字的大小和文字之间的间距是根据一类本子上的字格相应地的设置,因此,本设备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本子设计成对应类型的字帖本。因此,本设备可以在普通的本子实现练字,也可以在白纸上进行练字。此外,相比现有的字帖而言,本设备可以重复利用,长期使用而代替现有的字帖,更加环保。

字帖本上的文字可以为学校练字作业的文字,使用字帖本在作业本上书写,既可以练字,同时又能完成家庭作业、课堂作业或者课后作业。即在平时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进行练字,避免产生学校作业以外的练字任务,减少学生的作业量,从而有利于避免学生产生为难情绪和反感情绪。同时也增加了实际练字的时间,提高书写效果。

优选地,所述字帖本的材料为透明塑料。

本设备的字帖本的形成和材料可以根据待写纸的具体种类而定,可以是一页一页的形状,也可以是长条形形状等,方便使用和携带。

优选地,所述字帖本的每个文字均设有用于对准的横线或者线框。

优选地,所述横线包括上横线和下横线。

虽然本子分为不同的种类,但是字体的线框都是符合行业标准的,本设备的字帖本的横线或者线框均是根据行业标准制定的。因此,字帖本的横线或者线框可以与同类型本子上的线框重合,具体重合方式如:使用时,字帖本上的上横线和下横线与作业本上字格的上横线和下横线对准,或者是字帖本上的线框与作业本上的线框对准,从而将字帖本与本子对准,使得标记或者印记位于本子上的线框中,避免文字超出线框,书写更加规范。

优选地,所述上横线和下横线之间和线框内均设有虚线。

虚线便于直观看到文字的每个笔画位于线框中的具体位置,书写时便于与待写纸上的文字进行对比,使书写文字更加规范。

优选地,所述字帖本的文字包括汉字,每个汉字的每一笔画的首端和末端,每一笔画与另外一笔画的相交点以及每一笔画的弯折处均设有一个所述通孔。

优选地,每个汉字的点类笔画设有一个通孔。

对于汉字类的文字的书写,主要是在书写的关键点进行引导,减小偏差,使书写的文字规范。这里的关键点是指每个汉字的每一笔画的首端和末端,每一笔画与另外一笔画的相交点,每一笔画的弯折处以及点类笔画。而关键点则是通过通孔作标记或者印记。

优选地,所述字帖本的文字包括除了汉字以外的其他文字,每个其他文字的字迹分布多个所述通孔。

优选地,其他文字的通孔均匀分布。

优选地,所述其他文字包括拉丁字和阿拉伯数字。

拉丁字和阿拉伯数字的笔画为连贯的弯曲笔画,弯折点或者相交点不明显。对于这类文字的通孔进行均匀分布,每书写一小段便进行引导,有利于减小书写难度,书写更加规范。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施例中文字为汉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图1的后视图;

图4为本实施例中文字为拉丁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施例中文字为阿拉伯数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字帖本1、上横线2、下横线3、线框4、虚线5、通孔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穿孔定位书写工具,包括字帖本1。字帖本1的材料可以透明塑料也可以为其他材料,而字帖本1的形成可以根据待写纸的具体种类而定,可以是一页一页的形状,也可以是长条形形状等,方便使用和携带。本实施例列举一种具体的形态,例如:字帖本1为0.4mm厚度的pvc全透明塑料胶片,并将剪裁为40×130mm大小,四个角采用了直径为8mm的圆倒角。

在字帖本1的一面设有文字,沿着所述字帖本1的字迹设有贯穿字帖本1的通孔6。文字可以是印刷或者刻印在字帖本1上,而且在字帖本1上每个文字的上下两边还设有将用于对准的横线,横线包括上横线2和下横线3。也可以用线框4代替上横线2和下横线3,线框4中也可以设置实线。虽然本子分为不同的种类,但是字体的线框4都是符合行业标准的,本设备的字帖本1的横线或者线框4均是根据行业标准制定的。因此,字帖本1的横线或者线框4可以与同类型本子上的线框4重合,具体重合方式如:使用时,字帖本1上的上横线2和下横线3与作业本上字格的上横线2和下横线3对准,或者是字帖本1上的线框4与作业本上的线框4对准,从而将字帖本1与本子对准。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法:将字帖本1放在待写纸上,用笔、颜料、墨粉等其他可以用于标记的工具穿过每个通孔6在待写纸留下标记,或者是通过尖锐物体穿过通孔6在待写纸戳下印记,最后拿走字帖本1进而在待写纸上留下很多标记或者印记。练字时,按照这些标记或者印记书写,对每一笔画的书写进行纠正使书写的文字更加规范。而标记或者印记位于本子上的线框4中,避免文字超出线框4,书写更加规范。

另外,为了使书写文字更加规范,所述上横线2和下横线3之间和线框4内均设有虚线5。虚线5便于直观看到文字的每个笔画位于线框4中的具体位置,书写时便于与待写纸上的文字进行对比。

本实施例中字帖本1上的文字类型可以是汉字,也可以是拉丁字、阿拉伯数字或者其他常见类型的文字。

如果为汉字,如图1所示,则通孔6的具体设置如下:

每个汉字的每一笔画的首端和末端,每一笔画与另外一笔画的相交点以及每一笔画的弯折处均设有一个所述通孔6。另外,每个汉字的点类笔画设有一个通孔6。《现代汉语通用字表》规定了5类基本笔画:横类、竖类、撇类、点类、折类。每个汉字均是由横类、竖类、撇类、点类和折类组成。按照上述通孔6设置是将通孔6设置在5类基本笔画的关键点,本设备便在关键点进行书写引导,减小偏差,使书写的文字规范。这里的关键点是指每个汉字的每一笔画的首端和末端,每一笔画与另外一笔画的相交点,每一笔画的弯折处以及点类笔画,而关键点则是通过通孔6作标记或者印记。

如果为拉丁字和阿拉伯数字,如图2和图3所示,则通孔6的具体设置如下:

通孔6沿着字迹均匀分布。由于拉丁字和阿拉伯数字的笔画为连贯的弯曲笔画,弯折点或者相交点不明显。对于这类文字的通孔6进行均匀分布,每书写一小段便进行引导,有利于减小书写难度,书写更加规范。

对于字体在字帖本1上的具体分布本实施例不作限定,字体可以根据现有的学校教材适配,即字帖本1上的文字可以为学校练字作业的文字,使用字帖本1在作业本上书写,既可以练字,同时又能完成家庭作业、课堂作业或者课后作业。即在平时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进行练字,避免产生学校作业以外的练字任务,减少学生的作业量,从而有利于避免学生产生为难情绪和反感情绪。同时也增加了实际练字的时间,提高书写效果。

本实施例列举一种字体在字帖上的具体分布,如下:

将设计好的8个字体单元以矩阵的方式均匀地印刷在字帖本1的正面上。这里的字体单元是指文字和线框4,文字、上横线2和下横线3,以及位于上横线2和下横线3之间和线框4内的虚线5。上横线2、下横线3、横虚线5和竖虚线5的长度均和现有本子上的字格的横边和长边的长度相同,均为12mm,而文字为楷体30号字,通孔6的孔径为0.7mm。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