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6560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组合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带有铅笔、元珠笔、答题卡填涂笔、直尺、园规、橡皮、使用方便的一种用于考试答题的组合笔,也可以用于一般的书写和作图及一些光电阅读的条码的填涂。
现在各类招生考试,按规定可带钢笔、元珠笔、铅笔、直尺、园规、橡皮、答题卡填涂漏板等文具,有些考生为了备用,常带几支笔,而这些文具都是零散的,携带不便,带易漏而影响考试,考试中采用了标准化试题,考生一般都是用2B铅笔来填涂答题卡,这样速度慢,较难符合规范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元珠笔,铅笔、答题卡填涂笔、直尺、园规、橡皮等于一体。使用方便的考试用组合笔,也可以用于一般的书写和作图及一些光电阅读的条码的填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结构来实现的它包括元芯、活动铅笔、答题卡填涂笔、直尺、园规、橡皮及笔杆等,其特征在于笔杆的前半腔呈三角形分布的两根元芯和活动铅笔机芯设置在笔芯座上,笔芯座通过丝扣和压紧螺母和笔杆相连,塞有元芯塞的元芯穿过固定在笔芯座支架上的元芯回位弹簧,插至笔芯座的元芯出口上方,元芯拨块的侧面,设置一铅笔释放爪,在笔杆与笔芯座的外表面相邻处,沿笔杆纵向开一条对位小槽,小槽的延长线经过直尺的联接螺丝,带园规脚的直尺用螺丝固定,笔杆的后半腔为答题卡填涂笔,它由方铅芯、铅芯套、劈尖滑块等组成,其中方铅芯的宽度与答题卡上填涂方框等宽,铅芯套与劈尖滑块通过劈尖拉簧连接,铅芯套恰能在笔杆上端的纵向扁槽中滑动,并通过连杆和轴与笔杆相联,两根连杆是等长的,轴分布成平行四边形,笔杆和铅芯套间设有回扫拉簧,“∏”形定位框通过燕尾形导向杆纵向插入笔杆,可伸缩,其下端与定位框拉簧相连,燕尾形导向杆中纵向开有燕尾槽,橡皮做成燕尾形杆插在槽中。活动铅笔芯存放铅芯的空腔,其截面为扇形,园心处为一小园弧。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携带方便、使用方便,不会因为漏带某样文具而影响考试,答题卡填涂笔极大地加快了考生考试时的填涂速度,并且规范,有助于规范化计算机处理。


图1为组合笔的主视图;图2为
图1的A-A剖视图;图3为
图1的B-B剖视图;图4为
图1的C向视图;图5为图2的D-D剖视图和直尺的形状图。
图中1、笔杆2、压紧螺母3、笔芯座4、活动铅笔机芯5、6、元芯7、笔芯座支架8、9、元芯回位弹簧10、11、元芯塞12、铅芯释放爪15、16、拨块13、拨块滑槽14、拨块定位缺17、直尺联接螺丝18、定位框弹簧19、方铅芯22、劈尖滑块21、劈尖拉簧20、铅芯套23、24、连杆25、26、27、28、轴29、回扫拉簧30、燕尾导向杆31、∏形定位框32、橡皮33、对位小槽34、直尺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本实用新型由一般的活动铅笔机芯(4)与拨动式双芯元珠笔机芯(5、6)、笔芯座(3)、笔杆(1)、压紧螺母(2)组成书写部分的铅笔和园珠笔,它也是园规的一脚,其中拨动式双芯元珠笔机芯的元芯塞(10、11)与拨块(15、16)是分离的,(原拨动式双芯元珠机芯中,元芯塞与拨块连成一体),塞有元芯塞(10、11)的元芯(5、6),穿过固定在笔芯座支架(7)上的元芯回位弹簧(8、9),插至笔芯座(3)的元芯出口上方,活动铅笔机芯(4)通过丝扣与笔芯座(3)联接,两根元芯(5、6)和活动铅笔芯(4)在笔芯座(3)上横向成三角形分布,元芯(5、6)和铅芯(4)可随笔芯座(3)旋转,笔芯座(3)通过丝扣与压紧螺母(2)和笔杆(1)相连,在笔杆(1)与笔芯座(3)的外表面相邻处,沿笔杆(1)纵开向一条对位小槽(33),小槽(33)的延长线经过直尺(34)的联接螺丝(17),小槽(33)的作用一、笔杆(1)与笔芯座(3)联接时,作为笔杆(1)内的元芯塞(10、11)与相应的拨块(15、16)正对的标记,即笔芯(3)上的小槽与笔杆上的小槽正对时,说明笔杆内的元芯塞与相应的拨块对好了,再由压紧螺母(2)顺时针旋转压紧笔芯座(3),二、笔芯座(3)上的小槽也是直尺(34)上的针尖藏处,活动铅笔机芯(4)存放铅芯的空腔,其截面原为园形,现改为扇形,园心处为一小园弧,铅芯在该处时,正对铅芯出口,使一根铅芯用完后,另一根铅芯更易接出来,在元芯拨块(15)侧面,设了一个铅芯释放爪(12),当拨块(15)推出元芯并定位时,铅芯释放爪(12)刚与活动铅笔机芯(4)的上端接触,再推拨块(15),铅芯释放爪(12)挤压活动铅笔机芯(4)的上端,将铅芯释放出来,松开拨块(15),铅芯被锁住,带针尖的毫米刻度尺,即是直尺(34),又是园规的另一脚,如图5所示,尺上开有一条槽和一个缺口,通过螺丝(17)与笔杆(1)相联,不用直尺(34)时,将尺向上推,针尖刚好藏入笔芯座(3)上的对位小槽(34)中,做园规用时,将尺(34)抽下,针尖刚与笔尖对齐,张开适当的角度即可做园规用,做直尺用时,将尺(34)从缺口中取出即可,答题卡填涂笔是由方铅芯(19)、铅芯套(20)、劈尖滑块(22)、劈尖拉簧(21)、连杆(23、24),转轴(25、26、27、28)、回扫拉簧(29)、∏形定位框(31)、定位框弹簧(18)等组成,其中方芯芯(19)的宽度与答题卡上填涂的方框等宽,铅芯套(20)与劈尖滑块(22)通过劈尖拉簧(21)连接,使劈尖滑块(22)将方铅芯(19)挤紧在铅芯套(20)中,铅芯套(20)恰能在笔杆(1)上端的纵向扁槽中滑动,并通过连杆(23、24)和轴(25、26、27、28)与笔杆(1)相联,两根连杆(23、24)是等长的,四个轴(25、26、27、28)分布成平行四边形,笔杆(1)与铅芯套(20)间设有回扫拉簧(29),它既可使铅芯(19)回扫填涂、又可调节方铅芯(19)与纸的压力,∏形定位框(31)通过燕尾形导向杆(30)纵向插入笔杆(1),可伸缩,其下端与定位框弹簧(18)相连,燕尾形导向杆(30)中纵向开有一燕尾槽,橡皮(32)做成燕尾形插在槽中。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如下操作(一)组合笔使用元珠笔书写时沿拨块滑槽(13)推下拨块(15)或(16)至拨块定位缺(14),可把元芯(5)或(6)推出即可用元珠笔书写,考试时两根元芯都装兰色的以备用,平常使用可装一根兰色一根红色。
(二)、使用铅笔书写,推下拨块(15),直至铅芯释放爪(12)齐压活动铅笔机芯(4)的顶端,将铅芯送出,再松开拨块(15)使铅芯锁住即可使用。
(三)作园规用,先把铅芯(或元芯)推出,再扭松直尺连接螺母(17)将直尺(34)抽下,使针尖与笔尖对齐,张开适当的角度,扭紧连接螺丝(17),即可作园规用。
(四)、作直尺用,将直尺(34)从缺口中取出。
(五)、橡皮使用,把燕尾形橡皮(32)推出一些,用后再缩回。
(六)、填涂答题卡,使∏形定位框(31)朝下,对准答题卡上填涂方框的相应三边,此时方铅芯(19)对准填涂方框的右端,手握笔杆(1)用力压下,首先∏形定位框(31)与纸挤压,导向杆(3)缩进,当方铅芯(19)触及纸时,继续下压,∏形定位框(31)继续收缩,而方铅芯(19)与纸挤压,使连杆(23、24)转动,推动方铅芯(19)扫至方框的左端,此时∏形定位框(31)的左端挡住方铅芯(19),(用力不要过大),提起笔杆(1)回扫拉簧(29)作用使方铅芯(19)回扫,这样方铅芯(19)就完成了一次往复的填涂。
权利要求1.一种组合笔,它包括元芯、活动铅笔、答题卡填涂笔、直尺、园规、橡皮及笔杆等,其特征在于笔杆(1)的前半腔呈三角形分布的两根元芯(5、6)和活动铅笔芯(4)设置在笔机芯座(3)上,笔芯座(3)通过丝扣和压紧螺母(2)和笔杆(1)相连,塞有元芯塞(10、11)的元芯(5、6)穿过固定在笔芯座支架(7)上的元芯回位弹簧(8、9),插至笔芯座(3)的元芯出口上方,元芯拨块(15)的侧面,设置一铅笔释放爪(12),在笔杆(1)与笔芯座(3)的外表面相邻处,沿笔杆(1)纵向开一条对位小槽(33),小槽(33)的延长线经过直尺的联接螺丝(17),带园规脚的直尺(34)用螺丝(17)固定,笔杆(1)的后半腔为答题卡填涂笔,它由方铅芯(19)、铅芯套(20)、劈尖滑块(22)等组成,其中方铅芯(19)的宽度与答题卡上填涂方框等宽,铅芯套(20)与劈尖滑块(22)通过劈尖拉簧(21)连接,铅芯套(20)恰能在笔杆(1)上端的纵向扁槽中滑动,并通过连杆(23、24)和轴(25、26、27、28)与笔杆(1)相联,两根连杆(23、24)是等长的,轴(25、26、27、28)分布成平行四边形,笔杆(1)和铅芯套(20)间设有回扫拉簧(29),“∏”形定位框(31)通过燕尾形导向杆(30)纵向插入笔杆(1),可伸缩,其下端与定位框拉簧(18)相连,燕尾形导向杆(30)中纵向开有燕尾槽,橡皮(32)做成燕尾形插在槽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组合笔,其特征在于活动铅笔芯(4)存放铅芯的空腔,其截面为扇形,园心处为一小园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书写工具即组合笔。它集元珠笔、铅笔、答题卡填涂笔、直尺、圆规、橡皮等多种功能于一体,还可以用于一般的书写和作图及一些光电阅读条码的填涂,本实用新型携带、使用方便,不会因为漏带某种文具而影响考试,答题卡填涂笔极大地加快考生考试时的填涂速度,并且规范,有助于规范化计算机处理。
文档编号B43K27/00GK2179265SQ9420326
公开日1994年10月12日 申请日期1994年1月31日 优先权日1994年1月31日
发明者刘凌云 申请人:刘凌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