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79811发布日期:2020-08-18 16:33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揭示涉及面板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各显示器件对显示面板的尺寸及性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因应市场的需求,大尺寸,高解析度以及超窄边框(ultranarrowborder,unb)型产品成为市场发展的趋势,而近年来广受市场关注的拼接屏更是对产品的极致窄边宽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在现有的显示面板中,尤其在拼接屏中,需要在阵列基板的周边边框区域放置集成电路芯片,其绑定侧区域的goa所占据的面板宽度远远大于其他三边处的宽度,以及扇出引线和数据线均占据较大面板空间,进而使得整个芯片及显示面板的外观不协调、不美观,并且还不利于窄边框或超窄边框型显示面板的实现。

综上所述,现有的显示面板的中,存在着在其绑定区域或者面板的边框非显示区域处,线路结构以及布局设计不合理,造成绑定区域的宽度远远大于其他三边处的宽度以及引线重叠和交叉等问题,不利于窄边框面板的实现。



技术实现要素:

本揭示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的显示面板中,边框区域或绑定区域处占据的空间太大,整个面板结构设计不合理,造成面板的外观不协调、美观,同时无法实现窄边框面板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揭示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揭示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1、包括显示区域和非显示区域,所述非显示区域包括扇形走线和驱动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芯片还包括至少一第一连接区和第二连接区,所述第一连接区与所述第二连接区相邻;

其中,所述驱动芯片包括多个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对应的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区内,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对应的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区内。

根据本揭示一实施例,所述第二连接区内,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依次相邻且等间隔设置。

根据本揭示一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区内,所述第一端子等间隔设置。

根据本揭示一实施例,所述驱动芯片包括两个第一连接区和一个第二连接区,所述第二连接区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区之间,且所述第二连接区内,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端子之间设置三个所述第一端子。

根据本揭示一实施例,所述第二连接区两侧的第一连接区内的所述第一端子数量相同。

根据本揭示一实施例,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之间均等间隔平行设置。

根据本揭示一实施例,所述驱动芯片包括数据线驱动芯片和扫描线驱动芯片,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数据线驱动芯片对应电连接,所述第二端子与所述扫描线驱动芯片对应电连接。

根据本揭示一实施例,所述扇形走线包括第一扇形走线和第二扇形走线,所述第一扇形走线的一端对应的与所述第一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二扇形走线的一端对应的与所述第二端子电连接。

根据本揭示一实施例,所述第一扇形走线的另一端对应的与所述显示面板的数据信号线连接,所述第二扇形走线的另一端对应的与所述显示面板的扫描信号线连接。

根据本揭示实施例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本揭示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

综上所述,本揭示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

本揭示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通过改变将传统的单一的数据线驱动芯片和扫描线驱动芯片的设置方式,将其集成在一个驱动芯片内,然后扇形走线再对应的与不同的驱动芯片内的端子电连接,并分别为显示面板提供数据信号和扫描信号,保证显示面板的正常发光。从而有效的降低了数据线驱动芯片和扫描线驱动芯片对应的端子的排布高度,使显示面板的结构设置更加合理,并且更有利于实现窄边框或超窄边框型面板的设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揭示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显示面板内的驱动芯片及驱动线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揭示实施例中的提供的显示面板的驱动芯片及驱动线路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揭示实施例中的驱动芯片的截面示意图及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揭示实施例提供的又一驱动芯片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显示面板对应的又一线路排布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揭示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揭示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揭示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揭示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揭示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显示面板内的驱动芯片及驱动线路结构示意图。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域和非显示区域,其中,在非显示区域内包括数据线驱动芯片(dataic)100以及扫描线驱动芯片(gateic)101。当显示面板工作时,自时序控制器传输来的信号由数据线驱动芯片接收并依照其讯号为显示面板提供灰阶电压,而薄膜晶体管的开或者关闭则由扫描线驱动芯片来进行控制。现有的设计中,通常将数据线驱动芯片和扫描线驱动芯片单独排布,而这种结构设计更加造成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域变大,同时,由于两者单独设计,其对应连接的数据信号线103和扫描线102会形成重叠的交叉布线结构,进一步使得面板的绑定区的宽度增加,严重降低了窄边框型显示面板的性能以及美观性。

本揭示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的驱动芯片结构设计,如图2所示,图2为本揭示实施例中的提供的显示面板的驱动芯片及驱动线路结构示意图。显示面板200包括非显示区域21和显示区域20,非显示区域21可围绕所述显示区域20设置,显示区域20内可设置多条信号线以进行数据信号的传输。

具体的,在本揭示实施例中的非显示区域21内,靠近下边框处还包括扇形区和驱动芯片区,在该扇形区内设置有多条扇形走线。

本揭示实施例中,驱动芯片包括第一连接区203、第二连接区204以及第三连接区205。其中,第一连接区203、第二连接区204和第三连接区204依次设置。

本揭示实施例中,在驱动芯片区内设置有不同的驱动芯片,具体的,所述驱动芯片包括数据线驱动芯片和扫描线驱动芯片。优选的,本揭示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区203和第三连接区205内只设置数据线驱动芯片,在第二连接区204内,同时设置数据线驱动芯片和扫描线驱动芯片。

进一步的,在第一连接区203、第二连接区204以及第三连接区205内,每个数据线驱动芯片和扫描线驱动芯片均对应设置有多个连接端子。即在第一连接区203内设置第一端子2031,在第二连接区204内设置有多个第一端子203和多个第二端子2032。优选的,第一连接区203和第三连接区205内设置相同的端子,本揭示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区203和第三连接区205内均设置第一端子2031为例进行说明。

在设置时,多个第一端子2031可等间距平行的设置在第一连接区203和第三连接区205内。同时,在第二连接区204内,设置第一端子2031和第二端子2032,第一端子2031和第二端子2032也可等间距设置。

优选的,第一连接区203和第三连接区205内的第一端子2031的数量可相同,这样有利于实现对称布置,以简化生产工艺。

如图3所示,图3为本揭示实施例中的驱动芯片的截面示意图及局部放大示意图。在第一连接区203和第三连接区205内设置数据线驱动芯片,同时对应的设置第一连接端子301,在第二连接区204内设置扫描线驱动芯片和数据线驱动芯片,同时,对应的设置第一连接端子301和第二连接端子302。

结合放大示意图,放大部分为第二连接区204内对应的走线示意图。由于在第二连接区204内设置有不同功能的驱动芯片,因此,还对应设置不同的扇形走线。具体的,包括第一扇形走线3011和第二扇形走线3012。第一扇形走线3011对应的与数据线驱动芯片对应的端子连接,第二扇形走线3012对应的与扫描线驱动芯片对应的端子连接,进而实现数据信号的传递和控制功能。

本揭示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二连接区204内设置不同功能的驱动芯片,同时对应的设置多个连接端子,进而可有效的降低传统驱动芯片区布线结构的高度,进而实现压缩绑定区域的宽度,有效的提升整机的协调性和美观效果。

本揭示实施例中,在第二连接区204内,第一连接端子301和第二连接端子302可依次间隔分布,对应的,第一扇形走线3011和第二扇形3012也依次间隔排布。从而简化生产工艺,并有效的对显示面板内的线路结构进行改善。

如图4所示,图4为本揭示实施例提供的又一驱动芯片结构示意图。结合图3中的结构示意图,本揭示实施例中,在第二连接区204内,同时设置数据线驱动芯片和扫描线驱动芯片,对应的,在第二连接区204内设置多个第一端子401和多个第二端子402。

具体的,多个第一端子401对应的与数据线驱动芯片连接,第二端子402对应的与扫描线驱动芯片连接。

优选的,本揭示实施例中,每两个相邻的第二端子402之间设置三个第一端子401。其中,各个端子之间的间隔距离可相同。从而有效的将不同功能的驱动芯片设置在同一芯片内,并分别实现不同的驱动功能,保证显示面板的正常工作。

对应的,如图5所示,图5为图4中的显示面板对应的又一线路排布放大示意图。由于在第二连接区内设置有不同的驱动芯片以及对应的连接端子,同时,在第二区域内每两个相邻的第二端子之间设置三个第一端子,对应的,分别设置多条第一扇形走线501和多条第二扇形走线502,使第一扇形走线501和第二扇形走线502与相应的端子一一对应电连接。各个走线在分别与显示面板内的器件电连接,以实现信号的传输。

优选的,结合图2中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显示面板200还可包括第一扇形走线206和第二扇形走线207。其中,第一扇形走线206的一端对应的与第一端子2031电连接,第一扇形走线206的另一端对应的与显示面板的数据信号线相连接,进而将数据线驱动芯片提供的数据信号传输到显示面板内。

第二扇形走线207的一端对应的与第二端子2032点连接,第二扇形走线207的另一端对应的与显示面板内的显示区域中的扫描信号线电连接,进而将扫描线驱动芯片提供的扫描信号传递到显示面板内,并控制薄膜晶体管的打开或闭合。

优选的,本揭示实施例中,在驱动芯片区,还可设置多个连接区,在不同的连接区内设置相同或者不同的驱动芯片,上述第一连接区、第二连接区以及第三连接区仅为示例,其他与本揭示中的排布结构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进一步的,本揭示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本揭示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在设置显示面板内的驱动芯片以及对应的线路排布时,按照本揭示实施例提供的结构进行设置。本揭示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驱动芯片以及对应的线路排布合理,能实现窄边框以及超窄边框型显示面板的结构设置,有效的改善了显示面板的美观并提高面板的综合性能。

以上对本揭示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揭示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揭示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