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等格析字练字法及与之配合使用的双线格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03617发布日期:2022-02-09 01:01阅读:393来源:国知局
一种等格析字练字法及与之配合使用的双线格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书写训练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等格析字练字法及与之配合使用的双线格。


背景技术:

2.汉字是由笔画组合搭配起来构成的文字,构造性是汉字形体构成的基本特点。这一特点既是汉字形体具有审美特质的源泉,也是造成人们写不好汉字的客观原因。
3.学写汉字一般都是看着样字书写,即采用模仿学习的方式。这一过程看似简单,实际上蕴涵着复杂的心理活动。几千年来,为了写好汉字,人们创造了临写、描写、摹写、默写等汉字书写训练方法,还创造了田字格、米字格和九宫格等多种练字格,用于处理汉字构造关系。但是,写不好汉字仍然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
4.汉字的构造性决定了写好汉字是一项融科学性、技术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复杂活动。汉字书写技能的形成要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涉及认识问题,涉及心理问题,涉及审美观念、涉及训练方法等方面。有些影响因素直观可见,有些因素隐蔽于心理深处。所以,几千年来,尽管先哲们研究了很多汉字书写训练的方法,但仍然不能很好地解决国人写好汉字的问题。究竟有哪些隐蔽性的深层次原因制约和影响着人们写好汉字呢?
5.第一,书写者的认识基础与写好汉字的要求存在差距。汉字形体有着错综复杂的构造关系,具体表现在:汉字有构成要素,即笔画和偏旁;有组配方式,即垒叠、并列、交叉和拼组等形式;有连接方式,即分立、接触、交叉等形式;有构造规则,即笔顺规则和结构规则等;有整体功能,即表意功能和审美功能等。人们要想自觉写好汉字,就需要深入了解汉字构造关系,把握汉字书写原理。可是,这种要求正好与人们的现实心理基础相反,练字者都是从对汉字书写原理知道很少的状态起步的,对汉字构造关系的认识恰恰比较肤浅,所掌握的那点写好汉字的道理还不能保证他们写好汉字。这样,练字者的认知水平与写好汉字的客观要求不相适应,就成为练字过程主客观之间存在的不容易觉察到的深层次矛盾。于是,练字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不断地学习掌握汉字构造和书写原理,提高写好汉字的认知水平,积累写好汉字的经验。
6.第二,前人没能把复杂的汉字构造关系解耦为便于书写者把握的可控指标。如前所述,汉字的构造性表现在有构成要素、有组配方式、有连接方式、有构造规则、有整体功能等方面。汉字构造关系错综复杂、紧密联系。千百年来,先哲们在研究汉字书写的过程中,虽然已经认识到了间架结构对写好汉字的重要性,但对处理好汉字间架结构需要控制哪些因素,却没有明确的表述,即没能把汉字构造关系解耦为便于练字者把握的指标属性。这样,练字者即使能够感觉到所写的字在间架结构上存在问题,但不能确切地找出其原因所在。没能把汉字的间架结构解耦为可控制指标,写字过程中就很难对间架结构实施自觉控制,必然导致练字的盲目性,影响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因此,把汉字构造关系解耦为明确的、便于控制的指标,是练字过程要解决的又一个重要的深层次问题。
7.第三,书写者的计量能力与写好汉字的要求存在差距。汉字构造有精确定量的客
观要求。构成汉字的笔画在据居位置、方向角度、长短比例、弯曲程度、间隔距离、接交部位、均衡对称性等方面都有精确定量要求。写字过程中对这些属性的计量处理哪怕出现微小的误差,都会导致所写的汉字不够协调美观。没写好字的根本原因就表现在,对这些属性的计量处理存在一定的误差。要把汉字构造关系的这些属性指标处理好,书写者就需要具备一种特殊能力,本发明人把这种能力定义为定量感控能力。在这种能力没有形成之前,人们就不可能写好汉字。练字过程恰恰就是从不具备这种能力开始的,由于没有具备定量感控能力,所以就处理不好汉字的构造关系,写出来的字总与样字存在一定误差。于是,如何培养定量感控能力就成为练字过程要解决的另一个重要的深层次问题。
8.由于汉字书写训练的深层次问题没有被认识和解决,到目前为止,汉字书写训练还没有形成一种从感性到理性、从认识到实践,真正符合汉字书写技能形成规律的、系统完整的、能够保证必然练好字的科学练字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9.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等格析字练字法及与之配合使用的双线格:
10.一种等格析字练字法,所述练字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11.步骤一:选字;选取目标汉字;
12.步骤二:读字;在所述目标汉字上采用间距相等的一组或者多组格子线单独或者混合使用的方式,对汉字结构进行拆解并形成拆解图。
13.步骤三:构建书写规则:提取因等格析字法对目标汉字的拆解而构建的书写规则。
14.步骤四:练字;参照步骤三中构建的书写规则和二中解析后的汉字结构,在纸上或电子屏或其他书写媒介上练字。
15.作为改进,通过一组或者多组等距线可以全面拆解汉字的间架结构。
16.一种适用于等格析字练字法的双线格,所述双线格至少包括正方形宫格,所述正方形宫格内至少设有位于上方的第一横线与位于下方的第二横线,所述第一横线与第二横线居中对称设置。
17.作为改进,所述第一横线及第二横线的长度均为所述正方形宫格边长的一半;所述第一横线与第二横线间的距离为所述正方形宫格边长的一半,所述第一横线距正方形宫格上边线的距离等同于所述第二横线距正方形宫格下边线的距离。
18.作为改进,所述第一横线为实线或虚线;所述第二横线为实线或虚线。
19.作为改进,所述正方形宫格内还设有辅助斜线,所述辅助斜线的左端点与第一横线的左端点相连,并向右上方倾斜延伸,倾斜角度在5~15度。
20.作为改进,所述辅助斜线为虚线。
21.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发明采用间距相等的一组或者多组格子线单独或者混合使用来全面透彻解析汉字解构,练字者通过阅读解析后的汉字就会对汉字的间架结构全面掌握。由于练好字需要在两个方面达标,一个是笔划另外一个是汉字的解构,等格析字练字法解决的是汉字的解构,它有效解决了很多目前练字法存在的有可能忽略的或者解析并不透彻的问题。
附图说明
22.图1是本发明中应用等格析字练字法的实施例示意图一。
23.图2是本发明中应用等格析字练字法的实施例示意图二。
24.图3是本发明中应用等格析字练字法的实施例示意图三。
25.图4是本发明中应用等格析字练字法的实施例示意图四。
26.图5是本发明中应用等格析字练字法的实施例示意图五。
27.图6是本发明中应用等格析字练字法的实施例示意图六。
28.图7是本发明中双线格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内”、“外”、“竖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3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一种等格析字练字法及与之配合使用的双线格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31.结合附图,图1~7,一种等格析字练字法,练字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32.步骤一:选字;选取目标汉字;
33.步骤二:读字;在目标汉字上采用间距相等的一组或者多组格子线单独或者混合使用的方式,对汉字结构进行拆解并形成拆解图。
34.步骤三:构建书写规则:在步骤二中提取由等格析字法对汉字结构的拆解而构建的书写规则。
35.步骤四:练字;参照步骤步骤三中建立的书写规则,在纸上或电子屏或其他书写媒介上练字。
36.本实施例中,通过一组或者多组等距线可以全面拆解汉字的间架结构。
37.一种适用于等格析字练字法的双线格,双线格至少包括正方形宫格,正方形宫格内至少设有位于上方的第一横线与位于下方的第二横线,第一横线与第二横线居中对称设置。
38.本实施例中,第一横线及第二横线的长度均为正方形宫格边长的一半;第一横线与第二横线间的距离为正方形宫格边长的一半,第一横线距正方形宫格上边线的距离等同于第二横线距正方形宫格下边线的距离。
39.本实施例中,第一横线为实线或虚线;第二横线为实线或虚线。
40.本实施例中,正方形宫格内还设有辅助斜线,辅助斜线的左端点与第一横线的左端点相连,并向右上方倾斜延伸,倾斜角度在5~15度。
41.本实施例中,辅助斜线为虚线。
42.结合附图7,双线格的主要特征为上下居中的两条直线,可实线虚线,可添加第三条辅助斜线,因为很多手写字大多向上倾斜5~15度,双线格取向上倾斜10度的斜线作为可
倾斜幅度的示范参照线。这个格子也广泛适用于,只为整字在格子中进行定位训练的习字者使用。
43.本发明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练习可以包括下列步骤:
44.使用拆解图,去字留框,手写复原,反复练习。
45.(1)拆解图,去字留框,在框格内画出目标汉字每个笔划的起笔点,落笔点,然后进行连线。
46.(2)纠错:用画好的起笔落笔点的图与原拆解图重合叠放,对比出哪个点标错位置了,然后再修改再纠错,反复练习,一直到完全正确。本步骤更适合在纸板上练习。
47.(3)在每个起笔点和落笔点,设置提示音,或者提示触点,或者光闪等其他提示方式,每当标错,都有提示来提醒纠错,每当正确,也同样有暖心鼓励,完全正确你太棒了。也可以选择关掉提示音。本步骤适合于app内练习
48.(4)完成以上步骤,去除所有书写规则,在具有等格析字练字法配套练习的格子里进行书写练习。对于这个整字在这个格子里的定位练习,也采用以上步骤的相同办法练习或者纠错,只是把点换成线段。
49.(5)完成以上步骤,去除所有格线,选择在小方格或者无格的纸上或者电子屏上开始练习。直到练好为止。
50.上述任一步骤都可以随时倒回观看或者重来。
51.本发明的原理:把字练好的两个核心要素,一个是掌握笔划的基本写法,另外一个则是对汉字结构的全面掌握,而练好字最难的就是掌握汉字的结构,目前市场上有很多产品也关注到了汉字的结构,他们也在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也有些人部分地找到一些方法,只是找到一种彻底而全面解决问题的办法不那么容易,因为首先得能够找到“根”,然后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了问题。等格析字练字法正是一种可以从根上来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52.什么是等格析字法?为什么可以从根上彻底解决问题?
53.简而言之,就是把整个目标汉字的结构“格式化”,当然比较精准的说法应该是“格式量化”和“格式定化”。借助等格析字的方法的拆解,目标汉字结构里的隐藏的美学规律被呈现出来,客观上这个汉字的美学书写规则也同时被等格线圈了出来,那我们只要提取这个规则再使用这个规则,就完全可以依据规则实现对汉字结构的完全掌握了。所以等格析字法完成了两项重要的任务,一个是用带有等距特征的格子线呈现了汉字的美学规律,另一个则是用等距带有定位和量化功能为汉字构建了更为精准的书写规则。那么什么是等格析字练字法呢?具体地说就是:就是用间距相等的一组或者多组格子线单独或者混合使用来全面透彻解析汉字结构的一种方法,这些等距线有两个功能,一个是量化功能,另外一个是定位功能。首先,线与线的间距就是量化笔划长短角度方向等的度量单位,因此一个汉字的所有笔划长短都可以因为等倍间距被拆解成倍数关系。一个汉字里使用一组以上不同间距和方向的格子,也可以通过多次分割格子的办法,使得不同间距的格子被使用做度量单位的直观数值时获得直观转换,这样,就完成了对汉字结构里的所有笔划的长度等维度数值的全部精准量化。同时也为汉字的每个笔划从哪里写到哪里提供精准的定位信息。整合以等距格子对汉字结构拆解后的所有度量和定位信息构建整字的完整的书写规则,这样习字者根据这个构建后书写规则进行书写,就可以一目了然地掌握这个汉字的结构写法了。
54.等格析字法的使用范围:
55.适合任何字体,同一个字也可以构建多种的书写规则,等格析字法,每个人都可以学会,自建书写规则然后再拿过来使用规则把字练好。制作成app或者其他电子产品,可以由制作者将全部选取目标汉字拆解成图给习字者练习,这个过程也可以全部或者部分地由习字者完成。
56.等格析字练字法优越于其他练字方法之处的原因是:
57.从效果上看,很多人练字练很久都练不好,有很多原因是目测汉字结构的规律时候,每次用眼睛观察来收集书写规则的信息只是一部分,因为汉字结构里含有很多维度的信息,所以需要目测很多次,一直积累到把汉字结构里面所有的规律和特征全部收集完成,同时手部肌肉也完成相应的书写记忆的时候,才开始能手眼一致真实地把掌握好汉字结构。而等格析字练字法使用相等间距的格子线来为汉字的结构做格式化解析,全面透彻直观拆解每个笔划的长短方向角度等结构信息,以及为每个笔划如何书写提供精准定位,使得习字者在目测汉字结构时可以真正实现一目就可以了然的效果。这为练字极大地节省了时间。
58.当然除了以上这一点,等格析字练字法,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因为每个笔划的度量和定位都依据等格线来提示的汉字自身存在笔划间的相互参照,没有依赖米字格田字格这类格子,所以不涉及一般意义上脱格的问题,所以跟很多练字方案相比,减少了步骤,节省了这个环节所需要的时间,再次提高了练字效率。
59.为什么使用间距相等的格子线?
60.一、因为等格才可作为度量单位的使用,这是这种方法的之所以能成为一种方法的核心要素之一,因为等格可以精准而快捷地完成对一个汉字里所有笔划的量化,同时等格线具有为汉字的每个笔划精准定位的功能,使得练字从无迹可寻到所有笔划都有章可依,实现可控。
61.二、汉字书写是有关力学、心理学和美学等学科的一门学问,等格线的突出特征是等距和对称,这两个特征让格子线本身自带美学逻辑,适合为汉字书写构建书写规则。
62.三、使用等格线这种形象直观简捷的方式,老少皆宜,适合所有人。
63.四、解析汉字用的横向和纵向的等格线交织,就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每一个中国字都是来源于方块字的文化特征。
64.等格析字练字法在格子里如何实现定位书写?
65.因为目标汉字的结构已经被拆解,每个笔划都有精准的相互参照定位信息,这些定位信息汉字本身的结构已经自行完成,所以并不需要像米字格或者田字格这样的格子来协助定位。然而对于整个字在格子中的具体位置,还是需要有最少参照线的,为了日后轻松脱格,所以在研发等格析字练字法的同时也设计了与之配合使用的参照线最少的练字格,具体可参照附图1~6。
66.结合附图1~3,说明的特征为在汉字结构的拆解中构建的书写规则。
67.结合附图4,说明的特征为不同水平高度的笔划的高度差是如何度量的。
68.结合附图5~6,说明的特征为格内分格,度量单位的直观转化方式的示范。
69.以上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
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