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线路拉力模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15344发布日期:2022-01-22 12:51阅读:75来源:国知局
架空线路拉力模拟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电力运检实训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架空线路实训场地的架空线路拉力模拟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电力企业供电所为了提高员工技能,都设置了架空实训场地,技能实训时一般将很长的一根电缆不裁断,每次接线或收线仅裁切使用的一点电缆头,让后再放长一点节省使用。对员工进行操作训练,由于受场地空间区域限制,架空线路档距较短,在进行收线时,档距之间的线路不会因为线路的重力产生弯曲,不能模拟真实的现场的线路情况,员工收线技能不能取得较好的实训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架空线路实训场地,能够模拟真实架空线路情况,有利于提高员工培训技能的架空线路拉力模拟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至少一项技术问题。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
5.本发明提供一种架空线路拉力模拟装置,包括:
6.用于线路穿过的卡紧机构;其中,
7.当线路向一个方向移动时,卡紧机构对所述线路进行卡紧;当线路向与所述一个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时,卡紧机构可松开所述线路;
8.连接所述卡紧机构的牵拉机构;当所述卡紧机构卡紧所述线路后,牵拉机构施加与所述线路移动方向相反的力,使线路产生弯曲度。
9.优选的,所述卡紧机构包括卡头、及与所述卡头对应且可活动的卡板;所述线路穿过所述卡头与所述卡板之间,当线路移动时,线路可带动卡板与所述卡头夹紧所述线路。
10.优选的,所述卡头的一侧设有连接板,所述卡板可活动的连接在所述连接板上。
11.优选的,所述连接板上可活动的连接有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铰接所述卡板。
12.优选的,所述连接板上设有第一限位孔,所述卡板可沿所述第一限位孔移动。
13.优选的,所述连接板上设有第二限位孔,所述连杆机构可沿所述第二限位孔移动。
14.优选的,所述连杆机构包括可沿所述第二限位孔移动的第一连接杆,以及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卡板铰接的第二连接杆。
15.优选的,所述牵拉机构包括与所述卡头连接的拉杆,以及可沿所述拉杆伸缩的套筒;所述套筒能够可拆卸连接在架空线路的横担上。
16.优选的,所述拉杆上设有外螺纹,通过所述外螺纹螺纹连接有螺母,所述螺母可活动连接所述套筒。
17.优选的,所述拉杆上设有卡条,所述套筒上设有与所述卡条匹配的卡槽,所述卡条可沿所述卡槽移动。
端环;17-挂环;18-第一铰接轴;19-第二铰接轴;20-第三铰接轴;21-第四铰接轴;22-牵引件;23-牵引环;24-安装板;25-滚轮;26-固定杆。
具体实施方式
38.下面详细叙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39.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
40.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定义,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41.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它们的组。
42.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43.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4.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45.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46.为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解释说明,且具体实施例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
47.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附图只是实施例的示意图,附图中的部件并不一定是实施本发明所必须的。
48.实施例
49.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架空线路拉力模拟装置,包括:用于线路1
穿过的卡紧机构;其中,当线路1向一个方向移动时,卡紧机构对所述线路1进行卡紧;当线路1向与所述一个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时,卡紧机构可松开所述线路1;连接所述卡紧机构的牵拉机构;当所述卡紧机构卡紧所述线路1后,牵拉机构施加与所述线路移动方向相反的力,使线路1产生弯曲度。
50.具体的,所述卡紧机构包括卡头2、及与所述卡头2对应且可活动的卡板3;所述线路1穿过所述卡头2与所述卡板3之间,当线路1移动时,线路1可带动卡板3与所述卡头2夹紧所述线路1。
51.所述卡头2的一侧设有连接板4,所述卡板3可活动的连接在所述连接板4上。所述连接板4上可活动的连接有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铰接所述卡板3。所述连接板4上设有第一限位孔5,所述卡板4可沿所述第一限位孔5移动。所述连接板4的厚度小于卡头2的厚度,这样设置,给卡板3留出了与卡头2相匹配的空间,以使两者共同夹紧线路1。
52.所述连接板4上设有第二限位孔6,所述连杆机构可沿所述第二限位孔6移动。所述连杆机构包括可沿所述第二限位孔6移动的第一连接杆7,以及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杆7和所述卡板3铰接的第二连接杆8。
53.所述牵拉机构包括与所述卡头2连接的拉杆9,以及可沿所述拉杆9伸缩的套筒10;所述套筒10能够可拆卸连接在架空线路的横担上。
54.所述拉杆9上设有外螺纹,通过所述外螺纹螺纹连接有螺母11,所述螺母11可活动连接所述套筒10。所述拉杆9上设有卡条12,所述套筒10上设有与所述卡条匹配的卡槽,所述卡条12可沿所述卡槽移动。所述套筒10上套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连接所述卡条12,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套筒10。
55.所述弹性件为弹簧13。
56.如图2所示,所述螺母11的径向端面上设有环形盲槽14,所述套筒10的端部可活动插入所述盲槽14内。
57.所述盲槽14的外缘设有挡环15,所述套筒10的端部设有与挡环15对应的端环16。所述盲槽14的宽度大于所述套筒10的厚度。
58.所述套筒10连接有挂环17,所述挂环17可与金具弯头连接,金具弯头可拆卸安装在所述横担上。所述第二限位孔6内可活动的设有第一铰接轴18,所述第一连接杆7与所述第一铰接轴18可转动连接。
59.所述第一限位孔5内可活动的设有第二铰接轴19,所述卡板3与所述第二铰接轴19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7和所述第二连接杆8通过第三铰接轴20可转动连接。
60.所述第二连接杆8通过第四铰接轴21与所述卡板3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7连接有牵引件22,所述卡板3上设有牵引环23,所述牵引件22穿过所述牵引环23。当在外力作用下拉拽牵引件22时,牵引件22拉动第一连接杆7沿第二限位孔6向左移动,同时发生转动,带动第二连接杆8转动并拖动卡板3向左移动,在第一限位孔5内,第二铰接轴19沿第一限位孔5向左上方移动,并与卡板3发生相对转动,使卡板3与卡头2将线路1卡紧在两者之间。
61.所述挂环17连接有供所述线路1穿过的防滑抱死机构。
62.所述防滑抱死机构包括安装板24,以及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安装板24上相对应的两个滚轮25。
63.所述安装板24连接有固定杆26,所述固定杆26固定连接所述挂环17。
64.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架空线路拉力模拟装置,本装置将拉力模拟装置和卡线器组合在一起使用。挂环与金具弯头连接,弯头与球头连接后安装在横担上。弹簧模拟整个线路导线的拉力。弹簧连接拉杆。拉杆上有限位卡条,限位卡条与定位螺母配合使用主要起到设定弹簧拉长的距离。卡头主要作用是将电缆线路固定住,电缆顺卡头的方向拖拽时,电缆越卡越紧。当电缆逆向卡头拖拽,卡头会松开。
65.本实施例中,所述牵引件为牵引绳,其作用是,向左侧拖拽电缆时,需要有人在电杆下面拽紧牵引绳,让卡头松开,电缆可以拖拽。松开牵引绳卡头自动卡紧。防滑抱死机构,是为了防止卡头打滑,电缆向左快速抽出时,两个滚轮会由于惯性向上卡死电缆,防止发生事故。
66.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发明公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