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研究血液与血管生物力学的模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47188发布日期:2022-03-12 15:55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一种研究血液与血管生物力学的模拟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用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研究血液与血管生物力学的模拟装置。


背景技术:

2.人体处于力学环境之中,力学因素影响机体各层次的生命活动过程。心血管系就可以视为是一个以心脏为中心的力学系统,血液循环过程包含着血液流动、血细胞和血管的变形、血液和血管的相互作用等,其中均蕴藏着丰富的力学规律,很显然,力学因素对人类的心血管系统的生理病理过程的作用是最直接和最明显的,现有的模拟装置结构复杂,需要布置很多设备,携带和操作很不方便,不能够直观有效的表现心血管的力学模型。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研究血液与血管生物力学的模拟装置,具备结构简单、便于观察等优点,解决了模拟装置结构复杂、操作不便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的研究血液与血管生物力学的模拟装置,包括板材,所述板材的正面靠近底部和顶部的位置处分别固定连接有手部模型和心脏模型,所述板材靠近中部的位置处分别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一机箱和第二机箱,所述第一机箱的内部安装有电源,所述第二机箱的内部安装有动力泵,所述心脏模型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两端分别贯穿心脏模型的两端,所述手部模型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两端分别贯穿手部模型的两端,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与第二连接管的一端之间通过第一输送管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与动力泵的输入端之间通过第二输送管连通,所述动力泵的输出端与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之间通过第三输送管连通。
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使人们可以通过该装置直接研究血液与血管之间的生物力学,并且板材上还设置有电源,使该装置可随时随地进行使用。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板材正面且靠近手部模型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线卡,所述第一输送管卡接于线卡内部。
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对第一输送管起到了限位固定作用,避免第一输送管在重力作用下下垂。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线卡包括矩形底板和半圆环形卡块组成,所述矩形底板的四角处均螺纹连接有贯穿板材的螺丝。
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方便工作人员对线卡进行固定。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机箱顶部和底部的中央均开设有缺口,所述动力泵的输出端和输入端分别穿过两个缺口。
1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方便对动力泵进行安装。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机箱的正面呈开口状,所述第一机箱内壁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减震垫。
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能够减小动力泵工作时产生的震动,便于人们对该装置进行观察研究。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机箱的正面铰接有箱门,所述箱门的表面装有用于控制电源的开关按钮,所述电源的一侧分别设置有充电口和放电口,所述动力泵通过导线与放电口电连接。
1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方便工作人员启动动力泵,也方便为电源进行充电。
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板材顶部的中央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中部开设有卡槽。
1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使板材能够挂在墙上进行使用。
1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卡槽内壁顶部的中央开设有缺口,所述卡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硅胶垫。
1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方便工作人员对该装置进行携带。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21.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连接方便,通过在板材上设置的手部模型、心脏模型以及动力泵,配合三者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第一输送管、第二输送管和第三输送管相互连通的设置,模拟了人体血液与血管流动的模型,使人们可以通过该装置直接研究血液与血管之间的生物力学,并且板材上还设置有电源,使该装置可随时随地进行使用,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22.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板材上设置的连接板,配合连接板上设置的卡槽以及缺口,使得板材能够挂在墙上进行使用,也方便工作人员对该装置进行携带,为观察和运输工作提供了便利,通过在第一机箱内部设置的减震垫,能够减小动力泵工作时产生的震动,便于人们对该装置进行观察研究。
附图说明
23.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正视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本实用新型线卡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机箱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中:1、板材;2、手部模型;21、第一连接管;3、心脏模型;31、第二连接管;4、第一输送管;5、第一机箱;6、减震垫;7、动力泵;8、第二输送管;9、第二机箱;91、开关按钮;10、电源;11、线卡;12、连接板;13、卡槽;14、缺口;15、硅胶垫;16、第三输送管。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物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物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物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30.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1.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的研究血液与血管生物力学的模拟装置,包括板材1,板材1的正面靠近底部和顶部的位置处分别固定连接有手部模型2和心脏模型3,板材1靠近中部的位置处分别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一机箱5和第二机箱9,第一机箱5的内部安装有电源10,第二机箱9的内部安装有动力泵7,心脏模型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管31,第二连接管31的两端分别贯穿心脏模型3的两端,手部模型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21,第一连接管21的两端分别贯穿手部模型2的两端,第一连接管21的一端与第二连接管31的一端之间通过第一输送管4连通,第一连接管21的另一端与动力泵7的输入端之间通过第二输送管8连通,动力泵7的输出端与第二连接管31的另一端之间通过第三输送管16连通,使人们可以通过该装置直接研究血液与血管之间的生物力学,并且板材1上还设置有电源10,使该装置可随时随地进行使用。
32.请参阅图1和图3,板材1正面且靠近手部模型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线卡11,第一输送管4卡接于线卡11内部,对第一输送管4起到了限位固定作用,避免第一输送管4在重力作用下下垂,线卡11包括矩形底板和半圆环形卡块组成,矩形底板的四角处均螺纹连接有贯穿板材1的螺丝,方便工作人员对线卡11进行固定。
33.请参阅图1和图3,第一机箱5顶部和底部的中央均开设有缺口14,动力泵7的输出端和输入端分别穿过两个缺口14,方便对动力泵7进行安装,第一机箱5的正面呈开口状,第一机箱5内壁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减震垫6,能够减小动力泵7工作时产生的震动,便于人们对该装置进行观察研究。
34.请参阅图2,第二机箱9的正面铰接有箱门,箱门的表面装有用于控制电源10的开关按钮91,电源10的一侧分别设置有充电口和放电口,动力泵7通过导线与放电口电连接,方便工作人员启动动力泵7,也方便为电源10进行充电。
35.请参阅图1,板材1顶部的中央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2,连接板12的中部开设有卡槽13,使板材1能够挂在墙上进行使用,卡槽13内壁顶部的中央开设有缺口14,卡槽13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硅胶垫15,方便工作人员对该装置进行携带。
36.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工作人员首先将板材1通过连接板12上的卡槽13挂在墙上,然后通过第二输送管8将第一连接管21与动力泵7进行连接,之后通过第三输送管16将动力泵7与第二连接管31进行连接,随后将第一输送管4与手部模型2相连,再向第一输送管4内注入足量红色溶液,最后再将第一输送管4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管31对接即可。
3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以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