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中物理旋转运动模拟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57433发布日期:2021-05-25 12:42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中物理旋转运动模拟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理实验器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中物理旋转运动模拟设备。



背景技术:

教师在对高中物理进行教学时,大都只对书本上的内容进行讲解,旋转运动是高中物理课程上一种学生较难理解的运动,只是书本上的内容过于抽象,使学生无法理解旋转运动的具体运动状态,为了使学生能对旋转运动有更深入的了解,需要在课堂上对物体的旋转运动进行展示,学生通过观察不同因素对旋转运动的影响,可以将书本上的知识与实践进行对照,从而更好地理解老师教授的知识;

目前现有高中物理旋转运动模拟设备,缺少对照比较,旋转运动的直径速度等无法调节,导致无法直观的看到不同条件下,旋转运动产生的变化,而且现有的模拟设备无法调节高度,不同的地点展示的高度不同,高度无法调节会导致演示时无法使所有人看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中物理旋转运动模拟设备,以解决缺少对照比较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中物理旋转运动模拟设备,包括:

支撑板;

支撑结构,其活动安置于支座下壁面,且位于中心部位处;

模拟结构,其固定安置于支撑结构上,且位于中心部位处;

所述支撑结构,包括:若干结构相同的套杆、若干结构相同的滚轮、若干结构相同的连接杆、若干结构相同的第一螺栓、固定箱、固定杆、安装板以及若干结构相同的支撑杆;

所述支撑板为长方体板状结构,且支撑板上壁面中心部位处开设有转动槽,并支撑板右壁面中心部位处开设安装槽,若干所述套杆为圆柱体杆状结构,且套杆上前壁面顶端中心线上均开设有结构相同的第一螺纹孔,并套杆下壁面中心部位处均开设有结构相同的滚动槽,若干所述滚轮分别通过销轴安置于套杆上的滚动槽内,且位于底端中心线上,若干所述连接杆一端分别固定安置于支撑板下壁面,且分别位于四角部位处相互对称,并连接杆另一端分别活动插装于套杆一端,若干所述第一螺栓其一端分别活动插装于套杆上的第一螺纹杆内,且分别于第一螺纹孔相旋接,所述固定箱固定嵌装于支撑板上的安装槽,且其上壁面与支撑板上壁面位于同一水平线上,所述固定杆一端固定安置于支撑板上壁面左端中心线上,且固定杆另一端固定安装有固定环,所述安装板为长方体板状结构,且安装板中心部位处开设有转动孔,若干所述支撑杆一端分别固定安置于支撑板上壁面四角部位处,且支撑杆另一端分别固定安置于安装板下壁面四角部位处。

优选的,所述模拟结构,包括:电机、第一转动杆、第二转动杆、一对结构相同的第一齿轮、一对结构相同的第二齿轮、第一套筒、第二套筒、第二螺栓以及一对结构相同的旋转组件;

所述电机固定嵌装于固定箱内,且电机驱动端固定安装有传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一端活动嵌装于支撑板上的转动槽内,且第一转动杆另一端分别活动贯穿于固定杆上的固定环,并第一转动杆另一端固定安装有限位块,所述第二转动杆活动套装于第一转动杆上,且第二转动杆一端活动贯穿于安装板上的转动孔内,所述第二转动杆下壁面紧贴于固定杆上的固定环上壁面,且第二转动杆上壁面紧贴于第二转动杆上的限位块下壁面,其中一个所述第一齿轮固定套装于电机上的传动杆底端,且其中另外一个所述第一齿轮固定套装于第二转动杆底端,其中一个所述第二齿轮固定套装于电机上的传动杆顶端,且其中另外一个所述第二齿轮固定套装于第一转动杆底端,并一对第二齿轮分别于第一齿轮相旋接,所述第一套筒活动套装于第一转动杆上,且第一套筒前壁面开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套筒活动套装于第二转动杆上,且第二套筒前壁面开设有第三螺纹孔,其中一个所述第二螺栓一端活动旋接于第一套筒上的第二螺纹孔内,且其中另外一个所述第二螺栓一端活动旋接于第二套筒上的第三螺纹孔内,其中一个所述旋转组件固定安置于第一套筒左壁面中心部位处,且其中另外一个所述旋转组件固定安置于第二套筒左壁面中心部位处。

优选的,所述第一齿轮直径大于第二齿轮直径。

优选的,所述旋转组件,包括;旋转块、拉绳以及第三螺栓;

所述旋转块为正方体块状结构,且旋转块右壁面中心部位处开设有左右贯通的压线孔,并旋转块前壁面中心部位处开设有连通压线孔的第四螺纹孔,所述拉绳其一端活动贯穿于旋转块上的压线孔内,且拉绳另一端固定安置于第一套筒左壁面中心部位处,所述第三螺栓一端活动旋接于旋转块上的第四螺纹孔,且第三螺栓一端紧贴于拉绳。

优选的,所述固定杆为l型结构。

优选的,所述安装板尺寸于支撑板尺寸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一种高中物理旋转运动模拟设备,通过调节连接杆在套杆内的位置,调节设备的高度,通过调节旋转组件中的拉绳在旋转块内的位置,并通过第三螺栓固定,调节旋转运动的直径,通过发动电机,带动其中一个第一齿轮以及其中一个第二齿轮转动,由于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的齿数差,使第一转动杆的转速大于第二转动杆,一对旋转运动的转速产生对比,从而直观的观察旋转运动,该设备有效的控制了变量,使用方便,大大提升了模拟设备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旋转块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板,2、支撑结构,21、套杆,22、滚轮,23、连接杆,24、第一螺栓,25、固定箱,26、固定杆,27、安装板,28、支撑杆,3、模拟结构,31、电机,32、第一转动杆,33、第二转动杆,34、第一齿轮,35、第二齿轮,36、第一套筒,37、第二套筒,38、第二螺栓,39、旋转组件,391、旋转块,392、拉绳,393、第三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中物理旋转运动模拟设备,包括:支撑板1;支撑结构2,其活动安置于支座下壁面,且位于中心部位处;模拟结构3,其固定安置于支撑结构2上,且位于中心部位处;支撑结构2,包括:若干结构相同的套杆21、若干结构相同的滚轮22、若干结构相同的连接杆23、若干结构相同的第一螺栓24、固定箱25、固定杆26、安装板27以及若干结构相同的支撑杆28;支撑板1为长方体板状结构,且支撑板1上壁面中心部位处开设有转动槽,并支撑板1右壁面中心部位处开设安装槽,若干套杆21为圆柱体杆状结构,且套杆21上前壁面顶端中心线上均开设有结构相同的第一螺纹孔,并套杆21下壁面中心部位处均开设有结构相同的滚动槽,若干滚轮22分别通过销轴安置于套杆21上的滚动槽内,且位于底端中心线上,若干连接杆23一端分别固定安置于支撑板1下壁面,且分别位于四角部位处相互对称,并连接杆23另一端分别活动插装于套杆21一端,若干第一螺栓24其一端分别活动插装于套杆21上的第一螺纹杆内,且分别于第一螺纹孔相旋接,固定箱25固定嵌装于支撑板1上的安装槽,且其上壁面与支撑板1上壁面位于同一水平线上,固定杆26一端固定安置于支撑板1上壁面左端中心线上,且固定杆26另一端固定安装有固定环,安装板27为长方体板状结构,且安装板27中心部位处开设有转动孔,若干支撑杆28一端分别固定安置于支撑板1上壁面四角部位处,且支撑杆28另一端分别固定安置于安装板27下壁面四角部位处,通过支撑结构,将模拟结构3支撑,并使设备高度可调节。

下列为本案的各电器件型号及作用:

电机:其为现有技术,只要适用于本方案的电机均可使用。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模拟结构3,包括:电机31、第一转动杆32、第二转动杆33、一对结构相同的第一齿轮34、一对结构相同的第二齿轮35、第一套筒36、第二套筒37、第二螺栓38以及一对结构相同的旋转组件39;

电机31固定嵌装于固定箱25内,且电机31驱动端固定安装有传动杆,第一转动杆32一端活动嵌装于支撑板1上的转动槽内,且第一转动杆32另一端分别活动贯穿于固定杆26上的固定环,并第一转动杆32另一端固定安装有限位块,第二转动杆33活动套装于第一转动杆32上,且第二转动杆33一端活动贯穿于安装板27上的转动孔内,第二转动杆33下壁面紧贴于固定杆26上的固定环上壁面,且第二转动杆33上壁面紧贴于第二转动杆33上的限位块下壁面,其中一个第一齿轮34固定套装于电机31上的传动杆底端,且其中另外一个第一齿轮34固定套装于第二转动杆33底端,其中一个第二齿轮35固定套装于电机31上的传动杆顶端,且其中另外一个第二齿轮35固定套装于第一转动杆32底端,并一对第二齿轮35分别于第一齿轮34相旋接,第一套筒36活动套装于第一转动杆32上,且第一套筒36前壁面开设有第二螺纹孔,第二套筒37活动套装于第二转动杆33上,且第二套筒37前壁面开设有第三螺纹孔,其中一个第二螺栓38一端活动旋接于第一套筒36上的第二螺纹孔内,且其中另外一个第二螺栓38一端活动旋接于第二套筒37上的第三螺纹孔内,其中一个旋转组件39固定安置于第一套筒36左壁面中心部位处,且其中另外一个旋转组件39固定安置于第二套筒37左壁面中心部位处。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第一齿轮34直径大于第二齿轮35直径,使传动后第一齿轮34的转速小于第二齿轮35的转速。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旋转组件39,包括;旋转块391、拉绳392以及第三螺栓393;

旋转块391为正方体块状结构,且旋转块391右壁面中心部位处开设有左右贯通的压线孔,并旋转块391前壁面中心部位处开设有连通压线孔的第四螺纹孔,拉绳392其一端活动贯穿于旋转块391上的压线孔内,且拉绳392另一端固定安置于第一套筒36左壁面中心部位处,第三螺栓393一端活动旋接于旋转块391上的第四螺纹孔,且第三螺栓393一端紧贴于拉绳392。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固定杆26为l型结构,使固定杆可以将第一转动杆32固定。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安装板27尺寸于支撑板1尺寸相同,使设备安装后安装板27位于支撑板1正上方。

通过本领域人员,将本案中所有电气件与其适配的电源通过导线进行连接,并且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控制器,以满足控制需求,具体连接以及控制顺序,应参考下述工作原理中,各电气件之间先后工作顺序完成电性连接,其详细连接手段,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下述主要介绍工作原理以及过程,不在对电气控制做说明。

实施例:通过说明书附图1-4可知,首先,通过支撑板1将各个零件支撑,通过支撑结构2中的支撑杆28的支撑,将安装板27固定,通过调节连接杆23在套杆21内的位置,调节设备的高度,并通过旋紧第一螺栓24将连接杆23固定,推动设备可通过滚轮22移动,通过调节模拟结构3中的第一套筒36在第一转动杆32上的位置,以及第二套筒37在第二转动杆33上的位置,并通过第二螺栓38固定,可调节第一套筒36与第二套筒37之间的间距,通过调节旋转组件39中的拉绳392在旋转块391内的位置,并通过第三螺栓393固定,调节旋转运动的直径,通过固定箱25将电机31固定,通过固定杆26将第一转动杆32固定,通过发动电机31,带动其中一个第一齿轮34以及其中一个第二齿轮35转动,另外一个第一齿轮34以及第二齿轮35随之转动,另外一个第一齿轮34带动第二转动杆33转动,另外一个第二齿轮35带动第一转动杆32转动,由于第一齿轮34与第二齿轮35的齿数差,使第一转动杆32的转速大于第二转动杆33,从而使一对旋转运动的转速产生对比,从而直观的观察旋转运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同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固定安装”、“可拆卸安装”、“活动连接”、“活动贯穿”、“活动套装”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