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凸面视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43254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凸面视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凸面视窗。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应用越来越广,电子显视屏或视窗的应用也越来越多。现有的显视屏(或视窗)都是由平板通过机加工完成的平面视窗或凸面视窗,现有的凸面视窗是由第二透明板上覆盖上第一层板上。
[0003]但这样对第一层板和第二透明板的透明性、防刮以及防指纹等性能的要求都较高,但真正有用的是第二透明板形状大小的一小块,所以现有的技术需要第一层板性能和第二透明板一样高,这样不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0004]为此,凸面视窗降低生产成本的问题,关键在于第一层板材质不影响视窗性能,为此,我司研发人员进行了大量的研宄和试验,终于得到一种便于加工并节省材料的凸面视窗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凸面视窗的结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凸面视窗,既满足了市场对凸面视窗的要求又缩短了加工时间和减少了材料成本。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凸面视窗,包括第一层板和第二透明板,其中第一层板上设置有贯穿的孔,所述第二透明板和第一层板上的孔形状和大小相匹配,第二透明板的厚度大于第一层板,第二透明板复合固定在第一层板上,第二透明板的外边缘和第一层板上孔的边缘相匹配贴合组成结合部。
[0008]第二透明板边缘为阶梯形状,第一层板的孔边缘设有与第二透明板边缘相对应的阶梯形状。
[0009]所述第二透明板边缘为斜面,第一层板的孔的边缘为相应的斜面。
[0010]所述第二透明板边缘为弧面,第一层板的孔的边缘为相应的弧面。
[0011]所述第二透明板和第一层板孔边缘的结合部的厚度等于第一层板的厚度。所述第二透明板的凸面截面为方形、梯形或对称的弧形梯形的任一种。
[0012]所述第一层板选自PC板、复合板、亚克力板、PET板、玻璃板的任一种以上。
[0013]所述复合板为PC亚克力复合板、PC玻璃复合板、亚克力玻璃复合板、PET+PC复合板、PET亚克力复合板、PET玻璃复合板中的任一种。
[0014]所述第二透明板为防刮防指纹的PC板、PET板或复合板等高性能板。
[0015]所述的凸面视窗,制备工序为:第一层板上铣割一与第二透明板形状和大小相同的孔,其中孔的边缘设有阶梯状或斜面或弧形;也可以直接注塑成型为带孔的第一层板,将第二透明板的边缘铣割为和第一层板的孔的边缘相匹配的阶梯状或斜面或弧形;并在孔的边缘上涂上胶,(胶的种类参考本发明人另一专利:CN201410574747.8)将第二透明板放置在第一层板相匹配的孔上,粘合固定。
[00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7]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凸面视窗,凸面的厚度可以自主选择,并且孔的边缘有阶梯型固定第二透明板,大大缩短了加工时间。
[0018]2、本实用新型的凸面视窗,采用价格较的第一层板和性能较高的第二透明板相贴合,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示意图
[0020]图2实施例1侧剖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实施例1中第一层板的侧剖图;
[0022]图4是实施例2的侧剖结构示意图;
[0023]图5是实施例3的侧剖结构示意图;
[0024]图6是实施例4的侧剖结构示意图;
[0025]图7是实施例5的侧剖结构示意图;
[0026]图8是实施例1、2、3的侧视图;
[0027]图9为实施例4的侧视图;
[0028]图10为实施例5的侧视图。
[0029]图中,1、第一层板;2、第二透明板;3、孔;4、第一层板内孔的阶梯形边缘;5、第二透明板的阶梯形边缘;6、孔的斜面边缘;7、第二透明板的斜面边缘;8、凸面;9、结合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31]实施例1:
[0032]如图1、图2、图3和图8所示,
[0033]一种凸面视窗,包括第一层板I和第二透明板2,其中第一层板I上设置有贯穿的孔3,所述第二透明板2和第一层板I上的孔3形状和大小相匹配,第二透明板2的厚度大于第一层板1,第二透明板2复合固定在第一层板I上,第二透明板2的外边缘和第一层板I上孔3的边缘相匹配贴合组成结合部9。
[0034]第二透明板边缘为阶梯形状,第一层板I的孔3边缘设有与第二透明板的阶梯形边缘5相对应的阶梯形状。
[0035]第二透明板高于第一层板的表面为凸面8。
[0036]所述第二透明板边缘为斜面,第一层板的孔的边缘为相应的斜面。
[0037]所述第二透明板边缘为弧面,第一层板的孔的边缘为相应的弧面。
[0038]所述第二透明板和第一层板孔边缘的结合部的厚度等于第一层板的厚度。所述第二透明板的凸面截面为方形、梯形或对称的弧形梯形的任一种。
[0039]实施例2:
[0040]如图1、图4和图8所示,
[0041]一种凸面视窗,包括第一层板I和第二透明板2,其中第一层板I上设置有贯穿的孔3,所述第二透明板2和第一层板I上的孔3形状和大小相匹配,第二透明板2的厚度大于第一层板1,第二透明板2复合固定在第一层板I上,第二透明板2的外边缘和第一层板I上孔3的边缘相匹配贴合组成结合部9。
[0042]第二透明板高于第一层板的表面为凸面8。
[0043]所述第二透明板边缘为斜面,第一层板的孔的边缘为相应的斜面。
[0044]所述第二透明板和第一层板孔边缘的结合部的厚度等于第一层板的厚度。所述第二透明板的凸面截面为方形。
[0045]实施例3:
[0046]如图1、图5和图8所示,
[0047]一种凸面视窗,包括第一层板I和第二透明板2,其中第一层板I上设置有贯穿的孔3,所述第二透明板2和第一层板I上的孔3形状和大小相匹配,第二透明板2的厚度大于第一层板1,第二透明板2复合固定在第一层板I上,第二透明板2的外边缘和第一层板I上孔3的边缘相匹配贴合组成结合部9。
[0048]第二透明板高于第一层板的表面为凸面8。
[0049]所述第二透明板边缘为弧面,第一层板的孔的边缘为相应的弧面。
[0050]所述第二透明板和第一层板孔边缘的结合部的厚度等于第一层板的厚度。所述第二透明板的凸面截面为方形。
[0051]实施例4:
[0052]如图1、图6和图9所示,
[0053]一种凸面视窗,包括第一层板I和第二透明板2,其中第一层板I上设置有贯穿的孔3,所述第二透明板2和第一层板I上的孔3形状和大小相匹配,第二透明板2的厚度大于第一层板1,第二透明板2复合固定在第一层板I上,第二透明板2的外边缘和第一层板I上孔3的边缘相匹配贴合组成结合部9。
[0054]第二透明板高于第一层板的表面为凸面8。
[0055]所述第二透明板边缘为弧面,第一层板的孔的边缘为相应的弧面。
[0056]所述第二透明板和第一层板孔边缘的结合部的厚度等于第一层板的厚度。所述第二透明板的凸面截面为梯形。
[0057]实施例5:
[0058]如图1、图7和图10所示,
[0059]一种凸面视窗,包括第一层板I和第二透明板2,其中第一层板I上设置有贯穿的孔3,所述第二透明板2和第一层板I上的孔3形状和大小相匹配,第二透明板2的厚度大于第一层板1,第二透明板2复合固定在第一层板I上,第二透明板2的外边缘和第一层板I上孔3的边缘相匹配贴合组成结合部9。
[0060]第二透明板高于第一层板的表面为凸面8。
[0061]所述第二透明板边缘为斜面,第一层板的孔的边缘为相应的斜面。
[0062]所述第二透明板和第一层板孔边缘的结合部的厚度等于第一层板的厚度。所述第二透明板的凸面截面为弧形梯形。
[0063]以上的实施例只是在于说明而不是限制本实用新型,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方法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凸面视窗,包括第一层板和第二透明板,其中第一层板上设置有贯穿的孔,所述第二透明板和第一层板上的孔形状和大小相匹配,第二透明板的厚度大于第一层板,第二透明板复合固定在第一层板上,其特征在于:第二透明板的外边缘和第一层板上孔的边缘相匹配贴合组成结合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凸面视窗,其特征在于:第二透明板边缘为阶梯形状,第一层板的孔边缘设有与第二透明板边缘相对应的阶梯形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凸面视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明板边缘为斜面,第一层板的孔的边缘为相应的斜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凸面视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明板边缘为弧面,第一层板的孔的边缘为相应的弧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凸面视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明板和第一层板孔边缘的结合部的厚度等于第一层板的厚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凸面视窗,包括第一层板和第二透明板,其中第一层板上设置有贯穿的孔,所述第二透明板和第一层板上的孔形状和大小相匹配,第二透明板的厚度大于第一层板,第二透明板复合固定在第一层板上,第二透明板的外边缘和第一层板上孔的边缘相匹配贴合组成结合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凸面视窗,凸面的厚度可以自主选择,并且孔的边缘有阶梯型固定第二透明板,大大缩短了加工时间和材料成本。
【IPC分类】G09F9/00
【公开号】CN204695695
【申请号】CN201520142683
【发明人】谭新助
【申请人】东莞市驰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0月7日
【申请日】2015年3月1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