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显示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13120发布日期:2022-09-23 20:01阅读:63来源:国知局
LED显示屏的制作方法
led显示屏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屏安装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led显示屏。


背景技术:

2.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显示屏的需求越来越高,其中led显示屏一直是市场中一种主流的显示屏,因此对于led显示屏的开发成为该领域专业人员研究的重点。
3.在现有技术中led显示屏一般包括显示面板、控制模组、箱体框架以及箱体后壳,安装时,首先需要将显示面板与控制模组配合安装,同时将显示面板安装在箱体框架上后,采用紧固件将箱体框架固定安装在箱体后壳上,从而完成整个led显示屏的安装流程,上述led显示屏安装流程的生产安装工序较为繁琐、安装效率低下,且箱体框架的设置变相增加了led显示屏的厚度,提升了led显示屏的重量,进而造成了led显示屏安装搬运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同时降低了显示屏厚度、实现当下对于显示屏的轻量化要求的led显示屏。
5.为了到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设计的led显示屏,包括显示屏支撑架,显示屏支撑架安装有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外围设有环绕其一周的装饰套,所述装饰套配合安装在显示屏支撑架四周外侧壁上。这样设置的作用在于将显示面板安装在显示屏支撑架的正面,同时通过显示屏支撑架外侧的装饰套定位显示面板安装位置,从而减少了显示屏安装工序、提升显示屏安装效率。
6.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的显示屏支撑架与装饰套均采用圆角矩形结构设置,所述装饰套中开设有用于卡套显示面板的窗口部,窗口部四周环绕式开设有多个定位扣,所述多个定位扣均布在装饰套四周的内侧壁上,显示屏支撑架四周外侧壁上均布有与定位扣数量位置相对应的定位开口。这样设置的作用在于通过窗口部四周的定位扣与显示屏支撑架四周的定位开口配合,从而将装饰套扣装在显示屏支撑架的外侧壁上,同时将显示面板固定卡套在窗口部内侧,增加了显示面板与显示屏支撑架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可靠性。
7.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的装饰套四周内侧壁上环绕式设有多个连接卡扣,连接卡扣位于每两个相邻设置的定位扣之间,且显示屏支撑架外侧壁上开设有多个与连接卡扣相对应的定位卡槽,所述定位卡槽所在平面高于定位开口所在平面。这样设置的作用在于通过设置在每两个相邻定位扣之间的连接卡扣与显示屏支撑架边沿开设的定位卡槽相配合,同时通过安装位置低于定位卡槽的定位开口与装饰套内的定位扣配合,防止装饰套在显示屏支撑架上滑动,从而将装饰套进一步扣装在显示屏支撑架的外侧壁上,增加了装饰套与显示屏支撑架连接的稳定性、可靠性。
8.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的装饰套四周的内侧壁上设有围绕窗口部一周的抵位部,所述抵位部位于窗口部的边沿,所述显示面板的正面与装饰套处于同一平面内,显示面板的背面通过围绕窗口部一周的抵位部定位安装在显示屏支撑架内,且显示面板的背面与
显示屏支撑架之间设有用于控制显示面板的集成电路板。这样设置的作用在于通过设置在窗口部边沿的抵位部与显示面板的背面配合,同时将显示面板的正面与装饰套设置在同一高度上,从而将显示面板固定卡装在窗口部内侧,保证显示面板不送动、不掉落,并降低了显示屏的整体厚度,实现了显示屏的轻量化。
9.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的显示屏支撑架的正面上开设有朝向显示屏支撑架背面延伸用于容置电子元件的第一开口部与第二开口部,所述第二开口部设置在第一开口部下方,第二开口部内设有显示屏按键安装件,显示屏按键安装件与第二开口部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显示屏按键安装件内并列排布有显示屏按键,且当显示面板显示屏支撑架配合安装时,显示屏按键的表面与显示面板中开设有的按键安装口配合。这样设置的作用在于通过显示屏支撑架中朝向显示屏支撑架背面延伸的第一开口部与第二开口部,同时分别将集成电路板背面的电子元件容置在第一开口部内、显示屏按键安装件安放在第二开口部内,从而保证显示屏按键与显示面板处在同一平面内,进一步降低了显示屏的整体厚度,实现了显示屏的轻量化。
10.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的显示屏按键安装件两端的外侧壁上开设有定位卡扣,所述定位卡扣与第二开口部两端内侧壁上设有的定位部配合。这样设置的作用在于通过显示屏按键安装件外侧壁上设置的定位卡扣与第二开口部内侧壁上的限位部配合,将显示屏按键安装件固定安装在第二开口部内,防止显示屏按键安装件在第二开口部内滑动,从而保证显示屏按键与显示面板始终处在同一平面内,实现高灵敏度的触点控制。
11.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的第二开口部下边沿并列排布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设置在第二开口部的内壁上,将第二开口部一端的加强筋设为第一加强筋,另一端设为第二加强筋,其中第一加强筋为二个相互平行设置的加强筋,前述两个相互平行设置的加强筋之间的间隙与显示屏按键安装件一端设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外延定位部相配合。这样设置的作用在于通过并列设置在第二开口部下边沿内侧壁上的加强筋,进一步增强显示屏按键安装件与第二开口部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可靠性,同时通过第一加强筋中间的间隙与显示屏按键安装件一端的外延定位部配合,从而确定显示屏按键安装件的安装方向,降低显示屏安装难度。
12.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led显示屏,通过显示屏支撑架中开设的定位卡槽以及定位开口与装饰套中设置的连接卡扣以及定位扣配合,将装饰套固定扣装在显示屏支撑架外侧壁上,保证了显示屏支撑架与装饰套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可靠性,所述装饰套内开设有窗口部,通过设置在窗口部边沿的抵位部与显示面板的背面配合,将显示面板的正面与装饰套设置在同一平面内,同时在显示屏支撑架中设置的第一开口部以及第二开口部内分别固定安放显示屏按键安装件以及集成电路板背面的电子元件,从而在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的同时,降低了显示屏厚度、实现当下对于显示屏的轻量化要求。
附图说明
13.图1是led显示屏的安装示意图。
14.图2是显示屏支撑架的轴测图。
15.图3是装饰套的轴测图。
16.图4是显示屏按键安装件的轴测图。
17.图5是显示面板的轴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实现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19.实施例1。
20.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描述的led显示屏,包括显示屏支撑架1,显示屏支撑架1安装有显示面板2,显示面板2外围设有环绕其一周的装饰套3,所述的显示屏支撑架1与装饰套3均采用圆角矩形结构设置,所述装饰套3中开设有用于卡套显示面板2的窗口部31,窗口部31四周环绕式开设有多个定位扣32,所述多个定位扣32均布在装饰套3四周的内侧壁上,显示屏支撑架1四周外侧壁上均布有与定位扣32数量位置相对应的定位开口33,且装饰套3通过定位扣32与定位开口33配合扣装在显示屏支撑架1四周外侧壁上。
21.所述的装饰套3四周内侧壁上环绕式设有多个连接卡扣34,连接卡扣34位于每两个相邻设置的定位扣32之间,所述显示屏支撑架1外侧壁上开设有多个与连接卡扣34相对应的定位卡槽35,所述定位卡槽35所在平面高于定位开口33所在平面,且装饰套3四周的内侧壁上还设置有围绕窗口部31一周的抵位部36,所述抵位部36设置在窗口部31的边沿;所述显示面板2的正面与装饰套3处于同一平面内,显示面板2的背面通过围绕窗口部31一周的抵位部36定位安装在显示屏支撑架1内,显示面板2的背面与显示屏支撑架1之间设有用于控制显示面板2的集成电路板。
22.如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所述的显示屏支撑架1的正面上开设有朝向显示屏支撑架1背面延伸用于容置电子元件的第一开口部12与第二开口部13,所述第二开口部13设置在第一开口部12下方,第二开口部13内设有显示屏按键安装件14,显示屏按键安装件14与第二开口部13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显示屏按键安装件14内并列排布有显示屏按键141;且当显示面板2显示屏支撑架1配合安装时,显示屏按键141的表面与显示面板2中开设有的按键安装口142配合,所述的显示屏按键安装件14两端的外侧壁上开设有定位卡扣143,所述定位卡扣143与第二开口部13两端内侧壁上设有的定位部144配合。
23.所述的第二开口部13下边沿并列排布有加强筋15,所述加强筋15设置在第二开口部13的内壁上,将第二开口部13一端的加强筋15设为第一加强筋151,另一端设为第二加强筋152,其中第一加强筋152为二个相互平行设置的加强筋15,前述两个相互平行设置的加强筋15之间的间隙与显示屏按键安装件14一端设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外延定位部145相配合。
24.如图1—图5所示,led显示屏的安装过程如下:
25.首先将装饰套3通过连接卡扣34以及定位扣32与显示屏支撑架1中定位开口33以及定位卡槽35配合,将装饰套3固定扣装在显示屏支撑架1的正面上;
26.通过装饰套3内部的窗口部31边沿设置的抵位部36与显示面板2配合,将显示面板2的背面安装在显示屏支撑架1的正面上,同时保证显示面板2的正面与装饰套3处在同一平面内;
27.同时在显示屏支撑架1正面开设的第一开口部12内部安放有集成电路板中的电子
元件,第一开口部12下方设置的第二开口部13内部安放有显示屏按键安装件14,并保证显示屏按键141的表面与显示面板2正面处在同一平面内。
28.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应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经些许变更或修饰作出属于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介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