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屏以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33921发布日期:2020-08-28 17:25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一种折叠屏以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半导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折叠屏以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折叠屏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等显示装置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折叠屏包括柔性屏和柔性屏体支撑件,可以利用柔性屏体支撑件实现对柔性屏的折叠和展开。现有的折叠屏从折叠到展开后,柔性屏的显示画面的质量变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折叠屏以及显示装置,提高了折叠屏从折叠到展开后的柔性屏的显示画面的质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折叠屏,包括:

柔性屏;

屏体支撑件,用于支撑所述柔性屏;

多个折痕消除结构,位于所述屏体支撑件的内部和/或背离所述柔性屏一侧的表面,所述折痕消除结构用于在预设温度信号的刺激下从形变状态转换为绷紧状态,所述折痕消除结构处于所述绷紧状态下的形状为预设形状。

当折叠屏从折叠状态变化到展开状态时,该技术方案通过折痕消除结构在预设温度信号的刺激下从形变状态转换为绷紧状态,折痕消除结构和屏体支撑件之间产生了平行于折痕消除结构延伸方向的作用力,其中,折痕消除结构作用在屏体支撑件上的力可以带动屏体支撑件并将弯折区域拱起的部分拉直,来消除柔性屏的折痕,以提高柔性屏的显示画面的质量,避免现有技术中折痕的存在使得柔性屏的显示画面的质量变差的技术问题。且多个折痕消除结构,位于屏体支撑件的内部和/或背离柔性屏一侧的表面,即折痕消除结构不与柔性屏直接接触,可以避免直接将力作用于柔性屏容易导致屏出现显示异常的技术问题。

可选地,所述折痕消除结构包括记忆合金丝。

该技术方案中,屏体支撑件带动柔性屏从折叠状态变化到展开状态后,记忆合金丝也会随之发生形变。记忆合金丝的温度达到相变温度时,记忆合金丝受到温度升高的刺激后,从微观上讲,记忆合金丝内部组织发生相变,回到绷紧状态对应的组织。从宏观上讲,记忆合金丝恢复形变,回到初始状态即绷紧状态。在记忆合金丝从形变状态初始初始状态的过程中,记忆合金丝和屏体支撑件之间产生了平行于记忆合金丝延伸方向的作用力,其中,记忆合金丝作用在屏体支撑件上的力可以将弯折区拱起的部分拉直,来消除柔性屏的折痕,以提高柔性屏的显示画面的质量。

可选地,所述柔性屏包括弯折区和可以绕所述弯折区旋转的非弯折区;

所述折痕消除结构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非弯折区绕所述弯折区旋转的旋转轴相互垂直。

该技术方案中,折痕消除结构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非弯折区绕所述弯折区旋转的旋转轴相互垂直即多个痕消除结构平行设置,那么多个折痕消除结构作用在屏体支撑件上的力也是相互平行的,即所有折痕消除结构作用在屏体支撑件上的力在其他方向的上不存在分作用力,多个折痕消除结构作用在屏体支撑件上的力的合力,将弯折区拱起的部分拉直,提高了消除柔性屏的折痕的效率,以提高柔性屏的显示画面的质量,避免现有技术中折痕的存在使得柔性屏的显示画面的质量变差的技术问题。

可选地,位于所述弯折区内的多个所述折痕消除结构的宽度总和小于位于所述非弯折区的多个所述折痕消除结构的宽度总和。

该技术方案使得折痕消除结构和屏体支撑件之间存在垂直于非弯折区绕弯折区旋转的旋转轴方向上的作用力,且弯折区处多个折痕消除结构的宽度大于非弯折区处的多个折痕消除结构的宽度,增加了受力面积,能够将绷紧的作用力更均匀的传递给弯折区处的折痕,有利于快速消除柔性屏的折痕,以有效提高柔性屏的显示画面的质量,改善了现有技术中折痕的存在使得柔性屏的显示画面的质量变差的问题。

可选地,相邻两个所述折痕消除结构之间的间距相等。

该技术方案中,相邻两个折痕消除结构之间的间距相等,使得作用柔性屏弯折区内折痕消除结构作用在屏体支撑件上的力均匀分布,均匀分布的痕消除结构和屏体支撑件之间产生了平行于折痕消除结构延伸方向的作用力,折痕消除结构作用在屏体支撑件20上的力可以均匀地将弯折区拱起的部分拉直,来消除柔性屏的折痕,以提高柔性屏的显示画面的质量。

可选的,多个折痕消除结构均匀分布,其中,弯折区的多个折痕消除结构的宽度相等,非弯折区的折痕消除结构宽度相等。

可选地,相邻两个所述折痕消除结构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1厘米,且小于或等于2厘米。

该技术方案中,可以保证在折痕消除结构不吸收过多能量的基础上,均匀地将弯折区拱起的部分拉直,以消除折痕,进一步提高柔性屏的显示画面的质量。

可选地,所述折痕消除结构的直径大于或等于0.08毫米,且小于或等于1毫米。

该技术方案中,可以保证在折痕消除结构不吸收过多能量的基础上,使得折痕消除结构作用在屏体支撑件上的力足以将弯折区拱起的部分拉直,以消除折痕,进一步提高柔性屏的显示画面的质量。

可选地,还包括光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柔性屏的显示面和/或所述屏体支撑件背离所述柔性屏一侧的表面,用于检测所述折叠屏的状态,其中,所述折叠屏的状态包括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

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光学传感器检测到折叠屏从折叠状态变化到展开状态时,控制柔性屏显示画面的控制电路控制折痕消除结构从形变状态转换为绷紧状态,折痕消除结构和屏体支撑件之间产生了平行于折痕消除结构延伸方向的作用力,其中,折痕消除结构作用在屏体支撑件上的力可以将弯折区拱起的部分拉直,来消除柔性屏的折痕,提高了折叠屏通过折痕消除结构消除折痕的自动化程度。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任意所述的折叠屏。

该技术方案中,当折叠屏从折叠状态变化到展开状态时,该技术方案通过折痕消除结构从形变状态转换为绷紧状态,折痕消除结构和屏体支撑件之间产生了平行于折痕消除结构延伸方向的作用力,其中,折痕消除结构作用在屏体支撑件上的力可以将弯折区域拱起的部分拉直,来消除柔性屏的折痕,以提高柔性屏的显示画面的质量,避免现有技术中折痕的存在使得柔性屏的显示画面的质量变差的技术问题。

可选地,显示装置还包括主控电路和热传递装置,所述主控电路的控制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热传递装置的控制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主控电路用于控制所述热传递装置收集所述主控电路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并将折痕消除结构加热至预设温度。

具体的,折叠屏从折叠状态转换为展开状态时,折痕消除结构吸收了主控电路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温度升高至预设温度,从形变状态转换为绷紧状态,折痕消除结构和屏体支撑件之间产生了平行于折痕消除结构延伸方向的作用力,其中,折痕消除结构作用在屏体支撑件上的力可以将弯折区域拱起的部分拉直,来消除柔性屏的折痕,以提高柔性屏的显示画面的质量,避免现有技术中折痕的存在使得柔性屏的显示画面的质量变差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设置了折痕消除结构,当折叠屏从折叠状态变化到展开状态时,折痕消除结构在预设温度信号的刺激下从形变状态转换为绷紧状态,折痕消除结构和屏体支撑件之间产生了平行于折痕消除结构延伸方向的作用力,其中,折痕消除结构作用在屏体支撑件上的力可以将弯折区域拱起的部分拉直,来消除柔性屏的折痕,以提高柔性屏的显示画面的质量,避免现有技术中折痕的存在使得柔性屏的显示画面的质量变差的技术问题。且多个折痕消除结构,位于屏体支撑件的内部和/或背离柔性屏一侧的表面,即折痕消除结构不与柔性屏直接接触,可以避免直接将力作用于柔性屏容易导致屏出现显示异常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屏处于展开状态的俯视图;

图2为图1中a-a’方向的剖面图;

图3为图2中的折叠屏处于折叠状态的剖面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折叠屏处于展开状态的俯视图;

图5为图4中a-a’方向的剖面图;

图6为图5中的折叠屏处于折叠状态的剖面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折叠屏处于展开状态的俯视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折叠屏处于展开状态的俯视图;

图9为图4中折叠屏处于内折叠状态且在a-a’方向的剖面图;

图10为图4中折叠屏处于外折叠状态且在b-b’方向的剖面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折叠屏的折痕消除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正如上述背景技术中所述,现有的折叠屏从折叠到展开后,柔性屏的显示画面的质量变差。究其原因,折叠屏从折叠到展开时,柔性屏的弯折区容易拱起,导致柔性屏表面存在折痕。折痕的存在使得柔性屏的显示画面的质量变差。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屏处于展开状态的俯视图。图2为图1中a-a’方向的剖面图。图3为图2中的折叠屏处于折叠状态的剖面图。参见图1、图2和图3,该折叠屏包括:柔性屏10;屏体支撑件20,用于支撑柔性屏10;多个折痕消除结构30,位于屏体支撑件20的内部和/或背离柔性屏10一侧的表面,在预设温度信号的刺激下从形变状态转换为绷紧状态,折痕消除结构处于绷紧状态下的形状为预设形状。需要说明的是,图2和图3中仅仅示出了多个折痕消除结构30位于屏体支撑件20背离柔性屏10一侧的表面的结果示意图。且本实施例中均以多个折痕消除结构30位于屏体支撑件20背离柔性屏10一侧的表面的结构为例进行介绍。多个折痕消除结构30,位于屏体支撑件20的内部,即屏体支撑件20的内部设置有多个凹槽,多个折痕消除结构30放置在对应凹槽内。

可知的,柔性屏10可以发生弯折,对应的包括弯折区q1和绕弯折区q1旋转的非弯折区q2。且弯折区q1在柔性屏10上的位置和数量并不固定,图中示例性的示出弯折区q1位于柔性屏10的中间。其中,屏体支撑件20用于支撑柔性屏10,在弯折区q1对应的部分为活动部22,在非弯折区q2对应的部分是支撑部21,且非弯折区q2可以与支撑部21粘结在一起。活动部22和支撑部21活动连接,支撑部21绕活动部22转动,以带动非弯折区q2绕弯折区q1转动,使得柔性屏10的弯折区q1发生弯折,进而使得整个折叠屏在图3所示的折叠状态和图2所示的展开状态之间切换。

折叠屏从图3所示的折叠状态变化到图2所示的展开状态时,柔性屏10的弯折区q1容易拱起,导致柔性屏10表面存在折痕。折痕的存在使得柔性屏10的显示画面的质量变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设置了折痕消除结构30,当折叠屏从折叠状态变化到展开状态时,折痕消除结构30在预设温度信号的刺激下从形变状态转换为绷紧状态,其中,折痕消除结构30处于绷紧状态下的形状为预设形状。在上述过程中,折痕消除结构30和屏体支撑件20之间产生了平行于折痕消除结构30延伸方向的作用力,其中,折痕消除结构30作用在屏体支撑件20上的力可以带动屏体支撑件20并将弯折区q1拱起的部分拉直,来消除柔性屏10的折痕,以提高柔性屏10的显示画面的质量,避免现有技术中折痕的存在使得柔性屏的显示画面的质量变差的技术问题。且多个折痕消除结构30,位于屏体支撑件20的内部和/或背离柔性屏10一侧的表面,即折痕消除结构30不与柔性屏10直接接触,可以避免直接将力作用于柔性屏10容易导致屏10出现显示异常的技术问题。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折痕消除结构30可以消除柔性屏10的折痕,下面具体介绍折痕消除结构30从形变状态转换为绷紧状态,消除柔性屏10的折痕的过程,其中,折痕消除结构30处于绷紧状态下的形状为预设形状。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折痕消除结构30包括记忆合金丝。

具体的,可以设定记忆合金丝的初始状态为绷紧状态。屏体支撑件20带动柔性屏10从折叠状态变化到展开状态后,记忆合金丝也会随之发生形变。但是记忆合金丝的温度大于或等于相变温度后,其中,记忆合金丝的相变温度为预设温度,从微观上讲,记忆合金丝内部组织发生相变,回到绷紧状态对应的组织。从宏观上讲,记忆合金丝恢复形变,回到初始状态即绷紧状态。在记忆合金丝从形变状态初始绷紧状态的过程中,记忆合金丝和屏体支撑件20之间产生了平行于记忆合金丝延伸方向的作用力,其中,记忆合金丝作用在屏体支撑件20上的力可以将弯折区q1拱起的部分拉直,来消除柔性屏10的折痕,以提高柔性屏10的显示画面的质量,避免现有技术中折痕的存在使得柔性屏的显示画面的质量变差的技术问题。

示例性的,记忆合金丝的材料选择可以是镍钛合金。需要说明的是,在镍钛合金中,金属镍的含量不同对应不同的相变温度。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将记忆合金丝的相变温度设置在在45℃左右,具体的可以是44.5℃到45.5℃之间。相变温度设置在45℃左右的好处是,如果相变温度低于44.5℃,那么折叠屏在使用过程中在低于44.5℃的条件,记忆合金丝会阻碍折叠屏进行折叠,不能满足日常使用过程中,用户对于折叠屏的折叠状态的需求。如果相变温度高于45.5℃,当需要记忆合金丝来消除折痕时,记忆合金丝需要吸收的热量太多。因此将记忆合金丝的相变温度设置在在45℃左右,既可以满足日常使用过程中,用户对于折叠屏的折叠状态的需求,又可以在折叠屏从折叠状态变化到展开状态时,记忆合金丝通过吸收较少的热量来消除柔性屏10的折痕,以提高柔性屏10的显示画面的质量,避免现有技术中折痕的存在使得柔性屏的显示画面的质量变差的技术问题。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当折叠屏从折叠状态变化到展开状态时,折痕消除结构30可以消除柔性屏10的折痕,以提高柔性屏的显示画面的质量。其中,折痕消除结构30的分布方向也会影响折痕的消除效果。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折叠屏处于展开状态的俯视图。图5为图4中a-a’方向的剖面图。

图6为图5中的折叠屏处于折叠状态的剖面图。需要说明的是,图4中未示出柔性屏10。参见图4、图5和图6,柔性屏10包括弯折区q1和可以绕所述弯折区q1旋转的非弯折区q2;折痕消除结构30的延伸方向与非弯折区q2绕弯折区q1旋转的旋转轴相互垂直。

示例性的,屏体支撑件20包括与活动部22活动连接的两个支撑部21,活动部22包括旋转轴22a,活动部22和支撑部21间隔套设在旋转轴22a上,该屏体支撑件20可以实现两个支撑部21绕旋转轴22a旋转,来带动支撑部21支撑的非弯折区q2绕弯折区q1旋转,使得柔性屏10的弯折区区q1发生弯折,实现折叠屏在图5中的展开状态和图6示出的折叠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可知的,非弯折区q2绕弯折区q1旋转的旋转轴平行于活动部22中的旋转轴22a,当折痕消除结构30的延伸方向与非弯折区q2绕弯折区q1旋转的旋转轴相互垂直时,折痕消除结构30的延伸方向与活动部22中的旋转轴22a相互垂直。即多个痕消除结构30平行设置,那么多个折痕消除结构30作用在屏体支撑件20上的力也是相互平行的,即所有折痕消除结构30作用在屏体支撑件20上的力在其他方向的上不存在分作用力,多个折痕消除结构30作用在屏体支撑件20上的力的合力,将弯折区q1拱起的部分拉直,提高了消除柔性屏10的折痕的效率,以提高柔性屏10的显示画面的质量,避免现有技术中折痕的存在使得柔性屏的显示画面的质量变差的技术问题。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当折叠屏从折叠到展开时,折痕消除结构30可以消除柔性屏10的折痕,以提高柔性屏的显示画面的质量。为了快速消除柔性屏10的折痕,本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折叠屏处于展开状态的俯视图;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折叠屏处于展开状态的俯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图7和图8中未示出柔性屏10。

可选地,参见图7和图8,位于弯折区q1内的多个折痕消除结构30的宽度总和小于位于非弯折区q2的多个折痕消除结30的宽度总和。

具体的,参见图7,在每个折痕消除结构30尺寸都相同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弯折区q1内设置的折痕消除结构30的数量大于非弯折区q2的内设置的折痕消除结构30的数量的方式保证位于弯折区q1内的多个折痕消除结构30的宽度总和小于位于非弯折区q2的多个折痕消除结30的宽度总和;或者,参见图8,在弯折区q1内设置的折痕消除结构30的数量等于非弯折区q2的内设置的折痕消除结构30的数量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弯折区q1内设置的每个折痕消除结构30的宽度大于非弯折区q2的内设置的折痕消除结构30的宽度的方式保证位于弯折区q1内的多个折痕消除结构30的宽度总和小于位于非弯折区q2的多个折痕消除结30的宽度总和。

具体的,位于弯折区q1内的多个折痕消除结构30的宽度总和小于位于非弯折区q2的多个折痕消除结30的宽度总和,使得折痕消除结构30和屏体支撑件20之间存在垂直于非弯折区q2绕弯折区q1旋转的旋转轴方向上的作用力,且弯折区q1处多个折痕消除结构30作用在屏体支撑件20上的力的合力大于非弯折区q2处多个折痕消除结构30作用在屏体支撑件20上的力的合力,可以快速带动屏体支撑件20将弯折区q1拱起的部分拉直,来有效消除柔性屏10的折痕,以有效提高柔性屏10的显示画面的质量,避免现有技术中折痕的存在使得柔性屏的显示画面的质量变差的技术问题。

可选地,参见图4,本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折痕消除结构30之间的间距相等。

具体的,相邻两个折痕消除结构30之间的间距相等,使得作用柔性屏10弯折区q1内折痕消除结构30作用在屏体支撑件20上的力均匀分布,均匀分布的痕消除结构30和屏体支撑件20之间产生了平行于折痕消除结构30延伸方向的作用力,折痕消除结构30作用在屏体支撑件20上的力可以均匀地将弯折区q1拱起的部分拉直,来消除柔性屏10的折痕,以提高柔性屏10的显示画面的质量,避免现有技术中折痕的存在使得柔性屏的显示画面的质量变差的技术问题。

可选地,相邻两个折痕消除结构30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1厘米,且小于或等于2厘米。

具体的,相邻两个折痕消除结构30之间的间距小于1厘米时,折痕消除结构30数量太多,折痕消除结构30从形变状态转换为绷紧状态时需要吸收的能量太多,示例性的,记忆合金丝从形变状态转换为绷紧状态时吸收的热量太多。

相邻两个折痕消除结构30之间的间距大于2厘米时,不足以均匀将弯折区q1拱起的部分拉直。

本实施例中折痕消除结构30的纵截面图形为圆形时,折痕消除结构30的直径不同,折痕消除结构30从形变状态转换为绷紧状态时,折痕消除结构30作用在屏体支撑件20上的力的大小不同。

本实施例中,折痕消除结构30的直径大于或等于0.08毫米,且小于或等于1毫米。

具体的,折痕消除结构30的直径小于0.08毫米时,折痕消除结构30作用在屏体支撑件20上的力太小,不足以将弯折区q1拱起的部分拉直,以消除折痕。折痕消除结构30的直径大于1毫米时,折痕消除结构30从形变状态转换为绷紧状态时需要吸收的能量太多,示例性的,记忆合金丝从形变状态转换为绷紧状态时吸收的热量太多。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并不限定折痕消除结构30的纵截面图形为圆形。当折痕消除结构30的纵截面图形为多边形时,可以将折痕消除结构30的纵截面图形的面积设置为大于或等于直径为0.08毫米的圆的面积,且小于或等于直径为1毫米的圆的面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折叠屏从折叠状态变化到展开状态时,折痕消除结构30从形变状态转换为绷紧状态,折痕消除结构30作用在屏体支撑件20上的力可以将弯折区q1拱起的部分拉直,来消除柔性屏10的折痕。

图9为图4中折叠屏处于内折叠状态且在a-a’方向的剖面图;图10为图4中折叠屏处于外折叠状态且在b-b’方向的剖面图。参见图9和图10,为了提高折叠屏通过折痕消除结构30消除折痕的自动化程度,本实施例的折叠屏还包括光学传感器40,设置在柔性屏10的显示面10a和/或屏体支撑件20背离柔性屏10一侧的表面,用于检测折叠屏的状态,其中,折叠屏的状态包括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

具体的,参见图9,光学传感器40设置在柔性屏10的显示面10a。示例性的,光学传感器40可以设置在显示面10a中的非显示区,与折叠屏控制柔性屏10显示画面的控制电路电连接。光学传感器40检测到折叠屏从内折叠状态变化到展开状态时,控制柔性屏10显示画面的控制电路控制折痕消除结构30从形变状态转换为绷紧状态,折痕消除结构30和屏体支撑件20之间产生了平行于折痕消除结构30延伸方向的作用力,其中,折痕消除结构30作用在屏体支撑件20上的力可以将弯折区q1拱起的部分拉直,来消除柔性屏10的折痕,以提高折叠屏通过折痕消除结构30消除折痕的自动化程度。

参见图10,光学传感器40设置在屏体支撑件20背离柔性屏10一侧的表面。该部分不被折痕消除结构30所覆盖,且与折叠屏控制柔性屏10显示画面的控制电路电连接。光学传感器40检测到折叠屏从外折叠状态变化到展开状态时,控制柔性屏10显示画面的控制电路控制折痕消除结构30从形变状态转换为绷紧状态,折痕消除结构30和屏体支撑件20之间产生了平行于折痕消除结构30延伸方向的作用力,其中,折痕消除结构30作用在屏体支撑件20上的力可以将弯折区q1拱起的部分拉直,来消除柔性屏10的折痕,以提高折叠屏通过折痕消除结构30消除折痕的自动化程度。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任意的折叠屏。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1,该显示装置100具体可以为手机、电脑以及支撑可穿戴设备等。

在该显示装置中,当折叠屏从折叠状态变化到展开状态时,该技术方案通过折痕消除结构在预设温度信号的刺激下从形变状态转换为绷紧状态,折痕消除结构和屏体支撑件之间产生了平行于折痕消除结构延伸方向的作用力,其中,折痕消除结构作用在屏体支撑件上的力可以将弯折区域拱起的部分拉直,来消除柔性屏的折痕,以提高柔性屏的显示画面的质量,避免现有技术中折痕的存在使得柔性屏的显示画面的质量变差的技术问题。

可选地,显示装置还包括主控电路和热传递装置,主控电路的控制信号输出端与热传递装置的控制信号输入端电连接,用于控制热传递装置收集主控电路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并折痕消除结构加热至预设温度。

具体的,折叠屏从折叠状态转换为展开状态时,折痕消除结构吸收了主控电路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温度升高至预设温度,从形变状态转换为绷紧状态,折痕消除结构和屏体支撑件之间产生了平行于折痕消除结构延伸方向的作用力,其中,折痕消除结构作用在屏体支撑件上的力可以将弯折区域拱起的部分拉直,来消除柔性屏的折痕,以提高柔性屏的显示画面的质量,避免现有技术中折痕的存在使得柔性屏的显示画面的质量变差的技术问题。

具体的,参见图1-图3,折痕消除结构30包括记忆合金丝,可以设定记忆合金丝的初始状态为绷紧状态。屏体支撑件20带动柔性屏10从折叠状态变化到展开状态后,记忆合金丝也会随之发生形变。但是记忆合金丝吸收了主控电路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其温度达到相变温度(预设温度)时,从微观上讲,记忆合金丝内部组织发生相变,回到绷紧状态对应的组织。从宏观上讲,记忆合金丝发生恢复形变,回到初始状态即绷紧状态,呈现预设形状,该预设形状可以为平直形状。在记忆合金丝从形变状态初始绷紧状态的过程中,记忆合金丝和屏体支撑件20之间产生了平行于记忆合金丝延伸方向的作用力,其中,记忆合金丝作用在屏体支撑件20上的力可以将弯折区q1拱起的部分拉直,来消除柔性屏10的折痕,以提高柔性屏10的显示画面的质量,避免现有技术中折痕的存在使得柔性屏的显示画面的质量变差的技术问题。

示例性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的折叠屏的折痕消除方法。应用于上述技术方案中任意的折叠屏。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折叠屏的折痕消除方法的流程图。参见图12,该折叠屏的折痕消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10、获取折叠屏的状态。

以图1、图2和图3为例进行介绍,柔性屏10可以发生弯折,对应的包括弯折区q1和绕弯折区q1旋转的非弯折区q2。且弯折区q1在柔性屏10上的位置和数量并不固定,图中示例性的示出弯折区q1位于柔性屏10的中间。其中,屏体支撑件20用于支撑柔性屏10,在弯折区q1对应的部分为活动部22,在非弯折区q2对应的部分是支撑部21,且非弯折区q2可以与支撑部21粘结在一起。活动部22和支撑部21活动连接,支撑部21绕活动部22转动,以带动非弯折区q2绕弯折区q1转动,使得柔性屏10的弯折区q1发生弯折,进而使得整个折叠屏在图3所示的折叠状态和图2所示的展开状态之间切换。折叠屏从图3所示的折叠状态变化到图2所示的展开状态时,柔性屏10的弯折区q1容易拱起,导致柔性屏10表面存在折痕。折痕的存在使得柔性屏10的显示画面的质量变差。因此需要检测折叠屏的状态,确定折叠屏处于展开状态或者是折叠状态。具体的,参见图9和图10,光学传感器40,设置在柔性屏10的显示面10a和/或屏体支撑件20背离柔性屏10一侧的表面,用于检测折叠屏的状态,其中,折叠屏10的状态包括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光学传感器40将折叠屏10的状态传递给显示装置的主控电路。

步骤120、折叠屏从折叠状态转换为展开状态时,将折痕消除结构加热至预设温度,折痕消除结构在预设温度信号的刺激下从形变状态转换为绷紧状态来消除柔性屏的折痕。

具体的,折叠屏从折叠状态转换为展开状态时,显示装置的主控电路控制热传递装置收集主控电路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并折痕消除结构30加热至预设温度。折痕消除结构30从形变状态转换为绷紧状态,折痕消除结构30和屏体支撑件20之间产生了平行于折痕消除结构30延伸方向的作用力,其中,折痕消除结构30作用在屏体支撑件20上的力可以将弯折区q1拱起的部分拉直,来消除柔性屏10的折痕,以提高柔性屏10的显示画面的质量,避免现有技术中折痕的存在使得柔性屏的显示画面的质量变差的技术问题。

示例性的,参见图1-图3,折痕消除结构30包括记忆合金丝,可以设定记忆合金丝的初始状态为绷紧状态,初始状态的记忆合金丝为平直形状。屏体支撑件20带动柔性屏10从折叠状态变化到展开状态后,记忆合金丝也会随之发生形变。但是记忆合金丝吸收了主控电路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其温度达到相变温度(预设温度)时,从微观上讲,记忆合金丝内部组织发生相变,回到绷紧状态对应的组织。从宏观上讲,记忆合金丝发生恢复形变,回到初始状态即绷紧状态。在记忆合金丝从形变状态初始初始状态的过程中,记忆合金丝和屏体支撑件20之间产生了平行于记忆合金丝延伸方向的作用力,其中,记忆合金丝作用在屏体支撑件20上的力可以将弯折区q1拱起的部分拉直,来消除柔性屏10的折痕,以提高柔性屏10的显示画面的质量,避免现有技术中折痕的存在使得柔性屏的显示画面的质量变差的技术问题。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