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接显示屏灯板高度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68181发布日期:2021-02-18 21:43阅读:84来源:国知局
拼接显示屏灯板高度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屏拼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拼接显示屏灯板高度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单个显示屏的显示面积有限,为了实现大尺寸的显示面积,常采用多个显示屏拼接形成大的显示屏。显示屏通常包括箱体和设置在箱体上的灯板,拼接时将多个显示屏的箱体堆叠紧靠,使得多个显示屏的灯板接近无缝拼接,从而实现多个显示屏拼接形成大显示屏的目的。
[0003]
现有技术中,由于单个显示屏在制造过程中的工艺误差等因素,导致每个显示屏的箱体和灯板之间的相对位置不相同,多个显示屏拼接时,虽然箱体能接近无缝拼接,但灯板的位置难以调整,导致灯板与灯板之间难以做到接近无缝拼接。
[0004]
因此,如何调整灯板的位置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拼接显示屏灯板高度调节装置,旨在解决如何调整灯板的位置的问题。
[0006]
一种拼接显示屏灯板高度调节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设有第一连接孔;调节件,所述调节件伸入所述第一连接孔,并与所述基座滑动连接,所述调节件在所述第一连接孔的轴线方向上移动;以及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设于所述调节件之远离所述基座的一端,所述连接件用于与灯板连接。
[0007]
通过设置调节件与基座滑动连接并在第一连接孔的轴线方向上移动,连接件与灯板连接,调整调节件在第一连接孔移动,从而带动灯板相对于箱体移动,从而使得两个显示屏的灯板和灯板之间接近无缝拼接。
[0008]
可选的,所述调节件包括第一配合部和第一调节部,所述第一调节部连接在所述第一配合部的一端,所述基座设有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二配合部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孔的内壁,所述第一配合部伸入所述第一连接孔并与所述第二配合部配合连接,调节所述第一调节部以使所述第一配合部相对于所述第二配合部移动,以使所述调节件在所述第一连接孔的轴线上移动。通过设置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配合连接,调节第一调节部使得第一配合部相对于第二配合部移动,使得调节件相对基座移动,从而带动灯板移动,以调节灯板的位置,两个配合部相对移动的方式结构上易于实现。
[0009]
可选的,所述第一配合部为螺柱,所述第二配合部为螺纹。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的螺纹和螺纹连接,第一配合部转动时,螺纹和螺纹之间的啮合位置改变,使得调节件相对于基座移动,结构简单,当移动到达位置后,螺纹配合连接的方式的结构稳定,不易晃动。
[0010]
可选的,所述第一调节部的横截面的形状呈多边形、椭圆形、梅花形的任意一种。设置第一调节部的横截面的形状呈多边形、椭圆形、梅花形的任意一种,便于调节第一调节部转动,以调整第一配合部相对基座移动,结构简单,易于操作。
[0011]
可选的,所述基座包括底板和支撑柱,所述底板包括第一表面,所述支撑柱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上,所述第一连接孔开设于所述支撑柱上,且所述第一连接孔的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设置底板和支撑柱的结构,底板的面积更大,能有更稳定的支撑,支撑柱设置在第一表面,支撑柱可根据需要设置相对于第一表面的高度,能使得第一连接孔的深度可以更深,便于实现调节件相对于基座有更大的移动范围,便于调整更远位置的灯板以及将灯板移动至更远的位置。
[0012]
可选的,所述底板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表面相背且平行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连接孔贯穿所述第一表面至所述第二表面,所述调节件之伸入所述第一连接孔的一端的端面设有第二调节部。从第二表面对调节件进行调整,可以实现当调整第一调节部不方便时,亦可以调整调节件的目的。
[0013]
可选的,所述基座还包括肋板,所述肋板连接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支撑柱的外周壁。设置肋板用以加强支撑柱在底板上的连接结构强度。
[0014]
可选的,所述调节件之远离所述基座的一端的端面开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连接件通过锁紧件与所述第二连接孔配合连接而与所述调节件固定连接,连接结构简单而稳定。
[0015]
可选的,所述连接件为磁性件,所述磁性件用于与所述灯板上设置的异性磁性件磁力连接。通过磁力连接的方式,连接件与灯板连接稳定牢靠,灯板不需要设置如连接孔等结构,减少灯板的结构的复杂度,磁力连接的方式也便于将连接件与灯板分离。
[0016]
可选的,所述基座上设有标尺,所述调节件设有指示标,所述调节件在所述第一连接孔的轴线上移动时。通过设置标尺和指示标,能精确的测得调节件相对基座的位移,也可通过计算得到需要调整的灯板的移动位移,再通过读取标尺的读数确认灯板是否位移到位。
附图说明
[0017]
图1为一种实施例的拼接显示屏灯板高度调节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为一种实施例的拼接显示屏灯板高度调节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9]
图3为一种实施例的拼接显示屏灯板高度调节装置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0020]
附图标记说明:
[0021]
10-基座;11-底板;111-第一表面;112-第二表面;12-支撑柱;121-第一连接孔;122-标记槽;13-肋板;
[0022]
20-调节件;21-第一配合部;211-第二调节部;22-第一调节部;23-延伸部;231-第二连接孔;
[0023]
30-连接件;301-第三连接孔;
[0024]
40-锁紧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
加透彻全面。
[0026]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0027]
现有技术中,由于单个显示屏在制造过程中的工艺误差等因素,导致每个显示屏的箱体和灯板之间的相对位置不相同,多个显示屏拼接时,虽然箱体能接近无缝拼接,但灯板的位置难以调整,导致灯板与灯板之间难以做到接近无缝拼接。
[0028]
基于此,本申请希望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其详细内容将在后续实施例中得以阐述。
[0029]
请参考图1和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拼接显示屏灯板高度调节装置,包括:基座10、调节件20和连接件30。
[0030]
基座10设有第一连接孔121,调节件20伸入第一连接孔121,并与基座10滑动连接,调节件20在第一连接孔121的轴线方向上移动。
[0031]
连接件30设于调节件20之远离基座10的一端,连接件30用于与灯板(图中未示出)连接。
[0032]
本实施例中,基座10用于放置在地面或桌面等支撑面上,作为整体结构的基础。通过设置调节件20与基座10滑动连接并在第一连接孔121的轴线方向上移动,连接件30与灯板连接,调整调节件20在第一连接孔121移动,从而带动灯板相对于箱体移动,从而使得两个显示屏的灯板和灯板之间接近无缝拼接。
[0033]
本实施例中,显示屏可以为led显示屏。本实施例的灯板高度调节装置能应用在各种拼接显示屏中。对于显示分辨率要求高的场合,例如商务会议、产品展示等,常使用小间距led显示屏,其对于多个显示屏之间的无缝拼接要求更高,本申请实施例之灯板高度调节装置能确保高分辨率的灯板的接近无缝的外观和显示效果。
[0034]
应该理解的是,本申请中所指的多个显示屏的“接近无缝拼接”,是从客观上进行描述,而不是不考虑实际情况的“无缝拼接”。“接近无缝拼接”是从实际角度考虑,从产品外观和显示效果上不容易缝隙的描述,而如果将接缝处放大,显然两个显示屏之间必然是有缝隙的(尽管该缝隙很小,例如以微米为单位计量,但不能否认具有缝隙),不考虑实际情况的“无缝”拼接是不能实现的。本申请中,可将“接近无缝拼接”理解为产品外观和显示效果上的“无缝拼接”,而不能理解为箱体与箱体之间的拼缝宽度为0。
[0035]
一种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调节件20包括第一配合部21和第一调节部22,第一调节部22连接在第一配合部21的一端。
[0036]
基座10设有第二配合部(图中未示出),第二配合部位于第一连接孔121的内壁,第一配合部21伸入第一连接孔121并与第二配合部配合连接。
[0037]
调节第一调节部22以使第一配合部21相对于第二配合部移动,以使调节件20在第一连接孔121的轴线上移动。
[0038]
通过设置第一配合部21和第二配合部配合连接,调节第一调节部22使得第一配合部21相对于第二配合部移动,使得调节件20相对基座10移动,从而带动灯板移动,以调节灯板的位置,两个配合部相对移动的方式结构上易于实现。
[0039]
可选的,第一配合部21为螺柱,第二配合部为螺纹。换而言之,第一配合部21为外
周面设有螺纹的圆柱,第一连接孔121为螺孔,第二配合部为螺孔的螺纹。第一配合部21和第二配合部的螺纹和螺纹连接,第一配合部21转动时,螺纹和螺纹之间的啮合位置改变,使得调节件20相对于基座10移动,结构简单,当移动到达位置后,螺纹配合连接的方式的结构稳定,不易晃动。
[0040]
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配合部21和第二配合部还可以为如丝杠螺母结构等其他结构型式。
[0041]
一种实施例中,第一调节部22的横截面的形状呈多边形、椭圆形、梅花形的任意一种。调节第一调节部22可通过专用或通用工具进行调节,具体的,可以采用套筒、扳手等工具与第一调节部22配合连接,转动套筒带动第一调节部22转动,使得第一配合部21相对基座10移动。设置第一调节部22的横截面的形状呈多边形、椭圆形、梅花形的任意一种,便于调节第一调节部22转动,以调整第一配合部21相对基座10移动,结构简单,易于操作。
[0042]
可选的,第一调节部22的横截面的形状为正六边形,方便与通用的套筒或扳手配合。
[0043]
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调节部22的横截面的形状还可以为除以上形状的其他非圆形。
[0044]
可选的,调节件20还可包括延伸部23,延伸部23为圆柱,延伸部23设置在第一调节部22之远离第一配合部21的一端,延伸部23、第一调节部22和第一配合部21同轴设置,延伸部23用于延长调节件20的长度。
[0045]
一种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基座10包括底板11和支撑柱12。底板11包括第一表面111,支撑柱12设置于第一表面111上,第一连接孔121开设于支撑柱12上,且第一连接孔121的轴线垂直于第一表面111。
[0046]
本实施例中,设置底板11和支撑柱12的结构,底板11的面积更大,能有更稳定的支撑,支撑柱12设置在第一表面111,支撑柱12可根据需要设置相对于第一表面111的高度,能使得第一连接孔121的深度可以更深,便于实现调节件20相对于基座10有更大的移动范围,便于调整更远位置的灯板以及将灯板移动至更远的位置。
[0047]
本实施例中,底板11和支撑柱12可以为一体成型工艺形成的一体式结构,也可以为通过焊接等工艺将支撑柱12固定在底板11上。
[0048]
一种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和图3,底板11还包括与第一表面111相背且平行的第二表面112,第一连接孔121贯穿第一表面111至第二表面112。调节件20之伸入第一连接孔121的一端的端面设有第二调节部211。通过使用工具自第二表面112伸入第一连接孔121调节第二调节部211而使得调节件20在第一连接孔121的轴线上移动。
[0049]
本实施例中,第二调节部211为设有凹槽的结构,凹槽的形状可为“一”字形或“十”字形,可通过平口螺丝刀或十字口螺丝刀等工具伸入第二调节部211的凹槽内,旋转螺丝刀带动调节件20转动,使得调节件20相对基座移动。从第二表面211对调节件20进行调整,可以实现当调整第一调节部22不方便时,亦可以调整调节件20的目的。
[0050]
一种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基座10还包括肋板13,肋板13连接第一表面111和支撑柱12的外周壁。设置肋板13用以加强支撑柱12在底板11上的连接结构强度。肋板13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如图2示出了在支撑柱12的相对两侧设有两个肋板13。
[0051]
一种实施例中,调节件20之远离基座10的一端的端面开设有第二连接孔231,连接
件30通过锁紧件40与第二连接孔231配合连接而与调节件20固定连接。
[0052]
本实施例中,连接件30也可开设有第三连接孔301,锁紧件40穿过第三连接孔301并伸入第二连接孔231,从而将连接件30与调节件20固定,连接结构简单而稳定。
[0053]
第二连接孔231可以为螺孔,锁紧件40为螺钉,通过螺纹连接将连接件30与调节件20固定。第三连接孔301可以呈碗状,锁紧件40锁紧连接件30和调节件20时,锁紧件30的螺帽位于第三连接孔301内,使得连接件30具有齐平的表面与灯板连接。
[0054]
其他实施例中,连接件30与调节件20的连接固定还可以采用其他结构,不再赘述。
[0055]
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不设连接件30,而是通过调节件20直接与灯板连接。
[0056]
一种实施例中,连接件30为磁性件,磁性件用于与灯板上设置的异性磁性件磁力连接。通过磁力连接的方式,连接件30与灯板连接稳定牢靠,灯板不需要设置如连接孔等结构,减少灯板的结构的复杂度,磁力连接的方式也便于将连接件30与灯板分离。
[0057]
一种实施例中,基座10上设有标尺(图中未示出),调节件20设有指示标(图中未示出)。调节件20在第一连接孔121的轴线上移动时,指示标相对标尺移动,通过读取标尺的读数以确定调节件20相对基座10移动的位移。
[0058]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标尺和指示标,能精确的测得调节件20相对基座10的位移,也可通过计算得到需要调整的灯板的移动位移,再通过读取标尺的读数确认灯板是否位移到位。
[0059]
本实施例中,可设置调节件20相对于基座10的初始位置。具体的,请参考图2,在支撑柱12上开设一标记槽122,在调节件30上设指示箭头221。当指示箭头221与标记槽122对齐时,调节件20相对于基座10处于初始位置。
[0060]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