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拆卸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用机箱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38196发布日期:2022-03-20 02:00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拆卸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用机箱模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拆卸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用机箱模具。


背景技术:

2.机箱作为电脑配件中的一部分,它起的主要作用是放置和固定各电脑配件,起到一个承托和保护作用。在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老师会使用机箱模具给学生讲解,实体教学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机箱模具在制作过程中为了更加贴合真实的机箱,其外壳和内部结构大多使用螺栓或螺钉进行组装,老师在实体教学时需要拆卸机箱模具,螺栓或螺钉设置使得整体拆卸较为麻烦,且花费时间较长,影响整体的教学效率。
3.因此针对这一现状,迫切需要设计和生产一种便于拆卸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用机箱模具,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拆卸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用机箱模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拆卸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用机箱模具,包括机箱本体以及与机箱本体可拆卸连接的顶板和侧板,所述机箱本体的底端通过支撑组件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底端设置有底座,所述底板和底座之间连接有用于转动机箱本体的转轴;
6.所述顶板的底端设置有两个插板,所述机箱本体的两个内壁分别设置有用于支撑插板的支撑块;
7.所述侧板的侧面设置有两个定位板,所述机箱本体的另一个内壁设置有两个分别用于抵接两个定位板的抵接块;
8.所述机箱本体的两侧面均设置有两组垂直设置的连接组件,同一侧面的两组所述连接组件分别与插板和定位板连接。
9.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在机箱本体侧面的连接盒、连接盒内滑动设置的推拉块以及连接在推拉块侧面的固定块,所述插板和定位板的侧面分别开设有与固定块相匹配的固定槽,所述机箱本体的侧面开设有供固定块穿过的通孔,且固定槽的竖向内壁和固定块的侧面分别连接有两个磁性相反的磁铁块,所述连接盒的竖向内壁和推拉块的侧面分别连接有另外两个磁性相反的磁铁块。
10.进一步实施例中,两个所述支撑块的顶端均开设有连接槽一,且连接槽一内壁通过压缩弹簧一连接有推板一。
11.进一步实施例中,两个所述抵接块的侧面均开设有连接槽二,且连接槽二的内壁通过压缩弹簧二连接有推板二。
12.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连接在底板顶端的支撑杆、沿支撑杆上下滑
动的支撑管以及螺纹连接支撑管和支撑杆的固定螺栓。
13.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底座底端的四角处均连接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底端连接有圆板。
1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便于拆卸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用机箱模具,四组连接组件两两一对分别用于连接顶板和侧板,向机箱本体的外侧推动推拉块即可使相应的固定块与插板或定位板分离,即顶板或侧板与机箱本体分离,顶板和侧板与机箱本体拆卸方便,耗时短;支撑块可支撑插板,在安装时可实现插板快速定位,压缩弹簧一和推板一的设置,可在拆卸顶板时向上推动插板,使得顶板自动与机箱本体分离;抵接块的与定位板抵接,在安装时可实现定位板快速定位,压缩弹簧二和推板二的设置,可在拆卸侧板时向外侧推动定位板,使得侧板自动与机箱本体分离;支撑管可沿支撑杆上下移动,固定螺栓可固定支撑杆和支撑管,使得支撑组件的整体高度可调整,即机箱本体可满足不同高度的教学需求,转轴的设置使得整体可满足不同角度的教学需求;该便于拆卸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用机箱模具,机箱本体的顶板和侧板拆卸方便、耗时短,且可满足不同的教学需求。
附图说明
15.附图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16.在附图中: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机箱本体、顶板和侧板拆分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抵接块、压缩弹簧二和推板二拆分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a结构的放大图。
22.图中:1、机箱本体;2、顶板;3、侧板;4、底板;5、底座;6、插板;7、支撑块;8、定位板;9、抵接块;10、连接盒;11、推拉块;12、固定块;13、磁铁块;14、压缩弹簧一;15、推板一;16、压缩弹簧二;17、推板二;18、支撑杆;19、支撑管;20、固定螺栓;21、支撑腿。
23.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构思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
ꢀ“
上”、“下”、“前”、“后”、“左”、“右”、“竖直”、“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7.为了满足通角度的教学需求,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便于拆卸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用机箱模具包括机箱本体1以及与机箱本体1可拆卸连接的顶板2和侧板3,机箱本体1的底端通过支撑组件连接有底板4,底板4的底端设置有底座5,底板4和底座5之间连接有用于转动机箱本体1的转轴,转轴的顶端与底板4的底端固定焊接,转轴位于底座5顶端开设的转槽的内并通过轴承与底座5转动连接,底座5底端的四角处均焊接有支撑腿21,支撑腿21的底端焊接有圆板。
28.为了方便安装拆卸顶板2和侧板3,如图1、图2、图3和图5所示,顶板2的底端一体成型有两个插板6,机箱本体1的两个内壁分别焊接有用于支撑插板6的支撑块7;侧板3的侧面一体成型有两个定位板8,机箱本体1的另一个内壁焊接有两个分别用于抵接两个定位板8的抵接块9,定位板8的高度与支撑块7和机箱本体1的内部底壁之间的距离一致,即定位板8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支撑块7的底端和机箱本体1的底壁接触;机箱本体1的两侧面均设置有两组垂直设置的连接组件,同一侧面的两组连接组件分别与插板6和定位板8连接;连接组件包括焊接在机箱本体1侧面的连接盒10、连接盒10内滑动设置的推拉块11以及焊接在推拉块11侧面的固定块12,连接盒10设置为一侧面为开口状态的盒体结构,连接盒10内壁开设有与推拉块11相匹配的滑槽,推拉块11的顶端开设有方便滑动推拉块11的凹槽,插板6和定位板8的侧面分别开设有与固定块12相匹配的固定槽,机箱本体1的侧面开设有供固定块12穿过的通孔,连接时固定槽与通孔相连通,且固定槽的竖向内壁和固定块12的侧面分别镶嵌连接有两个磁性相反的磁铁块13,连接盒10的竖向内壁和推拉块11的侧面分别镶嵌连接有另外两个磁性相反的磁铁块13。
29.为了在拆卸时,使顶板2和侧板3自动与机箱本体1分离,如图2、图4和图5所示,两个支撑块7的顶端均开设有连接槽一,且连接槽一内壁通过压缩弹簧一14连接有推板一15,压缩弹簧一14的两端分别与连接槽一的内壁和推板一15固定焊接,推板一15位于支撑块7的顶端;两个抵接块9的侧面均开设有连接槽二,且连接槽二的内壁通过压缩弹簧二16连接有推板二17,压缩弹簧二16的两端分别与连接槽二的内壁和推板二17固定焊接,推板二17位于抵接块9的侧面。
30.为了满足不同高度的教学需求,如图1和图2所示,支撑组件包括焊接在底板4顶端的支撑杆18、沿支撑杆18上下滑动的支撑管19以及螺纹连接支撑管19和支撑杆18的固定螺栓20,支撑管19的顶端与机箱本体1的底端固定焊接,支撑杆18的侧面开设有多个与固定螺栓20相吻合的固定孔,且多个固定孔等距排列。
31.工作原理,该便于拆卸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用机箱模具,上课时将整体搬运至相应位置,调节支撑杆18和支撑管19的相对位置,使机箱本体1位于合适高度,然后通过固定螺栓20固定连接支撑杆18和支撑管19;拆卸顶板2或(侧板3)时,向机箱本体1外侧滑动推拉块11,并且使固定块12和连接盒10通过磁铁块13吸合连接,推拉块11带着固定块12同步移动,使得固定块12与插板6(或定位板8)分离,随即压缩弹簧一14(或压缩弹簧二16)伸长,
使得推板一15(或推板二17)推动顶板2或(侧板3),使得顶板2或(侧板3)自动与机箱本体1分离,教学过程中可转动底板4改变机箱本体1的角度。
32.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33.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含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同样意味着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上面的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获知的技术方案和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以组合的方式来使用。
3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利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提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