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ED显示屏亮暗线调节操作、控制装置、操作系统及终端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68377发布日期:2022-05-26 09:52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一种LED显示屏亮暗线调节操作、控制装置、操作系统及终端设备的制作方法
一种led显示屏亮暗线调节操作、控制装置、操作系统及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led显示屏亮暗线调节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led显示屏亮暗线调节系统、控制及操作装置、控制装置及操作系统。


背景技术:

2.led显示屏为拼接屏,两个单独的单元之间无法保证理论上的零间距,故在拼接过程中,两个独立的拼接单元的边界上会出现一些显示的差异,比如与整屏相比过亮或者过暗,故在屏幕使用之前能够快速的对亮暗线进行合理的显示调节是必要的。
3.目前的亮暗线调节方式以人工调节为主,通过各种屏幕的特性设计出来的亮暗线调节算法,工作人员只需要设置各条边的亮暗线补偿系数即可较好的解决拼接屏边界上的显示差异问题。但是由于所有的边在拼接过程中产生的差异不一样,所以所有的边都需要进行单独的调节设置。
4.现有的亮暗线调节方法主要分为两大模块,分别为使用鼠标、键盘、遥控器等进行拼接边界选择的选择模块,在确定需要调节的边界之后,人工设置亮暗线补偿系数的调节模块,用户操作过程中通过对实际边界的显示效果与整屏是否一致来判断当前设置系数是否合理,如果合理则进行下一条边调节,不合理则继续更改当前系数,直到获得合理的显示效果。
5.现有的调节范围主要是对全屏进行逐个边的调节,但是当led屏幕较大时,处理起来仍然较为繁琐,在时间紧急的情况下,可能无法满足即时使用的调节时间要求。
6.为了节省时间成本,目前的亮暗线调节方式多为使用键盘按键移动、鼠标点击或者使用遥控器移动的方式进行亮暗边界线的选择,然后进行系数的设置,这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时间成本,但是如果针对大屏,此调节过程依然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


技术实现要素:

7.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led显示屏亮暗线调节的问题,提供一种led显示屏亮暗线调节操作、控制装置及操作系统。
8.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led显示屏亮暗线调节操作装置,所述操作装置包括:方向按键、显示区域、模式切换按键和调节按键;
9.所述方向按键,用于选择待调节边界的位置;所述方向按键,包括,左移按键、右移按键、上移按键和下移按键;
10.所述显示区域,用于以模组为单位显示当前连线图的信息;所述显示区域包括若干模组;
11.所述模式切换按键,用于切换局部调整和整屏调节两种调节方式;所述模式切换按键,包括全局模式按键和局部模式按键;所述全局模式按键,用以进行单人操作;所述局部模式按键,用以进行单人或多人操作模式;
12.所述调节按键,用于调节边界系数;所述调节按键包括,微调节加键、粗调节加键、粗调节减键和微调节减键。
13.优选地,若干所述模组规格不同。
14.本技术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led显示屏亮暗线调节控制装置,用以控制所述led显示屏亮暗线调节操作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15.方向键模块、微粗调模块、切换调节模式模块、显示模块;
16.所述方向键模块,用以通过方向按键的左移按键、右移按键、上移按键和下移按键对出现显示误差的模组边界设置选择模式;
17.所述微粗调模块,用以通过调节按键的微调节加键、粗调节加键、粗调节减键或微调节减键对当前选择边界的亮暗线系数进行调节;
18.所述切换调节模式模块,用以通过模式切换按键给予用户至少两种不同模式的调节方案,通过全局模式按键对全部显示区域进行调节;通过局部模式按键选择全屏中的部分显示区域进行亮暗线的调节;
19.所述显示模块,用以通过显示区域将根据左移按键、右移按键、上移按键或下移按键所选择的待调节边界的位置进行实时的可视化显示。
20.优选地,所述选择模式包括,单击、双击或直接点击界面进行选择,所述界面是出现显示误差的模组边界。
21.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led显示屏亮暗线调节操作系统,所述系统用以通过led显示屏亮暗线调节控制装置控制led显示屏亮暗线调节操作装置;所述系统包括所述led显示屏亮暗线调节控制装置和所述led显示屏亮暗线调节操作装置;
22.本技术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本技术任一实施例所述的led显示屏亮暗线调节控制装置,所述led显示屏亮暗线调节控制装置安装在终端设备内。
2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led显示屏亮暗线调节系统、控制及操作装置中,解决了不同边界的亮暗显示状态不一样,必须每个边界单独设置亮暗线系数,亮暗线系数的设置需要工作人员对亮暗线特性比较了解且有一定的调节经验,致使调节精准度和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使用键盘、鼠标或者遥控器模块进行全屏的亮暗线调节,在进行调节时,过程较为单调且单人针对大型led显示屏调节时仍然需要大量的时间。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采用类手柄的手机app控制,且可以进行分区域、分多人同时操作,提高了调节精准度,同时类手柄操作增加了调节过程的舒适性,实现了分多人、分区域的同时操作,大幅度节约了时间成本。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led显示屏亮暗线调节操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led显示屏亮暗线调节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led显示屏亮暗线调节的显示区域结构示意图;
27.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用户对显示效果进行判断的步骤流程图;
28.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led显示屏亮暗线调节的箱体与模组结构示意图;
29.图6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led显示屏亮暗线调节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1.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32.如图1所示,本技术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led显示屏亮暗线调节操作装置 80,包括,方向按键85、显示区域89、模式切换按键86和调节按键800;
33.所述方向按键85,用于选择待调节边界的位置;所述方向按键85具体包括,左移按键81、右移按键83、上移按键82和下移按键84;
34.所述显示区域89,用于以模组891为单位显示当前连线图的信息;所述显示区域89包括若干模组891和/或模组892;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若干所述模组规格不同;如图1所示模组891与模组892规格不同,若干不同规格的模组其分别对应的箱体种类也不同;若干模组892的箱体类型对应箱体1的箱体类型(如图3所示),若干模组891的箱体类型对应箱体3(如图3)的箱体类型;
35.所述模式切换按键86,用于切换局部调整和整屏调节两种调节方式;所述模式切换按键,包括全局模式按键87和局部模式按键88;所述全局模式按键 87,用以进行单人操作;所述局部模式按键88,用以进行单人或多人操作模式;
36.所述调节按键800,用于调节边界系数;所述调节按键800包括,微调节加键801、粗调节加键803、粗调节减键804和微调节减键802;
37.如图1、2所示,本技术一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led显示屏亮暗线调节控制装置,包括方向键模块11、微粗调模块12、切换调节模式模块13、显示模块 14;
38.方向键模块11,用以通过方向按键的左移按键81、右移按键83、上移按键 82和下移按键84对出现显示误差的模组边界进行选择,此选择模式提供了通过左移按键81、右移按键83、上移按键82或下移按键84进行单击、双击或直接点击界面出现的显示误差的模组边界三种方式进行选择;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方向键模块11,用以通过方向按键65的左移按键81、右移按键83、上移按键82和下移按键84对出现显示误差的模组边界设置选择模式;所述选择模式包括,单击、双击或直接点击界面进行选择,所述界面是出现显示误差的模组边界;
39.微粗调模块12,用以通过调节按键800的微调节加键801、粗调节加键803、粗调节减键804或微调节减键802对当前选择边界的亮暗线系数进行调节;微粗调模块12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用户对调节过程所需的经验要求,具有更加便于操作,适应性更强的有益效果;
40.切换调节模式模块13,用以通过模式切换按键86给予用户至少两种不同模式的调节方案,通过全局模式按键87对全部显示区域(全屏)进行调节,此调节模式下,仅支持单人操作并调节整屏;当时间充足且led显示屏不太大的时候可以使用这种模式,单人进行全屏所有亮暗线的调节;通过局部模式按键88 选择全屏中的部分显示区域进行亮暗线的调节;通过局部模式按键88支持多人多区域进行调节操作,适用于时间紧迫以及大型led显示屏亮暗线的调节,使多人同时选择不同的区域进行调节操作。
41.显示模块14,用以通过显示区域89将根据左移按键81、右移按键83、上移按键82或下移按键84所选择的待调节边界的位置进行实时的可视化显示。
42.具体而言,用户使用手机a15的app,通过方向按键85中的左移按键81、右移按键83、上移按键82或下移按键84,对出现显示误差的模组边界进行选择,此选择模式提供了左移按键81、右移按键83、上移按键82或下移按键84的单击、双击以及直接点击界面的出现显示误差的模组边界三种方式;例如,又如图5所示,led显示屏包括若干箱体,每个箱体又包括若干模组;手机a的app 中显示箱体91包括若干模组891类型的模组;若干模组891类型的模组(或如图5所示模组93类型的模组)在进行拼接时出现的边界亮暗差异会直接影响到 led屏幕的显示效果,从而严重影响到用户视觉体验;图5中,出现显示差异的边界线92,就会发生亮暗线;由于亮暗线是否存在这个问题本身是无法规避的,所以合理的规划亮暗线调节方式是十分有必要的。如图3所示,手机app中显示的箱体1对应led显示屏中的箱体1;箱体3对应led显示屏中的箱体3;手机app中显示的每个箱体中的模组与led显示屏中的模组也分别对应;手机app 中还设置有保存按键;
43.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本实施例所述led显示屏亮暗线调节操作装置可以通过安装手机app,以可操作界面的形式显示在手机、移动终端、或设备终端上;通过与手机、移动终端或设备终端内部的其他程序相配合,以声控、触控或光控完成各按键的操作。
44.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本实施例所述led显示屏亮暗线调节控制装置内置在手机、移动终端、或设备终端内,用以控制所述led显示屏亮暗线调节操作装置;
45.具体而言,单人或多人通过手机、移动终端、或设备终端就可调节led显示屏亮暗线,而且,采用在移动终端内设置手柄式操作以及配合显示区域同步显示led显示屏上的亮暗线情况,从而具有给予用户更加良好的体验,很好的解决了在时间紧迫以及屏幕较大的情况下调节困难的问题;增加了调节过程的舒适性,更加的简化了调节过程,用户通过选择微调或粗调设置使得用户可以实时根据led显示屏的显示变化就能轻易实现对亮暗线的调节,降低了用户对调整亮暗线所需经验的要求;模式切换按键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尤其是在时间紧迫的时候,实现分多人对多区域进行同时调节能在确保调节精准度的同时更加快速的进行大型led显示屏的亮暗线调节。例如,如图2所示,手机a15、手机b16乃至手机n17均可以分别操作led显示屏亮暗线调节操作装置,并均通过控制器24分别对led显示屏分区a21、led显示屏分区b22乃至led显示屏分区n23进行控制操作;手机数量与led显示屏分区数量相对应。
46.本技术一可选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led显示屏亮暗线调节操作系统,所述系统用以通过led显示屏亮暗线调节操作控制装置控制led显示屏亮暗线调节操作装置;所述系统包括所述led显示屏亮暗线调节操作控制装置和所述led 显示屏亮暗线调节操作装置;
47.如图6所示,所述系统通过以下步骤实现控制led显示屏亮暗线调节操作装置,用以进行led显示屏亮暗线的调节:
48.步骤s100、切换调节模式模块13,对局部以及全局两种调节模式进行选择 (如图6所示,选择合适的调节模式);
49.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通过模式切换按键的全局按键或局部按键进行不同调节模式的切换,该模式主要分为全屏调节模式和分区域调节模式两种,全屏调节模式表示单人针对整个屏幕进行模组的亮暗线调节,分区域调节模式表示可分多人分别对全屏的不同区
域进行选择和调节,此选择的方法以箱体为单位。具体操作如图1所示:点击模式切换按键86的全局模式按键87或局部模式按键88,将显示区域89的各类型显示模组放大至局部选择页面6(如图3所示);此时,用户只需要通过点击需要显示模组中需要调整区域的左上角以及右下角(如图3中的箱体1、箱体2)即可进行局部调整区域的选择;如图3中深色部分的四个箱体(包括箱体1和箱体2)为用户选择的需要进行局部调整区域 4;选择完毕之后点击保存5,手机app将提取出用户选择的局部调整区域4并在页面上进行重新排布,所述页面是显示在手机app中led显示屏亮暗线调节操作装置80的显示页面,包括显示区域89(如图1所示);
50.步骤s200、使用方向按键选择亮暗线调节边(如图6所示,选择待调节的边界);
51.具体而言,通过方向键模块的控制方向按键的左移按键、右移按键、上移按键或下移按键,或者直接用手在显示区域进行点击来选择需要调节的与全屏具有显示差异的模组边界;考虑到箱体连线图可能出现的多样性以及用户体验,此方案的边界选择方式有三种方式,单击选择、双击选择、手动点击显示模块的显示区域进行选择;单击时,边界的选择方式遵循方向按键的上、下、左、右进行水平或者竖直的选择;双击时,边界的选择方式遵循跳转至当前选择边的最近边;手动点击选择时,边界的选择方式遵循手指点击焦点的最近边,这种方式主要是为了实现快速选择的效果。
52.步骤s300、通过微粗调模块12实时调节模组亮暗线系数(如图6所示,微粗调亮暗线系数);
53.具体而言,在进行亮暗线系数调节时,本实施例包括,微调节和粗调节;在选择边界显示效果与全屏的显示效果出现较大差异时,用户可先使用调节模块的粗调节来确定亮暗线系数的大致位置,然后使用调节模块的微调节来获取显示的最佳效果。此方式不要求用户对此装置完全的了解,能达到用户使用调节起来很舒适的效果;
54.步骤s400、用户对显示效果进行判断,达到效果后再进入下一条边的调节 (如图6所示,判断显示效果);
55.具体而言,将通过用户调整之后的亮暗线系数值导入系统,之后对展现出来的实际显示效果是否达到最佳或者较佳进行判断,得出当前调节是否合理,如果否,则判定未达到显示效果,则继续使用调节模块的微粗按键进行调节;如果是,则判定达到效果则进行步骤s500进入下一条边界的调节操作(如图6 所示,进入下一条边的调节);如此循环直到所有的边界调节完毕;该判断的具体过程如图4所示。具体而言,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用户对显示效果进行判断的步骤流程图;所述步骤包括:
56.s110、选择边界;
57.s120、调整亮暗线系数;
58.s130、判断是否合理,如果是进行下一步,如果否,回到步骤调整亮暗线系数;
59.s140、换另一条边;
60.s150、调节结束。
61.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系统具有类手柄的操作方式,方向键模块降低了操作的难度,增加了用户体验。微调或粗调的设置使得用户不必对此装置进行特别的学习,不需要特别的调节经验即可进行精准的大型led显示屏亮暗线的调节;同时通过切换调节模式模块进行的全局模式按键或局部模式按键选择全屏中的部分显示区域进行分屏调节亮暗线,根
本上解决了时间紧迫的情况下,无法快速对大屏进行调节的问题。
62.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几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系统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部件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63.另外,在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部件可以集成在相同处理模块/部件中,也可以是各个模块/部件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部件集成在相同模块/部件中。上述集成的模块/部件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模块/部件的形式实现。
64.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涵括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显然“包括”一词不排除其他单元或步骤,单数不排除复数。系统、装置或终端权利要求中陈述的多个单元、模块或装置也可以由同一个单元、模块或装置通过软件或者硬件来实现。第一,第二等词语用来表示名称,而并不表示任何特定的顺序。
65.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