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屏框架及显示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49106发布日期:2021-04-27 19:59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一种显示屏框架及显示屏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屏框架及显示屏。


背景技术:

2.现有的led显示屏供电方案,存在以下问题:(1)电源通常被安装在模组的安装固定结构上,故安装位置不固定,又因为不同电源的带载能力不同,导致电源安装以不干涉其他部件为原则,可能安装在任意位置,这就导致了模组电源线需要单独设计或者选配。(2)不同方案需要选用不同长度的电源线,方案设计期间需求变动频繁,容易出现在装屏现场所用电源线与实际方案不兼容,长度过长或接线端子过剩。(3)电源固定、电源线接线固定等都是通过螺丝锁紧实现的,安装过程十分复杂。(4)电源+电源线形式接线需要占用大量的屏厚空间,不利于屏体的进一步轻薄和一体化,同时也影响着屏体内部的美观程度。(5)电源线损耗和电源发热是造成led显示屏内部温度升高的重要原因,常规形式热量升高后不利于散热,需外接专门的散热模块。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显示屏框架及显示屏,其旨在解决现有led显示屏供电方案存在的种种技术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显示屏框架,所述显示屏框架上设置有纵向延伸或横向延伸的第一藏线槽,所述第一藏线槽内容置有第一供电导体,所述第一藏线槽上可拆式连接有若干接线座组件,且每一所述接线座组件与所述第一藏线槽内的所述第一供电导体电连接。
5.可选地,所述第一藏线槽的截面为t型结构,所述第一藏线槽内容置有两相对间隔设置的所述第一供电导体;
6.所述接线座组件包括:接线座壳体;接线座,安设于所述接线座壳体上;两直插导片,两所述直插导片相对设置,所述直插导片的一端抵接连通一所述第一供电导体,另一端电连接所述接线座。
7.可选地,所述接线座组件还包括拨片,所述拨片控制所述两直插导片卡合或脱离所述第一藏线槽。
8.可选地,所述拨片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拨杆部与导片安装部,所述接线座组件还包括第一顶板,所述第一顶板紧固在所述接线座壳体的一侧,所述第一顶板远离所述接线座壳体所在的一侧设置有一与所述拨杆部相适配的拨杆活动槽,所述拨杆部活动卡设于所述拨杆活动槽中;所述导片安装部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一顶板以延伸至所述接线座壳体的内部,所述导片安装部的另一端垂直插入所述第一藏线槽内,两所述直插导片分别贯穿式安装在所述导片安装部上,使得所述直插导片的一端抵接连通一所述第一供电导体,另一端电连接所述接线座。
9.可选地,所述显示屏框架包括若干立柱,所述若干立柱按预设距离间隔设置,每一
所述立柱延其长度方向设置有一所述第一藏线槽。
10.可选地,所述显示屏框架还包括顶侧横梁与底侧横梁,所述若干立柱连接在所述顶侧横梁与所述底侧横梁之间,所述顶侧横梁和/或所述底侧横梁上预留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藏线槽,所述第二藏线槽容置有第二供电导体,容置有所述第二供电导体的所述顶侧横梁和/或所述底侧横梁的一端盖设有带电源插座的端盖,所述电源插座的内侧抵接连通相应的所述第二供电导体,所述电源插座外接显示屏电源线。
11.可选地,所述第二藏线槽与每一所述第一藏线槽的相接处均可拆式连接有一ac

dc转换组件,所述ac

dc转换组件的一端电连接相应的所述第一藏线槽内的所述第一供电导体,所述ac

dc转换组件的另一端电连接相应的所述第二藏线槽内的所述第二供电导体。
12.可选地,所述ac

dc转换组件包括转换组件壳体、安设于所述转换组件壳体内的ac

dc转换模块、紧固在所述转换组件壳体一侧以配合所述转换组件壳体内部形成密闭结构的第二顶板、相对设置的两第一直插导片、与所述第二顶板的一端活动配合以控制所述两第一直插导片卡合或脱离所述第一藏线槽的第一拨片、相对设置的两第二直插导片以及与所述第二顶板的另一端活动配合以控制所述两第二直插导片卡合或脱离所述第二藏线槽的第二拨片;每一所述第一直插导片的一端抵接连通一所述第一供电导体,另一端电性连通所述ac

dc转换模块的输出端;每一所述第二直插导片的一端抵接连通一所述第二供电导体,另一端电性连通所述ac

dc转换模块的输入端。
13.可选地,所述若干立柱、所述顶侧横梁以及所述底侧横梁均为型材杆件或方通,所述第一藏线槽和/或所述第二藏线槽内侧设有绝缘层。
14.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包括上述的显示屏框架和多个显示模组,所述多个显示模组连接于所述显示屏框架上,且每一所述显示模组与相邻的一所述接线座组件进行电性连接。
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屏框架及显示屏,其显示屏框架上设置有纵向延伸或横向延伸的第一藏线槽,第一藏线槽内容置有第一供电导体,第一藏线槽上可拆式连接有若干接线座组件,且每一接线座组件与所述第一藏线槽内的所述第一供电导体电连接。工作时,其显示屏框架上的第一供电导体便可通过每一接线座组件将电流导通到相邻的显示模组、外接模块上。即本显示屏框架隐藏了安装显示屏的电源线,形成内部导电结构,可带来以下效果:(1)化简供电方案,当显示屏搭建好显示屏框架后,其供电方案就已确定,不需要再单独设计。(2)化简安装形式,可以不需要螺丝,仅靠接插端子便可给各显示模组、外接模块接通工作电流。(3)分布形式简洁美观,大量走线被隐藏在显示屏框架当中,外部仅能够看到连接底座。(4)方案可拓展性高,能够兼容多种不同模块的供电,实现在同一显示屏框架上以同一标准形式实现不同电气需求设备的供电形式兼容。(5)电源模块、线路发热都能够直接通过显示屏框架散热,避免了屏体内部局部位置温度过高。可见,本技术方案,其可有效解决现有led显示屏供电方案存在的种种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
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图1所示显示屏的显示屏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图2所示显示屏框架的接线座组件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图3所示接线座组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图2所示显示屏框架的ac

dc转换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23.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屏1,该显示屏1包括显示屏框架100以及多个显示模组200,显示屏框架100上设置有纵向延伸或横向延伸的第一藏线槽111,第一藏线槽111内容置有第一供电导体120,第一藏线槽111上可拆式连接有若干接线座组件130,且每一接线座组件130与第一藏线槽111内的第一供电导体120电连接。多个显示模组200连接于显示屏框架100上,且每一显示模组200与相邻的一接线座组件130进行电性连接。
24.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及图4所示,第一藏线槽111的截面为t型结构,且第一藏线槽111容置有两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供电导体120,以分别作为正极供电导体与负极供电导体使用。接线座组件130包括接线座壳体131、接线座132、第一顶板133、拨片134以及两直插导片135,其中,接线座132安设于接线座壳体131上。两直插导片135相对设置,且直插导片135的一端抵接连通一第一供电导体120,另一端电连接接线座132。即通过两直插导片135可将相应的第一藏线槽111内两第一供电导体120上的电流快速导通到接线座132上,以通过接线座132向邻近的显示模组200供电。具体地,如图3及图4所示,拨片134控制两直插导片135卡合或脱离第一藏线槽111。此时,拨片134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拨杆部1341与导片安装部1342,第一顶板133紧固在接线座壳体131的一侧,第一顶板133远离接线座壳体131所在的一侧设置有一与拨杆部1341相适配的拨杆活动槽1331,拨杆部1341活动卡设于拨杆活动槽1331中;导片安装部1342可以为圆柱体,且导片安装部1342的一端贯穿第一顶板133以延伸至接线座壳体131的内部,导片安装部1342的另一端垂直插入第一藏线槽111内,两直插导片135分别贯穿式安装在导片安装部1342上,使得直插导片135的一端抵接连通一第一供电导体120,另一端电连接接线座132(具体可通过内部导线实现电性连通)。这样一来,通过拨动拨片134的拨杆部1341,可控制两直插导片135卡合或脱离第一藏线槽111,使得整个接线座组件130能够快速在第一藏线槽111上的任一位置进行锁紧或者松卸,以配合各显示模组200的位置进行设置。
25.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每一显示模组200与一接线座组件130进行电性连接时,主要采用模组电源线300进行软连接。从图1可看出,因为两第一供电导体120直接从第一藏线槽111内部走线,外部仅剩模组电源线300部分,整体美观性强,需要强调的是,模组电源线300只是备选方案之一,完全硬连接形式和半软连接形式也有相关方案。完全硬连接可以在
接线座132上预留出一个插座,然后通过将hub直插至接线座132上进行供电,这样需要设计一个预留有与接线座132的插座适配的端子在hub上。半软连接则是将接线端子改成可实现一定伸缩或者旷动的卡扣,一端焊接在hub上,另一端扣紧在接线座132上即可。接线座132可以为显示模组200供电,也可以为摄像头、麦克风、音箱等外接模块供电,或者将外界模块底座直接与接线座组件130本身作为一体,直插入第一藏线槽111内与两第一供电导体120进行抵接连通。
26.如图1、图2及图5所示,显示屏框架100包括若干立柱110,若干立柱110按预设距离间隔设置,每一立柱110延其长度方向设置有一第一藏线槽111,即本实施中的第一藏线槽111主要采用纵向设置。同时,显示屏框架100还包括顶侧横梁140与底侧横梁150,若干立柱110连接在顶侧横梁140与底侧横梁150之间,底侧横梁150上预留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且带绝缘层(未图示)的第二藏线槽151,第二藏线槽151容置有第二供电导体(图中未标示),底侧横梁150的一端盖设有带电源插座的端盖(未图纸),电源插座的内侧抵接连通相应的第二供电导体。电源插座外接显示屏电源线,这样一来,通过电源插座外接显示屏电源线,可为第二供电导体接入220v工作电流。
27.如图1至图5所示,第二藏线槽151与每一第一藏线槽111的相接处均可拆式连接有一ac

dc转换组件160,ac

dc转换组件160的一端内侧抵接连通相应的第一藏线槽111内的第一供电导体120,ac

dc转换组件160的另一端内侧抵接连通相应的第二藏线槽151内的第二供电导体。这样一来,通过每一ac

dc转换组件160的结构设置,可将流经第二供电导体上的220v交流电流转换为流经第一供电导体120上的5v直流电流,这样,第一供电导体120便可通过每一接线座组件130将工作电流直接导通到相邻的显示模组、外接模块上,无线额外再设置ac

dc转换模块。具体地,第二藏线槽151为t型结构,且每一第二藏线槽151容置有两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二供电导体。ac

dc转换组件160包括转换组件壳体161、安设于转换组件壳体161内的ac

dc转换模块(未图示)、紧固在转换组件壳体161一侧以配合转换组件壳体161内部形成密闭结构的第二顶板162、相对设置的两第一直插导片163、与第二顶板162的一端活动配合以控制两第一直插导片163卡合或脱离第一藏线槽111的第一拨片164、相对设置的两第二直插导片165以及与第二顶板162的另一端活动配合以控制两第二直插导片165卡合或脱离第二藏线槽151的第二拨片166。每一第一直插导片163的一端抵接连通一第一供电导体120,另一端电性连通ac

dc转换模块的输出端;每一第二直插导片165的一端抵接连通一第二供电导体,另一端电性连通ac

dc转换模块的输入端。具体地,如图2及图5所示,第一拨片164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第一拨杆部1641与第一导片安装部1642,第二顶板162远离转换组件壳体161所在的一侧设置有一与第一拨杆部1641相适配的第一拨杆活动槽1621,第一拨杆部1641活动卡设于第一拨杆活动槽1621中,第一导片安装部1642为圆柱体,且第一导片安装部1642的一端贯穿第二顶板162以延伸至转换组件壳体161的内部,第一导片安装部1642的另一端垂直插入第一藏线槽111内,两第一直插导片163分别贯穿式安装在第一导片安装部1642上,使得每一第一直插导片163的一端抵接连通一第一供电导体120,另一端电性连通ac

dc转换模块的输出端。第二拨片166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第二拨杆部1661与第二导片安装部1662,第二顶板162远离转换组件壳体161所在的一侧设置有一与第二拨杆部1661相适配的第二拨杆活动槽1622,第二拨杆部1661活动卡设于第二拨杆活动槽1622中,第二导片安装部1662为圆柱体,且第二导片安装部1662的一端贯穿第二顶板162
以延伸至转换组件壳体161的内部,第二导片安装部1662的另一端垂直插入第二藏线槽151内,两第二直插导片166分别贯穿式安装在第二导片安装部1662上,且每一第二直插导片165的一端抵接连通一第二供电导体,另一端电性连通ac

dc转换模块的输入端。为便于转换组件壳体161的两端更好地平整接触相应的立柱110与底侧横梁150,转换组件壳体161包括与立柱110平行设置的垂直部、与底侧横梁150平行设置的水平部以及过度连接垂直部与水平部的倾斜部。这样一来,通过拨动第一拨片164的第一拨杆部1641,可控制两第一直插导片163卡合或脱离第一藏线槽111,使得ac

dc转换组件160的一端在第一藏线槽111上锁紧或松开,而通过拨动第二拨片166的第二拨杆部1661,可控制两第二直插导片165卡合或脱离第二藏线槽,使得ac

dc转换组件160的另一端在第二藏线槽上锁紧或松开,这样便可实现整个ac

dc转换组件160的快速锁紧或者松卸。
28.如图1及图2所示,若干立柱110、顶侧横梁140以及底侧横梁150均为型材杆件或方通,以型材杆件为例,型材杆件通过拉伸成型,故结构上有截面一致的特性,故预先预留出供导电材料走线的槽口,就能用于供电导体的安装。故本实施中的若干立柱110、顶侧横梁140以及底侧横梁150优选采用型材杆件,由于型材杆件大多采用金属结构,因而,第一藏线槽111内侧设有绝缘层112,如图4所示,绝缘层112可沿第一藏线槽111的槽壁铺设,以完全将两第一供电导体120与相应的立柱110阻隔开,使得两者相互隔离,避免出现结构上的漏电和短路问题。同样的,亦可在第二藏线槽151内侧设置绝缘层,绝缘层可沿第二藏线槽的槽壁铺设,以完全将两第二供电导体与相应的顶侧横梁140或底侧横梁150阻隔开,使得两者相互隔离,避免出现结构上的漏电和短路问题。
29.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ac

dc转换组件160的结构形式,其结构特征参照的是型材中常用的连接件,能够在两个型材之间起到连接限位的作用,本实施例中的ac

dc转换模块用于电路降压,被集成在ac

dc转换组件160内部。
30.本实施中仅在底侧横梁150上设置第二供电导体,并接入220v工作电流,同时通过多个ac

dc转换组件160,将其分压分流到每一立柱110上的第一供电导体160,即一条母线分压为多条子线,再连接在负载上,该形式尤其适用于由横梁、立柱、边柱结构搭建的显示屏框架上。此外,还可仅在顶侧横梁140上设置第二供电导体,即顶侧横梁140上预留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且带绝缘层的第二藏线槽,第二藏线槽容置有第二供电导体,容置有第二供电导体的顶侧横梁140的一端盖设有带电源插座的端盖,其设置方式与底侧横梁150近似。还有,其还能以双路母线分压为多条子线,再连接至负载上的形式进行供电,这样对于显示屏框架100来说仅需要多设计一路槽口即可,使得显示屏电路当中会存在两路供电电源(一路作为正常工作电源,另一路作为备用工作电源),保证电路的稳定性,此时,顶侧横梁140和底侧横梁150上均预留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且带绝缘层的第二藏线槽,第二藏线槽容置有第二供电导体,容置有第二供电导体的顶侧横梁140和底侧横梁150的一端均盖设有带电源插座的端盖,以分别接入220v工作电流。
31.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框架及显示屏,其显示屏框架上设置有纵向延伸或横向延伸的第一藏线槽,第一藏线槽内容置有第一供电导体,第一藏线槽上可拆式连接有若干接线座组件,且每一接线座组件与所述第一藏线槽内的所述第一供电导体电连接。工作时,其显示屏框架上的第一供电导体便可通过每一接线座组件将电流导通到相邻的显示模组、外接模块上。即本显示屏框架隐藏了安装显示屏的电源线,形成内部导电结构,可带来以下效
果:(1)化简供电方案,当显示屏搭建好显示屏框架后,其供电方案就已确定,不需要再单独设计。(2)化简安装形式,可以不需要螺丝,仅靠接插端子便可给各显示模组、外接模块接通工作电流。(3)分布形式简洁美观,大量走线被隐藏在显示屏框架当中,外部仅能够看到连接底座。(4)方案可拓展性高,能够兼容多种不同模块的供电,实现在同一显示屏框架上以同一标准形式实现不同电气需求设备的供电形式兼容。(5)电源模块、线路发热都能够直接通过显示屏框架散热,避免了屏体内部局部位置温度过高。可见,本技术方案,其可有效解决现有led显示屏供电方案存在的种种技术问题。
32.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