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器的亮度匹配方法及显示器与流程

文档序号:29212926发布日期:2022-03-12 10:07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显示器的亮度匹配方法及显示器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器的亮度匹配方法及显示器。


背景技术:

2.由于液晶面板的处理技术有限,现有技术中无法消除lcd(即,liquid crystal display)拼接屏之间的黑缝,而led(即,light-emitting diode)的四周不设置电路,可以达到无缝衔接的效果。因此,现有技术中在lcd拼接屏的拼缝中间加入led过渡,以便有效消除lcd拼接屏之间的黑缝。
3.现有技术中,要保证led与lcd显示效果的一致性是实现无缝衔接所要突破的重大难点之一。例如,在亮度方面,由于在lcd屏幕内,光线由背光板发出,经过液晶与偏光片的作用后进入人眼被感知,而led发出的光线由于其自发光属性,能直接被人眼感知。因此,在未对led及lcd亮度做处理的情况下,led的亮度会远比lcd的亮度高。
4.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逐点校正技术来调节led屏的亮度。逐点校正技术可以通过对led屏上的每个像素区域的亮度进行采集,给出相应的校正系数,并反馈给控制系统,以实现对于led屏每个像素区域的差异性驱动。
5.然而,相关技术中以色度仪量测的lcd屏亮度为基准来调整led屏的亮度存在误差。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以色度仪量测的lcd屏亮度为基准来调整的led屏的亮度与肉眼实际观测到的led亮度不一致。因此,如何保证led与lcd显示效果的一致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显示器的亮度匹配方法及显示器,能够解决拼接屏中的第二显示面板的亮度与第一显示面板的亮度不一致的问题,避免经过校正的第二显示面板的亮度与实际观测的第二显示面板的亮度出现差异,提升第二显示面板与第一显示面板显示效果的一致性。
7.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器的亮度匹配方法,所述显示器包括第一显示面板以及第二显示面板,所述第一显示面板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相拼接,所述显示器的亮度匹配方法包括:获取校正仪器对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第一校正信息;根据所述第一校正信息对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亮度进行第一次校正,得到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第一校正亮度;获取用户对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第二校正信息;根据所述第二校正信息对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亮度进行第二次校正,得到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第二校正亮度;根据所述第一校正亮度以及所述第二校正亮度对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亮度进行第三次校正,得到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第三校正亮度,以使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亮度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亮度相匹配。
8.进一步地,获取用户对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第二校正信息,包括:判断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第一校正亮度与实际观测的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亮度是否一致;在所述第二显示
面板的第一校正亮度与实际观测的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亮度不一致的情况下,获取用户对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第二校正信息。
9.进一步地,判断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第一校正亮度与实际观测的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亮度是否一致,包括:基于所述第一校正亮度在所述第二显示面板上显示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相同的显示画面;根据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显示画面的亮度以及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显示画面的亮度判断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第一校正亮度与实际观测的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亮度是否一致。
10.进一步地,获取校正仪器对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第一校正信息,包括:在所述第二显示面板上显示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相同的显示画面;获取校正仪器对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第一校正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校正信息包括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第一显示亮度以及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第二显示亮度。
11.进一步地,获取用户对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第二校正信息,包括:获取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灰阶范围;在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灰阶范围内选择至少一个绑点灰阶;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绑点灰阶获取用户对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第二校正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校正信息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绑点灰阶对应的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亮度。
12.进一步地,根据所述第一校正亮度以及所述第二校正亮度对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亮度进行第三次校正,得到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第三校正亮度,包括:根据所述第一校正亮度以及所述第二校正亮度生成与所述至少一个绑点灰阶对应的第一增益系数;基于所述至少一个绑点灰阶对应的第一增益系数进行线性插值,得到对应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各级亮度的第二增益系数;根据所述第二增益系数对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亮度进行第三次校正,得到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第三校正亮度。
13.进一步地,所述显示器的显示画面包括多个颜色,所述第一校正亮度、所述第二校正亮度以及所述第三亮度分别与所述显示器的显示画面的各个颜色相对应。
14.进一步地,所述校正仪器包括色度仪或光谱仪。
15.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灰阶范围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灰阶范围相同。
16.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器,所述显示器包括:第一获取模块,与第一校正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校正仪器对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第一校正信息;第一校正模块,与第一获取模块以及第二获取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一校正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校正信息对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亮度进行第一次校正,得到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第一校正亮度;第二获取模块,与第一校正模块以及第二校正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对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第二校正信息;第二校正模块,与第二获取模块以及第三校正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二校正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校正信息对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亮度进行第二次校正,得到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第二校正亮度;第三校正模块,与第二校正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三校正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校正亮度以及所述第二校正亮度对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亮度进行第三次校正,得到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第三校正亮度,以使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亮度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亮度相匹配。
17.通过获取校正仪器对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第一校正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一校正信息对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亮度进行第一次校正得到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第一校正亮度,然后获取用户对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第二校正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二校正信息对所述第二显
示面板的亮度进行第二次校正得到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第二校正亮度,最后根据所述第一校正亮度以及所述第二校正亮度对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亮度进行第三次校正得到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第三校正亮度,以使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亮度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亮度相匹配,根据本技术的各方面能够解决拼接屏中的第二显示面板的亮度与第一显示面板的亮度不一致的问题,避免经过校正的第二显示面板的亮度与实际观测的第二显示面板的亮度出现差异,提升第二显示面板与第一显示面板显示效果的一致性。
附图说明
18.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19.图1示出本技术实施例的显示器的示意图。
20.图2示出本技术实施例的显示器的亮度匹配方法的流程图。
21.图3示出本技术实施例的显示器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5.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技术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技术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技术。此外,本技术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技术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在一些实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手段、元件和电路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技术的主旨。
26.本技术主要提供了一种显示器的亮度匹配方法,所述显示器包括第一显示面板以及第二显示面板,所述第一显示面板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相拼接,所述显示器的亮度匹配方法包括:获取校正仪器对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第一校正信息;根据所述第一校正信息对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亮度进行第一次校正,得到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第一校正亮度;获取用户对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第二校正信息;根据所述第二校正信息对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亮度进行第二次校正,得到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第二校正亮度;根据所述第一校正亮度以及所述第二校正亮度对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亮度进行第三次校正,得到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第三校正亮度,以使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亮度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亮度相匹配。
27.通过获取校正仪器对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第一校正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一校正信息对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亮度进行第一次校正得到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第一校正亮度,然后获取用户对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第二校正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二校正信息对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亮度进行第二次校正得到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第二校正亮度,最后根据所述第一校正亮度以及所述第二校正亮度对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亮度进行第三次校正得到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第三校正亮度,以使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亮度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亮度相匹配,本技术能够解决拼接屏中的第二显示面板的亮度与第一显示面板的亮度不一致的问题,避免经过校正的第二显示面板的亮度与实际观测的第二显示面板的亮度出现差异,提升第二显示面板与第一显示面板显示效果的一致性。
28.图1示出本技术实施例的显示器的示意图。
29.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显示器可以包括至少一块第一显示面板以及至少一块第二显示面板,所述至少一块第一显示面板与所述至少一块第二显示面板相拼接。示例性的,所述第一显示面板可以是lcd屏,所述第二显示面板可以是led屏。
30.在图1中,以所述显示器包括4块lcd屏以及4块led屏为例,在lcd屏四周可设置至少一块led屏,任意一块led屏可设置在对应的两块lcd屏的缝隙处。例如,在图1中,led屏12可以设置在lcd屏11的周围。可以理解,图1是示例性的,图1中的lcd屏以及led屏可以沿四周向外延展,本技术对于显示器中lcd屏以及led屏的拼接方式并不限定。
31.图2示出本技术实施例的显示器的亮度匹配方法的流程图。
32.如图2所示,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器的亮度匹配方法可包括:
33.步骤s10:获取校正仪器对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第一校正信息;
34.其中,所述校正仪器包括色度仪或光谱仪。色度仪或光谱仪均可以用于测量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的亮度。利用色度仪或光谱仪测量所述显示面板的亮度,简单方便。可以理解,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用其他设备或装置测量屏幕的亮度,本技术对于如何测量显示面板的亮度并不限定。
35.进一步地,获取校正仪器对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第一校正信息,包括:
36.步骤s101:在所述第二显示面板上显示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相同的显示画面;
37.步骤s102:获取校正仪器对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第一校正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校正信息包括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第一显示亮度以及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第二显示亮度。
38.由于需要将第二显示面板的亮度与第一显示面板的亮度进行适配,因此可以先分别向第二显示面板以及第一显示面板输入相同的显示画面,以对比第二显示面板以及第一显示面板在显示同一显示画面时的亮度差异。所述显示画面可以是全白画面,也可以是全
黑画面,或者是任意色彩的其他画面。通过在第二显示面板以及第一显示面板输入相同的显示画面,能够便于对比第二显示面板与第一显示面板的亮度差异,方便进行后续的校正。
39.以所述第一显示面板为lcd屏为例,任意一块所述第一显示面板可包括多个以行列形式排布的像素单元。每个像素单元可以包括三种不同类型的子像素单元,例如红色子像素单元、绿色子像素单元以及蓝色子像素单元。每个子像素单元可以用于显示红(即,r)、绿(即,g)或蓝(即,b)中的其他一种颜色。可以理解,子像素单元还可以有其他类型,例如白色子像素单元,本技术对于子像素单元的类型并不限定。
40.继续以所述第一显示面板为lcd屏为例,任意一块所述第一显示面板中,每个像素单元可以与一条数据线电连接,每行像素单元可以与一条扫描线连接。每个像素单元中可设置有薄膜晶体管。当一行像素单元对应的扫描线打开时,可以使该行像素单元中的薄膜晶体管全部处于导通状态,从而使得相应的数据线上的显示数据能够写入到对应的像素单元中,从而驱动显示面板进行显示。
41.进一步地,每个像素单元对应的显示数据可包括灰阶数据。例如,每个子像素单元可对应设置有一个灰阶。灰阶可以表示每一颜色从最暗到最亮之间的不同亮度层级。以8位灰阶为例,所述lcd屏的灰阶的表示范围为从0至255,共256个等级,最大灰阶为255。当然,对于不同类型的显示屏,灰阶的数量和表示方式可以不同。例如,灰阶也可以用10位二进制表示,此时灰阶的表示范围可以从0至1023。可以理解,本技术对于灰阶的数量和表示方式并不限定。
4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灰阶范围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灰阶范围相同。示例性的,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灰阶范围也可以是0至255。当然,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具体情况的需要,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灰阶范围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灰阶范围也可以不同。
43.步骤s20:根据所述第一校正信息对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亮度进行第一次校正,得到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第一校正亮度;
44.其中,示例性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次校正可以采用逐点校正。具体的,在第一次校正过程中,可以采用逐点校正对第二显示面板上的每个像素单元的亮度进行采集,并对比相应的第一显示面板上的亮度(即,第一显示亮度),根据对应的第一显示面板上的亮度来对第二显示面板的亮度(即,第二显示亮度)进行校正,从而得到第一次校正后的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第一校正亮度。可以理解,所述第一次校正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校正方法,本技术对于第一次校正的方法并不限定。
45.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经过第一次校正后的第一校正亮度会与实际观测到的第二显示面板的亮度存在误差,因此需要进行进一步校正,以消除利用第一次校正产生的第二显示面板的亮度与实际观测到的第二显示面板的亮度之间的误差。
46.步骤s30:获取用户对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第二校正信息;
47.其中,获取用户对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第二校正信息,包括:
48.步骤s301:获取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灰阶范围;
49.步骤s302:在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灰阶范围内选择至少一个绑点灰阶;
50.步骤s303: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绑点灰阶获取用户对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第二校正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校正信息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绑点灰阶对应的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亮度。
51.进一步地,获取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灰阶范围。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灰阶范围可以是第二显示面板整体的灰阶范围,例如0-255灰阶;也可以是第二显示面板局部的灰阶范围,例如,在0-255灰阶中选取0-128灰阶作为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灰阶范围。可以理解,本技术对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灰阶范围并不限定。
5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灰阶范围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灰阶范围相同,在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灰阶范围内选择至少一个绑点灰阶。例如,在0至255灰阶中可以选择7个绑点灰阶。示例性的,可以设置绑点灰阶为16、32、48、64、80、96、112。每个绑点灰阶下可对应驱动第二显示面板显示与每个绑点灰阶对应的亮度。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一显示面板与第二显示面板在对比亮度时输入的是相同的显示画面,因此对应于第二显示面板的绑点灰阶,第一显示面板中也可以对应设置有与第二显示面板相同的绑点灰阶。由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灰阶范围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灰阶范围相同,因此本技术实施例在处理灰阶与亮度的对应关系时,能够减少校正的复杂度,提高校正效率。
53.进一步地,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绑点灰阶获取用户对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第二校正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校正信息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绑点灰阶对应的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亮度。即,第二校正信息与所述至少一个绑点灰阶相对应。此外,所述第二校正信息还可包括与所述至少一个绑点灰阶的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亮度。
54.通过在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灰阶范围内选择至少一个绑点灰阶,并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绑点灰阶来进行第二次校正,本技术实施例能够在保证校正质量的同时,简化校正过程的工作量。
55.进一步地,获取用户对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第二校正信息,还可包括:
56.步骤s300:判断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第一校正亮度与实际观测的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亮度是否一致;
57.步骤s301:在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第一校正亮度与实际观测的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亮度不一致的情况下,获取用户对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第二校正信息。
58.其中,所述实际观测的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亮度可以是使用肉眼实际观测第二显示面板的亮度。
59.由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第一校正亮度可以是经过第一次校正后理想的亮度,而实际观测的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亮度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第一校正亮度会存在差异,因此通过将实际观测的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亮度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第一校正亮度进行对比,本技术实施例能够避免经过校正的第二显示面板的亮度与实际观测的第二显示面板的亮度出现差异,提升第二显示面板与第一显示面板显示效果的一致性。
60.进一步地,判断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第一校正亮度与实际观测的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亮度是否一致,包括:
61.步骤s3001:基于所述第一校正亮度在所述第二显示面板上显示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相同的显示画面;
62.步骤s3002:根据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显示画面的亮度以及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显示画面的亮度判断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第一校正亮度与实际观测的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亮度是否一致。
63.具体的,可以先基于经过第一次校正后的第一校正亮度,在所述第二显示面板上
显示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相同的显示画面,然后用肉眼观测经过第一次校正后的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亮度是否与实际观测的第二显示面板的亮度是否一致。若经过第一次校正后的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亮度是否与实际观测的第二显示面板的亮度一致,则表明经过第一次校正后的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亮度与实际情况相符合,可以不进行下一步的校正;若经过第一次校正后的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亮度是否与实际观测的第二显示面板的亮度不一致,则表明经过第一次校正后的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亮度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需要进一步对第二显示面板的亮度进行进一步校正。
64.通过根据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显示画面的亮度以及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显示画面的亮度判断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第一校正亮度与实际观测的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亮度是否一致,本技术实施例能够保持第一次校正和第二次校正的一致性,简单方便,易于实现。
65.步骤s40:根据所述第二校正信息对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亮度进行第二次校正,得到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第二校正亮度;
66.其中,为了方便使用,可以使用肉眼根据所述第二校正信息对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亮度进行第二次校正,得到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第二校正亮度。也就是说,可以通过人工根据所述第二校正信息对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亮度进行第二次校正。当然,在实际使用中,也可以预先模拟人眼对于亮度的观测特性,利用仿人工设备来替代人工对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亮度进行第二次校正。可以理解,本技术对于使用何种设备对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亮度进行第二次校正进行校正并不限定。
67.示例性的,人工对所述至少一个绑点灰阶对应的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亮度进行校正,得到所述至少一个绑点灰阶对应的经过第二次校正的第二显示面板的亮度。即,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第二校正亮度可以与所述至少一个绑点灰阶相对应,并经过第二次校正进行调整。
68.步骤s50:根据所述第一校正亮度以及所述第二校正亮度对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亮度进行第三次校正,得到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第三校正亮度,以使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亮度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亮度相匹配。
69.其中,根据所述第一校正亮度以及所述第二校正亮度对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亮度进行第三次校正,得到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第三校正亮度,包括:
70.步骤s501:根据所述第一校正亮度以及所述第二校正亮度生成与所述至少一个绑点灰阶对应的第一增益系数;
71.步骤s502:基于所述至少一个绑点灰阶对应的第一增益系数进行线性插值,得到对应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各级亮度的第二增益系数;
72.步骤s503:根据所述第二增益系数对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亮度进行第三次校正,得到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第三校正亮度。
73.进一步地,根据所述第一校正亮度以及所述第二校正亮度生成与所述至少一个绑点灰阶对应的第一增益系数。例如,在所述绑点灰阶为7个的情况下,将经过第二次校正后的所述第二校正亮度与经过第一次校正后的所述第一校正亮度作比值,可以得到对应于7个绑点灰阶的7个第一增益系数。
74.进一步地,基于所述至少一个绑点灰阶对应的增益系数进行线性插值,得到对应
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各级亮度的第二增益系数。其中,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亮度可以用16位来表示,即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亮度可以分为0至65535个亮度等级。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灰阶可以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亮度相对应。例如,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选取7个绑点灰阶,对在7个绑点灰阶下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亮度进行校正后,可以通过一维线性插值基于所述至少一个绑点灰阶对应的第一增益系数得到对应于0至65535个亮度下的各个亮度,即通过线性插值将8位灰阶对应的亮度扩充到16位的亮度等级,从而得到对应于65536个等级亮度的第二增益系数。
75.进一步地,根据所述第二增益系数对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亮度进行第三次校正,得到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第三校正亮度。例如,所述第二增益系数设置有65536个,即对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每个亮度等级都可以得到对应的第二增益系数,并可以将此第二增益系数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第一校正亮度进行运算(例如,相乘),从而得到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第三校正亮度。
76.通过根据所述第一校正亮度以及所述第二校正亮度生成与所述至少一个绑点灰阶对应的第一增益系数,并基于所述第一增益系数进行线性插值,进而对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亮度进行第三次校正,本技术实施例能够将对于选定的绑点灰阶的校正扩充到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全部灰阶,减少了校正过程中的计算量,提高了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亮度校正的准确性。
77.进一步地,所述显示器的显示画面包括多个颜色,所述第一校正亮度、所述第二校正亮度以及所述第三亮度分别与所述显示器的显示画面的各个颜色相对应。例如,所述多个颜色可以是红(即,r)、绿(即,g)、蓝(即,b)。因此,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遍历对应于各个颜色下的对应的灰阶,对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亮度进行调节,得到对应于各个颜色的第二显示面板的亮度表。最终将该亮度表导入给显示面板中的控制系统(例如时序控制器),从而使第二显示面板的亮度与第一显示面板的亮度达到一致,保证第二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与第一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的一致性。
78.通过对所述显示面板的各个颜色进行遍历,本技术实施例能够保证校正过程的完整性,扩大了校正过程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提高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亮度校正的准确性。
79.图3示出本技术实施例的显示器的框图。
80.如图3所示,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显示器,所述显示器包括:第一获取模块31,与第一校正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校正仪器对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第一校正信息;第一校正模块32,与第一获取模块以及第二获取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一校正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校正信息对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亮度进行第一次校正,得到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第一校正亮度;第二获取模块33,与第一校正模块以及第二校正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对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第二校正信息;第二校正模块34,与第二获取模块以及第三校正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二校正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校正信息对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亮度进行第二次校正,得到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第二校正亮度;第三校正模块35,与第二校正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三校正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校正亮度以及所述第二校正亮度对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亮度进行第三次校正,得到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第三校正亮度,以使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亮度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亮度相匹配。
81.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显示器可以用于执行所述显示器的亮度匹配方
法。有关执行所述显示器的亮度匹配方法的具体细节,可以参照上述各实施例的应用,在此不再赘述。
82.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通过获取校正仪器对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第一校正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一校正信息对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亮度进行第一次校正得到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第一校正亮度,然后获取用户对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第二校正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二校正信息对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亮度进行第二次校正得到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第二校正亮度,最后根据所述第一校正亮度以及所述第二校正亮度对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亮度进行第三次校正得到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第三校正亮度,以使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亮度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亮度相匹配,能够解决拼接屏中的第二显示面板的亮度与第一显示面板的亮度不一致的问题,避免经过校正的第二显示面板的亮度与实际观测的第二显示面板的亮度出现差异,提升第二显示面板与第一显示面板显示效果的一致性。
83.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84.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器的亮度匹配方法及显示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