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教学用力学仪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64355发布日期:2021-06-01 23:47阅读: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教学用力学仪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具体是一种多功能教学用力学仪表装置,涉及力学仪表装置相关领域。



背景技术:

现代教学中,力学仪表是教学仪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教学用具,而教学用力学仪表在使用过程中,安全是教学过程中的重中之中,所以控制力学仪表的安全输出电压尤为重要。

当力学仪表在使用完毕后,通常以外置的方式进行放置,缺乏保护,容易受到外部的撞击力而损坏,同时力学仪表教学课堂中使用后放置时,由于部分学生较为好动喜欢在教室内追逐打闹,容易使得仪表装置受到学生的撞击掉落损坏而造成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在此提供一种多功能教学用力学仪表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多功能教学用力学仪表装置,该装置包括操作仪表和外壳,所述操作仪表活动伸入于外壳后端面底部开设的收放槽内侧,所述卡位机构设置于外壳内侧,所述卡位机构包括推杆、齿条、弹簧、扇形齿轮、卡板、卡槽、固定块、复位弹簧和稳定机构,所述推杆穿过外壳后端面底部后紧固于齿条后端面,所述齿条通过弹簧连接于收放槽内侧前端面右端,且齿条与扇形齿轮右端面相互啮合,所述扇形齿轮底端面左端通过转轴与收放槽内侧底部右端转动连接,且扇形齿轮左端面中部紧固有卡板,所述卡板活动伸入于操作仪表右端面底部开设的卡槽内侧,所述固定块紧固于卡槽内侧中后端,所述复位弹簧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操作仪表前端面和收放槽内侧前端面,所述稳定机构设置于外壳内侧左右两端。

优选的,所述操作仪表顶部由左至右依次嵌入有显示屏、按钮和警报器,所述外壳顶端面中部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内侧贴合于透明演示箱外侧底端,所述透明演示箱紧贴于称重板顶端面,所述称重板安装于定位槽内侧底端。

优选的,所述稳定机构包括套筒、衔接槽、圆柱、弧形夹板、滑杆、拉伸弹簧、u型板、螺杆和活动板,所述套筒活动伸入于外壳右端面底部开设的衔接槽内侧,所述圆柱设置于套筒前后两端顶部,且圆柱活动伸入于衔接槽内侧前后两端顶部开设的凹槽内侧,所述弧形夹板安装于衔接槽内侧左端,且弧形夹板内侧紧贴于套筒外侧左端,所述滑杆通过拉伸弹簧连接于套筒内侧顶端面,且滑杆铰接于u型板顶端中部,所述螺杆侧表面与u型板底端面中部开设的螺孔内侧螺纹配合,且螺杆外侧顶部与活动板底端面中部转动连接,所述活动板滑动安装于u型板内侧。

优选的,所述固定块后端面和卡槽内侧后端面的垂直间距相对应于卡板宽度,且固定块右端面相齐平于操作仪表右端面。

优选的,所述复位弹簧设置有两个于操作仪表前端面左右两侧,且两个复位弹簧为对称分布。

优选的,所述卡板前端面设置有橡胶片,且橡胶片的厚度为0.15cm至0.25cm。

优选的,所述弧形夹板弧长为套筒外径的三分之二,且弧形夹板内侧端面为光滑无毛刺。

优选的,所述衔接槽内侧顶端开设有椭圆形槽,且椭圆形槽内侧宽度相对应于圆柱外径。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多功能教学用力学仪表装置,与同类型设备相比,具有如下改进:

优点1: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多功能教学用力学仪表装置,通过设置了卡位机构于外壳内侧,通过推动推杆带动齿条向前移动,并且齿条带动扇形齿轮和卡板进行转动脱离卡槽内侧,然后可向前推动操作仪表进入到收放槽内侧进行收放,并且取消对推杆的推力,使得齿条受到弹簧的弹力向后移动,而齿条则带动扇形齿轮和卡板反向转动复位,当卡板在转动后前端面接触到固定块的后端面时实现对操作仪表位置的固定,达到了快速对使用完毕的仪表进行收放,防止受到外部的作用力而损坏的有益效果。

优点2: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多功能教学用力学仪表装置,通过设置了稳定机构于外壳内侧左右两端,通过向外转动套筒和滑杆,然后向外拉动滑杆带动u型板移动移动的距离,使得u型板内侧覆盖于外部桌角边沿处,接着取消对滑杆的拉力,使得滑杆受到拉伸弹簧的弹力带动u型板贴合在外部的桌子边沿处,此时可转动螺杆带动活动板进行移动夹紧在桌角的底部边沿处,从而实现对外壳和操作仪表位置的加固,到达了对仪表位置进行加固,防止受到学生的碰撞掉落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称重板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卡位机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拉伸弹簧连接爆炸结构示意图。

其中:操作仪表-1、外壳-2、收放槽-3、显示屏-4、按钮-5、警报器-6、定位槽-7、透明演示箱-8、称重板-10、卡位机构-9、推杆-91、齿条-92、弹簧-93、扇形齿轮-94、卡板-95、卡槽-96、固定块-97、复位弹簧-98、稳定机构-99、套筒-991、衔接槽-992、圆柱-993、弧形夹板-994、滑杆-995、拉伸弹簧-996、u型板-997、螺杆-998、活动板-99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1-5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多功能教学用力学仪表装置,包括操作仪表1和外壳2,操作仪表1活动伸入于外壳2后端面底部开设的收放槽3内侧,操作仪表1顶部由左至右依次嵌入有显示屏4、按钮5和警报器6,外壳2顶端面中部开设有定位槽7,定位槽7内侧贴合于透明演示箱8外侧底端,透明演示箱8紧贴于称重板10顶端面,称重板10安装于定位槽7内侧底端。

请参阅图3,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多功能教学用力学仪表装置,卡位机构9设置于外壳2内侧,卡位机构9包括推杆91、齿条92、弹簧93、扇形齿轮94、卡板95、卡槽96、固定块97、复位弹簧98和稳定机构99,推杆91穿过外壳2后端面底部后紧固于齿条92后端面,齿条92通过弹簧93连接于收放槽3内侧前端面右端,且齿条92与扇形齿轮94右端面相互啮合,扇形齿轮94底端面左端通过转轴与收放槽3内侧底部右端转动连接,且扇形齿轮94左端面中部紧固有卡板95,卡板95活动伸入于操作仪表1右端面底部开设的卡槽96内侧,卡板95前端面设置有橡胶片,且橡胶片的厚度为0.15cm至0.25cm,使得卡板95更稳定的贴合在卡槽96内侧前端或者固定块97后端面,固定块97紧固于卡槽96内侧中后端,固定块97后端面和卡槽96内侧后端面的垂直间距相对应于卡板95宽度,且固定块97右端面相齐平于操作仪表1右端面,便于固定块97配合卡槽96将卡板95的位置进行固定,复位弹簧98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操作仪表1前端面和收放槽3内侧前端面,复位弹簧98设置有两个于操作仪表1前端面左右两侧,且两个复位弹簧98为对称分布,便于使得操作仪表1快速复位,稳定机构99设置于外壳2内侧左右两端。

请参阅图4和图5,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多功能教学用力学仪表装置,稳定机构99包括套筒991、衔接槽992、圆柱993、弧形夹板994、滑杆995、拉伸弹簧996、u型板997、螺杆998和活动板999,套筒991活动伸入于外壳2右端面底部开设的衔接槽992内侧,衔接槽992内侧顶端开设有椭圆形槽,且椭圆形槽内侧宽度相对应于圆柱993外径,便于的圆柱993进行水平移动收放或者使用,圆柱993设置于套筒991前后两端顶部,且圆柱993活动伸入于衔接槽992内侧前后两端顶部开设的凹槽内侧,弧形夹板994安装于衔接槽992内侧左端,且弧形夹板994内侧紧贴于套筒991外侧左端,弧形夹板994弧长为套筒991外径的三分之二,且弧形夹板994内侧端面为光滑无毛刺,便于弧形夹板994将套筒991的位置进行夹紧固定,滑杆995通过拉伸弹簧996连接于套筒991内侧顶端面,且滑杆995铰接于u型板997顶端中部,螺杆998侧表面与u型板997底端面中部开设的螺孔内侧螺纹配合,且螺杆998外侧顶部与活动板999底端面中部转动连接,活动板999滑动安装于u型板997内侧。

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提供一种多功能教学用力学仪表装置,工作原理如下;

第一,首先将该装置整体放置于指定的位置上,然后可将操作仪表1连接于外部的电源上,此时可通过按钮5对操作仪表1进行启动,以及通过按钮5对承重板10的检测范围进行设置;

第二,此时可将透明演示箱8放置于定位槽7内侧,使得透明演示箱8接触到称重板10的顶端面上,接着于透明演示箱8内部进行相对应的教学演示,当透明演示箱8重量过大时,可通过警报器6进行警报;

第三,在操作仪表1使用完毕后,可通过推动推杆91带动齿条92向前移动,并且齿条92带动扇形齿轮94和卡板95进行转动脱离卡槽96内侧,然后可向前推动操作仪表1进入到收放槽3内侧进行收放,并且取消对推杆91的推力,使得齿条92受到弹簧93的弹力向后移动,而齿条92则带动扇形齿轮94和卡板95反向转动复位,当卡板95在转动后前端面接触到固定块97的后端面时实现对操作仪表1位置的固定;

第四,并且在使用该仪表过程中需要提高稳定性时,可通过向外转动套筒991和滑杆995,然后向外拉动滑杆995带动u型板997移动移动的距离,使得u型板997内侧覆盖于外部桌角边沿处,接着取消对滑杆995的拉力,使得滑杆995受到拉伸弹簧996的弹力带动u型板997贴合在外部的桌子边沿处,此时可转动螺杆998带动活动板999进行移动夹紧在桌角的底部边沿处,从而实现对外壳2和操作仪表1位置的加固。

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提供一种多功能教学用力学仪表装置,通过推动推杆91带动齿条92向前移动,并且齿条92带动扇形齿轮94和卡板95进行转动脱离卡槽96内侧,然后可向前推动操作仪表1进入到收放槽3内侧进行收放,并且取消对推杆91的推力,使得齿条92受到弹簧93的弹力向后移动,而齿条92则带动扇形齿轮94和卡板95反向转动复位,当卡板95在转动后前端面接触到固定块97的后端面时实现对操作仪表1位置的固定,达到了快速对使用完毕的仪表进行收放,防止受到外部的作用力而损坏的有益效果,通过向外转动套筒991和滑杆995,然后向外拉动滑杆995带动u型板997移动移动的距离,使得u型板997内侧覆盖于外部桌角边沿处,接着取消对滑杆995的拉力,使得滑杆995受到拉伸弹簧996的弹力带动u型板997贴合在外部的桌子边沿处,此时可转动螺杆998带动活动板999进行移动夹紧在桌角的底部边沿处,从而实现对外壳2和操作仪表1位置的加固,到达了对仪表位置进行加固,防止受到学生的碰撞掉落的有益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