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式加密防伪标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48234阅读:629来源:国知局
隐藏式加密防伪标签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隐藏式加密防伪标签。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市面上已有的语音防伪标签对标签信息的表现方式上没有经过隐藏和加密,导致一些不法分子通过制作高仿真的防伪标签,来欺骗消费者,给企业和消费者带来巨大损失。此外,现有的防伪标签既不能实现每个产品识别的唯一性,又不具备企业内部防伪与消费者外部防伪相统一的双重防伪识别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隐藏式加密防伪标签,以解决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个。
[000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隐藏式加密防伪标签,包括标签本体,标签本体上设有信息载体,信息载体包括多个载体单元。
[0005]本实用新型中信息载体的多个载体单元可以具有承载特定识别信息的功能,例如,可以具有吸收和/或反射特定波长光波的功能,因此,特定波长的光波即为隐藏的识别信息,外围设备(例如语音笔)通过接触或非接触信息载体,来识别由载体单元吸收和/或反射特定波长的光波所组成的隐藏的识别信息,由此,来达到隐藏防伪的目的。
[000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信息载体可以包括解码区、防伪区和类别区。由此,可以在解码区上设置解码信息,通过配合外围设备(例如语音笔)来对解码信息进行特定顺序的解码验证,因此,解码区具有加密防伪的功能,可以用于企业内部防伪,同理,可以在防伪区上设置识别信息,通过外围设备(例如语音笔)来识别防伪区上的识别信息来辨别产品的真伪,因此,防伪区可以用来作为产品的真伪识别,此外,可以在类别区上设置产品的分类信息,可以用来作为识别产品分类的唯一性。
[000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防伪区位于标签本体的中部,解码区位于防伪区的上部,类别区位于防伪区的下部。由此,可以方便隐藏式加密防伪标签的排版印刷,便于批量生产,同时,当使用外围设备(例如语音笔等)进行识别操作时,更加方便快捷。
[000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防伪区位于标签本体的中部,解码区位嵌入防伪区内,类别区嵌入防伪区内。由此,可以具有使得隐藏式加密防伪标签整体结构更加紧凑的效果。
[000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解码区可以占用防伪区上部空间的至少一部分,类别区占用防伪区下部空间的至少一部分。由此,可以使得解码区和/或类别区的识别信息设置更加灵活,此外,也可使得隐藏式加密防伪标签的排版印刷更加合理,便于批量生产。
[00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类别区可以包括多个流水码区。由此,可以在流水码区上设置不同的流水码,来作为记录产品的唯一性。
[00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多个流水码区包括前置流水码区和后置流水码区。由此,前置流水码可作为识别企业的分类信息,便于企业的内部识别,后置流水码可作为识别产品信息的唯一性,进一步提尚防伪功能。
[00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前置流水码区位于防伪区的左下方,后置流水码区位于防伪区的右下方,前置流水码区和后置流水码区的形状、大小一致。由此,可使得隐藏式加密防伪标签的排版印刷更加合理,便于批量生产。
[00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信息载体可以由油墨制成。由此,信息载体可以通过数码印刷的方式印刷在标签本体上,数码印刷油墨的方式会出现微小的识别点,这些微小的识别点等同于载体单元,因此,可以方便隐藏式加密防伪标签批量生产,并且生产工艺易实施,通用性较好。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隐藏式加密防伪标签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图1所示的信息载体的A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外一种实施方式的隐藏式加密防伪标签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隐藏式加密防伪标签生产过程中的流水码文件对接图;
[0018]图5为图4所示的隐藏式加密防伪标签生产过程中的固定内容模板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0]实施例一:
[0021]图1和图2示意性地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隐藏式加密防伪标签的结构。
[0022]如图1和图2所示,该隐藏式加密防伪标签包括标签本体I,标签本体I上设有信息载体,信息载体由多个载体单元10组成,载体单元10可以承载信息碎片,通过多个载体单元10上承载的信息碎片可以组成特定的识别信息;当在载体单元10上加载不同的信息碎片时,对这些加载有信息碎片的载体单元10的排布位置作特定限制和/或对加载的信息碎片的信息特征作特定的控制,即可构成多个承载不同识别信息的信息区,外围设备(例如语音笔)可对这些识别信息加以识别,来辨别产品的真伪。
[0023]本实施例中,可通过数码印刷的方式将特定光波(例如红外线)的油墨印刷在标签本体I上,特定光波(例如红外线)即可为本实例中的识别信息,并可加载在信息载体上,油墨可以在标签本体I上出现微小的识别点,这些微小的识别点等同于加载了信息碎片的载体单元10,当按照一定的排列组合顺序将载体单元10设置成具有吸收和/或反射特定光波(例如红外线)的微小识别点,这些微小识别点即可组成外围设备(例如语音笔)的识别信息,并且,只有记录了此种特定光波(例如红外线)波长的外围设备(例如语音笔)方可对这些识别信息进行识别。
[0024]如图1所示,多个信息区可以包括解码区3、防伪区2和类别区4。本实施例中,解码区3、防伪区2和类别区4均为字符(数字或英文字母)。在其它实施例中,解码区3、防伪区2和类别区4也可为其他能够实现防伪功能的信息呈现方式,例如二维码、条形码等。
[0025]如图1所示,防伪区2位于标签本体I的居中位置,解码区3位于防伪区2的上部,类别区4位于防伪区2的下部。本实施例中,防伪区2的对称中心与标签本体I的对称中心重合,并且防伪区2的形状和排列方式与标签本体I的形状相同,解码区3位于防伪区2的上部偏右的位置,解码区3与防伪区2的临边具有一段微小的距离,类别区4位于防伪区2下部,类别区4与防伪区2的临边具有一段微小的距离。在其它实施例中,解码区3与防伪区2以及类别区4与防伪区2可共用临边或者解码区3与防伪区2以及类别区4与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