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翻转集尘黑板擦

文档序号:26416059发布日期:2021-08-27 10:50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一种翻转集尘黑板擦

本实用新型涉及教学用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翻转集尘黑板擦。



背景技术:

如今,虽然我国的教育水平逐年上升,教育设备也在逐年改进,多媒体教室已经逐渐普及,但是黑板擦在日常教学中还是不可缺少的。黑板擦主要用于擦除黑板上的痕迹从而实现重新书写。

传统黑板擦只有一个擦面,使用几次后就会沾满粉笔灰,黑板擦的擦体沾满粉笔灰后,会出现黑板擦不干净的问题;另外,黑板擦的擦体上粘满的粉笔灰得不到有效的清理,也没有进行合理的存放;为了清除擦体上所沾的粉笔灰,只能将黑板擦在地上或其它地方轻拍,从而产生了大量的粉笔灰,污染了周边的环境;长期吸入粉笔灰对学生和老师的身体健康及其不利,甚至造成老师的职业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翻转集尘黑板擦,延长了黑板擦的清灰周期,且提供了集尘空间,减少粉笔灰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翻转集尘黑板擦,包括壳体、框架和擦体,擦体设置于框架内,擦体与框架转动连接,框架设置于壳体内,框架的一侧与壳体铰接,框架远离铰接壳体的一端具有锁定机构,框架通过锁定机构与壳体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框架内设置有中心轴,擦体开设有与中心轴配合的通孔,擦体通过通孔与中心轴转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其特征在于,锁定机构包括凸块和第一弹性元件,框架通过第一弹性元件与凸块连接,壳体侧壁开设有与凸块相配合的定位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将框架弹出壳体的弹出机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弹出机构包括旋转杆和第二弹性元件,旋转杆的一端与框架铰接,旋转杆的另一端与壳体相抵触,第二弹性元件连接于旋转杆和框架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设置有固定轴,框架的一侧壁开设有与固定轴相配合的安装槽,框架通过套接于安装槽内的固定轴实现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用于刮涂擦体壁面灰尘的涂刷组件,涂刷组件包括刷毛、杆体和定位块,刷毛设置在杆体的侧壁上,壳体相对的两侧壁均开设有用于架设杆体的滑槽,定位块固定连接在杆体两侧端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底部设置有盖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用于固定人体手掌的弹性带,弹性带的两端连接在壳体底部的外侧壁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底部外侧壁具有与人体手掌贴合的凹槽。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翻转集尘黑板擦,包括壳体、框架和擦体,擦体设置于框架内,擦体与框架转动连接,框架设置于壳体内,框架的一侧与壳体铰接,框架远离铰接壳体的一端具有锁定机构,框架通过锁定机构与壳体连接。擦体可以在框架内旋转更换擦面,在黑板擦沾满粉笔灰后,将擦体翻转即可继续使用,延长了清灰的周期,减少了因频繁清灰造成的粉笔灰持续性飞扬;沾满粉笔灰的擦体翻转后,轻拍壳体,即可将擦体上的粉笔灰震落;因沾满粉笔灰的擦体面朝壳体内侧,震落下的粉笔灰会留存在壳体内侧,不会四处飞散,降低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减少对学生及老师身体健康的影响。

在实际使用时,当擦体的擦面沾满粉笔灰后,将擦体在框架内翻转,使沾满粉笔灰的擦面转向壳体内侧,干净的擦面转向壳体外侧,即可继续使用;沾满粉笔灰的擦面转向壳体内侧后,敲打壳体,震落沾满擦体的粉笔灰;将锁定机构打开,将框架和擦体围绕框架与壳体铰接的一端旋转抬起,倾倒出收集在壳体中的粉笔灰。粉笔灰倾倒后,将锁定机构再次锁定,即可继续使用黑板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翻转集尘黑板擦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带有弹出机构的翻转集尘黑板擦在打开锁定机构后内部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框架、擦体和弹出机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擦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a向局部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框架和壳体拆卸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框架和壳体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翻转集尘黑板擦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盖体和壳体扣合结构示意图。

图标:1-壳体;101-定位孔;102-导向缺口;103-凸台;104-固定轴;105-滑槽;106-卡接块;107-凹槽;2-框架;201-中心轴;202-限位槽;203-凹腔;204-安装槽;3-擦体;301-通孔;4-锁定机构;401-凸块;402-第一弹性元件;5-弹出机构;501-旋转杆;502-第二弹性元件;6-涂刷组件;601-杆体;602-定位块;603-刷毛;7-盖体;701-卡槽;8-弹性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代表至少2个。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请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示翻转集尘黑板擦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示带有弹出机构5的翻转集尘黑板擦在打开锁定机构4后内部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示框架2、擦体3和弹出机构5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示擦体3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翻转集尘黑板擦,包括壳体1、框架2和擦体3,擦体3设置于框架2内,擦体3与框架2转动连接,框架2设置于壳体1内,框架2的一侧与壳体1铰接,框架2远离铰接壳体1的一端具有锁定机构4,框架2通过锁定机构4与壳体1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的壳体1为矩形壳体1,壳体1顶部为开放式结构,框架2为矩形框架2,矩形框架2内具有中空腔体,擦体3设置于中空腔体内,擦体3包括两个擦面,擦体3在框架2内能够翻转。可翻转擦面的黑板擦在擦面沾满粉笔灰后,将擦体3在框架2内翻转即可继续使用,延长了清灰的周期,减少了因频繁清灰造成的粉笔灰持续性飞扬;沾满粉笔灰的擦体3翻转后,轻拍壳体1即可将擦体3上的粉笔灰震落;因沾满粉笔灰的擦体3面朝壳体1内侧,震落下的粉笔灰会留存在壳体1内侧,不会四处飞散,降低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减少对学生及老师身体的影响。

在实际使用时,当擦体3的擦面沾满粉笔灰后,将擦体3在框架2内翻转,使沾满粉笔灰的擦面转向壳体1内侧,干净的擦面转向壳体1外侧,即可继续使用;沾满粉笔灰的擦面转向壳体1内侧后,敲打壳体1,震落沾满擦体3的粉笔灰;打开锁定机构4,将框架2和擦体3围绕框架2与壳体1铰接的一端旋转抬起,即可倾倒出收集在壳体1中的粉笔灰。粉笔灰倾倒后,将锁定机构4再次锁定,继续使用黑板擦。

进一步地,框架2内设置有中心轴201,擦体3开设有与中心轴201配合的通孔301,擦体3通过通孔301与中心轴201转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的中心轴201截面为圆形,长度与矩形框架2内中空腔体长边的长度相同,擦体3侧壁几何中心处开设有与中心轴201配合的圆形通孔301。中心轴201插入到通孔301后,将中心轴201两端用粘结剂分别固定在框架2宽度方向两内侧壁的几何中心处。擦体3通过中心轴201设置在矩形框架2的中空腔体内,并能够以中心轴201为轴线进行旋转翻面;中心轴201与壳体1底部内侧壁的距离大于擦体3宽度方向长度的一半,能够避免翻转时壳体1底部内侧壁与擦体3的接触,防止将壳体1内积攒的粉笔灰再次沾到干净的擦面上。

在上述实施例外的其它实施例中,中心轴201两侧端部开设有螺钉孔,框架2上开设有与中心轴201上螺钉孔对应的螺钉孔,中心轴201通过螺钉和螺钉孔固定在框架2上。螺钉连接具有可拆卸的特点。在擦体3及框架2损坏或达到使用寿命时,仅需更换相应零部件即可继续使用,降低了使用成本。

在上述实施例中,擦体3的宽度略大于框架2内中空腔体的宽度。因擦体3具有一定弹性形变的能力,在擦体3翻转后,擦体3的两侧壁面能够卡在框架2的中空腔体的壁面上,减少擦体3的晃动。

进一步地,锁定机构4包括凸块401和第一弹性元件402,框架2通过第一弹性元件402与凸块401连接,壳体1侧壁开设有与凸块401相配合的定位孔101。

在本实施例中的框架2和凸块401为塑料材质,第一弹性元件402为碳钢材质的螺旋弹簧,第一弹性元件402的一端与框架2外侧壁通过塑料热铆接技术连接。采用塑料热铆接技术进行结合能使塑料和金属部件以最佳承担外负荷的方式结合。在采用塑料热铆接技术时,通过把一个整体模预留的塑料轴销加热软化后再经冷模冲压变形后将部件锁在一起,节省了连接部件的成本;第一弹性元件402的另一端同样采塑料热铆接技术与凸块401连接;壳体1侧壁设置有定位孔101,第一弹性元件402压缩后,将凸块401从壳体1内侧插入到定位孔101内,锁定机构4与壳体1固定;框架2与锁定机构4连接的一端设置有限位槽202,框架2与限位槽202一体注塑成形,第一弹性元件402和凸块401设置在限位槽202内。因弹簧容易晃动,限位槽202避免了因弹簧晃动引起的整个框架2及擦体3的晃动,改善使用舒适度;同时,因弹簧晃动还能引起锁定机构4松动,限位槽202避免了因锁定机构4松动导致其自行打开的风险。

在上述实施例外的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弹性元件402选用碳钢材质的弧形弹片,弧形弹片的两端采用塑料热铆接技术分别与凸块401和框架2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中,定位孔101上方的壳体1内侧壁开设有导向缺口102,凸块401远离第一弹性机构的端部具有圆角结构。按压凸块401后,凸块401通过导向缺口102滑入壳体1内,增加了产品的易用性;带有圆角的凸块401更易从导向缺口102滑入进壳体1内;同时,带有圆角的凸块401减少了凸块401对手部的压迫感,提升使用体验。

在实际使用时,按下从定位孔101伸出的凸块401,凸块401将第一弹性元件402压缩,凸块401进入到壳体1内,锁定机构4被打开;按下凸块401,凸块401将第一弹性元件402压缩,将凸块401从壳体1内侧插入到定位孔101中,锁定机构4与壳体1固定。

实施例2

请参考图2和图5,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示带有弹出机构5的翻转集尘黑板擦在打开锁定机构4后内部整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示a向局部视图。

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1的技术方案提出:还包括将框架2弹出壳体1的弹出机构5。

在本实施例中的弹出机构5能在锁定机构4打开的同时自动将框架2顶起,无需再用手将框架2翻开,增加了产品的易用性。

进一步地,弹出机构5包括旋转杆501和第二弹性元件502,旋转杆501的一端与框架2铰接,旋转杆501的另一端与壳体1相抵触,第二弹性元件502连接于旋转杆501和框架2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旋转杆501和框架2为塑料材质,框架2侧壁底部开设有凹腔203,旋转杆501一端开设有轴孔;旋转轴插入到轴孔中与旋转杆501转动连接,旋转轴两端通过粘结剂固定在凹腔203一端的内侧壁面上;第二弹性元件502为碳钢材质的螺旋弹簧,第二弹性元件502的一端通过塑料热铆接技术与旋转杆501远离旋转轴的一端的侧壁连接,第二弹性元件502的另一端固定在凹腔203内远离固定旋转轴的一端的壁面上;壳体1内壁面设置有凸台103,旋转杆501远离旋转轴的一端与凸台103相抵触。锁定机构4锁紧时,第二弹性元件502处于压缩状态;锁定机构4打开后,第二弹性元件502在恢复到自由状态的过程中将框架2顶起。

在上述实施例外的其它实施例中,弹出机构5为弧形弹片,弧形弹片的两端均开设有螺钉孔,壳体1底部内壁面开设有螺钉孔,框架2侧边框底部开设有螺钉孔,弧形弹片一端通过螺钉和螺钉孔与壳体1底部内壁面连接,弧形弹片的另一端通过螺钉和螺钉孔与框架2侧边框底部连接。锁定机构4与壳体1固定时,弧形弹片在壳体1内壁面与框架2间处于压缩状态;锁定机构4打开后,弧形弹片在恢复到自由状态的过程中将框架2顶起。

实施例3

请参考图6和图7,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示框架2和壳体1拆卸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示框架2和壳体1连接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1的技术方案提出:壳体1设置有固定轴104,框架2的一侧边沿开设有与固定轴104相配合的安装槽204,框架2通过套接于安装槽204内的固定轴104实现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的固定轴104设置在壳体1内壁,与壳体1一体注塑成形;框架2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204;将安装槽204套接在固定轴104上,安装槽204与固定轴104可相对转动。框架2通过安装槽204与固定轴104套接,可将框架2与壳体1拆卸分离,方便后续清理;同时,在框架2和擦体3组成的组件或壳体1损坏时,仅需更换相应组件或零部件即可继续使用,降低了使用成本。

在实际使用时,将锁定机构4打开,把安装槽204与固定轴104分离即可拆卸框架2;将固定轴104卡在安装槽204中,将锁定机构4锁紧即可将框架2与壳体1安装。

实施例4

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示翻转集尘黑板擦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示带有弹出机构5的翻转集尘黑板擦在打开锁定机构4后内部整体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1的技术方案提出:还包括用于刮涂擦体3壁面灰尘的涂刷组件6,涂刷组件6包括刷毛603、杆体601和定位块602,刷毛603设置在杆体601的侧壁上,壳体1相对的两侧壁均开设有用于架设杆体601的滑槽105,定位块602固定连接在杆体601两侧端部。

在本实施例中的杆体601侧壁上设置有若干植毛孔,刷毛603的一端通过粘结剂粘贴在植毛孔内;壳体1相对的两侧壁均开设有滑槽105,杆体601两侧端部架设在滑槽105内;杆体601两端的端部均设置有矩形定位块602,杆体601架设在滑槽105内之后将两个定位块602通过粘结剂分别固定在杆体601的两端端部;涂刷组件6沿滑槽105反复移动,利用固定在杆体601上的刷毛603对擦体3进行清洁,将擦体3上的粉笔灰扫落到壳体1内;相对于敲击壳体1震落粉笔灰,利用刷毛603对擦体3的清洁效果更好;同时,能减少因敲击壳体1对其自身造成的损坏,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定位块602能防止杆体601从滑槽105中脱落;同时,定位块602能增加手与涂刷组件6的接触面积,改善使用体验。

在上述事实例中,矩形定位块602带有圆角,圆角能减少定位块602对手部的压迫感,改善使用体验;

在上述实施例外的其它实施例中,杆体601两端的端部均开设有螺钉孔,定位块602侧壁开设有螺钉孔,两个定位块602通过螺钉与螺钉孔分别固定连接在杆体601两端的端部。螺钉连接具有可拆卸的优点,在刷毛603需要更换或杆体601损坏时,仅需拆卸后更换相应零部件即可继续使用,降低了使用成本。

实施例5

请参考图8和图9,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示翻转集尘黑板擦底部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示盖体7和壳体1扣合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1的技术方案提出:壳体1底部设置有盖体7。

在本实施例中的盖体7的一端与壳体1通过合页铰接,盖体7的另一端设置有截面为半圆形的卡槽701,壳体1与盖体7扣合的端部设置有与卡槽701配合的卡接块106,盖体7与壳体1通过卡槽701与卡接块106扣合连接。在清理擦体3后,将盖体7打开,即可倾倒出留存在壳体1内部的粉笔灰。

在上述实施例外的其它实施例中,壳体1底部开设有圆孔,盖体7为橡胶塞,盖体7与圆孔紧配扣合固定。

实施例6

请参考图8,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示翻转集尘黑板擦底部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1的技术方案提出:还包括用于固定人体手掌的弹性带8,弹性带8的两端连接在壳体1底部的外侧壁上。

在本实施例中的弹性带8选用芳纶纤维弹性织带,壳体1底部外侧壁上开设有螺钉孔,弹性带8的两端通过螺钉与螺钉孔固定在壳体1底部外壁面上。弹性带8能够对手掌起到一定的固定作用,改善产品的使用体验。

在上述实施例外的其它实施例中,弹性带8两端通过ab胶固定在壳体1底部外壁面上。

进一步地,壳体1底部外侧壁具有与人体手掌贴合的凹槽107。

在本实施例中的与人体手掌贴合的凹槽107能够增加手部与壳体1的接触面积,同时能提供一定的横向定位作用,增加使用舒适度,并提升使用体验。

在上述实施例中,凹槽107表面具有波纹,波纹能增加手掌与壳体1之间的摩擦力,降低黑板擦在使用过程中打滑的风险。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翻转集尘黑板擦,包括壳体1、框架2和擦体3,擦体3设置于框架2内,擦体3与框架2转动连接,框架2设置于壳体1内,框架2的一侧与壳体1铰接,框架2远离铰接壳体1的一端具有锁定机构4,框架2通过锁定机构4与壳体1连接。擦体3可以在框架2内旋转更换擦面。在黑板擦沾满粉笔灰后,将擦体3翻转即可继续使用,延长了清灰的周期,减少了频繁清灰造成的粉笔灰持续性飞扬;沾满粉笔灰的擦体3翻转后,轻拍壳体1,即可将擦体3上的粉笔灰震落;因沾满粉笔灰的擦体3面朝壳体1内侧,震落下的粉笔灰会留存在壳体1内侧,不会四处飞散,降低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减少对学生及老师身体健康的影响。

在实际使用时,当擦体3的擦面沾满粉笔灰后,将擦体3在框架2内翻转,使沾满粉笔灰的擦面转向壳体1内侧,干净的擦面转向壳体1外侧,即可继续使用;沾满粉笔灰的擦面转向壳体1内侧后,敲打壳体1,震落沾满擦体3的粉笔灰;将锁定机构4打开,将框架2和擦体3围绕框架2与壳体1铰接的一端旋转抬起,倾倒出收集在壳体1中的粉笔灰,将粉笔灰倾倒后,将锁定机构4再次锁定,即可继续使用黑板擦。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