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板、柔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12918发布日期:2021-12-28 21:17阅读:65来源:国知局
支撑板、柔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支撑板、柔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2.近年来随着柔性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显示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可折叠手机、平板电脑的发展,柔性oled显示技术已进入全面的商用化阶段。折叠手机、折叠平板电脑的上市收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折叠手机市场份额一直在不断地扩大。在折叠手机的基础上,人们对新型态、新折叠模式的折叠显示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在此背景下,各大显示终端厂商以及显示屏厂商相继推出了环绕屏、卷曲屏、可拉伸屏等概念产品。新型态的显示产品越来越丰富和多元化,从两折到三折、从单向折叠到双向折叠、从纯卷曲到可拉伸、可拓展式显示产品的研究。可以预见,基于柔性oled显示技术,未来几年新形态、新概念的显示产品将不断涌现。
3.在此背景下,横、纵向双向可折叠手机、平板电脑整合铰链技术和柔性oled显示技术,将显示装置设计成可同时在两个方向维度上进行内折或外折方式,即呈十字折叠形态。因此在使用效果上,不仅能当作手机使用,也可以当作笔记本电脑使用。然而这一设计构思的最大难点在于柔性显示面板在横纵交错的区域承受双向的折叠所带来的两个方向维度上的交变应力,该区域往往最先出现模组膜层脱粘和显示功能层器件断裂的现象。
4.综上所述,现有柔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在纵横交错的弯折区域存在模组脱粘以及显示器件层断裂的问题。故,有必要提供一种支撑板、柔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来改善这一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柔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存在的铰链与柔性显示面板主体的尺寸不能相互匹配的问题。
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支撑板,包括:
7.第一弯折部,沿第一方向延伸;
8.第二弯折部,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交叉;以及
9.双向弯折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第二弯折部的交叉位置,所述双向弯折部具有:
10.多个第一图案化结构,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
11.多个第二图案化结构,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并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以及
12.多个第三图案化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图案化结构与所述第二图案化结构的交叉位置。
13.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第一图案化结构在第三方向上部分伸入所述支撑板,所述第二图案化结构在所述第三方向上部分伸入所述支撑板,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
14.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第三图案化结构在所述第三方向上贯穿所述支撑板。
15.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第三图案化结构的截面轮廓呈圆形、椭圆形、圆角矩形或十字形。
16.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第三图案化结构的孔径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图案化结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所述第三图案化结构的孔径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图案化结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宽度。
17.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第三图案化结构的孔径由所述双向弯折部的边缘向所述双向弯折部的中心逐渐增大或逐渐减小。
18.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第一图案化结构沿所述第一方向由所述双向弯折部的第一端延伸至所述双向弯折部的第二端,多个所述第一图案化结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并排设置;
19.所述第二图案化结构沿所述第二方向由所述双向弯折部的第三端延伸至所述双向弯折部的第四端,多个所述第二图案化结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并排设置。
20.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第一图案化结构沿所述第一方向由所述双向弯折部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一弯折部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21.所述第二图案化结构沿所述第二方向由所述双向弯折部的所述第三端和所述第四端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二弯折部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22.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一图案化结构的宽度与相邻所述第一图案化结构之间的距离相等;
23.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二图案化结构的宽度与相邻所述第二图案化结构之间的距离相等。
24.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当所述支撑板处于第一弯曲状态时,所述双向弯折部的曲率半径与所述支撑板处于第二弯曲状态时所述双向的曲率半径相等。
25.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包括:
26.柔性显示面板主体;以及
27.如上述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设置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的底部。
28.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如上述的柔性显示面板。
29.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支撑板、柔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所述电子装置包括所述柔性显示面板,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包括柔性显示面板主体以及支撑板,支撑板设置于柔性显示面板主体的底部,支撑板包括第一弯折部、第二弯折部以及双向弯折部,第一弯折部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二弯折部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交叉,双向弯折部设置于第一弯折部与第二弯折部的交叉位置,双向弯折部具有多个第一图案化结构、多个第二图案化结构以及多个第三图案化结构,第一图案化结构沿第一方向延伸并沿第二方向排列,第二图案化结构沿第二方向延伸并沿第一方向排列,通过第一图案化结构与第二图案化结构的交叉位置设置第三图案化结构,降低支撑板在双向弯折部的弯折刚度,以使支撑板能够适配邻近的胶层或膜层的弯折应力以及变形,从而降低支撑板与膜层之间由于应力不匹配以及变形不协调导致模组脱粘以及显示器件层断裂的风险,进而提高柔性显示面板以及电子装置的整体良率以及可靠性。
附图说明
3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3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装置在展平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3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装置处于过渡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34.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装置处于第二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35.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36.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弯折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7.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双向弯折部的放大示意图;
38.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双向弯折部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9.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示,用以例示本技术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技术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技术,而非用以限制本技术。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用以相同标号表示。
[0040]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
[0041]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支撑板、柔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如图1所示,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装置的分解示意图,所述电子装置包括柔性显示面板100和中框200,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0可以安装于所述中框200上。
[0042]
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0包括柔性显示面板主体10以及支撑板20,所述支撑板20设置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10的底部,支撑板20与柔性显示面板主体10之间可以通过粘胶贴合为一体,然后安装于电子装置的中框200上。
[0043]
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电子装置可以是移动终端,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装置也可以是可穿戴式终端,例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眼镜、增强现实设备等,电子装置还可以是固定终端,例如台式电脑、电视等。
[0044]
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10为柔性oled显示面板。在实际应用中,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10的种类不仅限于柔性oled显示面板,还可以为mini led显示面板或micro led显示面板。
[0045]
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20的材料为不锈钢(sus),以使支撑板20具有良好的刚性以及弯折性能。在实际应用中,支撑板20的材料不仅限于不锈钢,也可以为钛合金或铝合金等合金或其他金属材料。
[0046]
如图2所示,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装置在展平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0还包括至少一个横向铰链和至少一个纵向铰链(图中未示出),横向铰链配置成可绕第一轴线l1展开或闭合,纵向铰链配置成可绕第二轴线l2展开或闭合。
[0047]
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轴线l1平行于第一方向x,第二轴线l2平行于第二方向y,
第一方向x垂直于第二方向y。在实际应用中,第一方向x也可以与第二方形y交叉并形成一定的角度,但不垂直于第二方向y。
[0048]
中框200至少包括第一中框210、第二中框220、第三中框230以及第四中框240,横向铰链的相对端分别连接于第一中框210和第三中框230,横向铰链的相对端还分别连接于将第二中框220和第四中框240,以使第一中框210和第三中框230能够绕第一轴线l1旋转,并使第二中框220和第四中框240能够绕第一轴线l1旋转。
[0049]
纵向铰链的相对端分别连接于第一中框210与第二中框220,纵向铰链的相对端还分别连接于第三中框230和第四中框240,以使第一中框210和第二中框220能够绕第二轴线l2旋转,并使第三中框230和第四中框240能够绕第二轴线l2旋转,从而可以实现电子装置横纵双向折叠的功能。
[0050]
柔性显示面板主体10被交叉设置的第一轴线l1和第二轴线l2划分为四个区域,分别为第一显示区110、第二显示区120、第三显示区130和第四显示区140,该四个区域分别对应设置于四个中框上。
[0051]
如图2所示,当电子装置处于展平状态时,第一显示区110、第二显示区120、第三显示区130以及第四显示区140各自的至少部分可以处于同一平面上,第一显示区110与第二显示区120之间的夹角约为180
°
,第一显示区110与第三显示区130之间的夹角约为180
°

[0052]
当电子装置处于第一折叠状态时,第一显示区110朝向第三显示区130,第一显示区110与第三显示区之间的夹角约为0
°
,第二显示区120朝向第四显示区140,第二显示区120与第四显示区140之间的夹角约为0
°
,第一显示区110与第二显示区120之间的夹角与电子装置处于展平状态时的夹角保持相同。
[0053]
在电子装置由展平状态折叠至第一折叠状态的过程中,第一中框210和第二中框220可以通过横向铰链的作用绕第一轴线l1分别与第三中框230和第四中框240相向运动,并逐渐靠近第三中框230和第四中框240的前侧。在此过程中,通过横向铰链的连接保持作用,电子装置可以在某一角度或者任意角度悬停。
[0054]
如图3所示,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装置处于过渡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的过渡折叠状态为展平状态与第一折叠状态之间的状态。当电子装置处于过渡折叠状态时,第一显示区110与第三显示区130之间、以及第二显示区120与第四显示区140之间均可以形成一定的夹角,该夹角可介于0
°
至180
°
之间,如150
°
、120
°
或90
°
等。此时,面积较大的第三显示区130和第四显示区140可以作为主体显示部分,面积较小的第一显示区110和第二显示区120既可以为作为辅助显示部分,也可以配合软件作为键盘的功能使用,从而实现笔记本办公使用的功能。
[0055]
如图4所示,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装置处于第二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当电子装置处于第二折叠状态时,第一显示区110朝向第二显示区120,第三显示区130朝向第四显示区140,第一显示区110与第二显示区120之间的夹角约为0
°
,第三显示区130与第四显示区140之间的夹角也约为0
°
,第一显示区110与第三显示区130之间的夹角约为180
°
。此时,第一中框210的前侧与第二中框220的前侧之间的夹角约为0度,第三中框230的前侧与第四中框240的前侧之间的夹角约为0度,如此可以将柔性显示面板主体10隐藏在中框200之间,避免柔性显示面板主体10受到外力而导致损坏。
[0056]
结合图2和图4所示,在电子装置由展平状态折叠至第二折叠状态的过程中,第一
中框210和第三中框230可以通过纵向铰链的作用绕第二轴线l2分别与第二中框220和第四中框240相向运动,并逐渐靠近第二中框220和第四中框240的前侧。在此过程中,通过纵向铰链的连接保持作用,电子装置可以在某一角度或者任意角度悬停。
[0057]
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支撑板20包括第一弯折部21、第二弯折部22和双向弯折部23,第一弯折部21沿第一方向x延伸,第二弯折部22沿第二方向y延伸,双向弯折部23设置于第一弯折部21与第二弯折部22的交叉位置。
[0058]
在实际应用中,支撑板20中第一弯折部21、第二弯折部22以及双线弯折部23的数量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中的1个,支撑板20还可以同时具有2个及以上的第一弯折部21、第二弯折部22以及双向弯折部23。
[0059]
在电子装置由展平状态折叠至第一弯折状态的过程中,支撑板20的第一弯折部21以及双向弯折部23可绕第一轴线l1由平坦状态弯折至第一弯曲状态。在电子装置由展平状态折叠至第二弯折状态的过程中,支撑板20的第二弯折部22以及双向弯折部23可绕第二轴线l2由平坦状态弯折至第二弯曲状态。
[0060]
双向弯折部23具有多个第一图案化结构24,多个所述第一图案化结构24沿所述第一方向x延伸并沿第二方向y排列。如此,可以减少双向弯折部23的局部厚度,降低双向弯折部23在第一轴线l1方向上的弯折刚度,并提高双向弯折部23的柔性,从而降低支撑板20的双向弯折部23沿第一轴线l1弯折过程中向柔性显示面板主体10施加的弯折应力。
[0061]
双向弯折部23还具有多个第二图案化结构25,多个第二图案化结构25沿第二方向y延伸并沿第一方向x排列。如此,可以减少双向弯折部23的局部厚度,降低双向弯折部23在第二轴线l2方向上的弯折刚度,并进一步提高双向弯折部23的柔性,从而减小双向弯折部23在绕第二轴线l2弯折过程中向柔性显示面板主体10施加的弯折应力。
[0062]
双向弯折部23还具有多个第三图案化结构26,第三图案化结构26设置于第一图案化结构24与第二图案化结构25的交叉位置。如此,通过在第一图案化结构24与第二图案化结构25交叉位置设置第三图案化结构26,可以进一步减少双向弯折部23在第一图案化结构24与第二图案化结构25交叉位置的厚度,提高双向弯折部23在此区域的拉伸性能,以使双向弯折部23能够同时承受横纵两个方向的弯折应力,使得双向弯折部23能够与邻近的胶层或膜层的弯折应力以及变形适配,降低支撑板20与临近胶层或膜层之间因应力不匹配以及变形不协调导致膜层脱粘或显示器件层断裂的风险。
[0063]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图案化结构24在第三方向z上部分伸入所述支撑板20,所述第二图案化结构25在所述第三方向z上部分伸入所述支撑板20,所述第三方向z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x和所述第二方向y。
[0064]
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三方向z为支撑板20的厚度方向,第一图案化结构24和第二图案化结构25均为凹槽,第一图案化结构24和第二图案化结构25由支撑板20的同一侧表面凹陷至支撑板20的内部,但并未贯穿所述支撑板20。
[0065]
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图案化结构24和第二图案化结构25均设置于支撑板20背离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10的一侧,同时支撑板20中除第一弯折部21、第二弯折部22以及双向弯折部23以外的其他区域均不作图案化的蚀刻处理,从而在提高支撑板20在双向弯折部23的拉伸性能的同时,还可以保持柔性显示面板主体10的平整度。
[0066]
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图案化结构24沿所述第一方向x由所述双向弯折部23的第一端延伸至所述双向弯折部23的第二端,多个所述第一图案化结构24在所述第二方向y上并排设置。多个第二图案化结构25沿所述第二方向y由所述双向弯折部23的第三端延伸至所述双向弯折部23的第四端,多个所述第二图案化结构25在所述第一方向x上并排设置。
[0067]
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图案化结构24和第二图案化结构25沿平行于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的截面轮廓均呈矩形,第一图案化结构24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x,第一图案化结构24的宽度方向平行于第二方向y,第二图案化结构25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第二方向y,第二图案化结构25的宽度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x。
[0068]
进一步的,结合图5至6所示,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弯折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第一图案化结构24和第二图案化结构25不仅设置于双向弯折部23内,所述第一图案化结构24还沿所述第一方向x由所述双向弯折部23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一弯折部2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图案化结构25还沿所述第二方向y由所述双向弯折部23的所述第三端和所述第四端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二弯折部22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0069]
通过将第一图案化结构24延伸至第一弯折部21,将第二图案化结构25延伸至第二弯折部22,可以降低第一弯折部21和第二弯折部22的局部厚度,以使第一弯折部21和第二弯折部22的刚度降低,从而提高支撑板20在第一弯折部21和第二弯折部22的拉伸性能。
[0070]
进一步的,第三图案化结构26在所述第三方向z上贯穿所述支撑板20。
[0071]
由于第一图案化结构24和第二图案化结构25均为凹槽,且并未贯穿支撑板20,使得双向弯折部23在第一图案化结构24与第二图案化结构25的交叉位置仍存在有支撑板20的材料,进而影响双向弯折部23在第一图案化结构24与第二图案化结构25交叉位置的拉伸性能。
[0072]
如图5所示,第三图案化结构26为通孔,第三图案化结构26设置于第一图案化结构24与第二图案化结构25的交叉位置,并且贯穿支撑板20,如此可以降低双向弯折部23在第一图案化结构24与第二图案化结构25交叉位置的弯折刚度,从而进一步提高双向弯折部23的拉伸性能。
[0073]
在实际应用中,第三图案化结构26不仅限于通孔,还可以是凹槽,第三图案化结构26在第三方向z上可以部分伸入支撑板20,并且设置于支撑板20背离柔性显示面板10的一侧,如此也可以减少双向弯折部23在第一图案化结构24与第二图案化结构25交叉位置的局部刚度,并提高双向弯折部23在此区域的拉伸性能,同时还可以保证柔性显示面板主体10的平整度。
[0074]
如图7所述,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双向弯折部的放大示意图,所述第三图案化结构26沿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x和所述第二方向y的截面的轮廓呈圆形。将第三图案化结构26的截面轮廓设置成圆形,有利于提高双向弯折部23在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的弯折性能,还可以降低支撑板20的加工难度。
[0075]
如图8所述,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双向弯折部的放大示意图,第三图案化结构26的截面轮廓还可以呈十字形。需要说明的是,图7以及图8中仅对第三图案化结构26的截面轮廓进行了示意,图7以及图8中第一图案化结构24、第二图案化结构25以及第
三图案化结构26的数量并不代表实际应用中第一图案化结构24、第二图案化结构25以及第三图案化结构26的数量。
[0076]
在实际应用中,第三图案化结构26的截面轮廓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中的圆形和十字形,还可以为椭圆形、圆角矩形或其他不规则图形等。
[0077]
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各个所述第三图案化结构26的孔径均相同,如此可以使双向弯折部23中各个部分的拉伸性能一致,使得双向弯折部23在弯折过程中的受力更加均匀,同时还可以降低支撑板20的加工难度。
[0078]
在一实施例中,第三图案化结构26的孔径可以由所述双向弯折部23的边缘向所述双向弯折部23的中心逐渐增大,第三图案化结构26的孔径越大,对应区域的弯折刚度越小,拉伸性能越好,如此可以使得双向弯折部23的弯折刚度由边缘向中心呈逐渐减小的趋势,拉伸性能逐渐增大,使得支撑板20在提高拉伸性能的同时可以保持良好的刚度和支撑性能。
[0079]
在一实施例中,第三图案化结构26的孔径也可以由所述双向弯折部23的边缘向所述双向弯折部23的中心逐渐减小,如此可以使得双向弯折部23的弯折刚度由边缘向中间呈逐渐增大的趋势,拉伸性能由双向弯折部23的中心向边缘逐渐增大。
[0080]
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图案化结构24在所述第二方向y上的宽度与所述第二图案化结构25在所述第一方向x上的宽度相等,所述第三图案化结构26的孔径与所述第一图案化结构24在所述第二方向y上的宽度以及所述第二图案化结构25在所述第一方向x上的宽度相等。
[0081]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第三图案化结构26的孔径还可以小于所述第一图案化结构24在所述第二方向y上的宽度,同时还小于所述第二图案化结构25在所述第一方向x上的宽度。
[0082]
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方向y上,所述第一图案化结构24的宽度与相邻所述第一图案化结构24之间的距离相等,在所述第一方向x上,所述第二图案化结构25的宽度与相邻所述第二图案化结构25之间的距离相等,如此可以使得双向弯折部23各个区域的受力更加均匀。
[0083]
进一步的,当支撑板20处于第一弯曲状态时,支撑板20的第一弯折部21以及双向弯折部23均具有第一曲率半径,当支撑板20处于第二弯曲状态时,支撑板20的第二弯折部22以及双向弯折部23均具有第二曲率半径,第一曲率半径与第二曲率半径相等,以使支撑板20在双向弯折部23的受力更加均匀。
[0084]
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曲率半径和第二曲率半径均为5毫米。在实际应用中,第一曲率半径和第二曲率半径可以相等,也可以相等,第一曲率半径和第二曲率半径的值不仅限于上述的5毫米,可以根据电子装置的曲率半径需求、受力分析以及反弹力综合实验评估再确定其具体的数值,以确保支撑板的支撑性能和弯折性能。
[0085]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支撑板、柔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所述电子装置包括所述柔性显示面板,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包括柔性显示面板主体以及支撑板,支撑板设置于柔性显示面板主体的底部,支撑板包括第一弯折部、第二弯折部以及双向弯折部,第一弯折部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二弯折部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交叉,双向弯折部设置于第一弯折部与第二弯折部的交叉位置,双向弯折部具有多个第一图案化结构、多个
第二图案化结构以及多个第三图案化结构,第一图案化结构沿第一方向延伸并沿第二方向排列,第二图案化结构沿第二方向延伸并沿第一方向排列,通过第一图案化结构与第二图案化结构的交叉位置设置第三图案化结构,降低支撑板在双向弯折部的弯折刚度,以使支撑板能够适配邻近的胶层或膜层的弯折应力以及变形,从而降低支撑板与膜层之间由于应力不匹配以及变形不协调导致模组脱粘以及显示器件层断裂的风险,进而提高柔性显示面板以及电子装置的整体良率以及可靠性。
[0086]
综上所述,虽然本技术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