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于组装的薄形软性显示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38953发布日期:2021-07-27 13:48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一种易于组装的薄形软性显示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灯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易于组装的薄形软性显示灯。



背景技术:

目前电子装置为了追求屏占比,上下边框越来越窄;为了保证显示灯能够在窄的边框上设置,传统的显示灯一般采用fpc,在fpc的正面电连接灯珠,在fpc的正面依次层叠反射膜、扩散膜、导光板等层状结构,并通过胶框将其固定构成一个整体;多个层叠在一起的层状结构很难对其进行固定,导致装配于胶框时容易产生偏移,使得组装非常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易于组装的薄形软性显示灯,其结构设置合理,有效地解决现有之显示灯存在组装麻烦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易于组装的薄形软性显示灯,包括有

一fpc;所述fpc具有基材层、附着于基材层正面的铜箔线路层,以及,覆盖于铜箔线路正面且与基材层复合一体的覆盖膜;所述覆盖膜上设置有第一让位孔以供铜箔线路层露设出电性连接点,所述覆盖膜的正面对应电性连接点装设有灯珠;

一导光软板;所述导光软板叠设于fpc的正面,所述导光软板上设置有第二让位孔供灯珠容设匹配,所述灯珠的光线沿导光软板传导;

一扩散膜;所述扩散膜叠设于导光软板的正面,使灯珠的光线经导光软板后再经扩散膜往外射出;

一遮光胶膜;所述遮光胶膜粘接于fpc的背面,且,所述遮光胶膜从fpc的周缘翻折并粘接于扩散膜的正面周缘,以将fpc、导光软板、扩散膜三者固定,同时,所述遮光胶膜在扩散膜的正面围构限定光源显示区域。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让位孔设置于基材层的两侧,所述灯珠连接电性连接点,两侧灯珠朝向中心发射光源。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让位孔贯穿导光软板的正反两面,所述灯珠的厚度小于或等于第二让位孔的深度。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覆盖膜的表面设置焊接标识,所述焊接标识位于第一让位孔的侧旁。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fpc还设置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设置有用于排线的焊接点。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覆盖膜为不透光、不透明的白膜。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遮光胶膜为不透光、不透明的黑膜。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遮光胶膜的正面覆盖有一固定胶膜。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其主要是对fpc的结构进行改良,在基材层的正面复合一层覆盖膜,取代了传统采用油墨涂布的方式;利用覆盖膜的设置使得fpc本身就具有反射效果,后期不需要增加反射膜;可以优化装配工艺,使得组装更加方便,减少装配时间;且,结构得以优化,不仅可以将显示灯的整体厚度降低,还能有效地节约成本;

同时,采用遮光胶膜将fpc、导光软板、扩散膜三者固定,不需要设置胶框固定;不仅可以简单地显示灯的厚度,而且还可以便于将显示灯设置于各种产品上。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局部结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层状结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fpc11、基材层

12、铜箔线路层13、覆盖膜

131、焊接标识14、第一让位孔

15、灯珠16、延伸部

161、焊接点162、排线

20、导光软板21、第二让位孔

30、扩散膜40、遮光胶膜

41、光源显示区域50、固定胶膜。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是一种易于组装的薄形软性显示灯,包括有fpc10、导光软板20、扩散膜30和遮光胶膜40。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fpc10具有基材层11、附着于基材层11正面的铜箔线路层12,以及,覆盖于铜箔线路正面且与基材层11复合一体的覆盖膜13;该覆盖膜13上设置有第一让位孔14以供铜箔线路层12露设出电性连接点,该覆盖膜13的正面对应电性连接点装设有灯珠15;该导光软板20叠设于fpc10的正面,该导光软板20上设置有第二让位孔21供灯珠15容设匹配,该灯珠15的光线沿导光软板20传导;该扩散膜30叠设于导光软板20的正面,使灯珠15的光线经导光软板20后再经扩散膜30往外射出;该遮光胶膜40粘接于fpc10的背面,且,该遮光胶膜40从fpc10的周缘翻折并粘接于扩散膜30的正面周缘,以将fpc10、导光软板20、扩散膜30三者固定,同时,该遮光胶膜40在扩散膜30的正面围构限定光源显示区域41。

具体地说,通过在fpc10的基材层11的正面复合覆盖膜13,并设置有第一让位孔14以供铜箔线路层12露设出电性连接点,在覆盖膜13的正面对应电性连接点装设灯珠15即可构成一个软性显示灯的半成品;将覆盖膜13复合在基材层11,后续不需要额外地将覆盖膜13与导光软板20和扩散膜30叠设,减少叠设的层状结构,利用覆盖膜的设置,使得fpc本身就具有反射效果,后期不需要增加反射膜;可以优化装配工艺,使得组装更加方便,减少装配时间;且,结构得以优化,不仅可以将显示灯的整体厚度降低,还能有效地节约成本。

接上所述,该第一让位孔14设置于基材层11的两侧,该灯珠15连接电性连接点,两侧灯珠15朝向中心发射光源。该第二让位孔21贯穿导光软板20的正反两面,灯珠15的厚度小于或等于第二让位孔21的深度。利用设置的第二让位孔21来容纳灯珠15,可以进一步地降低显示灯整体的厚度,且导光效果更好。该覆盖膜13的表面设置焊接标识12,该焊接标识12位于第一让位孔14的侧旁。该fpc10还设置有延伸部16,该延伸部16设置有用于排线162的焊接点161,可以按需设置相应的连接插口。

该覆盖膜13为不透光、不透明的白膜,将覆盖膜采用不透光、不透明的白膜可以使得其反射效果更好,且覆盖膜优选采用为pet薄膜。该遮光胶膜40为不透光、不透明的黑膜。该遮光胶膜40的正面覆盖有一固定胶膜50。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对fpc的结构进行改良,在基材层的正面复合一层覆盖膜,取代了传统采用油墨涂布的方式;利用覆盖膜的设置使得fpc本身就具有反射效果,后期不需要增加反射膜;可以优化装配工艺,使得组装更加方便,减少装配时间;且,结构得以优化,不仅可以将显示灯的整体厚度降低,还能有效地节约成本;

同时,采用遮光胶膜将fpc、导光软板、扩散膜三者固定,不需要设置胶框固定;不仅可以简单地显示灯的厚度,而且还可以便于将显示灯设置于各种产品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