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灰粉笔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90606发布日期:2020-05-01 17:19阅读:489来源:国知局
一种吸灰粉笔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粉笔擦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吸灰粉笔擦。



背景技术:

粉笔擦是一种教学用具,用于擦去黑板上粉笔字迹的工具。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粉笔在黑板上书写板书,而粉笔的成分是硫酸钙的一种白色沉淀物,不容易被分解,颗粒比粉尘大。因此,在用粉笔擦擦拭黑板时,会差生大量的粉笔灰,导致粉尘到处飞扬,甚至会吸入肺内对身体造成危害。

因此,目前教学使用的大多数粉笔擦都存在着产生大量的粉笔灰尘的问题。

如今,市场上已有很多类型的吸尘粉笔擦,经检索,中国发明专利号:cn108045137a,该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吸尘粉笔擦,包括安装罩,所述安装罩两端的内壁上均固定连接有支座,所述支座上铰接有凸轮,所述凸轮的两端均套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上啮合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远离安装罩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滚轮,所述滚轮和第一齿轮铰接在支座上,所述安装罩远离支座的一端扣设有卡扣,所述卡扣远离安装罩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滚轮的柱面贯穿底板并向外延伸,所述底板远离安装罩的一侧铺设有数段擦布,所述底板靠近安装罩的一侧设有吸尘袋,所述吸尘袋为橡胶材质,所述吸尘袋与凸轮相抵。该发明专利虽能实现吸尘作用,但是其只能在单向移动,完全不符合用户的日常操作习惯。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吸灰粉笔擦,致力于解决前述背景技术的技术问题之一。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吸灰粉笔擦,包括

壳体;

擦拭层,固定安装于所述壳体的一侧,所述擦拭层形成有通气槽;

过滤层,设置于所述壳体上,且与所述擦拭层相对;

风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风叶的进风侧靠近所述擦拭层,所述风叶的出风侧靠近所述过滤层;

第一摩擦轮,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且位于所述擦拭层所在的一侧;

第一传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传动组件的输入端与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摩擦轮及所述风叶动力连接;

第二摩擦轮,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且位于所述擦拭层所在的一侧;

第二传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二传动组件的输入端与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摩擦轮及所述风叶动力连接;

其中,所述吸灰粉笔擦具有第一擦拭方向和与第一擦拭方向相反的第二擦拭方向,第一擦拭方向下,所述第一摩擦轮驱动所述风叶转动以进行吸灰,第二擦拭方向下,所述第二摩擦轮驱动所述风叶转动以进行吸灰。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擦拭层由若干个海绵条间隔排列组成,相邻所述海绵条之间的间隙形成所述通气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

换向齿轮,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且与所述第一摩擦轮啮合;

第一单向离合器,与所述换向齿轮啮合;

第一传动轴,与所述第一单向离合器的中心固定连接;

第一主动锥齿轮,与所述第一传动轴的中心固定连接;

第一从动锥齿轮,与所述风叶的中心轴固定连接,且与所述第一主动锥齿轮啮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包括

第二单向离合器,与所述第二摩擦轮啮合;

第二传动轴,与所述第二单向离合器的中心固定连接;

第二主动锥齿轮,与所述第二传动轴的中心固定连接;

第二从动锥齿轮,与所述风叶的中心轴固定连接,且与所述第二主动锥齿轮啮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过滤层与所述壳体之间是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在擦拭过程中,吸灰粉笔擦通过第一摩擦轮与第二摩擦轮的滚动在第一擦拭方向与第二擦拭方向下来回移动,在第一擦拭方向下,通过第一摩擦轮的滚动,带动第一传动组件转动,从而使风叶转动,将擦拭产生的粉笔灰通过通气槽吸入到壳体内;在第二擦拭方向下,同样的,通过第二摩擦轮的滚动,带动第二传动组件转动,从而使风叶转动,实现相反方向的擦拭过程的吸灰,如此,有效地减少了在擦拭黑板过程中产生的粉笔灰,降低了粉笔灰尘对人体产生的危害,同时可以实现粉笔擦的双向移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具体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2为本具体实施方式的仰视图;

图3为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4为图3的a部详图;

图5为图3的b部详图;

图6为本具体实施方式的第一单向离合器或第二单向离合器的示意图。

图中,1-壳体,11-吸尘腔,2-擦拭层,20-海绵条,21-通气槽,3-过滤层,4-风叶,5-第一摩擦轮,61-第一单向离合器,62-第一传动轴,63-第一主动锥齿轮,64-第一从动锥齿轮,65-换向齿轮,7-第二摩擦轮,81-第二单向离合器,82-第二传动轴,83-第二主动锥齿轮,84-第二从动锥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制造工艺及操作使用方法等,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提供了一种吸灰粉笔擦,包括

壳体1;

擦拭层2,固定安装于所述壳体1的一侧,所述擦拭层2形成有通气槽21;

过滤层3,设置于所述壳体1上,且与所述擦拭层2相对;

风叶4,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所述风叶4的进风侧靠近所述擦拭层2,所述风叶4的出风侧靠近所述过滤层3;

第一摩擦轮5,与所述壳体1转动连接,且位于所述擦拭层2所在的一侧;

第一传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所述第一传动组件的输入端与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摩擦轮5及所述风叶4动力连接;

第二摩擦轮7,与所述壳体1转动连接,且位于所述擦拭层2所在的一侧;

第二传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所述第二传动组件的输入端与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摩擦轮7及所述风叶4动力连接;

其中,所述吸灰粉笔擦具有第一擦拭方向和与第一擦拭方向相反的第二擦拭方向,第一擦拭方向下,所述第一摩擦轮5驱动所述风叶4转动以进行吸灰,第二擦拭方向下,所述第二摩擦轮7驱动所述风叶4转动以进行吸灰。

使用时,使用者握持该吸灰粉笔擦的壳体,并将擦拭层2与黑板的待擦拭区域抵接,然后沿第一擦拭方向和第二擦拭方向来回反复移动,以将黑板的待擦拭区域擦拭干净,同时当该吸灰粉笔擦处于第一擦拭方向下,通过使用者施力作用使第二摩擦轮7滚动,带动第二传动组件70转动,从而使风叶4转动,将擦拭产生的粉笔灰通过通气槽21吸入到壳体1内;当该吸灰粉笔擦处于第二擦拭方向下,使用者施力作用推动第一摩擦轮5滚动,带动第一传动组件转动,从而使风叶4转动,将擦拭产生的粉笔灰通过通气槽21吸入到壳体1内,有效地减少了在擦拭黑板过程中产生的粉笔灰,降低了粉笔灰尘对人体产生的危害,同时实现粉笔檫的双向移动。

具体的,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壳体1具有吸尘腔11,所述吸尘腔11用于存放吸入的粉笔灰颗粒。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擦拭层2由若干个海绵条20间隔排列组成,相邻所述海绵条20之间的间隙形成所述通气槽21。使用时,海绵呈条状可以节省海绵材料,同时,粉笔灰通过海绵条20之间的多个通气槽21被吸入到壳体1的吸尘腔11内,如此,可以实现将更多的粉笔灰吸入到吸尘腔11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换向齿轮65,与所述壳体1转动连接,且与所述第一摩擦轮5啮合;第一单向离合器61,与所述换向齿轮65啮合;第一传动轴62,与所述第一单向离合器61的中心固定连接;第一主动锥齿轮63,与所述第一传动轴62的中心固定连接;第一从动锥齿轮64,与所述风叶4的中心轴固定连接,且与所述第一主动锥齿轮63啮合。工作中,第一摩擦轮5转动带动换向齿轮65转动,通过换向齿轮65的作用使第一单向离合器61、第一传动轴62、第一主动锥齿轮63和第一从动锥齿轮64也同时传递产生转动,且转动的方向与第一摩擦轮5转动方向相同,从而风叶4产生转动。如此,可以保证在反向擦拭黑板时也能实现吸收粉笔灰。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3和图5所示,所述第二传动件包括第二单向离合器81,与所述第二摩擦轮7啮合;第二传动轴82,与所述第二单向离合器81的中心固定连接;第二主动锥齿轮83,与所述第二传动轴82的中心固定连接;第二从动锥齿轮84,与所述风叶4的中心轴固定连接,且与所述第二主动锥齿轮83啮合。工作中,第二摩擦轮7转动带动第二单向离合器81转动,同时第二传动轴82、第二主动锥齿轮83和第二从动锥齿轮84也产生转动,且转动的方向与第二摩擦轮7转动方向相反,从而使风叶4产生转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所述过滤层3与所述壳体1之间是可拆卸连接。使用时,过滤层3将吸入的空气排出,吸入的粉笔灰沉积在吸尘腔11内,当吸尘腔11内积累一定量的粉笔灰时,可以将过滤层3拆卸,将吸尘腔11内的粉笔灰倒出,如此,可以防止积累在吸尘腔11内的粉笔灰对过滤层3造成堵塞。

具体的,所述第一单向离合器61和所述第二单向离合器81的具体结构如图6所示。

上面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