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自救互救系统及其应急响应方法

文档序号:10553865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自救互救系统及其应急响应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基于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自救互救系统,其特征是包括急救员终端模块、用户终端模块、急诊医生终端模块、120急救平台和云管理平台;所述用户终端模块通过互联网分别与急救员终端模块、120急救平台和云管理平台连接,急救员终端模块通过互联网分别与用户终端模块、急诊医生终端模块、120急救平台和云管理平台连接。本发明解决了目前急救培训人才贫乏和资源浪费的问题,我们相信通过此平台的搭建,急救员平时演练的机会增加,自发组织的培训及复习巩固的训练也会大大增加。
【专利说明】
一种基于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自救互救系统及其应急响应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急救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自救互救系统及其应急响应方法。
【背景技术】
[0002]院前急救也称院外急救,是指在家庭、工厂、街道以及交通事故出事点对患者实施的初步救护。在现场每推迟I分钟抢救,病人的病死率就上升3%,每拖延I分钟就会使抢救成功率降低10%。不论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心跳呼吸骤停都是危及人类生命的急症之一,70%_80%发生在家庭、街道和公共场所中,因心跳呼吸骤停而猝死的人数约为54.4万/年。心肺复苏(CPR)是对心跳呼吸骤停病人人工建立和恢复心跳、呼吸功能。在我国,心跳呼吸骤停的急救成功率不到1%,而且接受过CPR培训的公众也只占9%左右。但在瑞典、美国等发达国家,心肺复苏急救普及率却高达30%。
[0003]王一镗教授经常教育、嘱托我们:“为提高急救质量做再多的准备,都是值得投入和探索的,因为生命远高于一切”。
[0004]目前我国也开始重视对社会公众进行CPR的培训,如红十字会和急救中心对警察、保安、消防员等进行的CPR培训;医学院校及医院对医务工作者进行的CPR培训;最近几年兴起的白金十分钟科普宣传活动等对社会大众进行的CPR培训。
[0005]但仍然存在以下不足:以江苏为例,每年省红十字会对社会大众进行的CPR培训,为给人民群众组织CPR培训,以及对创伤、止血、包扎、固定等自救互救技能的培训,会花费大量财力和物力,但是培训结束后,绝大多数人都没有在生活中进行实际操作演练,技能也没有得到巩固,久而久之就对CPR等急救技能生疏或者遗忘。目前受众人数仅在江苏就有约1000万,其中获得官方颁发急救证书具有急救资格的约有100万人,而频频报导的是当心跳呼吸骤停等猝死发生时,却没有人及时出现并施救。参加培训并且获得急救资格证书的急救员本该有义务参与生活中心跳呼吸骤停、异物卡吼、猝死等突发状况的急救,提高社会大众自救互救技能,却没有一个平台将他们聚集起来,这造成了某种程度的人才和资源浪费。
[0006]近年来,互联网医疗,尤其是移动医疗APP呈现井喷式的发展。因此借助互联网医搭建网络疗平台,聚集经过培训的急救员,解决以上问题,使得院前急救更加高效、便捷。

【发明内容】

:
[0007]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自救互救系统及其应急响应方法,以解决上述难题。
[0008]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0009]—种基于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自救互救系统,包括急救员终端模块、用户终端模块、急诊医生终端模块、120急救平台和云管理平台;所述用户终端模块通过互联网分别与急救员终端模块、120急救平台和云管理平台连接,急救员终端模块通过互联网分别与用户终端模块、急诊医生终端模块、120急救平台和云管理平台连接。
[0010]所述急救员终端模块、用户终端模块、急诊医生终端模块为手机或平板电脑。
[0011]所述120急救平台为远程指挥系统服务器。
[0012]所述云管理平台为远程服务器。
[0013]一种基于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自救互救应急响应方法,包括在用户终端模块发送求救信息的步骤:
[0014](I)在用户终端模块上安装用户终端应用程序;
[0015](2)用户登录;
[0016](3)启用用户终端的求救功能,用户终端将输入的文字、图片、语音、视频通过移动互联网发送至云管理平台,急救员终端以及120急救平台;
[0017]还包括在急救员终端模块接收求救信息的步骤:
[0018](I)在急救员终端模块上安装急救员终端应用程序;
[0019](2)用户登录
[0020](3)联合互联网社交功能,实现文字图片语音视频资料的相互学习、交流和组织培训
[0021](4)收到求救信号,根据平台提供定位信息,就近前去施救;
[0022]还包括120急救平台接收求救信息的步骤:
[0023](I)接受用户终端呼救,120急救平台根据地理位置就近发送派遣急救人员及救护车的指令;
[0024](2)120急救平台将求救信息发送给急诊医生终端,并将急诊科网络医生的医疗指导信息通过互联网远程发送到急救员终端和用户终端;
[0025]还包括急诊医生终端接收求救信息的步骤:
[0026](D在急诊医生终端模块安装急诊医生终端应用程序;
[0027](2)通过互联网接收求救信息以及将指导意见通过急诊医生终端模块发送到120急救平台进行远程指导急救,实现初步分诊和提供建议;
[0028]还包括通过云端管理平台对用户、急救员、120急救平台及急诊医生的各种信息进行管理以及交互数据存储的步骤。
[002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30]本系统通过江苏省红十字会和中国心胸麻醉学会行政资源导入获得培训证书的急救员名单,并进行实名登记注册,平时相互学习并定期组织培训。患者遭遇心跳呼吸骤停、猝死等突发状况时,其家属或路人通过用户终端APP点击呼救,本发明的系统利用互联网定位、定时功能,显示出患者及急救人员位置,按就近原则提醒距患者最近的急救员前去施救。施救的同时,120急救平台和急诊医生的启动,可以提供远程指导和初步分诊,为抢救生命赢取宝贵时间,提尚抢救效率。
[0031]随着在本发明系统平台注册人数增多,在网络上形成一个社区、自发组织练习或培训老百姓CPR和自救互救技能,培训较好的老百姓就变成了老师,继续形成“滚雪球”式的培训。当然,这里也可能会有医生群体,可以通过预约,集中给老百姓培训,这样就是为了实现“自发组织,全民学习,人人救人人”的目标。
[0032]本发明解决了目前急救培训人才贫乏和资源浪费的问题,我们相信通过此平台的搭建,急救员平时演练的机会增加,自发组织的培训及复习巩固的训练也会大大增加。参与的大众会很有自豪感,一方面可以解决救人的关键问题,发现有需要急救的患者距离自己很近,就可以前去参与急救,体现自己的爱心;另一方面,互联网的定时和定位功能,也能避免“不敢扶”的纠纷。施救的同时启动120急救系统,很快到达现场指导和配合抢救。而急诊医生终端的启动更能进一步远程指导急救,并根据实时抢救结果汇报,提出初步分诊和建议。
【附图说明】
[0033]图1是本发明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2是本发明的用户终端模块的结构示意框图。
[0035]图3是本发明的急救员终端模块的结构示意框图。
[0036]图4是本发明的急诊医生终端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5是本发明的数据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0039]如图1至图5,一种基于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自救互救系统,包括急救员终端模块、用户终端模块、急诊医生终端模块、120急救平台和云管理平台;所述用户终端模块通过互联网分别与急救员终端模块、120急救平台和云管理平台连接,急救员终端模块通过互联网分别与用户终端模块、急诊医生终端模块、120急救平台和云管理平台连接。
[0040]所述急救员终端模块、用户终端模块、急诊医生终端模块为手机或平板电脑。
[0041 ]所述120急救平台为远程指挥系统服务器。
[0042]所述云管理平台为远程服务器。
[0043]一种基于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自救互救应急响应方法,包括在用户终端模块发送求救信息的步骤:
[0044](I)在用户终端模块上安装用户终端应用程序;
[0045](2)用户登录;
[0046](3)启用用户终端的求救功能,用户终端将输入的文字、图片、语音、视频通过移动互联网发送至云管理平台,急救员终端以及120急救平台;
[0047]还包括在急救员终端模块接收求救信息的步骤:
[0048](I)在急救员终端模块上安装急救员终端应用程序;
[0049](2)用户登录
[0050](3)联合互联网社交功能,实现文字图片语音视频资料的相互学习、交流和组织培训
[0051](4)收到求救信号,根据平台提供定位信息,就近前去施救;
[0052]还包括120急救平台接收求救信息的步骤:
[0053](I)接受用户终端呼救,120急救平台根据地理位置就近发送派遣急救人员及救护车的指令;
[0054](2)120急救平台将求救信息发送给急诊医生终端,并将急诊科网络医生的医疗指导信息通过互联网远程发送到急救员终端和用户终端;
[0055]还包括急诊医生终端接收求救信息的步骤:
[0056](D在急诊医生终端模块安装急诊医生终端应用程序;
[0057](2)通过互联网接收求救信息以及将指导意见通过急诊医生终端模块发送到120急救平台进行远程指导急救,实现初步分诊和提供建议;
[0058]还包括通过云端管理平台对用户、急救员、120急救平台及急诊医生的各种信息进行管理以及交互数据存储的步骤。
[0059]本发明的系统的使用方法和工作原理如下
[0060]丨、用户终端模块安装个人APP:
[0061](I)用户登录
[0062](2)点击APP求救:文字、图片、语音、视频发送至云管理平台,急救员终端、120急救平台收到求救信号
[0063](3)个人档案
[0064]2、急救员终端模块安装用户APP:
[0065](I)用户登录
[0066](2)联合互联网社交功能,实现文字图片语音视频资料的相互学习、交流和组织培训
[0067](3)收到求救信号,根据平台提供定位信息,就近前去施救
[0068](4)用户档案
[0069]3、120急救平台
[0070](I)接受用户终端呼救,派遣急救人员及救护车
[0071](2)接受急诊科网络医生远程指导,提高急救效率
[0072]4、急诊医生终端安装用户APP
[0073](I)用户登录
[0074](2)配合120急救平台远程指导急救,实现初步分诊和提供建议
[0075](3)用户档案
[0076]5、云端管理平台:
[0077](I)用户、急救员、120急救平台及急诊医生信息管理
[0078](2)交互数据存储
[0079]对于全民自救互救技能培训的公益推广,是在网络里这样设计的,模块里可点击:培训入口、人员录入、反馈评价、培训率统计等。还有在线急救理论培训、视频学习、知识考试、获取现场考试、取得现场电子体验卷、考核通过取证从志愿者进阶成为有证书的培训师。具体师资来源(含医院医务人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学习背景好的非医疗人员等),对他们进行(美国心脏协会)AHA的(基础生命支持)BLS的学员级或导师培训,这些人员然后对五类人群进行划分,组织骨干接受专业培训,他们接受培训并获得资格后进行其他人的普及,这样利用现有资源做复制,通过网络平台的优势,扩大能救人的人力资源。
[0080]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构思前提下,本领域中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主权项】
1.一种基于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自救互救系统,其特征是包括急救员终端模块、用户终端模块、急诊医生终端模块、120急救平台和云管理平台;所述用户终端模块通过互联网分别与急救员终端模块、120急救平台和云管理平台连接,急救员终端模块通过互联网分别与用户终端模块、急诊医生终端模块、120急救平台和云管理平台连接。2.根据权利I所述的基于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自救互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急救员终端模块、用户终端模块、急诊医生终端模块为手机或平板电脑。3.根据权利I所述的基于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自救互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120急救平台为远程指挥系统服务器。4.根据权利I所述的基于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自救互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云管理平台为远程服务器。5.一种基于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自救互救应急响应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在用户终端模块发送求救信息的步骤: (1)在用户终端模块上安装用户终端应用程序; (2)用户登录; (3)启用用户终端的求救功能,用户终端将输入的文字、图片、语音、视频通过移动互联网发送至云管理平台,急救员终端以及120急救平台; 还包括在急救员终端模块接收求救信息的步骤: (1)在急救员终端模块上安装急救员终端应用程序; (2)用户登录 (3)联合互联网社交功能,实现文字图片语音视频资料的相互学习、交流和组织培训 (4)收到求救信号,根据平台提供定位信息,就近前去施救; 还包括120急救平台接收求救信息的步骤: (1)接受用户终端呼救,120急救平台根据地理位置就近发送派遣急救人员及救护车的指令; (2)120急救平台将求救信息发送给急诊医生终端,并将急诊科网络医生的医疗指导信息通过互联网远程发送到急救员终端和用户终端; 还包括急诊医生终端接收求救信息的步骤: (1)在急诊医生终端模块安装急诊医生终端应用程序; (2)通过互联网接收求救信息以及将指导意见通过急诊医生终端模块发送到120急救平台进行远程指导急救,实现初步分诊和提供建议; 还包括通过云端管理平台对用户、急救员、120急救平台及急诊医生的各种信息进行管理以及交互数据存储的步骤。
【文档编号】G09B5/08GK105913704SQ201610218849
【公开日】2016年8月31日
【申请日】2016年4月8日
【发明人】陈彦, 李春雨, 顾帮朝, 聂城, 花长松, 王镗, 王一镗
【申请人】江苏省人民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