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摔碎的LCD显示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30655发布日期:2022-03-20 00:22阅读:356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摔碎的LCD显示屏的制作方法
一种防摔碎的lcd显示屏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lcd显示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摔碎的lcd显示屏。


背景技术:

2.lcd显示器是一种借助于薄膜晶体管驱动的有源矩阵液晶显示器,它主要是以电流刺激液晶分子产生点、线、面配合背部灯管构成画面。ips、tft、slcd都属于lcd的子类,lcd显示器的工作原理是在电场的作用下,利用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发生变化,使外光源透光率改变,完成电-光变换,再利用r、g、b三基色信号的不同激励,通过红、绿、蓝三基色滤光膜,完成时域和空间域的彩色重显,lcd显示器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3.但本技术发明人在实现本技术实施例中发明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目前,市场上使用的lcd显示屏的尺寸繁多,部分广场和户外大尺寸lcd显示屏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户外环境复杂,普通的显示屏不具备防护机构和保护措施,其在使用中被撞击或意外跌落容易导致破碎,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防摔碎的lcd显示屏。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防摔碎的lcd显示屏,解决了目前市场上使用的lcd显示屏的尺寸繁多,部分广场和户外大尺寸lcd显示屏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户外环境复杂,普通的显示屏不具备防护机构和保护措施,导致其在使用中易跌落破碎的技术问题,实现了保护lcd显示屏,使其在受到碰撞或跌落时不易摔碎的技术效果。
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摔碎的lcd显示屏,包括lcd显示屏和壳体,所述壳体内安装有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包括缓冲弹簧、减震杆和安装座。所述安装座螺纹安装在所述壳体内底部。所述缓冲弹簧一端与所述lcd显示屏固定连接,一端套设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减震杆设置在所述缓冲弹簧中心处,所述减震杆的长度小于所述缓冲弹簧放松时的长度,所述减震杆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减震杆另一端悬空。
6.进一步地,安装座上表面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上开设有固定孔,所述缓冲弹簧穿过所述固定孔,固定在所述安装座上。
7.进一步地,减震杆远离所述安装座的一端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套设有防撞胶垫。
8.进一步地,lcd显示屏下表面设置有缓冲垫,所述缓冲弹簧远离所述安装座的一端与所述缓冲垫连接。
9.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外表面包裹有奶油胶,所述奶油胶上分布着若干个防撞泡棉。
10.进一步地,所述壳体远离所述lcd显示屏的一侧上设置有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固定架和支撑架。所述固定架固定安装在所述壳体远离所述lcd显示屏的一侧。所述支撑架倾斜设置,所述支撑架一端与固定架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架另一端放置在地面上。
11.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2.1、由于在壳体内安装有缓冲装置,所以在lcd显示屏摔倒时,lcd显示屏可通过缓
冲装置,减轻lcd显示屏所受到的震动和缓冲,大大的避免显示屏本体发生破碎的可能性。
13.2、由于在减震杆上安装支撑板,所以避免了lcd显示屏在落到减震杆上时,由于减震杆上表面积过小导致lcd显示屏受力集中造成lcd显示屏的破损,实现了在减震lcd显示屏的同时,保证lcd显示屏不易破碎。
14.3、由于壳体外被奶油胶包裹,所以当lcd显示屏向前方倒去时,奶油胶可起到减震的效果,并且奶油胶可塑性强,包裹在壳体外,也可使显示屏整体更为美观。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整体的示意图;
1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整体的爆炸示意图;
17.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支撑架的安装示意图;
18.图4为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19.图中:1、lcd显示屏;11、缓冲垫;2、壳体;21、奶油胶;22、防撞泡棉;3、缓冲装置;31、缓冲弹簧;32、减震杆;33、安装座;331、凸起;332、固定孔;333、螺纹孔;34、支撑板;35、防撞胶垫;4、支撑结构;41、固定架;42、支撑架;43、横梁;431、安装耳;432、六角螺母;44、u形梁。
具体实施方式
20.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防摔碎的lcd显示屏,通过在壳体2内安装缓冲装置3,达到防止lcd显示屏1摔碎的目的。当lcd显示屏1受到碰撞、跌落时,缓冲装置3通过lcd显示屏1压缩缓冲弹簧31,从而降低lcd显示屏1的下落速度,再通过减震杆32降低lcd显示屏1的震动频率,从而达到减轻lcd显示屏1所受到的震动和缓冲。本技术在lcd显示屏1受到碰撞、跌落时,能有效的保护lcd显示屏1,使其不容易摔碎,既能保证lcd显示屏1的结构强度,同时又合理的利用壳体2的内部空间。
21.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22.参照图1、图2,本技术为一种防摔碎的lcd显示屏,包括lcd显示屏1、壳体2、缓冲装置3和支撑结构4。其中lcd显示屏1镶嵌在壳体2内,lcd显示屏1和壳体2形成一个容置空间,缓冲装置3设置在容置空间内。缓冲装置3固定安装在壳体2的内底部,当lcd显示屏1受到碰撞跌落时,缓冲装置3可以减轻lcd显示屏1受到的震动和缓冲,从而达到使lcd显示屏1不易摔碎的效果。支撑架42设置在壳体2远离lcd显示屏1的一侧,支撑架42从外部支撑住lcd显示屏1,使显示屏整体达到一个三角稳定的结构,使得显示屏整体不易倾倒。
23.参照图1、图3,壳体2呈矩形,壳体2上表面包裹有奶油胶21,由于奶油胶21无毒无臭,且奶油胶21干固后,透明洁净有弹性,附着力强,因此奶油胶21可很好的附着在壳体2上,并且奶油胶21有不同的颜色和款式,增加了本显示屏的辨识度也使得显示屏整体更加美观。奶油胶21上表面分布着7个呈六角形的防撞泡棉22。六角形的设计使得显示屏整体更加美观。当lcd显示屏1向前倾倒时,防撞泡棉22和奶油胶21可以很好地起到减震的效果,保护lcd显示屏1不会受到损伤。壳体2远离lcd显示屏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支撑结构4。支撑结构4包括固定架41和支撑架42。固定架41通过螺栓与壳体2螺纹连接,支撑架42一端与地面
接触,支撑架42另一端与固定架41转动连接。固定架41包括两个横梁43和一个u形梁44,横梁43横向设置在壳体2上,处于上方的横梁43靠近u形梁的一侧开设有三个线性阵列的安装耳431。横梁43用于加固壳体2的整体横向强度使壳体2不易横向弯折,u形梁44设置在两个横梁43中间,用于加固壳体2竖向强度,使壳体2不易竖向弯折。三个支撑架42倾斜设置,每个支撑架42一端与一个安装耳431螺纹连接,支撑架42远离横梁43的一端放置在地面上。放置显示屏时,可转动支撑架42调整整个显示屏放置角度,调整到合适角度时再拧紧六角螺母432,使支撑架42固定。支撑架42使得显示屏整体呈三角状放置,显示屏整体变得更加稳固。
24.参照图2、图4,缓冲装置3包括缓冲弹簧31、减震杆32、支撑板34、防撞胶垫35和安装座33。4个安装座33分别固定安装在壳体2内底部四角处,安装座33四角开设有螺纹孔333,安装座33通过螺纹孔333与壳体2螺纹连接。安装座33上表面焊接有呈半圆形的凸起331,凸起331侧面开设有固定孔332,固定孔332用于固定缓冲弹簧31。缓冲弹簧31一端穿过固定孔332,并固定在安装座33上。lcd显示屏1靠近缓冲装置3的一侧设置有缓冲垫11,缓冲弹簧31另一端与缓冲垫11固定连接。四个缓冲垫11分别设置在lcd显示屏1四角处。当lcd显示屏1嵌设在壳体2内时,缓冲弹簧31处于轻度挤压状态,通过缓冲弹簧31给lcd显示屏1一个推动的力,使得lcd显示屏1可以更好地固定在壳体2上,保证了lcd显示屏1的稳固性。减震杆32竖直设置在缓冲弹簧31中心处,减震杆32一端与凸起331顶部焊接,减震杆32长度小于lcd显示屏1安装在壳体2内时缓冲垫11到安装座33的高度,且减震杆32具有弹性,减震杆32可以在lcd显示屏1向后倾倒时,提供缓冲的作用。为避免减震杆32与lcd显示屏1接触面积过小,导致应力集中对lcd显示屏1造成损坏,因此在减震杆32靠近lcd显示屏1的一端焊接有支撑板34,并且在支撑板34上套设一层防撞胶垫35,以更好地保护lcd显示屏1。当lcd显示屏1向后倾倒时,lcd显示屏1会使得缓冲弹簧31进一步被压缩,缓冲弹簧31会对lcd显示屏1形成反作用力,以此可以起到减震和缓冲的作用,支撑板34会在lcd显示屏1向后倾倒时给lcd显示屏1一个支撑和缓冲的力,并且支撑板34会随着减震杆32上下弹动,这样可以大大的避免lcd显示屏1发生破碎的可能性。
25.本技术可通过以下操作方式阐述其功能原理:
26.lcd显示屏1通过支撑结构4树立在地面上。旋转支撑架42,调整支撑架42角度,使lcd显示屏达到一个稳定的结构,再拧紧六角螺母432,使支撑架固定。当lcd显示屏1遭到碰撞向前跌落时,lcd显示屏1可通过包裹在壳体2上表面的奶油胶21和粘贴在奶油胶21上的防撞胶垫35,防止lcd显示屏1直接接触地面,进而避免lcd显示屏1摔碎。
27.当lcd显示屏1遭到撞击向后倾倒时,lcd显示屏1进一步挤压设置在壳体2内的缓冲弹簧31,此时lcd显示屏1的向后倾倒的力大于缓冲弹簧31支撑lcd显示屏1的力,因此缓冲弹簧31进一步被压缩,缓冲弹簧31会对lcd显示屏1形成反作用力,支撑板34会在lcd显示屏1向后倾倒时给lcd显示屏1一个支撑和缓冲的力,并且支撑板34会随着减震杆32上下弹动,这样可以大大的避免lcd显示屏1发生破碎的可能性。
28.以上所述的,仅为本技术实施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