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限速限宽门测试用系统及方法

文档序号:9709356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一种限速限宽门测试用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交通管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限速限宽门测试用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0002]限宽限速门考试科目要求,在进入科目时车速不得低于20公里每小时,车体在行驶过程中依次通过三个限宽门,如果碰擦杆一次扣20分或者不按照科目设置得路线行驶,则该考试科目为不合格。现有的用于限宽限速门考试科目的装置的吊杆通常采用霍尔杆,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对车辆和吊杆造成较大损伤,以至于无法继续进行考试,另外由于霍尔杆是依靠弹簧归位,当车辆高速撞击霍尔杆时,由于弹簧拉力很容易同时造成杆和车辆的损伤。
[0003]传统的行驶路线采集信号是在限速限宽门的门里面,这种信号难于设置,而且其一旦不被触发,容易产生误判,导致不合格误判率很高。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难题,提供一种限速限宽门测试用系统及方法,能够准确得实现该考试科目得评判。
[0005]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种限速限宽门测试用系统,包括压感电缆和单臂架,所述压感电缆包括设置在地面的相互平行的三组压感电缆,分别为第一压感电缆、第二压感电缆和第三压感电缆;所述第二压感电缆位于第一压感电缆和第三压感电缆之间;第一压感电缆、第二压感电缆和第三压感电缆的左端所在直线为左边线,右端所在直线为右边线;
[0007]在所述第一压感电缆的右段的正上方设有与之平行的第一单臂架,在第二压感电缆的左段的正上方设有与之平行的第二单臂架,在所述第三压感电缆的右段的正上方设有与之平行的第三单臂架;
[0008]在所述第一单臂架、第二单臂架和第三单臂架上均设有两根吊杆,两根吊杆均与单臂架垂直。
[0009]所述第一压感电缆和第二压感电缆之间的垂直距离、所述第二压感电缆和第三压感电缆之间的垂直距离均为考试车辆的车体的3倍长。
[0010]位于同一个单臂架上的两根吊杆之间的垂直距离为考试车辆的车体的宽度+60厘米。
[0011]所述吊杆包括弹簧、水银震动传感器、杆体、拉拽链、连接帽和强磁铁;
[0012]所述弹簧的上端通过螺栓固定在支架上横臂上,其下端连接有套管,套管的下端连接杆体;所述拉拽链的上端与杆体的下端连接,其下端与连接帽连接;
[0013]所述强磁铁安装在地面上;
[0014]在所述套管里面放置所述水银震动传感器,线缆从弹簧内部连接到套管里面的水银传感器上。
[0015]所述杆体采用中空铝塑管。
[0016]所述拉拽链和杆体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0017]所述拉拽链为链状结构,采用不锈钢或镀锌铸铁制成;
[0018]所述连接帽为铸铁连接帽,其直径为12-15mm,高度为10-15mm。
[0019]所述水银震动传感器与水平面的角度为45-60度。
[0020]所述强磁铁的直径为15-20mm。
[0021]利用所述限速限宽门测试用系统实现的限速限宽门测试方法包括:
[0022](1)信号检验:在考试开始之前检测场地信号,场地内的开关量信号均为高电平有效,转换成数字信号后均为二进制位的1有效,低电平为常态;
[0023](2)考试车辆进入限速限宽门测试用系统,安装在考试车顶端的读卡器读取到设置在科目起始点附近的有源RFID信号,表示考试开始;行驶车辆进入科目的距离计数器清零,并从读卡点记录行驶距离;
[0024](3)考试车辆按照规定行驶路线和不低于20公里/小时车速通过该限速限宽门测试用系统,如果行驶距离未达到驶出该限速限宽门测试用系统的距离且有碰撞吊杆的信号,则扣除相应分数,连续碰撞吊杆则考试不合格;如果考试车辆行驶距离在未达到驶出该限速限宽门测试用系统的距离,且有压感电缆的信号传入,则判定该不合格;
[0025](4)如果考试车辆的速度低于20公里/小时,则按照降速扣除相分数,如果考试学员借助倒车完成考试也要扣除分数;
[0026](5)考试车辆行驶距离超过驶出该限速限宽门测试用系统的距离,则判定为合格。
[0027]所述步骤(1)中,如果在考试开始之前有高电平传入则表示有错误信号发生,立即进行排查,以免造成误判。
[00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采用水银震动传感器,不靠弹簧归位,因此在撞击时很容易被弹开,而且在风力较小时,由于水银震动传感器可调,不会产生误发的信号。本发明采用在限宽限速门的门外,信号易于设置,而且即使产生误判,也是导致合格误判。
【附图说明】
[0029]图1本发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3°]图2本发明系统中的吊杆的结构不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32]限宽门设计,每组限宽门由一组单臂架和两组吊杆构成,限宽门科目设置和吊杆的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
[0033]图中1为单臂吊架之间的间隔距离,其为3倍车长,2表示单臂吊架上安装的吊杆,3表示单臂吊架,4表示压感电缆。(图1中两个吊杆之间的距离是车宽+60CM,一个吊杆一定在边线位置,也就是说限速限宽门的一个吊杆是压在线上的,两组吊杆之间是三倍车长。)
[0034]如图2所示,吊杆包括弹簧21(弹簧上端通过螺栓固定在支架上横臂上,下端接套管,套管的下端连接杆体23,套管里面放置水银传感器,线缆从弹簧内部连接到套管里面的水银传感器上。)、水银震动传感器22、杆体23、拉拽链24为链状结构,采用不锈材质,例如不锈钢材质,也可以使用镀锌铸铁),铸铁连接帽25和强磁铁26。杆体23的材质为中空铝塑管,有较好的重塑性。弹簧的作用在于碰撞之后的减震,以及在碰撞过后得复位。导线从弹簧中心穿过,连接到弹簧和杆体之间的水银震动传感器上。水银震动传感器的放置角度将决定吊杆儿信号的灵敏度,传感器连接构件进行了防水和角度调节设计,在安装时可配合杆体下端的金属拉拽链一起调节(拉拽链和杆体之间是螺丝口连接,调解螺丝口的松紧程度可以调解拉拽链的高度和拉伸程度),直至达到实际考场环境的考试要求。经验上与考试车辆行驶方向上与水平地面夹角45?60度效果最好(即水银震动传感器与水平面成45-60度),本参数不考虑大风及其他天气因素造成得特殊影响。杆体的另一端连接拉拽链,拉拽链底端有一直径15mm,高10mm铸铁圆柱(一般米用直径12-15mm,高10-15mm即可),地面上与吊杆自然下垂位置嵌入直径20mm的强磁铁(直径在15-20mm即可,1500高斯),非碰撞环境下,铸铁连接帽被强磁铁吸附住,拉拽链成紧绷状态。
[0035]此设计得特点在于:1、限速限宽门科目限定的是速度下限,在所有场地道路驾驶中该科目的车速与百米加减档科目都属于速度较高得科目,在考试中杆儿体的碰撞频率高,且相较倒车入库,定位停车等科目的撞击力量大,如果不采用弹簧和拉拽链方式,只是单纯的吊杆方式页容易造成杆体的变形甚至损毁。2、可通过调节弹簧连接螺丝和拉拽链儿长度调节杆体的拉拽力度,以免由于风力或其他天气因素造成得误判。3、水银震动传感器的灵敏度可以通过其放置的倾斜角度以及和车辆撞击方向所成夹角进行调节。该角度受考试车辆大小、天气因素等因素得影响,需要在考场环境下现场调节。
[0036]二、防止违规路线行驶的设计
[0037]该考试科目要求车辆在通过该科目时依次通过三个限速限宽门,如果未按照规定路线行驶则该科目考试视为不合格,为了防止车辆在进入科目后从限宽门外行驶通过,本科目与限宽门成一条直线的位置上设置压感电缆传感器装置(图1中4虚线表示压感电缆设置的位置)。压感电缆传感器装置由压感电缆和压感电缆信号放大器构成。压感电缆在受到挤压后产生微小的电流,经过压感电缆信号放大器(放大器设置在压感电缆靠近道路一侧的一端,确切说是连接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