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的可再贴自粘性便条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0552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良的可再贴自粘性便条帖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良的可再贴自粘性便条帖结构,该便条帖结构允许其使用者很快地识别该便条帖的底边的同时,也允许其使用者轻易地并逐一地扯取该便条帖中的便条纸。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良的可再贴便条帖结构使得便条帖具有用以识别该便条帖的底边的定位标志,以便可轻易地并逐一地扯取该便条帖中的个别便条纸。
自粘性便条帖本身毫无稀奇,而可再贴的胶剂亦未曾缺乏其例。根据本人在美国专利商标局详细调查,至少有三项这种胶剂已获准美国专利。可是真正可用耐用的、可重复再贴的压敏胶剂于便条帖上,等到1975年11月25日才公开在获准的美国专利案第3,922,464号中。
美国3M公司在获此专利权后,将新便条帖产品投入市场,起先未曾广受欢迎。据一位纽约大文具商称,大约在七年前3M公司之该产品的销售才开始进入轨道。因此3M公司之老牌Post-it(中文注册商标为「利贴」)名满全球至今。杂牌的便条帖,无论是种类或品质,其势均微不足道。
诚然,一般的共识是,可再贴自粘性便条帖,正如其广告所称,「可贴于任何物体表面,一贴即牢,一撕即下。」但是,传统的便条帖也具有其特有使用上之缺点及不便之处。这是由于那种便条帖的每张便条纸都是素色,除非每纸张配备以某些装置、结构以显示该便条帖那一端边带有胶剂,否则使用者通常不但无法正确使用而且往往造成浪费。
上述不方便及缺陷可以普遍看得到。一般来讲,使用者先把该便条帖取来,放在文件上,在其头一张上写字,然后把那一张已写好的便条纸撕下而贴在文件上面。这样使用法属于自然,但由于写字者经常把该便条帖在文件上移来移去。经过此不自觉的移动程序之后,写字者常常在没有先仔细检查该便条帖无胶剂的底边的情况下,就顺手写起字来,在写完后,往往却发觉撕下来的那一张便条纸上的字的位置却是颠倒的。为了避免这种常有的小毛病,厂商特别制造出售一种适合的塑胶盒,以便把带有胶剂的端边保持定位在上面。其实,这种盒子亦毫无用处。第一,该盒子亦没有提供可识别便条纸底边与有胶剂的顶边的定位标志,从而如上面所述,还可能有人把字写在颠倒的便条纸上,因为没有人会一张一张地先撕下便条纸来用的。第二,即使那样做,亦往往可能发生一次把两张以上便条纸撕起来,结果又要把不用的那几张放回盒子里去,从而使该便条帖的各便条纸叠置得不整齐。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克服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新颖的改良的便条帖定位结构,本实用新型的便条贴具有用以识别其便条纸的底边的定位标志的同时,亦便于从其中逐一地撕取便条纸。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那件可广泛使用于便条帖的各种定位标志的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便条帖结构的第一实施例中,在可再贴自粘性便条帖的不带胶剂的底边上切割至少一个或两个对角线边切割部,被切割掉的角部其角度应由顶面便条纸起到底面便条纸逐渐向内倾斜。
按照本实施例便可取得如下两种效果,首先可让使用者一看就认出该便条帖的那一边带有胶剂。其次由于使用特别切割角部从而可让使用者更容易一张一张地撕用便条纸。
本实用新型的便条纸结构的第二实施例中,该便条帖的底面粘贴以衬背纸,该衬背纸在不带胶剂的便条帖的底边处有向外突伸的小段悬垂部,该突伸的悬垂部的宽度应小于或等于该便条帖的高度。
按照上述第二实施例让使用者一看就认出该便条帖之那一边带有胶。其次亦可便可达到让使用者从那一无胶剂的底边去撕用便条纸。
本实用新型的便条帖的优选的实施例中,各便条帖取矩形构形,但不仅限于那种构形,该便条帖尚可取其它各种构形。
此外,在顶边上用以可撕起地粘合各便条纸成便条帖的优先的胶剂为一种压敏粘合剂,但亦可用其它类型的粘合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以各种极简单的结构,达成随时随地真正妥善使用该便条帖的目的。
兹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2为
图1中的圆圈2所指部分的放大透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
参照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的透视图,本实用新型的便条帖10由多张便条纸以相互叠置且共同伸展的关系的装订而成。该便条帖的各便条纸具有顶边20、底边22和两侧边24与26。该便条帖在其顶边上具有可撕起地装订各便条纸或便条帖的胶粘装置14,还具有用以识别各便条纸上不带胶粘装置的底边的位置并用以便利地依次逐一地从装订好的便条帖中撕取便条纸的定位装置。
在该优选的实施例中,该定位装置包括在各便条纸16上的至少一个或两个对角线边切割部,该对角线边切割部由被切掉的角部限定,而该角部又由相交叉的至少两侧边24和26之一与底边22的两条线所限定。该定位装置除起着易识别便条帖的底边22的简易标志的作用外,还同时为从便条帖中逐一撕取便条纸提供更大的便利。

图1中所示,该便条帖的定位装置包括在便条帖两侧边处的两个相对的对角线边切割部12a和12b,该对角线边切割部由底边22及分别与底边22相交的两侧边24和26所限定。该对角线边切割部由便条帖的顶面便条纸起到底面便条纸其切割面相对于便条帖呈向内倾斜的角部,如图2所示。由于具有如上结构的对角线边切割部使使用者能从该便条帖上便利地撕取单张便条纸。
本实用新型不但可以取用两个对角线边切割部12a、12b,亦可只采用一个对角线边切割部,且该切割部可制成位于底边22的右侧或左侧,以供使用不同的手写字的使用者提供便利。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该便条帖取矩形构形,且用以装订或粘合便条纸成便条帖的胶合装置或粘合剂则使用一种压敏粘合剂。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构形,也不限于应用那种压敏粘合剂。其它的构形和适宜的粘合剂亦可用于本实用新型的便条帖中。
图3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或第二优选实施例。其中,定位装置为一种放置于便条帖的底部的衬背纸28,该衬背纸28也用压敏粘合剂粘贴于该便条帖的底面上。该衬背纸28有一伸出超越该便条帖的底边的一小段悬垂部30,从而使该悬垂部30起着对不带胶剂的便条纸的底边的一种识别或定位装置的作用。因此,该悬垂部30使使用者能轻易地识别何者为便条帖带胶剂的顶边。在优选的实施例中,该悬垂体之宽度(图3中双头前号所示)制成小于或等于该便条帖的厚度或高度。
在该第二实施例的便条帖制成后,通常需要用一种透明的薄膜材料进行包装。包装时则使该悬垂部向便条帖方向翻折,但翻折时应不留下折痕,以便在拆开包装薄膜时,该悬垂部能伸出以便提供定位标志的功能,从而使使用者毫无困难地识别便条帖的哪一边是带有胶剂(粘合剂)的。
图4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或第三优选实施例。其中,定位装置制成位于带有胶剂的便条帖的顶边向内中点处的贯穿微孔34。由于该贯穿微孔易于用肉眼观察,因此便条帖的该定位装置便可帮助使用者很快地识别便条帖应由那一便撕取便条纸即应依什么方向写字才不致发生颠倒字体的现象。为可靠起见亦在上述第三实施例的便条帖的背面以压敏粘合剂粘合一背衬纸。
以上三项实施例都可借用粘贴于该便条帖的背面采用不同材质或结构的衬背纸而帮助使用者轻易地识别便条帖的正面与反面,否则于使用后随用随放的情况下,不一定可以保证便条纸的书写面面向使用者,这点上该衬背纸是具有特别意义的。
虽然已就本发明的三个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叙述,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来说,可借助公开于本发明的说明书的内容与附加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技术特点的基础上,做出不偏离本发明的实质和精神范围的各种改型或改变,而这些改型或改变当属本发明所寻求的保护范畴。
权利要求1.一种便条帖,包含多张便条纸,各便条纸以相互叠置且共同伸展的关系装订而成该便条帖,该便条帖的各便条纸具有顶边、底边和两侧边,该便条帖还具有用以在所述便条帖的顶边上可撕起地装订各便条纸成便条帖的胶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便条帖还有用以识别各便条纸上不带胶粘装置的底边并用以便利地依次从已装订好的便条帖逐一撕取便条纸的定位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条帖,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撕起的胶合装置为一种压敏粘合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条帖,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条纸具有矩形构形,在叠置成便条帖后,在其无胶合装置底边的两端分别形成具有一对角线边切割部的定位装置,该切割部由底边和与底边交叉的两侧边所限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条帖,其特征在于各便条纸上的所述对角线边切割部在将便条纸叠成便条帖时,也彼此一个叠置于另一个之上形成的定位装置,由便条帖顶面的便条纸起至底面的便条纸止,该叠置的对角线边切割部形成的切割面相对于该便条帖形成一个向内倾斜的角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条帖,其特征在于该定位装置仅设置于该便条帖的底边的左侧端或右侧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条帖,其特征在于该定位装置为粘帖于便条帖底面的衬背纸,该衬背纸具有一个伸出超越该便条帖底边的一小段悬垂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条帖,其特征在于该悬垂部的宽度小于或等于该便条帖的厚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条帖,其特征在于用以粘贴作为定位装置的衬背纸到该便条帖底面的胶合剂为压敏粘合剂。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条帖,其特征在于其中便条帖的定位装置制成每一便条纸上可易于用肉眼观察到的贯穿微孔。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便条帖,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贯穿微孔位于便条帖带有胶剂的顶边向内的中点位置处。
专利摘要可再贴自粘性便条帖,由多张矩形便条纸叠置而成,便条帖具顶边、底边及两侧边。在顶边处用胶合装置将各便条纸装订成便条帖。于无胶合装置的底边两端削成对角线边切割部。切割部将便条帖的顶面便条纸向底面便条纸切割成呈向内倾斜的角部,而构成便条帖的定位装置,便于识别何者为不带胶剂底边,也便于逐一撕取便条纸。亦可用衬背纸制成定位装置,衬背纸具有伸出超越便条帖底边的一小段悬垂部,或用位于便条帖带有胶剂的顶边向内中点处的微孔作定位装置。
文档编号B42D5/00GK2143555SQ9223307
公开日1993年10月13日 申请日期1992年9月10日 优先权日1991年10月10日
发明者苏炳曜 申请人:苏炳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