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瓷壁画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672318阅读:8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钧瓷壁画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装饰品技术领域,是一种钧瓷壁画的制造方法。
钧瓷是我国传统名瓷之一,其产品特点是胎厚、釉质丰满、色彩瑰丽而富有变化,主要作为高档装饰品。其制造工艺一直为民间匠人所秘传,至今没有一个完整的科学记载。同时,其产品除瓶、盆类容器式造型和人物、景观类雕塑式造型外,尚无板壳类壁画式造型。
本发明之目的就在于弥补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一种专用于板壳类壁画式造型的钧瓷产品的制造方法,即钧瓷壁画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钧瓷壁画的制造方法,包括下列各工序坯泥制备——将制坯原料破碎混合制成坯泥。釉浆制备——将制釉原料破碎混合制成釉浆。制坯——将坯泥采用手工或机械注浆的方法制成坯子,即成形。干燥——将坯子干燥脱水。煅烧——将坯子送入炉窑中加热煅烧,煅烧的最高温度为900-1000℃,以进一步地脱水,将坯子定形。上釉——在定形了的坯子表面浸釉和刷釉,使釉浆附着在坯子的表面,本工艺中没有着色和绘画操作。烧结——将上了釉的坯子送入炉窑内加热烧结,加热的最高温度为1300-1400℃,使坯子高温瓷化,釉层发生化学、物理变化而形成色彩和图案,即“窑变”。成品检验——将烧结后的产品检验分级,得到合格产品。从而达到本发明之目的。
采用本发明将产生以下效果
1、产品为钧瓷壁画,为钧瓷产品开拓了一个新领域、新市场。
2、采用钧瓷的主要原料及生产工艺,其壁画产品将具有釉质丰满、色彩瑰丽而富有变化的基本特点,由于其色彩和图案非人工制绘,而是在烧结过程的高温中发生化学、物理变化而自然形成,所以其每一个产品的色彩和图案均不完全相同,即具有产品的多样性和单件产品的唯一性,这就使其极具观赏性和收藏价值。
3、将钧瓷壁画这一特定产品的制造方法有条理地记载下来,有利于继承我国钧瓷生产的传统,促进钧瓷产业的发展。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煅烧工序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烧结工序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示意图。
本发明中各工序分别是坯泥制备、釉浆制备、制坯、干燥、煅烧、上釉、烧结、成品检验。
其中第一道工序坯泥制备。
制造钧瓷的主要原料大部分产于河南省禹州市境内,这也是所有古代名瓷常有的地域性特征。制备钧瓷坯泥的主要原料是当地的一种煤矸石(一种风化程度较高的矸石,俗称矸子土)、当地的一种铝矾土(俗称焦宝石)、高岭土。将原料矿按质量、按比例选取后加入球磨机中进行湿法粉碎和混合,直至形成塑性固态混合物——坯泥。坯泥中各主要原料的粒度各不相同铝矾土粒度最大(似米粒),矸石其次,高岭土最细,粒度在120目-200目。这三种主原料在坯泥中的物理状态和作用类似混凝土中的石子、沙子和水泥。其化学成份以氧化铝、硅酸盐、铁的化合物为主,其中氧化铝的含量较高。以上就是钧瓷属厚胎、高硬、高温瓷的主要原因。
本工序的产品是坯泥,备用。
第二道工序釉浆制备。
钧瓷采用的釉是一种特色釉,其主要原料是钠长石、铝矾土以及铜、铁、钒、铬、锶诸金属的氧化物矿物原料。这些原料按质量、按比例选取后加入球磨机中进行湿法粉碎和混合,其粒度均达120目-200目时,即制成本工序的产品——流体状浆料——釉浆。各主原料配比不同,则制成不同的釉浆。备用。
第三道工序制坯。
将第一道工序中制出的坯泥,采用手工或机械注浆(用模具)的方法进行制坯,后者适用于批量生产。本工序的作用是成形,其产品为坯子(俗称坯胎)。
由于本发明只涉及钧瓷壁画的制造,所以坯子的形状呈板壳状。
第四道工序干燥。
由于坯子含水量较高,强度极低,所以需要将其静置干燥。干燥方法是自然干燥,也可以烘干。本工序的目的是提高坯子的强度,便于以后搬动。
第五道工序煅烧(俗称揽胎,与坯子俗称坯胎相呼应。)将干燥后的坯子送入炉窑中加热煅烧,其作用是使坯子定形。整个煅烧过程中窑内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见图1。
如图1所示,加热过程缓慢渐进,需9-11个小时,最后达到煅烧的最高温度900-1000℃。由于原料中氧化铝含量高,所以其耐温性也好,若低于该温度,即900℃以下时,坯子质地仍然疏松、表面多孔,当进入下一工序——上釉时,它会迅速吸尽其表面的釉浆,导之表面无釉。高于该温度,即1000℃以上时,坯子中的原料将提前瓷化,坯子的表面硬而光滑,将不能附着釉浆。
其冷却过程更加缓慢,需15-17个小时,冷却速度过快将导致坯子爆裂。同时,其冷却的终点温度最好略高于常温,即使下一步的上釉工序可以在坯子温度高于常温的状态下进行,以避免煅烧后坯子自然吸湿。
第六道工序上釉。
其作用是将第二道工序中制备好的釉浆附着在定形了的坯子表面。其操作方法是第一步是浸釉,即将坯子浸没在釉浆中并立即取出。第二步是刷釉,即在浸过釉浆的坯子表面用刷子刷涂釉浆,以加厚釉层。本工序中不设任何着色、绘画操作,本工序完成后,坯子表面并无瑰丽的色彩,更看不到什么图案。这是钧瓷与其它品种瓷之间的重要差别之一。
第七道工序烧结。
烧结是瓷器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主要工序,其作用是使坯子的原材料高温瓷化。方法是将上釉后的坯子送入炉窑中进行高温烧结。烧结过程中窑内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见图2。
如图2所示,加热过程将持续24-26个小时,且升温快、保持高温时间长,最高温度达1300-1400℃。而冷却过程缓慢,需要12-14个小时。
在加热过程中,炉窑加热时使用的燃料为含碳燃料(如煤、木炭、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目的是能在窑内产生氧化还原气体(如一氧化碳),从而促使坯子表面的釉层中的各种金属氧化物在高温状态下进行氧化还原反应,从而改变其色彩。1300-1400℃的高温一方面使坯子烧结瓷化,同时也使其表面釉层熔融而流动,从而形成图案。这种发生在釉层上的化学、物理变化,并导致的釉层色彩、图案的变化称之为“窑变”,也是正因为有这种变化,才会在钧瓷产品上出现不可预知的色彩和图案。显然一、在烧结之前进行人为的着色、绘画操作是不必要的,也是徒劳的。二、“窑变”的因素复杂,导致每一个产品的色彩和图案都不会完全相同,产品色彩和图案的多样性与某一产品色彩和图案的唯一性共存。这正是钧瓷壁画产品的特色和价值所在。
本工序的产品是瓷器。
最后一道工序成品检验。
即对出窑的瓷器进行检验,筛选、分级,对于大型拼装式壁画还需进行分类、切割、拼装。
权利要求
1.一种钧瓷壁画的制造方法,包括坯泥制备、釉浆制备、制坯、干燥、煅烧、上釉、烧结、成品检验各工序,其特征在于a)煅烧工序中,煅烧的最高温度为900-1000℃,b)烧结工序中,烧结的最高温度为1300-1400℃,c)上釉工序中,没有着色和绘画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制坯工序中,既可采用手工制坯,也可采用机械注浆制坯,且所制成的坯子的形状呈板壳状。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钧瓷壁画的制造方法。其技术特点是:在其上釉工序之前有一个最高温度为900-1000℃的煅烧工序;在其烧结工序中最高温度达1300-1400℃;且上釉工序中没有着色和绘画操作,其产品的色彩和图案产生于烧结过程中的“窑变”。采用本发明制成的钧瓷壁画产品在色彩和图案上具有多样性,而且某一个产品的色彩和图案又具有唯一性,极具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文档编号B44F11/06GK1383999SQ01117648
公开日2002年12月11日 申请日期2001年5月3日 优先权日2001年5月3日
发明者田连生, 周有 申请人:田连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