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液式毛刷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24658发布日期:2020-06-09 19:52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一种直液式毛刷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笔领域,尤其是一种直液式毛刷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直液式毛刷结构在书写完后如果没有相应的对毛刷进行密封存储,毛刷上的墨水很容易凝固而导致下次书写不畅。

现有的直液式毛刷结构复杂,而且组装困难,不利于使用者拆卸清洗和维修,而且气压平衡结构复杂,安装较难。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隔墨塞结构简单且组装简易的直液式毛刷结构。

一种直液式毛刷结构,包括笔套、笔咀、笔杆、尾塞、书写组件和套内塞,笔套、笔咀、笔杆和尾塞依次设置,笔杆用于盛装墨水,尾塞用于封堵笔杆一端,笔咀用于持握;书写组件设置于笔咀中,包括书写部、引墨部和隔墨塞,引墨部通过隔墨塞连接笔杆,隔墨塞用于维持笔杆内外的气压平衡,引墨部背离隔墨塞一侧设置书写部,引墨部用于对墨水进行引流,书写部用于从引墨部中汲取墨水进行书写;隔墨塞包括环柱体和第二垫层,环柱体中部开设通孔,且通孔周壁上开设有若干沿通孔轴向延伸的槽位,垫层设置在通孔径向环柱体一侧,第二垫层用于卡设在笔咀一端上;套内塞设置于笔套中,用于保护书写部免于暴露在空气中。

优选的,引墨部包括引水芯、棉芯和中继芯,引水芯、棉芯和中继芯依次设置,中继芯一端插设在棉芯一端中,引水芯一端插设于棉芯另一端中,棉芯用于控制流进引水芯的墨水流量恒定。

优选的,书写部包括毛刷尖,毛刷尖一侧设置有衔接咀,毛刷尖通过衔接咀连接笔咀,毛刷尖用于书写。

优选的,隔墨塞设置于笔咀一端笔杆中,中继芯背离棉芯一端插设于隔墨塞中。

优选的,环柱体和第二垫层之间设置有漏斗型连接件,环柱体连接连接件开口直径较小的一端,第二垫层连接连接件开口直径较大的一端。

优选的,引水芯位于棉芯中部分的直径大于引水芯位于棉芯外侧部分的直径,中继芯位于棉芯中部分的直径大于中继芯位于棉芯外侧部分的直径。

优选的,槽位的形状为多边形。

优选的,槽位的形状为三角形。

优选的,笔套、套内塞、笔咀、笔杆和尾塞两两通过卡扣配合互相连接。

上述直液式毛刷结构,通过设置隔墨塞,使得笔杆中的大气压强得以一直维持与笔杆外的大气压强一致,避免随着墨水的减少而导致墨水出水受阻;通过将套内塞、笔套、衔接咀、笔咀、笔杆和隔墨塞之间的连接方式设置成卡接方式,方便安装和拆卸,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直液式毛刷结构的爆炸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直液式毛刷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沿a-a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笔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套内塞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毛刷尖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衔接咀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笔咀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引水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中继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隔墨塞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中继芯安装在隔墨塞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沿b-b的剖面结构图;

图14是图12中沿c-c的剖面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直液式毛刷结构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参见图1,本发明一种直液式毛刷结构,包括笔套100、笔咀300、笔杆400和尾塞600,笔套100、笔咀300、笔杆400和尾塞600依次设置,笔杆400用于盛装墨水,尾塞600用于封堵笔杆400一端,笔咀300用于持握。

具体的,笔套100、笔咀300、笔杆400和尾塞600依次设置连接形成毛刷结构的外壳。

具体的,笔套100、套内塞200、笔咀300、笔杆400和尾塞600通过或螺旋配合或卡扣配合互相连接。

一种实施例中,笔套100、套内塞200、笔咀300、笔杆400和尾塞600之中两两通过内外螺旋配合连接。

请参见图4和图8,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笔套100、套内塞200、笔咀300、笔杆400和尾塞600之间两两通过卡扣配合连接。

具体的,笔套100内壁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一限位凸起110,笔咀300靠近笔套100一端外壁上对应若干个凸起设置第一环形凹槽210,通过将笔套100向笔咀300推动并使得若干个第一限位凸起110卡入第一环形凹槽210中,对笔套100进行简单的固定。

进一步的,第一限位凸起110有六组;

请参见图8,笔咀300靠近笔杆400一端外壁上设置有若干组第一环形凸起220,笔杆400内侧壁上对应于若干组环形凸起设置有若干组第二环形凹槽,通过将笔咀300插入笔杆400中,直到若干组第一环形凸起220卡入若干组第二环形凹槽中,此时可将笔咀300和笔杆400可拆卸连接在一起,尾塞600与笔杆400的连接方式和笔咀300与笔杆400的连接方式同理。

请参见图1-3,书写组件,设置于笔咀300中,包括书写部、引墨部和隔墨塞530,引墨部通过隔墨塞530连接笔杆400,隔墨塞530用于维持笔杆400内外的气压平衡,引墨部背离隔墨塞530一侧设置书写部,引墨部用于对墨水进行引流,书写部用于从引墨部中汲取墨水进行书写。

请参见图5,套内塞200,设置于笔套100中,在笔套100连接笔咀300时,套内塞200与笔咀300起到封闭的作用,使得笔咀300中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空间,用于保护书写部免于暴露在空气中,使书写部与外部空气处于相对隔离状态,避免书写部上的墨水在空气中暴露过长时间而凝固,影响下次的书写。

请参见图4和图5,具体的,套内塞200外圆周侧壁上对应第一限位凸起110设置若干沿笔套100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长条凹槽210,以方便套内塞200嵌入笔套100中,且限制套内塞200旋转,避免套内塞200在笔套100中自转而导致套内塞200、第二限位凸起130和第二环形凸起120之间出现磨损,笔套100内壁对应于套内塞200靠近于笔咀300一端设置有第二环形凸起120,套内塞200背离笔咀300一端的外直径小于套内塞200靠近笔咀300一端的外直径,笔套100中第二环形凸起120背离第一限位凸起110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限位凸起130,第二限位凸起130和第二环形凸起120之间在笔套100长度方向上的距离等于第一长条凹槽210的长度,第二限位凸起130环绕设置于笔套100内侧壁,且第二限位凸起130对应第一限位凸起110之间的间隙设置,故在将套内塞200安装进笔套100后,第二限位凸起130将顶在套内塞200中第一长条凹槽210之间形成的突起上,限制套内塞200移动。

在将套内塞200安装进入笔套100时,只需将套内塞200上的第一长条凹槽210对准笔套100上的第一限位凸起110,此时只需用轻微的力度即可将套内塞200压入笔套100中,由于套内塞200上第一长条凹槽210所在的外直径较大的一端卡在第二限位凸起130和第二环形凸起120之间,而被固定住,安装方便,在取出清洗时,笔套100背离笔咀300另一端设置有通孔,只需用条状工具从通孔中将套内塞200从另一侧顶出,方便拆卸。

请参见图1-3和图9-11,引墨部包括引水芯521、棉芯522和中继芯523,引水芯521、棉芯522和中继芯523依次设置,中继芯523一端插设在棉芯522一端中,引水芯521一端插设于棉芯522另一端中,棉芯522用于控制流进引水芯521的墨水流量恒定。

请参见图6和图7,书写部包括毛刷尖511和衔接咀540,毛刷尖511通过衔接咀540连接笔咀300,毛刷尖511用于书写。

具体的,毛刷尖511靠近笔咀300一端对应于引水芯521设置安装孔,引水芯521背离棉芯522一端插设于安装孔中,安装孔用于增加毛刷尖511与引水芯521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毛刷尖511可以更加顺畅的书写,避免由于毛刷尖511过长而导致汲取墨水过少,书写笔记较浅,或者出现断续的情况。

具体的,毛刷尖511背离笔套100一端外缘设置有向毛刷尖511外侧突出的第一垫层,第一垫层用于卡设在衔接咀540一端上,以达到防止毛刷尖511从衔接咀540靠近笔套100的一端脱离的目的,再通过引水芯521将毛刷尖511背离笔套100一端顶住而固定,实现固定毛刷尖511的目的,安装和拆卸均更加方便。

请参见图7,具体的,衔接咀540上设置第三环形凸起543、第三限位凸起542和第二长条凹槽541,笔咀300内壁对应于第三环形凸起543设置有第四环形凸起,第二长条凹槽541沿衔接咀540的长度方向延伸。

在安装时,将毛刷尖511从衔接咀540具有第三环形凸起543的一端插入,并使得毛刷尖511上的第一垫层卡设在衔接咀540上,再将衔接咀540上的第二长条凹槽541对准笔咀300内壁对应第二长条凹槽541设置的长条凸起,将衔接咀540推进笔咀300中并通过第三环形凸起543和第四环形凸起配合限制衔接咀540向靠近笔套100一侧脱离,此时第三限位凸起542刚好卡在笔咀300靠近笔套100一端,限制了衔接咀540向背离笔套100一侧脱离,以达到将衔接咀540固定在笔咀300中的目的。

请参见图11-12,隔墨塞530设置于笔咀300一端笔杆400中,中继芯523背离棉芯522一端插设于隔墨塞530中。

请参见图11-14,隔墨塞530包括环柱体和第二垫层532,环柱体中部开设通孔,且通孔周壁上开设有若干沿通孔轴向延伸的槽位531,第二垫层532设置在通孔径向环柱体一侧,第二垫层532用于卡设在笔咀300一端上,且第二垫层532起到阻挡墨水从隔墨塞530侧壁与笔咀300内壁之间形成的缝隙流出。

具体的,通过设置槽位531,在中继芯523插设于通孔中时,中继芯523紧连接通孔,此时的槽位531和中继芯523周缘形成截面为不规则的多边形,槽位531在通孔中形成了可供笔杆400外部空气进入笔杆400中的导气通道,当然槽位531的截面面积不能过大,否则将导致墨水从槽位531形成的导气通道进入棉芯522中,使得书写的出墨量大大增加,影响书写的美观性,且浪费墨水。

在笔杆400中的墨水源源不断的从中继芯523导引入棉芯522后,笔杆400会随着墨水的流失而呈现部分真空状态,此时的笔杆400中的气压会低于大气压,如果没有设置导气通道,那么墨水将会被大气压施加一个由笔杆400外向内的压力,而导致墨水没法流出,通过设置导气通道,使得笔杆400外的空气可以通过导气通道流入笔杆400,使得笔杆400内外的大气压强相等,此时笔杆400中的墨水可以正常流出。

请参见图11-14,环柱体和第二垫层532之间设置有漏斗型连接件,环柱体连接连接件开口直径较小的一端,第二垫层532连接连接件开口直径较大的一端。

通过设置漏斗型连接件,使得所述第二垫层所在隔墨塞开口端开口直径较通孔直径大,组装更加方便且具有增加引墨速度的作用。

请参见图9和图10,引水芯521位于棉芯522中部分的直径大于引水芯521位于棉芯522外侧部分的直径,中继芯523位于棉芯522中部分的直径大于中继芯523位于棉芯522外侧部分的直径。

具体的,如此设置的原因是增加墨水在棉芯522中的扩散速度的同时,而将中继芯523导引墨水的速率控制在正常水平,且毛刷尖511不至于汲取过多墨水而导致出水较多,不利于书写,且墨水消耗增加。进一步的,引水芯521和中继芯523的两端均做了剖尖处理,方便在安装的时候穿插进各种通孔。

槽位531的形状为多边形。

槽位531的形状为三角形。

槽位531有九组。

在安装的时候:

1、将隔墨塞530插设在笔杆400中;

2、将中继芯523直径较小的一端插设于隔墨塞530中,之后依次插设棉芯522和引水芯521;

3、将毛刷尖511上的安装孔对准引水芯521,并安装在引水芯521上;

4、将毛刷尖511背离引水芯521一端穿过衔接咀540并使得第一垫层卡设于衔接咀540一端上;

5、将笔咀300一端对准安装好后的毛刷尖511,并插设安装于笔杆400中;

6、将套内塞200插设于笔套100中;

7、将安装好后的笔套100套设于毛刷尖511上。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