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方法、像素驱动电路及显示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26596017发布日期:2021-09-10 22:29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驱动方法、像素驱动电路及显示装置与流程

1.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驱动方法、像素驱动电路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件具有自发光、对比度高等诸多优点,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显示器件。
3.oled显示器件的工作周期,分为写入阶段(即驱动电压刷新写入的阶段)和保持阶段(即驱动电压转化为oled电流发光的区间);在写入阶段,发光控制信号em会关闭显示电路,使oled显示器件处于不发光状态;在保持阶段,发光控制信号em会打开显示电路,使oled显示器件处于发光状态。
4.在高频刷新显示应用场景时,由于发光控制信号关闭区间短,闪烁频率高,屏幕的亮暗变化不容易被人眼察觉;但是在低频刷新显示应用场景,如果发光控制信号的频率较低时屏幕的亮暗变化容易被人眼捕获,显示屏幕易出现亮暗闪烁感,使得用户的使用体验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驱动方法、像素驱动电路及显示装置,避免了在低频刷新显示应用场景下显示屏幕出现亮暗闪烁感,从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驱动方法,应用于像素驱动电路;所述驱动方法包括第一频率驱动模式和第二频率驱动模式,其中,第一频率小于第二频率;在所述第一频率驱动模式下,所述像素驱动电路的数据信号包括:写入阶段和保持阶段;在所述保持阶段,所述像素驱动电路的控制信号端的发光控制信号包括多个高电平脉冲信号。
7.另外,所述多个高电平脉冲信号中每个高电平脉冲信号的时间相同,且每个所述高电平脉冲信号的时间与所述发光控制信号在所述写入阶段的单个高电平脉冲信号的时间相同。
8.另外,在所述第一频率驱动模式下,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的频率不小于60赫兹。
9.另外,在第一频率驱动模式下,当所述第一频率为10赫兹时,在所述保持阶段,所述发光控制信号至少包括5个高电平脉冲信号。
10.另外,所述写入阶段包括:所述像素驱动电路的初始化阶段和电容充电阶段。
11.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像素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12.一第一晶体管、一第二晶体管、一第三晶体管、一第四晶体管、一第五晶体管、一第六晶体管、一第七晶体管、一电容器及一有机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三晶体管、所述第四晶体管、所述第五晶体管、所述第六晶体管及所述第七晶体管分别具有一控制端、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
13.其中,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控制端耦接所述电容器的一端、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端及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端耦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端及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端耦接第三晶体管的第二端及第六晶体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控制端耦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控制端及一本级扫描端,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端耦接一数据端,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控制端耦接一前级扫描端,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控制端耦接所述第六晶体管的控制端及一发光控制端,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二端耦接所述电容器的另一端及一正电端,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二端耦接所述第七晶体管的第一端及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的一阳极端,所述第七晶体管的控制端耦接所述前级扫描端,所述第七晶体管的第二端耦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二端及另一正电端;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的一阴极端接地;
14.其中,所述像素驱动电路包括第一频率驱动模式和第二频率驱动模式,其中,第一频率小于第二频率;
15.在所述第一频率驱动模式下,所述像素驱动电路的数据线提供的数据信号包括:写入阶段和保持阶段;
16.在所述保持阶段,所述发光控制信号被配置为包括多个高电平脉冲信号。
17.另外,所述多个高电平脉冲信号中每个高电平脉冲信号的时间相同,且每个所述高电平脉冲信号的时间与所述发光控制信号在所述写入阶段的单个高电平脉冲信号的时间相同。
18.另外,在所述第一频率驱动模式下,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的频率被配置为不小于60赫兹。
19.另外,在第一频率驱动模式下,当所述第一频率为10赫兹时,在所述保持阶段,所述发光控制信号被配置为至少包括5个高电平脉冲信号。
20.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驱动方法,应用于像素驱动电路;驱动方法包括第一频率驱动模式和第二频率驱动模式,其中,第一频率小于第二频率;在第一频率驱动模式下,像素驱动电路的数据信号包括:写入阶段和保持阶段;在保持阶段,像素驱动电路的控制信号端的发光控制信号包括多个高电平脉冲信号。
21.本方案中由于第一频率驱动模式的第一频率低于第二频率驱动模式的第二频率,因此,可以理解为第一频率驱动模式下时,屏幕刷新率(即屏幕每秒画面被刷新的次数)较低。由于在低频刷新显示应用场景下,如果发光控制信号的频率较低时屏幕的亮暗变化容易被人眼捕获,显示屏幕易出现亮暗闪烁感,因此本方案中将原本低频显示一帧画面内处于保持阶段的发光控制信号em额外增加多个高电平脉冲信号,使得在保持阶段原本一直处于发光状态的显示屏幕出现多次闪烁,从而提高了显示屏幕的闪烁频率。由于屏幕的闪烁频率越高时,屏幕的亮暗变化越不容易被人眼察觉,因此,本实施方式中的改进可以从视觉上减轻屏幕亮暗变化的程度,降低显示屏幕的亮暗闪烁感,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22.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23.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中的时序图;
24.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时序图;
25.图3是根据现有技术中屏幕刷新频率为10hz时,利用附图1所示的时序图控制像素驱动电路显示的亮度曲线和频谱曲线图;
26.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10hz屏幕刷新频率且在保持阶段发光控制信号插入5个高电平脉冲信号,并以此控制像素驱动电路显示的亮度曲线和频谱曲线图;
27.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像素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发明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技术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技术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29.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驱动方法,本实施方式的核心在于应用于像素驱动电路;驱动方法包括第一频率驱动模式和第二频率驱动模式,其中,第一频率小于第二频率;在第一频率驱动模式下,像素驱动电路的数据信号包括:写入阶段和保持阶段;在保持阶段,像素驱动电路的控制信号端的发光控制信号包括多个高电平脉冲信号。
30.本方案中由于第一频率驱动模式的第一频率低于第二频率驱动模式的第二频率,因此,可以理解为第一频率驱动模式下时,屏幕刷新率(即屏幕每秒钟画面帧被刷新的次数)较低。由于在低频刷新显示应用场景下,如果发光控制信号的频率较低时屏幕的亮暗变化容易被人眼捕获,显示屏幕易出现亮暗闪烁感,因此本方案中将原本低频显示一帧画面内处于保持阶段的发光控制信号额外增加多个高电平脉冲信号,使得在保持阶段原本一直处于发光状态的显示屏幕出现多次闪烁,从而提高了显示屏幕的闪烁频率。由于屏幕的闪烁频率越高时,屏幕的亮暗变化越不容易被人眼察觉,因此,本实施方式中的改进可以从视觉上减轻屏幕亮暗变化的程度,降低显示屏幕的亮暗闪烁感,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31.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驱动方法的实现细节进行具体的说明,以下内容仅为方便理解提供的实现细节,并非实施本方案的必须。
32.驱动方法包括第一频率驱动模式和第二频率驱动模式,其中,第一频率小于第二频率。这里所说的第一频率和第二频率是指显示屏幕的刷新频率,即屏幕每秒钟画面帧被刷新的次数。由于第一频率小于第二频率,因此可以将第一频率驱动模式理解为低频驱动模式,此时显示屏幕处于低频刷新应用场景下;可以将第二频率驱动模式理解为高频驱动模式,此时显示屏幕处于高频刷新应用场景下。在实际应用中,当显示屏幕的显示内容需要被快速刷新时,显示屏幕一般处于高频刷新应用场景,以实现显示屏幕的显示内容的快速刷新,例如:游戏场景下显示屏幕处于高频刷新应用场景,即处于第二频率驱动模式下。当显示屏幕的显示内容不需要被快速刷新时,显示屏幕一般处于低频刷新应用场景,以减少开关损耗节约电量,例如:阅读场景下显示屏幕处于低频刷新应用场景,即处于第一频率驱动模式下。
33.相关技术中在第一频率驱动模式下,即低频刷新应用场景时,像素驱动电路的时序图如图1所示:其中一个刷新频率周期对应数据信号的一个写入阶段(即驱动电压刷新写
入的阶段)和一个保持阶段(即驱动电压转化为oled电流发光的区间)。
34.写入阶段参见附图1中所示的“vdata区间”。在写入阶段,各个数据信号线输出不同的电压信号以将不同的数据信号写入不同oled器件对应的像素驱动电路的电容中。在写入阶段,发光控制信号em pulse会关闭显示电路,使oled显示器件处于不发光状态。值得说明的是,根据像素驱动电路的结构和驱动原理的不同,在写入阶段发光控制信号em pulse可能包括一个或多个高电平脉冲信号。本实施例中附图1所示写入阶段发光控制信号em pulse包括1个高电平脉冲信号,仅为图示说明,不应以附图所示为限。本实施例中,写入阶段包括:像素驱动电路的初始化阶段和电容充电阶段。
35.保持阶段参见附图1中所示的“保持帧区间”。在保持阶段,将在写入阶段写入电容中的电压信号保持在驱动晶体管的栅极,驱动像素驱动电路的oled器件发光显示。在保持阶段,各个数据信号线可能会接入一个稳定的高电平信号或者接入一个稳定的低电平信号,此时,发光控制信号em pulse维持在低电平不变,以保持oled器件稳定发光显示。在本实施方式的附图1中在保持阶段各个数据信号线被接入一个稳定的高电平信号vskip,仅为图示说明,不应以附图所示为限。
36.由于在写入阶段,发光控制信号em pulse会关闭显示电路,使oled显示器件处于不发光状态,而在保持阶段,发光控制信号em pulse维持在低电平不变,以保持oled器件稳定发光显示。因此,在低频刷新显示应用场景,如果发光控制信号的频率较低时屏幕的亮暗变化容易被人眼捕获,显示屏幕易出现亮暗闪烁感,使得用户的使用体验不高。
37.针对于此,发明人发现由于人眼对不同频率的闪烁敏感响应是不同的,屏幕的闪烁频率越高时,屏幕的亮暗变化越不容易被人眼察觉。因此,本实施例中将原本低频显示一帧画面内处于保持阶段的发光控制信号em pulse额外增加多个高电平脉冲信号,如附图2所示,将处于保持阶段的发光控制信号em pulse增加了3个高电平脉冲信号,使得在保持阶段原本一直处于发光状态的显示屏幕出现多次闪烁,从而提高了显示屏幕的闪烁频率。如此,本实施方式可以从视觉上减轻屏幕亮暗变化的程度,降低显示屏幕的亮暗闪烁感,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值得说明的是,附图2中除处于保持阶段的发光控制信号em pulse图形与附图1中有区别之外,附图2中其余部分均与附图1中所示相同,可参见上述对于附图1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且附图2中所示的在处于保持阶段的发光控制信号em pulse增加的高电平脉冲信号的数目仅为方便图示说明,不以附图所示为限。
38.可选地,多个高电平脉冲信号中每个高电平脉冲信号的时间相同,且每个高电平脉冲信号的时间与发光控制信号在写入阶段的单个高电平脉冲信号的时间相同。
39.可选地,在第一频率驱动模式下,发光控制信号的频率不小于60赫兹。由于人眼对于较高频率(约60hz以上)的闪烁响应不敏感,因此,本实施例中处于保持阶段的发光控制信号em pulse增加多个高电平脉冲信号之后,以使得到的发光控制信号em pulse的频率不小于60赫兹,从而保证屏幕的闪烁频率不低于60赫兹,如此,从视觉上用户几乎捕捉不到屏幕的亮暗变化,进一步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40.在第一频率驱动模式下,当第一频率为10赫兹时,在保持阶段,发光控制信号至少包括5个高电平脉冲信号。如此,不论写入阶段发光控制信号em pulse是包括一个或多个高电平脉冲信号,在保持阶段的发光控制信号em pulse增加至少5个高电平脉冲信号之后,发光控制信号em pulse的频率必然不小于60赫兹,从而保证屏幕的闪烁频率不低于60赫兹。
41.附图3所示为利用现有技术中屏幕刷新频率为10hz时,利用附图1所示的时序图控制像素驱动电路显示的亮度曲线和频谱曲线图;图4所示为屏幕刷新频率为10hz时,在保持阶段发光控制信号插入5个高电平脉冲信号,每个高电平脉冲信号的时间与发光控制信号在写入阶段的单个高电平脉冲信号的时间相同,并以此控制像素驱动电路显示的亮度曲线和频谱曲线图。从图3和图4可以看出,图4频谱图中小于50hz的低频闪烁分量更少,人眼闪烁感明显改善。
42.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驱动方法,由于第一频率驱动模式的第一频率低于第二频率驱动模式的第二频率,因此,可以理解为第一频率驱动模式下时,屏幕刷新率(即屏幕每秒画面被刷新的次数)较低。由于在低频刷新显示应用场景下,如果发光控制信号的频率较低时屏幕的亮暗变化容易被人眼捕获,显示屏幕易出现亮暗闪烁感,因此本方案中将原本低频显示一帧画面内处于保持阶段的发光控制信号em额外增加多个高电平脉冲信号,使得在保持阶段原本一直处于发光状态的显示屏幕出现多次闪烁,从而提高了显示屏幕的闪烁频率。由于屏幕的闪烁频率越高时,屏幕的亮暗变化越不容易被人眼察觉,因此,本实施方式中的改进可以从视觉上减轻屏幕亮暗变化的程度,降低显示屏幕的亮暗闪烁感,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43.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像素驱动电路,如图5所示,包括:一第一晶体管t1、一第二晶体管t2、一第三晶体管t3、一第四晶体管t4、一第五晶体管t5、一第六晶体管t6、一第七晶体管t7、一电容器c1及一有机发光二极管d,所述第一晶体管t1、所述第二晶体管t2、所述第三晶体管t3、所述第四晶体管t4、所述第五晶体管t5、所述第六晶体管t6及所述第七晶体管t7分别具有一控制端、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例如:所述控制端可为薄膜晶体管的栅极,所述第一端、第二端可为薄膜晶体管的源极或漏极中的一个。
44.其中,所述第一晶体管t1的控制端耦接所述电容器c1的一端、所述第三晶体管t3的第一端及所述第四晶体管t4的第一端,所述第一晶体管t1的第一端耦接所述第二晶体管t2的第二端及所述第五晶体管t5的第一端,所述第一晶体管t1的第二端耦接第三晶体管t3的第二端及第六晶体管t6的第一端,所述第二晶体管t2的控制端耦接所述第三晶体管t3的控制端及一本级(第n级)扫描端,例如n可为一正整数,用以代表级联的多级信号中的一个,所述本级(第n级)扫描端用以输入scan[n]信号,所述第二晶体管t2的第一端耦接一数据端,所述数据端用以输入vdata信号,所述第四晶体管t4的控制端耦接一前级(第n

1级)扫描端,所述前级(第n

1级)扫描端用以输入scan[n

1]信号,所述第五晶体管t5的控制端耦接所述第六晶体管t6的控制端及一发光控制端em,所述发光控制端用以输入发光控制信号,所述第五晶体管t5的第二端耦接所述电容器c1的另一端及一正电端vdd,所述正电端用以输入vdd信号,所述第六晶体管t6的第二端耦接所述第七晶体管t7的第一端及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d的一阳极端,所述第七晶体管t7的控制端耦接及所述前级(第n

1级)扫描端,所述第七晶体管t7的第二端耦接所述第四晶体管t4的第二端及另一正电端vi;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d的一阴极端接地。
[0045]
图5所示的驱动晶体管t1、第二晶体管t2、第三晶体管t3、第四晶体管t4、第五晶体管t5和第六晶体管t6均可以为n型薄膜晶体管或p型薄膜晶体管。根据所使用的晶体管的类型,所述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可以互换。
[0046]
其中,像素驱动电路包括第一频率驱动模式和第二频率驱动模式,其中,第一频率
小于第二频率;在第一频率驱动模式下,像素驱动电路的数据线提供的数据信号包括:写入阶段和保持阶段;在保持阶段,发光控制信号被配置为包括多个高电平脉冲信号。
[0047]
由于第一频率驱动模式的第一频率低于第二频率驱动模式的第二频率,因此,可以理解为第一频率驱动模式下时,屏幕刷新率(即屏幕每秒钟画面帧被刷新的次数)较低。由于在低频刷新显示应用场景下,如果发光控制信号的频率较低时屏幕的亮暗变化容易被人眼捕获,显示屏幕易出现亮暗闪烁感,因此本方案中将原本低频显示一帧画面内处于保持阶段的发光控制信号额外增加多个高电平脉冲信号,使得在保持阶段原本一直处于发光状态的显示屏幕出现多次闪烁,从而提高了显示屏幕的闪烁频率。由于屏幕的闪烁频率越高时,屏幕的亮暗变化越不容易被人眼察觉,因此,本实施方式中的改进可以从视觉上减轻屏幕亮暗变化的程度,降低显示屏幕的亮暗闪烁感,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0048]
由于本实施例为与驱动方法对应的像素驱动电路实施例,因此上述驱动方法实施例中的实现细节可应用于本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像素驱动电路结构的实现细节也可应用于上述驱动方法实施例中,在此不再赘述。
[0049]
可选地,多个高电平脉冲信号中每个高电平脉冲信号的时间相同,且每个高电平脉冲信号的时间与发光控制信号在写入阶段的单个高电平脉冲信号的时间相同。
[0050]
可选地,在第一频率驱动模式下,发光控制信号的频率不小于60赫兹。由于人眼对于较高频率(约60hz以上)的闪烁响应不敏感,因此,本实施例中处于保持阶段的发光控制信号em pulse增加多个高电平脉冲信号之后,以使得到的发光控制信号em pulse的频率不小于60赫兹,从而保证屏幕的闪烁频率不低于60赫兹,如此,从视觉上用户几乎捕捉不到屏幕的亮暗变化,进一步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0051]
在第一频率驱动模式下,当第一频率为10赫兹时,在保持阶段,发光控制信号至少包括5个高电平脉冲信号。如此,不论写入阶段发光控制信号em pulse是包括一个或多个高电平脉冲信号,在保持阶段的发光控制信号em pulse增加至少5个高电平脉冲信号之后,发光控制信号em pulse的频率必然不小于60赫兹,从而保证屏幕的闪烁频率不低于60赫兹。
[0052]
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像素驱动电路。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可为手机、电脑、电视、车载显示装置或穿戴设备等其他具有显示功能的显示装置中。
[0053]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