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时计算几何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3920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区时计算几何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文化用品。适于学生学习使用,也适于出国人员使用。
市售的直尺或几何制图板可用于画直线或几何图形,但功能单一。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有一般直尺和几何制图板功能,又能计算区时的区时计算几何尺,方便学生学习和出国人员生活。
本实用新型主要由底尺(1)和滑尺(16)构成。底尺(1)上面的中部有纵贯尺长(不包括量角器部分)的燕尾槽(2),滑尺(16)在底尺(1)的燕尾槽(2)中可滑动。底尺(1)的上下坡边(3)、(10)至燕尾槽(2)的两边,有长度单位刻度线(4)(11)和表示长度和比例的数字(5)(12)以及表示1——24小时的时间刻度线(7)和时间数字(8);纵贯底尺(1)尺长有中央线(13)和几何图形导孔(14);底尺(1)的一端有直径等于尺宽的量角器(15)。能在底尺(1)燕尾槽(2)中来回滑动的滑尺(16),其横截面是个上底(17)窄下底宽的梯形(18),其厚度应等于底尺(1)燕尾槽(2)的深度;滑尺(16)上底(17)的上侧平面上有能表示各时区中央经线的时区刻度线(19)和时区番号(20);在各个时区番号(20)下面,有能够反映该时区法定标准时或理论区时的地名(21)。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一尺多用能很方便地根据已知时区或地名的任一时刻,迅速而准确地查出欲知地名或时区的时刻,又能代替直尺、比例尺、几何板、量角器、圆规作各种角度、直线、平行线以及多种平面的和立体的几何图形。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图1是本实用新型底尺(1)的主视图、俯视图及其沿A-A线、B-B线横向剖面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滑尺(16)的主视图和俯视图3是本实用新型配合滑动状态示意图及其沿C-C、D-D线横向剖面图;(按比例缩小)参照
图1、2、3,本实用新型的滑尺(16)在底尺(1)的燕尾槽(2)中可自由滑动。底尺(1)的燕尾槽(2)深0.4cm,上口宽2+0.01cm,下底宽2.6+0.01cm,纵贯于底尺(1)上面的中部(不包括量角器);底尺(1)的上侧坡边(3)上和下侧坡边(10)至燕尾槽(2)的下侧平面(9)上,都有以毫米为最小长度单位的刻度线(4)(11),并分别有表示厘米长度的长度数字“0、1……24”(5)和比例为1100、1200及1500的比例数字(12),燕尾槽(2)的上侧平面(6)上有48条间距均为0.5cm的时间刻度线(7)和表示时间的时间数字(8),时间数字(8)的排列次序自左至右分别为1、2……24、1、2……24;底尺(1)底面中部纵贯尺长有一中央线(13),以该中央线(13)为中轴,有三角形、椭园形、长方形、菱形、正方形、梯形、圆形等一系列中轴线对准中央线(13)或尺边厘米刻度线的几何图形导孔(14),其规格应小于或等于燕尾槽(2)上口的宽度;底尺(1)宽5cm,厚6+0.01cm;底尺(1)的一端有直径与尺宽(5cm)相等的量角器(15)。
能在底尺(1)燕尾槽(2)中来回滑动的滑尺(16),其横截面是个上底(17)为2-0.01cm宽、下底为2.6-0.01cm宽的梯形(18);滑尺(16)厚度等于底尺(1)上燕尾槽(2)的深度(0.4cm);滑尺(16)上底(17)的上侧平面上有间距相等的25条能表示24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刻度线(19),有时区番号(20),时区中央经线刻度线(19)的间距与底尺(1)燕尾槽(2)的上侧平面(6)上时间刻度线(7)的间距相等(均为0.5cm),时区番号(20)从滑尺(16)中部二分之一处的“0”开始,向左向右都是按“1、2……12”的次序排列;在各个时区番号(20)下边有能反映该时区法定标准时或理论区时的地名(21),如时区番号东“8”(东8区)下边标示“北京”。
上述底尺(1)上的时间刻度线(7)相交于燕尾槽上侧边缘,滑尺(16)上的时区中央经线刻度线(19)相交于滑尺(16)上底(17)上侧边缘,此两边缘在底尺(1)与滑尺(16)配合滑动状态下应该平行相接(22)。
本实用新型用材范围广泛,塑料、有机玻璃、钢、木材均可。
权利要求1.一种直尺形状、设有几何图形导孔、量角器及长度单位的区时计算几何尺,其特征在于本实用新型是由底尺(1)和能在底尺(1)的燕尾槽(2)中滑动的滑尺(16)构成,滑尺(16)和底尺(1)上分别有时区、地名和区时标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区时计算几何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尺(1)上面的中部有纵贯尺长(不包括量角器部分)的可供滑尺(16)来回滑动的燕尾槽(2),底尺(1)的上侧坡边(3)和下侧坡边(10)至燕尾槽(2)的下侧平面(9)上,有长度单位刻度线(4)、(11)和表示长度及比例的数字(5)、(12),在燕尾槽(2)的上侧平面(6)上有表示1——24小时的时间刻度线(7)和从左至右自1到24、复自1到24顺序排列的时间数字(8),纵贯底尺(1)尺长有中央线(13)和一系列中轴线对准中央线(13)或底尺(1)坡边(3)(10)厘米刻度线的几何图形导孔(14),底尺(1)的一端设有直径等于尺宽的量角器。
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区时计算几何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尺(16)的横截面是个上底(17)窄、下底宽的梯形(18),其体积微小于底尺(1)的燕尾槽(2),以便滑尺(16)在燕尾槽(2)中滑动,滑尺(16)的厚度应等于底尺(1)燕尾槽(2)的深度,滑尺(16)上底(17)的上侧平面上有能够表示各时区中央经线的刻度线(19)和时区番号(20),时区中央经线刻度线(19)的间距与底尺(1)燕尾槽(2)上侧平面(6)上时间刻度线(7)的间距相同,时区番号(20)从中间的“0”开始,向左向右都是按“1、2……12”次序排列,在各个时区番号(20)下面,有能够反映该时区法定标准时或理论区时的地名(21)。
4.根据权利要求1、2、3所述的区时计算几何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尺(1)上的时间刻度线(7)必须相交于燕尾槽(2)的一侧边缘,滑尺(16)上的时区中央经线刻度线(19)必须相交于滑尺(16)上底(17)的一侧边缘,此两边缘在底尺(1)与滑尺(16)配合滑动状态下应该平行相接(2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区时计算几何尺属于文化用品,由底尺和滑尺构成直尺形状、设有几何图形导孔,量角器及长度单位的区时计算几何尺。塑料、有机玻璃、钢、木材等均可作为材料。产品一尺多用能很方便地根据已知地名或时区的任一时刻,迅速而准确地查出欲知地名或时区的时刻,能代替直尺、比例尺、几何板、量角器,圆规作各种角度、直线、平行线以及多种平面的和立体的几何图形。为学生学习文、理各科知识,为出国人员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提供便利。
文档编号B43L13/00GK2064715SQ9020443
公开日1990年10月31日 申请日期1990年4月5日 优先权日1990年4月5日
发明者董昆仑, 王兰英 申请人:董昆仑, 王兰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