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学数学趣味教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91946发布日期:2020-09-11 22:05阅读:90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学数学趣味教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教学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学数学趣味教学装置。



背景技术:

小学数学是通过教材,教小朋友们关于数的认识,四则运算,图形和长度的计算公式,单位转换一系列的知识,为初中和日常生活的计算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荷兰教育家弗赖登诺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扎根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的确,现代数学要求我们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世界,用数学的语言来阐述世界。从小学生数学学习心理来看,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被动的吸收过程,而是一个以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重新建构的过程,因此,做中学,玩中学,将抽象的数学关系转化为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例,将使儿童学得更主动。从我们的教育目标来看,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应用等综合能力。

现有的小学数学趣味教学装置在使用时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降低了学习质量,而且现有的小学数学趣味教学装置在使用时移动不方便和高度调节不方便,浪费了学习时间,降低了学生上台答题机会。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小学数学趣味教学装置,解决现有的小学数学趣味教学装置在使用时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移动不方便和高度调节不方便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小学数学趣味教学装置,包括底座、支撑杆和箱体,所述底座四角处设置有万向轮,所述万向轮上设置有轮锁,所述底座上端两侧设置有所述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中间设置有横梁,所述支撑杆远离所述横梁一侧设置有旋钮,所述横梁内部两侧设置有轴套,所述支撑杆内部下端设置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上设置有啮合齿轮一,所述啮合齿轮一上端设置有啮合齿轮二,所述啮合齿轮二上端设置有丝杠,所述支撑杆上端设置有所述箱体,所述箱体一侧设置有答案板,所述答案板一侧设置有转动轮三,所述转动轮三远离所述答案板一侧设置有转动轮二,所述转动轮二上设置有符号帖,所述转动轮二远离所述转动轮三一侧设置有转动轮一,所述转动轮一上设置有数字贴,所述箱体内部底端两侧设置有螺纹孔,所述箱体内部设置有固定杆。

进一步的,所述万向轮与所述底座螺纹连接,所述支撑杆与所述底座焊接,所述横梁与所述支撑杆焊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万向轮使教学装置能够轻易的移动,通过所述轮锁固定所述万向轮,防止在使用时教学装置的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旋钮与所述转动轴焊接,所述啮合齿轮一与所述转动轴焊接,所述横梁与所述轴套焊接,所述转动轴与轴套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旋钮转动带动所述转动轴转动,所述转动轴在带动所述啮合齿轮一开始转动,所述轴套保证所述转动轴能够稳定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啮合齿轮一与所述啮合齿轮二啮合,所述丝杠与所述啮合齿轮二焊接,所述丝杠与所述支撑杆通过所述轴套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啮合齿轮一转动带动所述啮合齿轮二转动,所述啮合齿轮二在带动所述丝杠开始转动,同时所述转动轴上的所述啮合齿轮一也起到支撑所述啮合齿轮二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螺纹孔成型于所述箱体上,所述螺纹孔与所述丝杠螺纹连接,所述答案板成型于所述箱体上,所述数字贴与所述转动轮一粘接,所述符号帖与所述转动轮二粘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丝杠转动,推动所述螺纹孔上下移动,从而带动所述箱体上下移动,通过转动所述转动轮一、所述转动轮二以及所述转动轮三来使出的题充满随机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杆与所述箱体焊接,所述转动轮一、所述转动轮二以及所述转动轮三均与所述固定杆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固定杆保证所述转动轮一、所述转动轮二以及所述转动轮三的稳定性。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为解决现有的小学数学趣味教学装置在使用时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降低了学习质量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转动轮一、转动轮二以及转动轮三,通过出题的随机性和观看性,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2、为解决现有的小学数学趣味教学装置在使用时移动不方便和高度调节不方便,浪费了学习时间,降低了学生上台答题机会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万向轮和旋钮,通过万向轮能够轻易移动教学装置,通过旋钮能够随意调节教学装置的高度,保证不会浪费学习时间,增加了学生上台答题的机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小学数学趣味教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小学数学趣味教学装置中底座和支撑杆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小学数学趣味教学装置中箱体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底座;2、万向轮;3、轮锁;4、支撑杆;5、横梁;6、旋钮;7、箱体;8、转动轮一;9、转动轮二;10、转动轮三;11、数字贴;12、符号帖;13、答案板;14、啮合齿轮一;15、啮合齿轮二;16、丝杠;17、转动轴;18、轴套;19、固定杆;20、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小学数学趣味教学装置,包括底座1、支撑杆4和箱体7,底座1四角处设置有万向轮2,通过万向轮2实现教学装置的随意移动,万向轮2上设置有轮锁3,轮锁3用来固定万向轮2保证教学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不会移动,底座1上端两侧设置有支撑杆4,支撑杆4中间设置有横梁5,支撑杆4远离横梁5一侧设置有旋钮6,通过转动旋钮6来最终达到箱体7的上下移动,横梁5内部两侧设置有轴套18,轴套18用来提高转动轴17的稳定性,支撑杆4内部下端设置有转动轴17,转动轴17上设置有啮合齿轮一14,转动轴17转动带动啮合齿轮一14开始转动,啮合齿轮一14上端设置有啮合齿轮二15,啮合齿轮一14转动带动啮合齿轮二15转动,啮合齿轮二15上端设置有丝杠16,啮合齿轮二15转动带动丝杠16转动,支撑杆4上端设置有箱体7,箱体7一侧设置有答案板13,答案板13用来公布题目的正确答案,答案板13一侧设置有转动轮三10,转动轮三10远离答案板13一侧设置有转动轮二9,转动转动轮二9来确定题目中的数学运算符号,转动轮二9上设置有符号帖12,转动轮二9远离转动轮三10一侧设置有转动轮一8,转动轮一8上设置有数字贴11,转动转动轮一8能够随机确定第一个数字,箱体7内部底端两侧设置有螺纹孔20,箱体7内部设置有固定杆19。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万向轮2与底座1螺纹连接,支撑杆4与底座1焊接,横梁5与支撑杆4焊接,旋钮6与转动轴17焊接,啮合齿轮一14与转动轴17焊接,横梁5与轴套18焊接,转动轴17与轴套18转动连接,啮合齿轮一14与啮合齿轮二15啮合,丝杠16与啮合齿轮二15焊接,丝杠16与支撑杆4通过轴套18连接,螺纹孔20成型于箱体7上,螺纹孔20与丝杠16螺纹连接,答案板13成型于箱体7上,数字贴11与转动轮一8粘接,符号帖12与转动轮二9粘接,固定杆19与箱体7焊接,转动轮一8、转动轮二9以及转动轮三10均与固定杆19转动连接。

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过程如下:在使用时,首先打开轮锁3,将教学装置推动到合适的位置,再通过轮锁3将万向轮2锁住,保证教学装置在使用时不会来回移动,通过转动旋钮6带动转动轴17开始转动,转动轴17转动带动啮合齿轮一14转动,啮合齿轮一14转动在带动啮合齿轮二15转动,从而通过啮合齿轮二15的转动使丝杠16开始转动,丝杠16转动推动螺纹上下移动从而带动箱体7的上下移动,来调节教学装置的高度,老师通过转动转动轮一8、转动轮二9以及转动轮三10来快速出题的同时,提高题目的随机性,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答案板13能够将题目的答案公布到答案板13上,使学生能够轻易的观察到。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