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刺模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73264发布日期:2021-11-06 02:59阅读:88来源:国知局
穿刺模拟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医学教育模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穿刺模拟装置。


背景技术:

2.临床医学的教学实践中,动脉穿刺、静脉穿刺主要为独立的两个模型,分别实现动脉脉搏脉冲模拟、动脉穿刺、静脉输液采血等,且结构复杂,在经过反复穿刺等操作后,容易发生漏液等现象,或引起模型内部元器件损伤,降低了模型的使用寿命,因此,需要提供一种穿刺模拟装置,经反复穿刺后不易发生漏液,便于动静脉穿刺、输液、采血等教学、训练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穿刺模拟装置,包括支撑部、仿真表皮、模拟血管、与所述模拟血管连通的储液装置、抽排装置、抽排管,其中,所述支撑部、所述仿真表皮及至少部分所述模拟血管设置为封闭腔体;所述抽排装置通过所述抽排管与所述封闭腔体连通,以将所述封闭腔体内的模拟血液排出。
4.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部设置有容纳至少部分所述模拟血管的血管槽。
5.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部设置有连接所述抽排管的接口。
6.进一步的,所述抽排管与所述储液装置连通。
7.进一步的,还包括一与所述封闭腔体连通的第二抽排管。
8.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抽排管与所述储液装置和/或大气连通。
9.进一步的,还包括动力装置,与所述模拟血管连接,驱动所述模拟血液在所述模拟血管内流动,以模拟人体脉冲。
10.进一步的,还包括压力调节阀,与所述模拟血管连接,调节所述模拟血管内的压力。
11.进一步的,还包括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抽排装置、动力装置、压力调节阀连接。
12.进一步的,还包括电源,为所述穿刺模拟装置提供电力供应。
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14.本技术采用将仿真模型的支撑部、仿真表皮、穿刺部位的模拟血管构造成封闭腔体,当经过反复穿刺后,模拟血液从模拟血管溢出至封闭腔体,防止了模拟血液溢出到模型内部。通过与封闭腔体连通的抽排装置将溢出的模拟血液抽离排出至用于提供模拟血液的储液装置或外置的储液装置,使模拟血液重复利用,避免了资源的浪费。通过第二抽排管连通储液装置和/或大气,使在抽排装置进行模拟血液排出的过程中,防止封闭腔体内产生负压,避免影响模拟血管内的脉冲效果。模拟血管的进口端设置动力装置,使用于穿刺部位的模拟血管产生动脉脉冲,出口端设置压力调节阀,使经过压力调节阀后的模拟血管产生静脉效果,使该装置同时产生动静脉效果,便于教学、训练的操作使用。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穿刺模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封闭腔体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脉冲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是本技术又一实施例穿刺模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的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2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技术的限定。
2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穿刺模拟装置,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经反复穿刺、输液、采血等操作后,模拟血液不易溢出,并且使用寿命延长的训练装置,主要包括由支撑部件、模拟血管及仿真表皮组成的封闭腔体、提供模拟血液的储液装置、抽排模拟血液的抽排系统、提供人体脉冲模拟的脉冲系统。该穿刺模拟装置可以设置在任何可以进行穿刺、输液、采血等操作的部位。
22.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手臂模型,包括支撑部1、仿真表皮2、模拟血管3、与模拟血管3连通的储液装置4、抽排装置5、抽排管6,其中,支撑部1、仿真表皮2及至少部分模拟血管3(参考图1中所示的模拟血管31)形成用于穿刺训练的封闭腔体100;抽排装置5通过抽排管6与封闭腔体100连通,以将封闭腔体100内的模拟血液排出。
23.模拟血管3与储液装置4形成血管通路,以模拟人体血液循环,学员进行输液、穿刺、采血等操作时,将针管通过仿真表皮2穿刺到模拟血管31,经过反复练习模拟血液从模拟血管31内溢出到封闭腔体100内,从而防止液体溢出到整个模型,损伤模型内部的电子器件等,同时,利用抽排装置5将封闭腔体100内的模拟血液排出,延长了整个装置的使用寿命。
24.一些实施例中,为了稳定模拟血管3,模拟人体中血管部位,使其位置不会发生偏移,在支撑部1内设置血管槽101,其走形按人体生理结构设置,血管槽101的两端分别设置入口和出口便于模拟血管3的贯穿或连接。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节约资源,便于更换,可以将模拟血管3设置为分段连接式,位于封闭腔体100内的用于穿刺训练用的模拟血管31可通过接口1011、1012分别连通位于封闭腔体100外部的模拟血管32、33与储液装置4连通。
25.一些实施例中,支撑部1上设置接口1013与抽排管6、抽排装置5连通,本实施例中抽排装置5设置为自吸泵或其他具有抽排功能的装置。
26.一些实施例中,抽排管6设置为与储液装置4连通,使封闭腔体100内的模拟血液可以循环重复再利用,避免了浪费。一些实施例中,抽排管6还可以设置为与外部的储液容器连接。
27.一些实施例中,为了防止封闭腔体100内由于抽排作用产生负压,还包括一与封闭腔体100连通的第二抽排管7。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抽排管7一端通过接口1014与封闭腔体100连通,另一端设置为与储液装置4连通,从而与抽排管6、抽排装置5形成循环通路,平衡
了封闭腔体100内的气压。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抽排管7还可以设置为与大气连通,使封闭腔体100内与大气气压保持平衡。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抽排管7还可以连接三通装置,分别与储液装置4、大气连通。
28.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还包括动力装置8,压力调节阀9构成了动静脉脉冲系统。其中:
29.动力装置8通常采用蠕动泵、隔膜泵等设备,设置为与模拟血管3的入口端模拟血管32连接,驱动模拟血液在模拟血管31内流动,使模拟血管31间歇性的收缩和扩张,从而模拟人体脉搏跳动,模拟人体动脉血管的脉冲。
30.压力调节阀9,设置为与模拟血管3的出口端模拟血管33连接,调节模拟血管31、33内的压力。当模拟血液经过压力调节阀9之后,模拟血管33内的扩张收缩减弱,使得出口端的模拟血管33实现了静脉血管的模拟。
31.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控制器,分别与抽排装置5、动力装置8、压力调节阀9连接,在控制器的作用下,可以任意调节动脉脉冲的频率以模拟不同的生理情况,以及控制模拟血液的回收。
32.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电源,为本技术穿刺模拟装置提供电力供应。
33.一些实施例中,各个元器件都可以集成在手臂模型的内部,如图4所示,本技术又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穿刺手臂,包括由模拟血管31与手部的仿真表皮、手部支撑部粘接成的封闭腔体100,还包括手臂结构及设置在手臂结构内部的模拟血管32、33、储液装置4、自吸泵5、抽排管6、第二抽排管7、设置在模拟血管32上的蠕动泵8、设置在模拟血管33上的压力调节阀9、分别与蠕动泵8、自吸泵5、压力调节阀9连接的控制器10、为整个手臂提供电力供应的电源11。
34.其中,模拟血管31、模拟血管32、模拟血管33、储液装置4连接形成血液循环通路,通过控制蠕动泵8驱动模拟血液在通路中以一定速度及频率流动,形成收缩及扩张的脉冲效果,通过压力调节阀9,使模拟血管33内的扩张收缩减弱,从而模拟静脉血管内血液的流动。
35.封闭腔体100内的模拟血管31经反复穿刺后,内部的模拟血液溢出到封闭腔体100内,防止血液溢出到该手臂的内部,通过自吸泵5、抽排管6对封闭腔体100内的模拟血液抽排至连通的储液装置4内,并与第二抽排管7形成气体通路,避免了封闭腔体100内因抽排而产生负压的现象。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