揿动式涂改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54746发布日期:2021-04-13 20:48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揿动式涂改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揿动式涂改带。


背景技术:

2.揿动式涂改带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文具,其用于对纸面上错误的笔迹进行修整。目前,市面上存在一种揿动式涂改带,其主要包括壳体,壳体具有一内腔,内腔中设置有带芯,所述带芯包括两个同步转动的放卷轴、收卷轴、带舌等部件,壳体后端设置有按钮,壳体前端设置有供带舌伸出的开口,带芯和后端壳体之间设置有揿动机构,揿动机构和壳体前端之间设置有弹簧,通过按压按钮能够依次驱动带芯的带舌伸出、缩回,实现涂改带不使用时其带舌能够缩回到内腔中,不容易被弄脏和损坏。
3.然而现有技术中的揿动式涂改带,其整体结构复杂,装配不方便
4.,弹簧缺少必要的支撑结构,伸缩次数多了以后容易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装配方便且使用更可靠的揿动式涂改带。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揿动式涂改带,包括有壳体、带芯,带芯设置在壳体内侧,壳体后端设置有按钮,带芯和按钮之间通过揿动机构连接,与所述揿动机构动作配合的包括有弹簧,所述壳体后端一体成型有一筒部,所述筒部具有连通壳体内外侧的通孔,所述揿动机构设置在所述通孔中,所述筒部前端伸入至壳体内侧并套接有套筒,套筒中活动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前端与带芯配合连接,连接杆的后端与揿动机构配合连接,套筒前端设置有供连接杆前端伸出的开口,套筒于所述开口处四周形成有限位壁,所述连接杆后端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弹簧套设在连接杆上,且弹簧两端分别抵接在限位壁和限位凸起上。
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弹簧套设在连接杆上并连同连接杆一起设置在套筒中,使弹簧能够更好地运作,长时间使用不容易变形损坏,在装配时可依次对揿动机构、连接杆、弹簧进行安装,在对这些部件安装完成后再安装套筒,整个安装过程方便、快捷,整体结构也较为简单,筒部直接一体成型在壳体上,方便生产加工。
8.进一步地,所述揿动机构包括有与连接杆配合连接第一杆、与按钮配合连接的第二杆以及设置在通孔内壁的限位结构,所述第一杆的后端周向均布有若干凸起,第二杆的前端设置有与凸起抵触配合的环齿,所述限位结构包括有若干周向均布于通孔内壁且轴向延伸的凸筋,所述若干凸筋之间间隔形成有供凸起轴向滑动的导向槽,所述第二杆和通孔内壁轴向滑动配合,凸筋的前端具有两个朝同一周向倾斜设置的导向面,凸筋前端的两个导向面之间形成有勾部。
9.上述设置带来的优点是:按钮驱动第二杆向前运动的同时能够驱动第一杆、连接杆以及带芯向前运动,使带芯的带舌从壳体前端伸出,当第一杆脱出限位结构时,其在第二
杆前端环齿的作用下产生周向转动,在弹簧的作用下,使第一杆后端的凸起运动并保持在凸筋前端的勾部处,使带舌保持伸出状态;当再次按压按钮时,第一杆后端的凸起在环齿的作用下继续周向转动,凸起在弹簧的作用下滑动进入导向槽中,使带舌向后退回,通过揿动机构驱动带舌伸缩,对带舌起到保护作用,使用较为方便。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杆的后端具有插入部,所述第二杆前端具有与插入部配合插接转动的插入孔。
11.上述设置带来的优点是:提高第一杆和第二杆的抵触配合效果。
12.进一步地,所述按钮和第二杆后端配合插接定位。
13.上述设置带来的优点是:提高按钮和第二杆之间的连接效果,方便拆装。
14.进一步地,所述套筒内孔后端设置有若干第一限位凸筋,所述筒部前端的外周壁上设置有若干与第一限位凸筋配合卡接定位的第二限位凸筋。
15.上述设置带来的优点是:提高套筒和筒部的套接配合效果,套筒不容易从筒部上脱落。
16.进一步地,所述开口具有与连接杆前端轮廓相适配的形状,且所述开口能够对连接杆的周向进行限位,所述开口具有与连接杆前端轮廓相适配的形状,且所述开口能够对连接杆的周向进行限位,连接杆后端与第一杆转动插接。
17.上述设置带来的优点是:使其不容易发生转动,并且还能够提高连接杆活动的稳定性,连接杆后端与第一杆转动插接,提高第一杆的转动效果。
18.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凸起为环形。
19.上述设置带来的优点是:提高限位凸起和弹簧的接触面积,提高弹簧工作的稳定性。
20.进一步地,所述筒部于壳体后端形成有环形凹槽,所述按钮前端具有与环形凹槽活动配合的环形凸缘。
21.上述设置带来的优点是:提高按钮运动的稳定性,使揿动机构不容易损坏。
22.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由前盖和后盖卡合拼接组成,所述按钮、揿动机构、筒部、套筒、连接杆均设置在后盖上。
23.上述设置带来的优点是:方便揿动机构、筒部、套筒、连接杆等部件的安装。
24.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前端设置有卡孔,所述带芯包括有与卡孔卡接配合的卡块,所述卡孔和卡块的卡接方向与连接杆的活动方向相垂直。
25.上述设置带来的优点是:提高连接杆和带芯之间连接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图;
2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解图;
28.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图;
29.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筒部结构图1;
30.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筒部结构图2;
31.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套筒的结构图1;
32.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套筒的结构图2;
33.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揿动机构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34.本实用新型揿动式涂改带的实施例如图1

8所示:包括有壳体、带芯2,所述壳体1由前盖11和后盖12卡合拼接组成,为了美观,壳体1可以采用透明塑料材质,前盖11两侧对称设置有卡槽111,后盖12两侧对应设置有卡勾121,带芯2的结构与常见涂改带的结构相同,其包括有带舌21,带芯2设置在壳体1内侧,壳体1后盖12后端设置有可供手部按压操作的按钮3,带芯2和按钮3之间通过揿动机构连接,与所述揿动机构动作配合的包括有弹簧4,所述壳体1后盖12一体成型有一筒部13,所述筒部13具有连通壳体1内外侧的通孔131,所述揿动机构设置在所述通孔131中,所述筒部13前端伸入至壳体1内侧并套接有套筒14,套筒14中活动设置有连接杆5,所述连接杆5的前端与带芯2配合连接,所述连接杆5前端设置有卡孔51,所述带芯2包括有与卡孔51卡接配合的卡块22,这个可块22可以设置在带芯2的基座上,所述卡孔51和卡块22的卡接方向与连接杆5的活动方向相垂直,使得连接杆5驱动带芯2前后运动时两者的连接不容易失效。连接杆5的后端与揿动机构配合连接,套筒14前端设置有供连接杆5前端伸出的开口132,套筒14于所述开口132处四周形成有限位壁133,所述连接杆5后端设置有限位凸起52,所述限位凸起52优选为环形,所述弹簧4套设在连接杆5上,且弹簧4两端分别抵接在限位壁133和限位凸起52上。
35.所述揿动机构包括有与连接杆5配合连接第一杆6、与按钮3配合连接的第二杆7以及设置在通孔131内壁的限位结构,所述第一杆6的后端周向均布有若干凸起61,这些凸起61端部优选的具有朝同一周向倾斜设置的配合面,第二杆7的前端设置有与凸起61抵触配合的环齿71,环齿71的齿端两侧均设置有两个朝不同周向倾斜的配合面,所述限位结构包括有若干周向均布于通孔131内壁且轴向延伸的凸筋81,所述若干凸筋81之间间隔形成有供凸起61轴向滑动的导向槽82,第二杆7的外周壁上设置有滑块72,通孔131内壁还设置有与滑块72轴向滑动配合且周向限位的浅槽83,浅槽83的深度较导向槽82更浅,凸起61不会运动至浅槽83中,凸筋81的前端具有两个朝同一周向倾斜设置的导向面811,凸筋81前端的两个导向面811之间形成有勾部812,凸起61在弹簧4作用下与凸起的两个导向面811抵触时可被驱动转动滑移至导向槽82中或勾部812处,当其位于勾部812时,勾部812能够对带芯2起到支撑作用,使其使用时能够保持稳定不退回。
36.所述第一杆6的后端具有插入部62,插入部62的端部呈锥形,所述第二杆7前端具有与插入部62配合插接转动的插入孔73,所述插入孔73设置在环齿71环绕的中心位置。
37.所述筒部13与壳体1后盖12后端形成有环形凹槽122,所述按钮3前端具有与环形凹槽122活动配合的环形凸缘31,所述按钮3和第二杆7后端配合插接定位。
38.所述套筒14内孔后端设置有若干第一限位凸筋141,所述筒部13前端的外周壁上设置有若干与第一限位凸筋141配合卡接定位的第二限位凸筋134,所述第一限位凸筋141和第二限位凸筋134均呈波纹状,能够提高套筒14和筒部13的套接效果,不容易分离。
39.所述开口132具有与连接杆5前端轮廓相适配的形状,为非圆形为宜,且所述开口132能够对连接杆5的周向进行限位,连接杆5后端与第一杆6转动插接。
40.以上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地具体实施例的一种,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的通常变化和替换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