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定磁油墨防伪标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253781发布日期:2022-06-02 01:59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定磁油墨防伪标签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防伪标签及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定磁油墨防伪标签。


背景技术:

2.现有的防伪标签存在不足:由于结构设置不合理,防伪标签定位不可靠,导致防伪标签容易丢,且防伪标签的防伪部分容易被拆卸后二次使用,使得消费者对产品的真假难辨,且现有的防伪标签容易被仿冒,防伪性能差,实用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拆卸后无法复原、防伪性能好且实用性好的新型定磁油墨防伪标签。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定磁油墨防伪标签,包括标签基层,所述标签基层呈矩形结构,所述标签基层内设置有一个开口朝右的置物空腔,所述置物空腔内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无源电子防伪标签、易碎纸层、感光变色油墨层和侧封边,所述无源电子防伪标签的上端面上固定设置有pe棉定位层,pe棉定位层的上表面上固定设置有磁铁定位层,所述标签基层的上端面上设置有一个开口朝上的置物凹槽,所述置物凹槽对准磁铁定位层的正上方位置设置有竖向通孔,所述置物凹槽内固定粘接有定位网层,所述定位网层的上表面上固定设置有感温变色油墨层;所述标签基层的左端面上一体设置有定位凸环,所述标签基层的下表面上固定设置有弹性夹片,所述弹性夹片与标签基层的下表面之间设置有一个开口朝右的定位夹槽。
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夹片由不锈钢材料或塑料材料制成,且弹性夹片的中部设置有向上弯曲的夹持部,弹性夹片的左端与标签基层的下表面左端一体设置或通过螺钉连接固定。
6.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感温变色油墨层的上表面与标签基层的上表面平齐,且所述标签基层的上表面上固定设置有透明防护层,所述透明防护层的下表面覆盖住感温变色油墨层的上表面。
7.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透明防护层为透明pet薄膜层或钢化玻璃膜层,且透明防护层的下表面与标签基层和感温变色油墨层的上表面粘接固定。
8.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侧封边的右端面与标签基层的右端面平齐;所述标签基层和侧封边均由不锈钢材料或塑料材料制成,且侧封边的边缘与置物空腔的内壁面粘接固定。
9.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标签基层的上表面局部位置设置有防伪图文激光雕刻层,所述标签基层的下表面对准无源电子防伪标签位置设置有若干个标签通孔。
10.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设置更加合理,无源电子防伪标签取出之前需要将无源电子防伪标签外的易碎纸层和变色防伪涂层破坏,易碎纸层和变色防伪涂层一旦损坏就无法复原,难以仿冒;且标签基层上还设置了感温变色油墨层
和防伪图文激光雕刻层,多种防伪方式组合结构构成多重防伪,方便消费者分辨产品真伪,增加仿冒难度,能够有效减少或避免防伪部被拆卸后二次使用,防伪性能好;
11.另外,磁铁定位层具有磁性,能够吸附现有的铁质产品,且通过弹性夹片能够将标签基层夹持在现有的产品上,使得本实用新型定磁油墨防伪标签定位可靠,不易弄丢,实用性好。
12.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图1中i部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5.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前”、“后”等,其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16.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新型定磁油墨防伪标签,包括标签基层1,所述标签基层1呈矩形结构,所述标签基层1内设置有一个开口朝右的置物空腔,所述置物空腔内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无源电子防伪标签2、易碎纸层3、感光变色油墨层4和侧封边5,所述无源电子防伪标签2的上端面上固定设置有pe棉定位层6,pe棉定位层6的上表面上固定设置有磁铁定位层7,所述标签基层1的上端面上设置有一个开口朝上的置物凹槽,所述置物凹槽对准磁铁定位层7的正上方位置设置有竖向通孔11,所述置物凹槽内固定粘接有定位网层8,所述定位网层8的上表面上固定设置有感温变色油墨层9;所述标签基层1的左端面上一体设置有定位凸环12,所述标签基层1的下表面上固定设置有弹性夹片13,所述弹性夹片13与标签基层1的下表面之间设置有一个开口朝右的定位夹槽。
17.作为优选的,所述pe棉定位层6的下表面与无源电子防伪标签2的上表面粘接固定,所述pe棉定位层6的上表面与磁铁定位层7的下表面粘接固定,所述无源电子防伪标签2为现有的rfid防伪电子标签,且无源电子防伪标签2的下表面与置物空腔的内底面粘接固定;所述易碎纸层3的结构与置物空腔的结构相匹配,且易碎纸层3边缘与置物空腔的内壁面粘接固定,所述感光变色油墨层4的左端面与易碎纸层3的右端面粘接固定。
18.为使本实用新型结构设置更加合理,作为优选的,本实施例所述弹性夹片13由不锈钢材料或塑料材料制成,且弹性夹片13的中部设置有向上弯曲的夹持部131,弹性夹片13的左端与标签基层1的下表面左端一体设置或通过螺钉连接固定。
19.所述感温变色油墨层9的上表面与标签基层1的上表面平齐,且所述标签基层1的上表面上固定设置有透明防护层10,所述透明防护层10的下表面覆盖住感温变色油墨层9的上表面。作为优选的,所述定位网层8由塑料材料制成或由不锈钢材料制成。
20.所述透明防护层10为透明pet薄膜层或钢化玻璃膜层,且透明防护层10的下表面
与标签基层1和感温变色油墨层9的上表面粘接固定。
21.所述侧封边5的右端面与标签基层1的右端面平齐;所述标签基层1和侧封边5均由不锈钢材料或塑料材料制成,且侧封边5的边缘与置物空腔的内壁面粘接固定。作为优选的,所述侧封边5的结构与置物空腔的结构相匹配。
22.所述标签基层1的上表面局部位置设置有防伪图文激光雕刻层14,所述标签基层1的下表面对准无源电子防伪标签位置设置有若干个标签通孔15。作为优选的,所述竖向通孔11和标签通孔15的数量设置1-6个。
23.实际应用时,无源电子防伪标签取出之前需要将无源电子防伪标签外的易碎纸层和变色防伪涂层破坏,易碎纸层和变色防伪涂层一旦损坏就无法复原,难以仿冒;且标签基层上还设置了感温变色油墨层和防伪图文激光雕刻层,多种防伪方式组合结构构成多重防伪,方便消费者分辨产品真伪,增加仿冒难度,能够有效减少或避免防伪部被拆卸后二次使用,防伪性能好;
24.另外,磁铁定位层具有磁性,能够吸附现有的铁质产品,且通过弹性夹片能够将标签基层夹持在现有的产品上,使得本实用新型定磁油墨防伪标签定位可靠,不易弄丢,实用性好。
25.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描述,只用于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本领域的技术工程师根据上述实用新型的内容对本实用新型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