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核孔滤膜制作防伪标记和商标以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639737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核孔滤膜制作防伪标记和商标以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核孔滤膜制作防伪标记和商标及其制法,属于防伪标记的技术领域。
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促使市场上不断出现伪劣假冒产品,既影响消费者利益,也扰乱了市场商品经济的正常发展。目前主要依靠商标,包装材料来维护商品信誉,开始采用各种防伪标记来识别产品的真伪性,也有使用一次性的包装材料(例如一次件使用的酒瓶),使别人难以仿造,也有的使用全息荧光防伪膜防伪的,尽管这样,假冒伪劣产品还是不断出现,因此必须有难以仿制的防伪标记,才能抑止伪劣产品的流通。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用核孔滤膜制作防伪标记或商标,它可以克服上述的缺点。在塑料薄膜或金属薄膜上刻成镂空图案,并与利用由核径迹技术制成的核孔滤膜粘合在一起,使大部分滤孔均被堵死,只保留与镂空部分相通的滤孔,这样就可用作防伪标记。这种方法制法简单,防伪作用较强,不易仿制。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核孔滤膜制作防伪标记或商标的工艺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核孔滤膜制作防伪标记和商标,其特征在于使用具有孔密度为105-108个孔/cm2,孔径为0.2μm-15μm的核孔滤膜,与刻有文字数字图案的镂空薄膜相粘合或热合,形成一防伪标记。
一种用核孔滤膜制作的防伪标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防伪标记的制造方法分为三个步骤(1)制取核孔滤膜重离子束流通过聚酯薄膜或聚碳酸酯薄膜形成核径迹,再经过化学蚀刻处理形成核孔滤膜,其孔密度为105-108个孔/cm2,孔径为0.2μm-15μm;(2)印制图案在塑料薄膜、金属薄膜等薄型材料上,雕出所需文字数字图案的镂空薄膜(3)粘合成型将核孔滤膜与镂空图案的薄膜热合或胶粘合在一起,与镂空图案相通的滤孔就形成防伪标记或商标;也可以采用印刷方法把文字图案以外的滤孔全都堵死,这样也就形成表示文字图案的防伪标记或商标。


图1核孔滤膜的制作流程图;图2核孔滤膜的示意图;图3镂空图案示意图;图4防伪标记的示意图。
兹结合附图对核孔滤膜制作防伪标记或商标以及其制造方法详细叙述由图1,重离子束流或裂变碎片(1)穿过一定厚度的薄片材料(2)(如聚酯薄膜,聚碳酸酯薄膜、云母片),在材料中形成核径迹,再经过化学蚀刻处理(3)形成如图2所示的核孔滤膜(4)。
由图2,按图1所示的工序得到的核孔滤膜(4)具有一定的孔密度,105-108个孔/cm2,孔径较小,约为0.2μm-15μm,孔的形状可以是柱状孔或锥状孔。
由图3,采用物理方法,对核孔滤膜进行处理,将原本均匀分布的微孔处理成特殊图形或文字的材料,用作防伪标记或商标。由于核孔滤膜微孔的直孔特性,使该标记或商标具有可以由使用人直接通过简单作色方法,就可以加以识别的特点。
在一定的薄型材料(例如塑料薄膜、金属薄膜等薄型材料)上刻出所需要的镂空图案,该图案可以由字、数字、图形组成,然后通过热合或用胶粘合方法,把该图案与核孔滤膜粘合在一起,这时滤孔的大部分均被堵死,只保留镂空图案部分滤孔(如图4所示),于是就制成了防伪标记或商标,也可以采用印刷方式把文字图案以外的滤孔全部堵死的方法制作防伪标识或商标。
与现有技术相比,用核孔滤膜制作防伪标记和商标具有下列优点1、防伪性能较佳,不易仿制、伪造;2、滤孔较细,使文字图案较真;3、工艺简单。
权利要求
1.一种用核孔滤膜制作防伪标记和商标,其特征在于使用具有孔密度为105-108个孔/cm2,孔径为0.2μm-15μm的核孔滤膜,与刻有文字数字图案的镂空薄膜相粘合或热合,形成一防伪标记。
2.一种用核孔滤膜制作的防伪标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防伪标记的制造方法分为三个步骤(1)制取核孔滤膜重离子束流通过聚酯薄膜或聚碳酸酯薄膜形成核径迹,再经过化学蚀刻处理形成核孔滤膜,其孔密度为105-108个孔/cm2,孔径为0.2μm-15μm;(2)印制图案在塑料薄膜、金属薄膜等薄型材料上,雕出所需文字数字图案的镂空薄膜(3)粘合成型将核孔滤膜与镂空图案的薄膜热合或胶粘合在一起,与镂空图案相通的滤孔就形成防伪标记或商标;也可以采用印刷方法把文字图案以外的滤孔全都堵死,这样也就形成表示文字图案的防伪标记或商标。
全文摘要
一种用核孔滤膜制作防伪标记和商标及其制造方法,利用重离子束穿过塑料薄膜,制成核孔滤膜,孔密度为10
文档编号G09F3/02GK1175047SQ9610953
公开日1998年3月4日 申请日期1996年8月26日 优先权日1996年8月26日
发明者罗勇, 马铁军 申请人:罗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