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驱动板复位电路及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59955发布日期:2021-04-21 01:10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屏驱动板复位电路及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屏驱动板复位电路及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信息传输技术的发展,点对点高速数据传输技术的引用越来越广泛,在液晶显示装置中,屏驱动板(tcon)与源驱动板(source板)之间的通信通过asc(auxiliary status channel,辅助状态通道)信号来沟通,源驱动板再驱动液晶显示面板执行显示。
3.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100包括屏驱动板110和源驱动板120,屏驱动板110与源驱动板120通过asc信号传输线101连接,屏驱动板110包括asc信号输出器111,asc信号输出器111的输出端(即屏驱动板110的asc信号输出端)连接至asc信号传输线101,源驱动板120中包括多个asc信号接收器,例如第一asc信号接收器121和第二asc信号接收器122等,第一asc信号接收器121和第二asc信号接收器122均包括晶体管,该晶体管的集电极连接至asc信号传输线101、栅极接收源驱动板自检信号(status信号)、发射极分别输出第一总线信号sd1和第二总线信号sd2。工作源的准备状态反馈给屏驱动板110,asc信号电平上升指示工作源的准备完毕后,需要给asc信号一个复位动作,屏驱动板110才会进入dp(display port,显示接口)模式,作为数据接口正常传输屏驱动信号,否则会一直处于自由振荡模式(free run mode),不传输屏驱动信号,液晶显示屏将处于黑屏状态。
4.其中,status信号为在源驱动板接收到屏驱动板发出的p2p信号(编程接口(cmpi)输出的信号)后,检测屏驱动板输出的信号有无非法码,检测数据信号有无异常,而产生的一个方波信号。源驱动板自检单元包括输出status信号的自检信号输出端,以及与编程接口连接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以接收屏驱动板输出的p2p信号作为控制信号进而输出status信号。
5.其中,asc信号传输线101还通过上拉电阻r
asc
连接至第一电源接收上拉电压vdd_asc,用于实现asc信号的复位动作。如图2所示,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的asc信号电平跟随上拉电压vdd_asc,该asc信号在电平值上升后,上拉电阻r
asc
的阻值一般选择1.2千欧,如果上拉电阻r
asc
的阻值过小,将无法被复位,屏驱动板110将一直处于自由振荡模式,如图3所示,液晶显示屏(lcd)的显示为黑屏。


技术实现要素:

6.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屏驱动板复位电路及液晶显示装置,从而保障屏驱动板的复位动作执行,保障屏驱动板的dp模式切换的有效性,保障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有效。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屏驱动板复位电路,所述屏驱动板复位电路包括:
8.依次串联在第一电压源与地之间的分时导通的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所述第
一晶体管和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控制端为所述屏驱动板复位电路的复位控制信号接收端,所述第一晶体管和所述第二晶体管的中间节点为所述屏驱动板复位电路的复位信号输出端,
9.其中,所述复位信号输出端连接至所述屏驱动板的辅助状态通道信号输出端,所述屏驱动板的辅助状态通道信号输出端连接至源驱动板,所述源驱动板连接至液晶显示面板。
10.可选地,所述第一晶体管为npn型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电压源、发射极连接所述复位信号输出端、基极连接所述复位控制信号接收端;
11.所述第二晶体管为pnp型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复位信号输出端、发射极接地、基极连接所述复位控制信号接收端。
12.可选地,所述第一晶体管为nmos管,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源极连接所述复位信号输出端、漏极连接所述第一电压源、栅极连接所述复位控制信号接收端;
13.所述第二晶体管为pmos管,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源极连接所述复位信号输出端、漏极接地、栅极连接所述复位控制信号接收端。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15.屏驱动板,包括辅助状态通道信号输出端;
16.源驱动板,与所述屏驱动板的辅助状态通道信号输出端连接,与液晶显示面板连接;
17.屏驱动板复位电路,包括连接至所述屏驱动板的辅助状态通道信号输出端的复位信号输出端和复位控制信号接收端。
18.可选地,所述屏驱动板复位电路包括:
19.npn型三极管,所述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一电压源的正输出端、发射极连接所述复位信号输出端、基极连接所述复位控制信号接收端;
20.pnp型三极管,所述pnp型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复位信号输出端、发射极接地、基极连接所述复位控制信号接收端。
21.可选地,所述屏驱动板复位电路包括:
22.nmos管,所述nmos管的漏极连接第一电压源的正输出端、源极连接所述复位信号输出端、栅极连接所述复位控制信号接收端;
23.pmos管,所述p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复位信号输出端、漏极接地、栅极连接所述复位控制信号接收端。
24.可选地,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所述第一电压源。
25.可选地,所述屏驱动板包括编程接口,所述源驱动板还包括:
26.源驱动板自检单元,所述源驱动板自检单元包括源驱动板自检信号输出端和控制信号输入端,所述复位控制信号接收端连接所述源驱动板自检信号输出端,所述控制信号输入端与所述屏驱动板的编程接口连接。
27.可选地,所述屏驱动板复位电路设置在所述源驱动板上。
2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屏驱动板复位电路包括依次串联在第一电压源与地之间的分时导通的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和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为所述屏驱动板复位电路的复位控制信号接收端,所述第一晶体管和所述第二晶体管的中间节点为所述屏驱动板复位电路的复位信号输出端,所述复位信号输出端连接至所述屏驱动板的辅助
状态通道信号输出端,所述屏驱动板的辅助状态通道信号输出端连接至源驱动板,所述源驱动板连接至液晶显示面板。其中,该屏驱动板复位电路的复位信号输出端可以根据复位控制信号输出第一电压源的高电平或地电平,可以将屏驱动板输出的asc信号有效复位,保障屏驱动板的复位动作执行,保障屏驱动板的dp模式切换的有效性,进而保障液晶显示面板的正常显示。
2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屏驱动板复位电路,可以在系统开机后有效对屏驱动板的asc信号执行复位操作,实现屏驱动板的dp模式的有效切换,进而保障液晶显示装置的正常显示,规避了黑屏现象的产生。
30.用三极管作为电平控制晶体管,可以保障输出的复位信号的电平特征。
31.利用status信号为复位控制信号,复位信号时序与status信号同步,保障了复位信号的复位有效性,无需额外设置复位控制信号,降低了电路的实现难度。且status信号为方波信号,电平跟随status信号的复位信号可以在高低电平之间多次转换,即可以执行多次对asc信号的复位动作,保障asc信号的有效复位,保障屏驱动板切实进入dp模式。
32.第一电压源由液晶显示装置提供,实现屏驱动板复位电路仅需要设置晶体管以及相关布线,对原液晶显示装置的改动小,电路结构易于实现。
附图说明
33.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34.图1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部分电路结构示意图;
35.图2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asc信号和复位电压信号的时序图;
36.图3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异常状态示意图;
37.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屏驱动板复位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38.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屏驱动板复位电路的部分信号时序图;
39.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0.以下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在各个附图中,相同的元件采用相同或类似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为了清楚起见,附图中的各个部分没有按比例绘制。
4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4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屏驱动板复位电路包括依次串联在第一电压源与地之间的分时导通的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的控制端为屏驱动板复位电路的复位控制信号接收端,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的中间节点为屏驱动板复位电路的复位信号输出端。
43.示例性地,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屏驱动板复位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以第一晶体管为第一三极管t1,第二晶体管为第二三极管t2为例进行说明,具体地,屏驱动板复位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t1和第二三极管t2,第一三极管t1和第二三极管t2的基极(控制端)相连,作为屏驱动板复位电路的复位控制信号接收端,
与源驱动板自检单元的源驱动板自检信号输出端连接,接收status信号;第一三极管t1的发射极和第二三极管t2集电极连接,作为屏驱动板复位电路的复位信号输出端,输出复位信号至asc(auxiliary status channel,辅助状态通道)信号传输线101;第一三极管t1的集电极连接第一电压源vs1,钳位至高电平;第二三极管t2的发射极接地。
44.当系统开机时,status信号为高电平(通常,status信号的低电平为0v,高电平为3.3v),输出至asc信号传输线101的复位信号为高电平,asc信号为高电平;当利用status信号执行asc信号的复位,status信号为低电平,输出至asc信号传输线101的复位信号为低电平,可以将asc信号传输线101上的asc信号在短时间内置位为低电平,实现asc信号的复位动作执行,以使屏驱动板110进入dp模式,作为输出接口输送数据,使液晶显示屏正常显示图像。status信号为液晶显示装置中的源驱动板自检单元在源驱动板自检信号输出端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屏驱动板复位电路直接有效,可以降低电路的实施难度,提高实用性。
4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三极管t1为npn型三极管,第二三极管t2为pnp型三极管,第一电压源vs1提供的高电平为3.3v,可由液晶显示装置内部直接提供。
46.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可以选择其它晶体管,例如第一晶体管为nmos(n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n型金属

氧化物

半导体)管,源极接复位信号输出端,漏极接第一电压源vs1的正输出端,栅极(控制端)接复位控制信号接入端;第二晶体管为pmos(positive channel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源极接复位信号输出端,漏极接地,栅极(控制端)接复位控制信号接入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在此不做限定。
47.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屏驱动板复位电路的部分信号时序图。
48.参照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屏驱动板复位电路提供的复位信号asc tx的时序跟随status信号时序,同时电平较status信号电平高0.10v(足以实现asc信号的复位),在系统开机后,能够跟随status信号有效置位为低电平,即在工作源准备完成后,可以及时有效地将asc信号复位,以使屏驱动板进入dp模式,实现数据的正常输送,液晶显示面板显示图像。status信号为方波信号,即在高低电平之间变化,复位信号的电平值跟随status信号的电平值,在高低电平之间进行多次变化,如果一次复位失败,还可以在后续再次执行复位动作,保障asc信号的有效复位,保障屏驱动板可以进入dp模式。
49.本实用新型的屏驱动板复位电路连接至屏驱动板的asc信号传输线,提供的复位信号跟随status信号,在系统开机后,工作源的准备状态确认后,及时有效输出低电平的复位信号,将asc信号置位为低电平,实现asc信号的复位,进而使屏驱动板进入dp模式,液晶显示面板正常显示图像。
50.其中,该屏驱动板复位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第一三极管为npn型三极管,其集电极接收第一电压源的高电平,发射极连接至复位信号输出端,基极连接至复位控制信号接收端;第二三极管为pnp型三极管,其集电极连接至复位信号输出端,发射极接地,基极连接至复位控制信号接收端,其中,复位控制信号接收端接收status信号,控制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在复位信号输出端输出高电平或低电平,控制asc信号的复位,实现屏驱动板的dp模式切换。采用三极管,可以无需采用较高的栅控制电平控制晶体管的开启和断开,电路易于实现。
51.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屏驱动板复位电路对屏驱动板进行复位操作。
52.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53.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200与图1所示的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100的主要区别在于屏驱动板复位电路的不同,对其它部分不再详述。
5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200包括屏驱动板110、源驱动板120以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屏驱动板复位电路230,其中,该屏驱动板复位电路230与图4所示的屏驱动板复位电路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详述。
55.屏驱动板110通过其辅助状态通道信号输出端101与源驱动板120连接,源驱动板120与液晶显示面板(图中未示出)连接(主要接收第一总线信号sd1和第二总线信号sd2等),驱动液晶显示面板进行显示。
56.屏驱动板复位电路230的复位信号输出端连接至屏驱动板110的辅助状态通道信号输出端101,通过该辅助状态通道信号输出端101向屏驱动板110提供可靠的复位信号。其中,屏驱动板复位电路230的主要元件为晶体管,故该屏驱动板复位电路230可以设置在源驱动板120上,以便在生产源驱动板120中一起制作出屏驱动板复位电路230中的晶体管元件。
57.其中,源驱动板自检单元包括输出status信号的自检信号输出端,以及与屏驱动板的编程接口连接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以接收屏驱动板输出的p2p信号作为控制信号进而输出status信号。该液晶显示装置还可直接提供第一电压源vs1,各信号电平值一般在0v和3.3v中选择,与一般的液晶显示装置总的标准栅极控制信号电平相同,使本实用新型的液晶显示装置200的实施无需额外提供信号源,与现有技术兼容,易于实现。
58.依照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上文所述,这些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例。显然,根据以上描述,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利用本实用新型以及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的修改使用。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