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BIM建筑模型搭建装置

文档序号:27452916发布日期:2021-11-18 01:11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BIM建筑模型搭建装置
一种基于bim建筑模型搭建装置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模型搭建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bim建筑模型搭建装置。


背景技术:

2.建筑模型为建筑学术语,以其特有的形象性表现出设计方案之空间效果,因此,在国内外建筑、规划或展览等许多部门模型制作,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建筑模型是建筑设计的一种表达方式,使用易于加工的材料依照建筑设计图样或设计构想,按缩小的比例制成的样品,建筑模型是在建筑设计中用以表现建筑物或建筑群的面貌和空间关系的一种手段,对于技术先进、功能复杂、艺术造型富于变化的现代建筑,尤其需要用模型进行设计创作,建筑及环境艺术模型介于平面图纸与实际立体空间之间,它把两者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是一种三维的立体模式,建筑模型有助于设计创作的推敲,可以直观地体现设计意图,弥补图纸在表现上的局限性。
3.专利号cn202021217638公布了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模型搭建装置,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立杆,所述立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立杆的外侧设置有横板,所述支撑座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减震柱,减震柱的顶部与横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减震柱和第一弹簧的配合使用,当立柱受到外界碰撞时,碰撞产生的冲击力先挤压连接柱,连接柱通过缓冲板挤压缓冲箱内的第一弹簧削弱一部分冲击力,同时搭建板受到的冲击力通过传动杆带动横板挤压减震柱,搭建板受到碰撞左右晃动时,可以通过挤压第二弹簧进行缓冲,解决了现有的建筑模型在搭建完底座后,有时会出现人们碰撞底座,会导致底座上的建筑模型出现晃动的问题。
4.目前,在技术上存在一定不足:1、该装置不能够自动的进行建筑模型搭建导致装置的搭建速效率降低;2、该装置不方便对搭建好的模型进行展示导致装置的实用性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bim建筑模型搭建装置,通过机械臂、电机、固定框、螺纹杆、电机、电动伸缩杆、轴承、螺纹套、plc控制器和控制面板的相互配合,从而能够自动的对建模模型进行搭建增加搭建效率,在通过支架、承载板、滑轨、滑块和把手的相互配合,从而方便对搭建好的建筑模型进行展示增加装置的实用性,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基于bim建筑模型搭建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外侧壁右侧安装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有两组呈对称安装在支架的外侧壁,所述固定框的外侧壁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螺纹杆且螺纹杆贯穿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的内侧壁安装有轴承且螺纹杆的另一端位于轴承的内侧壁,所述螺纹杆的外侧壁螺纹连接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的外侧壁安装有电动伸缩杆且电动伸缩杆贯穿固定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输出端安装有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安装有机械臂,所述支架的顶部左侧开设滑轨,所述滑轨有
两组呈对称开设在支架的顶部右侧,所述滑轨的内侧壁间隙连接有滑块,所述滑轨的外侧壁安装有承载板。
8.可选的,所述支架的外侧壁安装有plc控制器,所述电机的输入端、电动伸缩杆的输入端和机械臂的输入端均与plc控制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9.可选的,所述固定框的外侧壁右侧安装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的输出端与plc控制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10.可选的,所述承载板的外侧壁安装有把手。
11.可选的,所述控制面板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3.1、本实用新型实用,操作方便且使用效果好,支架的外侧壁安装有固定框,固定框有两组呈对称安装在支架的外侧壁,固定框的外侧壁安装有电机,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螺纹杆,固定框的内侧壁安装有轴承且螺纹杆的另一端位于轴承的内侧壁,从而电机带动螺纹杆在轴承的内侧壁进行转动,螺纹杆的外侧壁螺纹连接有螺纹套且螺纹套的顶部安装有电动伸缩杆,固定框的顶部开设有限位槽且电动伸缩杆贯穿限位槽,从而螺纹杆在轴承内转动时螺纹套能够在螺纹杆的外侧壁移动,电动伸缩杆的输出端安装有底板,底板的顶部安装有机械臂,由于plc控制器的输出端均与电机的输入端、电动伸缩杆的输入端和机械臂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控制面板的输出端与plc控制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通过plc控制器的对电气元件的控制,从而能够自动的对建筑模型进行搭建,增加搭建效率。
14.2、本实用新型中,支架的顶部左侧与右侧开设有一组对称的滑轨,承载板的外侧壁左侧与右侧安装有一组对称的滑块,且滑块位于滑轨的内侧壁,机械臂进行建筑模型搭建时,建筑模型位于承载板的顶部,承载板的外侧壁安装有把手,当建筑模型搭建完成后,从而人员拉动把手,使得滑块在滑轨内移动,从而将承载板从支架的顶部脱离,从而方便人员对搭建完成后的模型进行摆放,方便对模型进行展示,增加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基于bim建筑模型搭建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基于bim建筑模型搭建装置的承载板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支架;2、滑块;3、plc控制器;4、控制面板;5、固定框;6、螺纹套;7、轴承;8、承载板;9、螺纹杆;10、机械臂;11、底板;12、电机;13、电动伸缩杆;14、滑轨;15、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下面将结合图1~图2,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基于bim建筑模型搭建装置进行详细的说明。
21.如图1

2所示,一种基于bim建筑模型搭建装置,包括支架1,所述支架 1外侧壁右侧安装有固定框5,所述固定框5有两组呈对称安装在支架1的外侧壁,所述固定框5的外侧壁安装有电机12,所述电机12的输出端安装有螺纹杆9且螺纹杆9贯穿固定框5,所述固定框5的内侧壁安装有轴承7且螺纹杆9的另一端位于轴承7的内侧壁,所述螺纹杆9的外侧壁螺纹连接有螺纹套 6,所述螺纹套6的外侧壁安装有电动伸缩杆13且电动伸缩杆13贯穿固定框5,所述电动伸缩杆13的输出端安装有底板11,所述底板11的顶部安装有机械臂 10,所述支架1的顶部左侧开设滑轨14,所述滑轨14有两组呈对称开设在支架1的顶部右侧,所述滑轨14的内侧壁间隙连接有滑块2,所述滑轨14的外侧壁安装有承载板8。其中,通过机械臂10、电机12、固定框5、螺纹杆9、电机10、电动伸缩杆13、轴承7、螺纹套6、plc控制器3和控制面板4的相互配合,从而能够自动的对建模模型进行搭建增加搭建效率,在通过支架1、承载板8、滑轨14、滑块2和把手15的相互配合,从而方便对搭建好的建筑模型进行展示增加装置的实用性。
22.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支架1的外侧壁安装有plc控制器3,所述电机12的输入端、电动伸缩杆13的输入端和机械臂10的输入端均与plc控制器3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其中,plc控制器3能够有效的施加指令。
23.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固定框5的外侧壁右侧安装有控制面板4,所述控制面板4的输出端与plc控制器3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其中,控制面板4方便人员操作。
24.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承载板8的外侧壁安装有把手15。其中,把手15方便人员拉动。
25.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控制面板4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其中,能够及时的切断外部电源避免人员触电。
26.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基于bim建筑模型搭建装置,工作时,支架1的外侧壁安装有固定框5,固定框5有两组呈对称安装在支架1的外侧壁,固定框5的外侧壁安装有电机12,电机10的输出端安装有螺纹杆9,固定框5的内侧壁安装有轴承7且螺纹杆9的另一端位于轴承7的内侧壁,从而电机12带动螺纹杆9在轴承7的内侧壁进行转动,螺纹杆9的外侧壁螺纹连接有螺纹套6且螺纹套6的顶部安装有电动伸缩杆13,固定框5的顶部开设有限位槽且电动伸缩杆13贯穿限位槽,从而螺纹杆9在轴承7内转动时螺纹套6 能够在螺纹杆9的外侧壁移动,电动伸缩杆13的输出端安装有底板11,底板 11的顶部安装有机械臂10,由于plc控制器3的输出端均与电机12的输入端、电动伸缩杆13的输入端和机械臂10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控制面板4的输出端与plc控制器3的输入端电性连接,通过plc控制器3的对电气元件的控制,从而能够自动的对建筑模型进行搭建,增加搭建效率,支架1的顶部左侧与右侧开设有一组对称的滑轨14,承载板8的外侧壁左侧与右侧安装有一组对称的滑块2,且滑块2位于滑轨14的内侧壁,机械臂10进行建筑模型搭建时,建筑模型位于承载板8的顶部,承载板8的外侧壁安装有把手15,当建筑模型搭建完成后,从而人员拉动把手15,使得滑块2在滑轨14内移动,从而将承载板8从支架1的顶部脱离,从而方便人员对搭建完成后的模型进行摆放,方便对模型进行展示,增加装置的实用性。
2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bim建筑模型搭建装置1、支架;2、滑块;3、plc 控制器;4、
控制面板;5、固定框;6、螺纹套;7、轴承;8、承载板;9、螺纹杆;10、机械臂;11、底板;12、电机;13、电动伸缩杆;14、滑轨;15、把手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28.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