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升力实验器的机翼支撑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289003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飞机升力实验器的机翼支撑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说明】飞机升力实验器的机翼支撑装置
[0001]
技术领域
[0002]本发明涉及一种物理教学用具,特别是飞机升力实验器的机翼支撑装置。
[0003]
【背景技术】
[0004]如图1所示,现有飞机升力演示器的机翼4均由泡沫块制作而成,机翼4上开孔或开有尾部槽,以分别插接前立杆6和后立杆5,并在两根立杆5和6限制下只能上下移动,前立杆6的下方套接有弹簧3,弹簧3起到将机翼4的头部斜向上抬起的作用,以在风机I吹出的风力作用下,机翼4能向上移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有以下问题:
一是科学性不强:弹簧3将机翼4的头部斜向上抬起,机翼4在风力作用下向上移动的实验效果很显著,但不能说明升力是由伯努利原理引起,而是风对斜面的压力在竖直方向的分力引起的。
[0005]二是机翼4非常容易损坏:因为弹簧3与机翼4之间的接触面积很小,弹簧3经常卡在机翼4的开孔中,增大机翼4的重力,导致机翼4在流动的空气中不能上升。弹簧3在机翼4的开孔中卡过一次之后,会破坏接触处的泡沫,导致机翼4报废。而手工制作一个新机翼又是非常非常麻烦的事,因为泡沫容易破碎。
[0006]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飞机升力实验器的机翼支撑装置。
[0008]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飞机升力实验器的机翼支撑装置,包括飞机机翼模型,所述机翼模型呈上凸下平的形状,所述机翼模型上开有两个上下贯穿的通孔,或者述机翼模型上开有一个上下贯穿的通孔、一个尾部槽,以容纳两根竖直的立杆,两根立杆限制所述机翼模型只能上下移动,其特征是:所述机翼模型放置在下方的支撑片上,所述支撑片与两根立杆的下侧部位固定相连。
[000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舍弃原来会对机翼模型造成损坏的细窄弹簧,改用面积较大的支撑片,保护了易损的泡沫制作的机翼模型,使用寿命显著提高。还避免了细窄弹簧卡在机翼模型孔洞中增大重力的现象,提高了实验成功率。
[0010]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现有机翼模型的支撑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I风机,2底座,3弹簧,4机翼模型,5后立杆,6前立杆,7支撑片。
[0012]
【具体实施方式】
[0013]如图2所示,机翼模型4呈上凸下平的形状,机翼模型4的前端开有一个上下贯穿的通孔、尾部开有尾部槽,以分别容纳两根竖直的前立杆6和后立杆5,两根立杆限制机翼模型4只能沿杆上下移动。机翼模型4放置在下方的支撑片7上,支撑片7与前立杆6和后立杆5的下侧部位固定相连。
【主权项】
1.一种飞机升力实验器的机翼支撑装置,包括飞机机翼模型,所述机翼模型呈上凸下平的形状,所述机翼模型上开有两个上下贯穿的通孔,或者述机翼模型上开有一个上下贯穿的通孔、一个尾部槽,以容纳两根竖直的立杆,两根立杆限制所述机翼模型只能上下移动,其特征是:所述机翼模型放置在下方的支撑片上,所述支撑片与两根立杆的下侧部位固定相连。
【专利摘要】一种飞机升力实验器的机翼支撑装置,包括飞机机翼模型,所述机翼模型呈上凸下平的形状,所述机翼模型上开有两个上下贯穿的通孔,或者述机翼模型上开有一个上下贯穿的通孔、一个尾部槽,以容纳两根竖直的立杆,两根立杆限制所述机翼模型只能上下移动,其特征是:所述机翼模型放置在下方的支撑片上,所述支撑片与两根立杆的下侧部位固定相连。有益效果是:舍弃原来会对机翼模型造成损坏的细窄弹簧,改用面积较大的支撑片,保护了易损的泡沫制作的机翼模型,使用寿命显著提高。还避免了细窄弹簧卡在机翼模型孔洞中增大重力的现象,提高了实验成功率。
【IPC分类】G09B23/12
【公开号】CN105006190
【申请号】CN201410157181
【发明人】胡力文
【申请人】胡力文
【公开日】2015年10月28日
【申请日】2014年4月2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