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恒流线路与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725195发布日期:2022-01-29 15:40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背光恒流线路与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背光恒流线路,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背光恒流线路与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2.背光恒流线路普遍应用在tv电源等应用场合,现有的四路背光输出线路有如下几种:
3.采用一个变压器,经过四路升压boost线路分别输出四路背光的电压,四颗pwm芯片分别独立控制四路背光,实现四路均流恒流输出点亮背光,此方案的缺点是四路背光恒流输出需使用四路升压线路和四个pwm控制芯片,成本高;
4.采用两个变压器,两个变压器的原边串联,两个变压器的副边并联,副边绕组整流输出四路背光的电压,再通过均流电容,可实现四路背光均流输出点亮灯条,此方案的缺点是四路背光恒流输出需要使用两颗变压器,成本高;
5.采用一个pwm芯片和一个变压器,pwm芯片控制输出四路背光,实现四路背光均流输出,此方案的缺点是由于内置恒流均流模块,背光输出功率受限,背光输出电流会流过pwm芯片,当背光输出电流较大时,会导致pwm芯片高温失效,当背光输出电压较高时,背光出现短路异常时,会导致pwm芯片被高压击穿失效。
6.因此,现有技术中的背光恒流输出线路核心器件过多导致成本较高,且背光输出的功率范围有限。
7.在背景技术部分中公开的以上信息只是用来加强对本文所描述技术的背景技术的理解,因此,背景技术中可能包含某些信息,这些信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并未形成在本国已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8.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恒流线路与显示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背光恒流线路输出的功率范围有限的问题。
9.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背光恒流线路,包括:控制电路,包括一个pwm芯片,所述pwm芯片包括输入引脚、第一输出引脚和第二输出引脚;功率传输电路,包括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功率传输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输出引脚和所述第二输出引脚分别连接,用于根据所述pwm芯片输出的占空比调整所述功率传输电路输出的电能;第一均流电路,包括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第一均流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功率传输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且所述第一均流电路的输出端用于与至少两个背光灯条的输入连接,所述第一均流电路用于对输入的电流进行均流;反馈电路,包括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反馈电路的输入端用于与所述背光灯条的输出连接,所述反馈电路的输出端和所述输入引脚连接。
10.可选地,所述反馈电路包括:电阻单元,包括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电阻单元的输入端为所述反馈电路的输入端;比较单元,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比较单元的第一输入端用于输入第一预定电压,所述比较单元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电阻单元
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比较单元的输出端为所述反馈电路的输出端。
11.可选地,所述比较单元包括运算放大器、第一电容和第一电阻,所述运算放大器的正输入端为所述比较单元的第一输入端,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负输入端为所述比较单元的第二输入端,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为所述比较单元的输出端,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与所述运算放大器的正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
12.可选地,所述反馈电路还包括光电耦合器的发射部,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光电耦合器的接收部,所述发射部包括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所述发射部的第一输入端用于输入第二预定电压,所述发射部的第二输入端为所述比较单元的输出端,所述接收部包括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接收部的第一输出端接地,所述接收部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入引脚连接。
13.可选地,所述功率传输电路包括第一mos管、第二mos管、一个变压器和储能单元,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用于输入电源,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输出引脚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输出引脚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与所述变压器原边的一端连接,所述变压器原边的另一端与所述储能单元的一端连接,所述储能单元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变压器副边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均流电路的输入端和输出端连接。
14.可选地,所述储能单元包括第二电容。
15.可选地,所述第一均流电路包括:均流单元,包括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均流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功率传输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第一滤波单元,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一滤波单元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均流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滤波单元的第二输入端接地,所述第一滤波单元的第一输出端为所述第一均流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一滤波单元的第二输出端接地;第二滤波单元,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二滤波单元的第一输入端接地,所述第二滤波单元的第二输入端为所述功率传输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二滤波单元的第一输出端接地,所述第二滤波单元的第二输出端为所述第一均流电路的输出端。
16.可选地,所述均流单元为第三电容。
17.可选地,所述第一滤波单元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和第四电容,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为所述第一滤波单元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为所述第一滤波单元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为所述第一滤波单元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为所述第一滤波单元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四电容的一端为所述第一滤波单元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第四电容的另一端为所述第一滤波单元的第二输出端。
18.可选地,所述第二滤波单元包括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和第五电容,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为所述第二滤波单元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为所述第二滤波单元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四二极管的正极为所述第二滤波单元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四二极管的负极为所述第二滤波单元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五电容的一端为所述第二滤波单元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五电容的另一端为所述第二滤波单元的第二输出端。
19.可选地,所述背光恒流线路还包括:第二均流电路,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第二均流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用于接入第三预定电压,所述第二均流电路的
第二输入端用于与至少两个背光灯条的输出连接,所述第二均流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反馈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20.可选地,所述第二均流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为所述第二均流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为所述第二均流电路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为所述第二均流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为所述第二均流电路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为所述第二均流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为所述第二均流的输出端。
21.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包括背光恒流线路和背光灯条,所述背光恒流线路为任一种所述的背光恒流线路。
22.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背光恒流线路包括控制电路、功率传输电路、第一均流电路和反馈电路,其中,控制电路包括一个pwm芯片,功率传输电路用于根据所述pwm芯片输出的占空比调整所述功率传输电路输出的电能,第一均流电路用于对输入的电流进行均流。因此,该背光恒流线路,通过控制电路、功率传输电路、第一均流电路和反馈电路形成的控制回路,即可以实现采用一个pwm芯片实现背光恒流控制,并且背光灯条的输出与反馈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没有流入到pwm芯片中,所以背光输出的功率没有限制,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背光恒流输出线路核心器件过多导致成本较高,且背光输出的功率范围有限的问题。
附图说明
23.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4.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一种背光恒流线路的示意图;
25.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一种背光恒流线路的示意图。
26.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27.10、控制电路;20、功率传输电路;30、第一均流电路;40、反馈电路;50、第二均流电路;60、背光灯条;100、pwm芯片;101、比较单元;102、电阻单元;103、光电耦合器的发射部;104、光电耦合器的接收部;105、第一mos管;106、第二mos管;107、储能单元;108、变压器。
具体实施方式
28.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29.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0.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
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31.应该理解的是,当元件(诸如层、膜、区域、或衬底)描述为在另一元件“上”时,该元件可直接在该另一元件上,或者也可存在中间元件。而且,在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当描述有元件“连接”至另一元件时,该元件可“直接连接”至该另一元件,或者通过第三元件“连接”至该另一元件。
32.正如背景技术所介绍的,现有技术中背光恒流线路输出的功率范围有限,为了解决如上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背光恒流线路与显示设备。
33.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恒流线路。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一种背光恒流线路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背光恒流线路包括控制电路10、功率传输电路20、第一均流电路30和反馈电路40。其中,控制电路10,包括一个pwm芯片,上述pwm芯片包括输入引脚、第一输出引脚和第二输出引脚,上述pwm芯片用于根据上述输入引脚的电参数调整上述第一输出引脚和上述第二输出引脚的占空比;功率传输电路20,包括输入端和输出端,上述功率传输电路的输入端与上述第一输出引脚和上述第二输出引脚分别连接,用于根据上述pwm芯片输出的占空比调整上述功率传输电路输出的电能;第一均流电路30,包括输入端和输出端,上述第一均流电路的输入端与上述功率传输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且上述第一均流电路的输出端用于与至少两个背光灯条的输入连接,上述第一均流电路用于对输入的电流进行均流;反馈电路40,包括输入端和输出端,上述反馈电路的输入端用于与上述背光灯条的输出连接,上述反馈电路的输出端和上述输入引脚连接,上述反馈电路用于根据上述背光灯条的输出电流发送反馈信号到上述输入引脚。
34.上述的背光恒流线路,包括控制电路10、功率传输电路20、第一均流电路30和反馈电路40,其中,控制电路10包括一个pwm芯片,功率传输电路20用于根据所述pwm芯片输出的占空比调整所述功率传输电路输出的电能,第一均流电路30用于对输入的电流进行均流。因此,该背光恒流线路,通过控制电路、功率传输电路、第一均流电路和反馈电路形成的控制回路,即可以实现采用一个pwm芯片实现背光恒流控制,并且背光灯条的输出与反馈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没有流入到pwm芯片中,所以背光输出的功率没有限制,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背光恒流输出线路核心器件过多导致成本较高,且背光输出的功率范围有限的问题。
35.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上述反馈电路包括电阻单元和比较单元,其中,电阻单元包括输入端和输出端,上述电阻单元的输入端为上述反馈电路的输入端;比较单元,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和输出端,上述比较单元的第一输入端用于输入第一预定电压,上述比较单元的第二输入端与上述电阻单元的输出端连接,上述比较单元的输出端为上述反馈电路的输出端。本实施例中,第一预定电压是用户设定的电压值,通过背光灯条的输出电流与电阻单元,可以计算出比较单元第二输入端的电压值,然后与第一预定电压比较,如果比较单元第二输入端的电压值大于第一预定电压,比较单元输出低电压信号,如果比较单元第二输入端的电压值小于第一预定电压,比较单元输出高电压信号。
36.为了得到更准确的比较结果,从而进一步保证该背光恒流线路的均流效果,本技术的再一种实施例中,上述比较单元包括运算放大器、第一电容和第一电阻,上述运算放大
器的正输入端为上述比较单元的第一输入端,上述运算放大器的负输入端为上述比较单元的第二输入端,上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为上述比较单元的输出端,上述第一电容的一端与上述运算放大器的正输入端连接,上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与上述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上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上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
37.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例中,上述反馈电路还包括光电耦合器的发射部,上述控制电路包括光电耦合器的接收部,上述发射部包括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上述发射部的第一输入端用于输入第二预定电压,上述发射部的第二输入端为上述比较单元的输出端,上述接收部包括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上述接收部的第一输出端接地,上述接收部的第二输出端与上述控制电路的输入引脚连接。本技术的第二预定电压为光电耦合器的导通电压。本实施例中,反馈电路和控制电路通过光电耦合器连接。当比较单元输出低电压信号,光电耦合器的发射部导通程度增大,反馈到光电耦合器的接收部,使pwm芯片输入引脚的电压增大,pwm芯片根据输入引脚的电参数调整第一输出引脚和第二输出引脚的占空比,从而使得功率传输电路的输出的电能发生变化。反馈电路和控制电路通过光电耦合器连接,形成反馈回路,从而使背光灯条输出的电流为恒流,该实施例中,通过光耦合器实现反馈电路和控制电路实现连接,使得该电路的布置更加灵活。
38.本技术的又一种实施例中,上述功率传输电路由第一mos管、第二mos管、一个变压器和储能单元组成,上述第一mos管的漏极用于输入电源,上述第一mos管的栅极与上述第一输出引脚连接,上述第一mos管的源极与上述第二mos管的漏极连接,上述第二mos管的栅极与上述第二输出引脚连接,上述第二mos管的源极接地,上述第二mos管的漏极与上述变压器原边的一端连接,上述变压器原边的另一端与上述储能单元的一端连接,上述储能单元的另一端接地,上述变压器副边的两端分别与上述第一均流电路的输入端和输出端连接。本实施例中,当第一mos管导通且第二mos管关断时,储能单元存储能量;当第一mos管关断且第二mos管导通时,储能单元释放能量。通过第一mos管和第二mos管的导通和关断的时序控制,功率传输电路输出的电能发生变化,并通过变压器传输到第一均流电路。该功率传输电路通过两个mos管对输出的电能进行控制,电路中的电子元件少,连接简单,即可以达到很好的控制效果。
39.本技术的再一种实施例中,上述储能单元包括第二电容。当然,本实施例中的储能单元包括电容,但并不限于电容,也可以其他的电子元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
40.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均流电路包括均流单元、第一滤波单元和第二滤波单元,其中,均流单元,包括输入端和输出端,上述均流单元的输入端与上述功率传输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第一滤波单元,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上述第一滤波单元的第一输入端与上述均流单元的输出端连接,上述第一滤波单元的第二输入端接地,上述第一滤波单元的第一输出端为上述第一均流电路的输出端,上述第一滤波单元的第二输出端接地;第二滤波单元,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上述第二滤波单元的第一输入端接地,上述第二滤波单元的第二输入端为上述功率传输电路的输出端,上述第二滤波单元的第一输出端接地,上述第二滤波单元的第二输出端为上述第一均流电路的输出端。本实施例中,均流单元对输入的电流进行均流,通过滤波单元,将交流电信号转换为直流电信号,可以直接为背光灯条提供直流电信
号。
41.本技术的又一种实施例中,上述均流单元为第三电容。本实施例中,均流单元利用电容的电荷平衡原理,对输入的电流进行均流。当然,本技术中的均流单元包括电容,但并不限于电容,也可以为其他的电子元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
42.为了使交流电信号转换为稳定的直流电信号,本技术的再一种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滤波单元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和第四电容,上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为上述第一滤波单元的第一输入端,上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为上述第一滤波单元的第一输出端,上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为上述第一滤波单元的第一输入端,上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为上述第一滤波单元的第二输入端,上述第四电容的一端为上述第一滤波单元的第一输出端,上述第四电容的另一端为上述第一滤波单元的第二输出端。
43.为了使交流电信号转换为稳定的直流电信号,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例中,上述第二滤波单元包括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和第五电容,上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为上述第二滤波单元的第一输入端,上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为上述第二滤波单元的第二输入端,上述第四二极管的正极为上述第二滤波单元的第二输入端,上述第四二极管的负极为上述第二滤波单元的第二输入端,上述第五电容的一端为上述第二滤波单元的第一输出端,上述第五电容的另一端为上述第二滤波单元的第二输出端。
44.当然,本技术中的滤波单元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中的滤波方式,还可以采用其他滤波方式,例如单项桥式整流电路。
45.本技术的又一种实施例中,上述背光恒流线路还包括第二均流电路,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和输出端,上述第二均流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用于接入第三预定电压,上述第二均流电路的第二输入端用于与至少两个背光灯条的输出连接,上述第二均流电路的输出端与上述反馈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二均流电路是根据背光灯条输出的电流进行均流。本实施例中,包括第一均流电路和第二均流电路,使得输出至多个背光灯条的电流差别更小或者没有差别。
46.本技术的再一种实施例中,上述第二均流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上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为上述第二均流电路的输入端,上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上述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上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为上述第二均流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上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为上述第二均流电路的输出端,上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为上述第二均流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上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为上述第二均流电路的输入端,上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与上述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上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为上述第二均流的输出端。本实施例中,当两个背光灯条的电流不一样时,流过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的电流也不一样,三极管的阻抗会发生变化,从而使得各背光灯条流过的电流一样。
47.当然,本技术的第二均流电路并不限于上述的结构,还可以为其他的可以实现均流的结构。
48.本技术的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上述背光恒流线路如图2所示,具体的结构见上文描述以及附图2所示,需要说明的是,该线路对应输出四路信号,与4个背光灯条60一一对应,该线路中的第一均流电路30有两个、第二均流电路50有两个、控制电路10有一个(其中仅有一个pwm芯片100)以及反馈电路40有两个。
49.当然,在实际的应用中,该线路还可以输出更多路的信号,比如六路、八路等等,对
应地,第一均流电路、第二均流电路、反馈电路的个数随着输出信号的路数不同,进行调整,比如两路,则只需要一个第一均流电路、一个第二均流电路以及一个反馈电路。
50.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包括背光恒流线路和背光灯条,上述背光恒流线路为任一种上述的背光恒流线路。
51.上述的显示设备中,包括背光恒流线路和背光灯条,上述背光恒流线路包括控制电路、功率传输电路、第一均流电路和反馈电路,其中,控制电路包括一个pwm芯片,功率传输电路用于根据所述pwm芯片输出的占空比调整所述功率传输电路输出的电能,第一均流电路用于对输入的电流进行均流。因此,该背光恒流线路,通过控制电路、功率传输电路、第一均流电路和反馈电路形成的控制回路,即可以实现采用一个pwm芯片实现背光恒流控制,并且背光灯条的输出与反馈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没有流入到pwm芯片中,所以背光输出的功率没有限制,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背光恒流线路输出的功率范围有限的问题。
52.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以下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效果。
53.实施例
54.该实施例的背光恒流线路如图2所示,具体的结构见上文描述以及附图2所示,需要说明的是,该线路对应输出四路信号,与4个背光灯条60一一对应,该线路包括两个第一均流电路30、两个第二均流电路50、一个控制电路10(其中仅有一个pwm芯片100)以及两个反馈电路40。该背光恒流线路的具体工作方式包括:
55.计算反馈电路40中比较单元101第二输入端的电压,该电压为通过流过背光灯条的电流与电阻单元102计算出的电压,将该电压值与第一预定电压进行比较。
56.当该电压值大于第一预定电压时,比较单元101输出低电压信号,使得光电耦合器的发射部103导通程度增大,反馈到光电耦合器的接收部104,使pwm芯片100输入引脚的电压增大,pwm芯片100根据输入引脚的电参数调整第一输出引脚和第二输出引脚的占空比,控制第一mos管105和第二mos管106的导通和关断,使储能单元107存储或释放电能,从而改变变压器108传输到第一均流电路30的电能,第一均流电路30对输入的电流进行均流和滤波,输出到四个背光灯条60中,再计算该电压值,与第一预定电压进行比较,形成闭环反馈系统。
57.当该电压值小于第一预定电压时,比较单元101输出高电压信号,使得光电耦合器的发射部103导通程度降低,反馈到光电耦合器的接收部104,使pwm芯片100输入引脚的电压减小,pwm芯片100根据输入引脚的电参数调整第一输出引脚和第二输出引脚的占空比,控制第一mos管105和第二mos管106的导通和关断,使储能单元107存储或释放电能,从而改变变压器108传输到第一均流电路30的电能,第一均流电路30对输入的电流进行均流和滤波,输出到四个背光灯条60中,再计算该电压值,与第一预定电压进行比较,形成闭环反馈系统。
58.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技术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59.1)、本技术的背光恒流线路,包括控制电路、功率传输电路、第一均流电路和反馈电路,其中,控制电路包括一个pwm芯片,功率传输电路用于根据所述pwm芯片输出的占空比调整所述功率传输电路输出的电能,第一均流电路用于对输入的电流进行均流。因此,该背光恒流线路,通过控制电路、功率传输电路、第一均流电路和反馈电路形成的控制回路,即
可以实现采用一个pwm芯片实现背光恒流控制,并且背光灯条的输出与反馈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没有流入到pwm芯片中,所以背光输出的功率没有限制,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背光恒流线路输出的功率范围有限的问题。
60.2)、本技术的显示设备,包括背光恒流线路和背光灯条,上述背光恒流线路包括控制电路、功率传输电路、第一均流电路和反馈电路,其中,控制电路包括一个pwm芯片,功率传输电路用于根据所述pwm芯片输出的占空比调整所述功率传输电路输出的电能,第一均流电路用于对输入的电流进行均流。因此,该背光恒流线路,通过控制电路、功率传输电路、第一均流电路和反馈电路形成的控制回路,即可以实现采用一个pwm芯片实现背光恒流控制,并且背光灯条的输出与反馈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没有流入到pwm芯片中,所以背光输出的功率没有限制,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背光恒流线路输出的功率范围有限的问题。
61.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