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炎症模拟展示设备

文档序号:25468584发布日期:2021-06-15 20:18阅读:93来源:国知局
一种炎症模拟展示设备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示教设备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炎症模拟展示设备。



背景技术: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急性感染性肺炎,其病原体是一种新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实际上,炎症是一种动物机体对各种致炎因子以及局部损伤所产生的防御性反应,正常情况下,炎症对人体的健康保持是有益的,只有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引起的炎症过激反应,才会对人体形成有害的影响。因此,对于炎症,有必要对相关知识进行科普宣传,提高群众对相关的卫生健康知识的认知,以避免谈“炎”色变。

为了科普炎症相关的知识,有必要提供一种用于模拟炎症病理过程的展示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炎症模拟展示设备,可用于展示炎症的病理过程,有利于炎症知识的普及。

相应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炎症模拟展示设备,包括控制器、主展示屏、体征信息显示屏和显微结构展示屏;

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主展示屏、体征信息显示屏和显微结构展示屏到连接;

所述体征信息显示屏为生命体征监护仪的显示屏,所述生命体征监护仪具有若干个模拟信号输入接口和若干个数字信号输入接口;

所述控制器分别与上述若干个模拟信号输入接口和若干个数字信号输入接口连接。

可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体感设备;

所述体感设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体感设备包括贴片主体,所述贴片主体中部朝背面凸起形成底盖,所述底盖内形成容腔;

在所述贴片主体的正面上设置有密封所述容腔的弹性薄膜;

所述容腔内填充有气体;

在所述贴片主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容腔相接触的制冷元件和制热元件,所述制冷元件和所述制热元件分别基于所述控制器控制。

可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第一蓄电池和第二蓄电池;

所述第一蓄电池基于第一开关与所述制冷元件形成回路,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开关的控制端连接;

所述第二蓄电池基于第二开关与所述制热元件形成回路,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二开关的控制端连接。

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贴片主体的正面上还设置有微电极;

所述微电极基于所述控制器控制。

可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第三蓄电池,所述第三蓄电池一端接地,一端基于第三开关与所述微电极连接;

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三开关的控制端连接。

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贴片主体的正面上还设置有体感制热元件;

所述体感制热元件基于所述控制器控制。

可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第四蓄电池,所述第四蓄电池基于第四开关与所述体感制热元件形成连接;

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四开关的控制端连接。

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气体为二氧化碳。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炎症模拟展示设备,可用于展示炎症的病理过程,有利于炎症知识的普及。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炎症模拟展示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体征信息显示屏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体感设备第一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体感设备第二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体感设备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炎症模拟展示设备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炎症模拟展示设备,包括控制器5、主展示屏7、体征信息显示屏6和显微结构展示屏8;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具体的,主展示屏7和显微结构展示屏8本质上为两个显示器,分别用于显示不同的特定内容,相应的,控制器上至少具有两个视频输出接口,所述视频输出接口用于与所述主展示屏7和显微结构展示屏8连接。

具体的,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主展示屏7、体征信息显示屏6和显微结构展示屏8连接。

可选的,所述炎症模拟展示设备还包括底座1、触控面板2、投射设备3和警示灯4,其中,触控面板2设置在底座1上,投影设备3和警示灯4设置在触控面板2的上方,控制器5、主展示屏7、体征信息显示屏6和显微结构展示屏8均丽固定在底座1上。

触控面板2、投影设备3和警示灯4分别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投影设备由于在触控面板2上投影相关的信息供用户交互使用,控制器通过触控面板2的触控区域执行相应的程序,警示灯4则用于生成警告信号。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体征信息显示屏为生命体征监护仪的显示屏,所述生命体征监护仪具有若干个模拟信号输入接口和若干个数字信号输入接口;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模拟信号输入接口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数字信号输入接口直接连接。

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直接采用生命体征监护仪的显示屏作为体征信息显示屏,利用控制器替代生命体征监护仪的配件对生命体征监护仪的本体进行数据输入,可更为直观的展示出炎症过程中的病人的生理数据,具有良好的展示效果。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体征信息显示屏结构示意图;

具体的,为了进行区分,生命体征监护仪包括生命体征监护仪本体和配件,其中配件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是不需要使用的,仅需使用到生命体征监护仪本体。具体的,生命体征监护仪本体是指生命体征监护仪包括显示屏在内的主体结构,不需要额外的生命体征监护仪配件,控制器根据性能需求,可以为电脑主机(x86或x64平台)、单片机、嵌入式芯片设备等控制器,其具有选型要求可结合后续说明进行确认。

具体的,所述生命体征监护仪本体具有显示屏、若干个数字信号输入接口和若干个模拟信号输入接口,所述控制器具有若干个数字信号输出接口和/或若干个模拟信号输出接口。生命体征监护仪的对外接口是根据其具有的功能决定的,常见的生命体征监护仪具有无创血压(nibp)、脉搏率、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体温监护、数据传输功能,其中,无创血压和平均动脉压涉及到气压的信号处理,不能通过控制器的信号模拟实现,因此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不予以考虑,本发明的控制器所模拟的信号主要在于脉搏率、血样饱和度、体温监控和数据传输的功能。

在所述控制器具有若干个数字信号输出接口时,所述若干个数字信号输入接口中的至少一个数字信号输入接口与对应的一个数字信号输出接口连接或与对应的一个模拟信号输出接口基于模数转换器连接;

在上述控制器具有若干个模拟信号输出接口时,所述若干个模拟信号输入接口中的至少一个模拟信号输入接口与对应的一个模拟信号输出接口连接,或与对应的一个数字信号输出接口基于数模转换器连接。

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的构思为,将生命体征监护仪本体与配件之间的连接更改为生命体征监护仪与控制器的连接,以节省配件的花费费用;同时,控制器具有随意调节信号输出的功能,可很好的完成特定的展示功能;此外,控制器还可以对生命体征监护仪因使用时间过长所导致的误差进行主动调控(输出信号调整),从而可以在超出生命体征监护仪的使用寿命周期后继续对生命体征监护仪进行使用,以节省更换费用。

可选的,所述若干个模拟信号输入接口包括用于连接血氧饱和度探头的第一模拟信号输入接口;

所述生命体征监护仪本体具有血氧饱和度数据处理模块,所述显示屏上设置有血氧饱和度显示区域。

血氧饱和度数据处理模块是指具有通过第一模拟信号输入接口获取到相应的模拟信号并转换为血氧饱和度具体数值的功能模块,可参照现有技术实现,其基本原理为基于动脉血液对光的吸收量随动脉搏动而变化的原理来进行测量的。具体实施中,由于氧合血红蛋白和去氧合血红蛋白对不同波长入射光有着不同的吸收率,而皮肤、肌肉、骨骼和静脉血等其他组织对光的吸收是恒定不变的;当用两种特定波长的光线照射组织时,运用lambert-bear定律并根据血氧饱和度的定义可推出血氧饱和度;传统的血氧饱和度探头就是通过两种特定波长的led照射动脉皮肤并获取反射光信号,进行光电转换后将生成的模拟信号输入至血氧饱和度数据处理模块进行换算,已得到具体的血氧饱和度数值。

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若干个模拟信号输入接口包括用于连接体温探头的第二模拟信号输入接口;

所述生命体征监护仪本体具有体温数据处理模块,所述显示屏上设置有体温显示区域。

具体的,体温数据处理模块是指具有通过第二模拟信号输入接口获取到相应的模拟信号并转换为体温具体数值的功能模块,可参照现有技术实现,其基本原理为通过热敏电阻(或其他热敏元件)因温度变化对电路的影响(电压或电流的变化)实现体温的换算。

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若干个模拟信号输入接口包括用于连接五导联电极或三导联电极的第三模拟信号输入接口;

所述生命体征监护仪具有导连电极数据处理模块,所述显示屏上设置有心电图显示区域。

具体的,导连电极数据处理模块是指具有通过第三模拟信号输入接口获取到相应的模拟信号并转换为体温具体数值的功能模块,可参照现有技术实现。具体的,根据生命体征监护仪的型号的不同,其第三模拟信号输入接口可能为用于三导联心电导线的接口或用于五导联心电导线的接口,具体的,三导联心电导线经过数据处理后可获取到标准导联i、ii、iii导联心电图;五导联心电导线经过数据处理后可以获得i、ii、iii、avr、avf、avl、v导联心电图

可选的实施方式,部分型号的生命体征监护仪具有数据下载的功能,用于历史数据的显示,相应的,所述若干个数字信号输入接口包括用于数据下载的第一模拟信号输入接口。

具体实施中,本质上,每一个数据输入接口和每一个数据输出接口是由若干引脚组成的,具体实施中,将信号的传输最小单位定义为引脚,则可以在接口的选型上具有很大的自由性,由于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量较少,且要求较低,只需要引脚数量满足需求,即可实现连接功能。

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若干个数字信号输入接口中的任一个数字输入接口包括若干个数字信号输入引脚,所述若干个数字信号输出接口中的任一个数字输出接口包括若干个数字信号输出引脚,所述若干个模拟信号输出接口中的任一个模拟信号输出接口包括若干个模拟信号输出引脚;

所述若干个数字信号输入引脚中的任一数字信号输入引脚与对应的一个数字信号输出引脚连接,或所述若干个数字信号输入引脚中的任一数字信号输入引脚基于模数转换器与对应的一个模拟信号输出引脚连接。

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若干个模拟信号输入接口中的任一个模拟输入接口包括若干个模拟信号输入引脚,所述若干个数字信号输出接口中的任一个数字输出接口包括若干个数字信号输出引脚,所述若干个模拟信号输出接口中的任一个模拟信号输出接口包括若干个模拟信号输出引脚;

所述若干个模拟信号输入引脚中的任一数字信号输入引脚基于数模转换器与对应的一个数字信号输出引脚连接,或所述若干个数字信号输入引脚中的任一数字信号输入引脚与对应的一个模拟信号输出引脚连接。

进一步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炎症模拟展示设备,还包括体感设备,所述体感设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体感设备第一三维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体感设备第二三维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体感设备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的,所述体感设备包括贴片主体901,所述贴片主体901中部朝背面凸起形成底盖902,所述底盖902内形成容腔;

在所述贴片主体901的正面上设置有密封所述容腔的弹性薄膜903;

所述容腔内填充有气体;基于气体获取难度和气体的热膨胀系数,所述气体可选用二氧化碳;

在所述贴片主体901上设置有与所述容腔相接触的制冷元件904和制热元件905,所述制冷元件904和所述制热元件905分别基于所述控制器控制。可选的,所述制热元件905可以为热电阻,所述制冷元件904可以为半导体制冷片。

可选的,还包括第一蓄电池(用图5中制冷元件904所在区域内的电源符号示意)和第二蓄电池(用图5中制热元件905所在区域内的电源符号示意);

所述第一蓄电池基于第一开关(用图5中制冷元件904所在区域内的开关符号示意)与所述制冷元件904形成回路,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开关的控制端连接;

所述第二蓄电池基于第二开关(用图5中制热元件905所在区域内的开关符号示意)与所述制热元件905形成回路,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二开关的控制端连接。

具体的,控制器通过控制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实现对制冷元件和制热元件的通电控制,通过对制冷元件和制热元件的通电控制,实现对容腔内的气体的制冷或制热,从而使容腔内的气体发生收缩或膨胀,并驱使所述弹性薄膜动作;在贴片主体贴于人体皮肤上时,弹性薄膜的运动可用于模拟人体的肿胀感受,以仿真炎症带来的肿胀体感。

可选的,所述贴片主体901的正面上还设置有微电极907;所述微电极907基于所述控制器控制。

可选的,还包括第三蓄电池(用图5中微电极907所在区域内的电源符号示意),所述第三蓄电池一端接地,一端基于第三开关(用图5中微电极907所在区域内的开关符号示意)与所述微电极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三开关的控制端连接。

具体的,控制器通过控制第三开关,实现对微电极的通电控制,在贴片主体贴于人体皮肤上时,微电极的通电可用于模拟人体的刺痛感受,以仿真炎症带来的痛感。具体的,第三蓄电池的电压一般控制在10至12v,以避免产生过大的痛感。

可选的,所述贴片主体901的正面上还设置有体感制热元件906;所述体感制热元件906基于所述控制器控制。可选的,所述体感制热元件906为热电阻。

具体的,还包括第四蓄电池(用图5中体感制热元件906所在区域内的电源符号示意),所述第四蓄电池基于第四开关(用图5中体感制热元件906所在区域内的开关符号示意)与所述体感制热元件形成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四开关的控制端连接。

具体的,控制器通过控制第三开关,实现对体感制热元件的通电控制,在贴片主体贴于人体皮肤上时,体感制热元件的通电可用于模拟人体的升温感受,以仿真炎症带来的发热感觉。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炎症模拟展示设备,通过图像的展示和体感的模拟,有利于群众更深刻的了解到有关炎症的病理过程。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炎症模拟展示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