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滴水起电系统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036726阅读:来源:国知局
70位于蓄水桶的上方位置的部分开设所述滴水孔。
[0033]相对于传统的开尔文滴水起电系统I的出水处水滴流速过慢的情况,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滴水起电系统,增加了水栗80以调节滴水速度,从而缩短起电时间,加速起电。
[0034]其中,所述第一蓄水桶401和第二蓄水桶402均为莱顿瓶。
[0035]莱顿瓶是一个玻璃瓶,瓶里瓶外分别贴有锡箔,瓶里的锡箔通过金属链跟金属棒连接,棒的上端是一个金属球。由于它是在莱顿城发明的,所以叫做莱顿瓶,这就是最初的电容器。莱顿瓶可储存电荷。利用莱顿瓶代替传统的金属蓄水桶,可以避免金属蓄水桶与潮湿空气接触,减少其与潮湿空气的离子交换,也避免了因金属蓄水桶表面的毛刺而容易形成的尖端放电现象。莱顿瓶的开口相对金属蓄水桶的开口小的多,莱顿瓶内的水表面相对于处于金属蓄水桶内的水表面与潮湿空气接触的面积也小的多,由此大大减少了离子交换。综上,利用莱顿瓶代替传统的金属蓄水桶,可达到减少漏电,起电快,放电效果好的目的。
[0036]其中,所述第一电极201的自由端和所述第二电极202的自由端朝向彼此并呈聚拢状态。
[0037]放电装置20进行放电时,在朝向彼此的第一电极201的自由端和所述第二电极202的自由端之间,可以看见明显的电弧。
[0038]其中,所述滴水起电系统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第一感应线圈501和第二感应线圈502的支架,所述支架包括横杆,所述横杆开设有直径略小于感应线圈直径的通孔,所述第一感应线圈501和第二感应线圈502均卡入所述通孔、并与所述通孔过盈配合。
[0039]其中,所述支架还包括滑槽结构,所述滑槽结构设置有可沿滑槽上下移动的滑动体,所述横杆的端部与所述滑动体连接。
[0040]横杆在滑槽中上下滑动,则带动固定于横杆的感应线圈上下滑动。感应线圈在滑槽的可滑动范围内滑动时,学生可依次进行实验检测,选择放电效果最好时对应的滴水部与感应线圈之间的距离,再对感应线圈加以固定。该结构设计增加了实验的可变化性和趣味性,便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动手能力。
[0041]以上两种优选实施方式,都可依靠人工手动制作完成,便于在学校的物理实验课中推广。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根据掌握的本领域公知常识,在本技术方案的技术背景之下,选用其他的感应线圈和横杆的连接方式,或横杆的上下移动方式,以实现感应线圈和滴水部的距离可调的目的,此处不作举例赘述。
[0042]优选地,所述支架为PVC支架。
[0043]PVC材料防水轻便,可塑性强,造价低廉且取材方便,是物理实验教具或学具的重要取材之一。选择PVC支架可提高滴水起电系统的可实施性。
[0044]其中,所述支架连接有一底座,所述第一蓄水桶401和第二蓄水桶402均置于所述底座上。
[0045]所述第一蓄水桶401和第二蓄水桶402均置于所述底座上,底座和支架连接,当需要移动滴水起电系统时,第一蓄水桶401、第二蓄水桶402、底座和支架可整体移动,移动的过程中,整个移动滴水起电系统的部件位置相对固定,提高了实验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减少了重复调试实验的工作量。
[004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滴水起电系统,使用时,先安装好该滴水起电系统的零部件,再打开水栗80,以控制滴水部的滴水速度;反复调节滴水部(也可称为喷头装置)与感应线圈的距离,确定起电效果最佳的距离值,经过一定时间积累,串联的莱顿瓶两端积累大量电荷,当电极两端的电压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则会击穿空气,产生放电现象,水滴不断,放电现象持续,极具观赏性。
[0047]其中,所述滴水起电系统包括四个滴水件。
[0048]实验证明,当用四个滴水件,或称四组喷头装置,比用单组喷头装置进行实验的放电现象尤为明显,非常容易看到放电现象且放电效果尤其出色。
[004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传统的开尔文滴水起电系统I进行了改进,采用至少两个滴水件,(即将多组喷头装置代替传统的单组喷头装置),各个同极性的莱顿瓶用导线串联起来接入放电装置20,增加感应线圈代替传统的金属环,增加水栗80控制滴水速度,制作可调节支架控制滴水部与感应线圈的距离,利用莱顿瓶代替传统的金属蓄水桶。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滴水起电系统能明显克服传统的开尔文滴水起电系统I起电效果不明显的缺陷,其起电时间短,放电现象明显,观赏效果极佳。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滴水起电系统,实验的重复性好、性价比高。利用其起电效果,可制作起电演示仪、静电除尘及空气净化器等仪器,广泛应用于大学物理实验演示仪、静电除尘、空气净化器等相关领域。
[0050]实验结果发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滴水起电系统,对传统的开尔文滴水起电系统I进行改进后,起电时间短,放电效果显著,效果极佳。其优点主要体现在:
[0051]对传统的开尔文滴水起电系统I进行改进,增强其起电效果,放电现象明显;
[0052]实验的重复性尤其好,非常容易看到放电现象,性价比高;
[0053]利用起电效果,可制作滴水起电演示仪、静电除尘及空气净化器等仪器。
[0054]—种滴水起电系统,电荷积累量大,起电快,放电现象明显,结构简单且具备实验的可重复性。
[0055]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主权项】
1.一种滴水起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放电装置和至少两个滴水件,每个所述滴水件设置第一滴水部和第二滴水部,所述第一滴水部的下方设置用于储存电荷的第一蓄水桶,所述第二滴水部的下方设置用于储存电荷的第二蓄水桶,所述第一滴水部和第一蓄水桶之间设置第一感应线圈,所述第二滴水部和第二蓄水桶之间设置第二感应线圈,所有的第一蓄水桶依次通过导线串联至所述放电装置的第一电极,所有的第二蓄水桶依次通过导线串联至所述放电装置的第二电极,工作时,从第一滴水部滴出的水滴沿第一感应线圈的轴向滴落,并穿过所述第一感应线圈滴入第一蓄水桶,从第二滴水部滴出的水滴沿第二感应线圈的轴向滴落,并穿过所述第二感应线圈滴入第二蓄水桶,以使在所述放电装置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产生放电现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滴水起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滴水起电系统包括四个滴水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滴水起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滴水部和第二滴水部均为滴水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滴水起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滴水部和第二滴水部均包括滴水孔和与所述滴水孔连接的滴水柱,所述滴水柱的固定端的截面积等于所述滴水孔的截面积,所述滴水柱的截面积沿轴向方向逐渐变小,所述滴水柱的自由端的截面积小于所述滴水孔的截面积。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滴水起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滴水件还包括水箱、水管和水栗,所述水栗的进水口连接水箱,所述水栗的出水口连接水管,所述水管位于蓄水桶的上方位置的部分开设所述滴水孔。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滴水起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蓄水桶和第二蓄水桶均为莱顿瓶。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滴水起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的自由端和所述第二电极的自由端朝向彼此并呈聚拢状态。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滴水起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滴水起电系统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第一感应线圈和第二感应线圈的支架,所述支架包括横杆,所述横杆开设有直径略小于感应线圈直径的通孔,所述第一感应线圈和第二感应线圈均卡入所述通孔、并与所述通孔过盈配合。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滴水起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还包括滑槽结构,所述滑槽结构设置有可沿滑槽上下移动的滑动体,所述横杆的端部与所述滑动体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滴水起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连接有一底座,所述第一蓄水桶和第二蓄水桶均置于所述底座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滴水起电系统,包括放电装置和至少两个滴水件,每个所述滴水件设置第一滴水部和第二滴水部,所述第一滴水部的下方设置用于储存电荷的第一蓄水桶,所述第二滴水部的下方设置用于储存电荷的第二蓄水桶,所述第一滴水部和第一蓄水桶之间设置第一感应线圈,所述第二滴水部和第二蓄水桶之间设置第二感应线圈,相同极性的蓄水桶依次通过导线串联至所述放电装置的电极,工作时,从滴水部滴出的水滴沿感应线圈的轴向滴落,并穿过所述感应线圈滴入蓄水桶,以便在所述放电装置的电极之间产生放电现象。该滴水起电系统,电荷积累量大,起电快,放电现象明显,结构简单且具备实验的可重复性。
【IPC分类】G09B23/18
【公开号】CN204946444
【申请号】CN201520719651
【发明人】熊建平
【申请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公开日】2016年1月6日
【申请日】2015年9月17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