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面折叠画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3222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面折叠画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面折叠画架。其技术方案是:所述画架由相同的前支架(1)和后支架(14)构成;前支架(1)由前下折叠杆(2)、前上折叠杆(6)和两根相同的前支架杆(5)组成,两根前支架杆(5)上对称地开有画板前调节孔(4),两根前支架杆(5)的内侧设有前下折叠槽(3)和前上折叠槽(7);前下折叠杆(2)和前上折叠杆(6)的两端铰接在两根前支架杆(5)对应的前下折叠槽(3)和前上折叠槽(7)的端部;前支架(1)的两根前支架杆(5)的上端和后支架(14)的两根后支架杆(11)的上端通过各自的支架杆用合页(9)对应铰接,前支架(1)的两根前支架杆(5)的下部和后支架(14)的两根后支架杆(11)的下部通过各自的线绳(12)对应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放置稳定、节省空间和适用性强的特点。
【专利说明】一种双面折叠画架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折叠画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面折叠画架。

【背景技术】
[0002] 画架作为一种集可调节支撑角度和放置画板于一体的作画工具,是画室主要的 工具之一。
[0003] 画架是绘画艺术教室中常见的一种作画工具,现有的画架按材质一般可分为木制 和金属两种,按用途可分为携带式和居家式。木制画架通常是将两副支架通过圆木楔连接 在一起,前后可以自由活动,其特点是体积大、结构复杂且售价较高,比较适合私人画室或 职业画室使用。
[0004] 目前最为流行的铝合金画架,是为方便室外作画进行设计的,铝合金画架虽简单 轻巧,但稳定性、牢固性和附属功能性比较差。随着艺考的兴起,目前一般基础绘画教室正 在使用老式画架改良后的简化三角支撑画架,其稳定性不足,且不利于节省空间,在实用性 以及人性化设计上都差强人意。


【发明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现存技术的缺陷,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稳定、折叠方便和适 用范围广的双面折叠画架。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画架包括前支架和后支架。前 支架由前下折叠杆、前上折叠杆和两根前支架杆组成;两根前支架杆的形状结构相同,两根 前支架杆上对称地开有画板前调节孔,画板前调节孔为2~4个,两根前支架杆下部和上部 的内侧对应地设有前下折叠槽和前上折叠槽。前下折叠杆和前上折叠杆的形状结构相同, 前下折叠杆的两端铰接在两根前支架杆的前下折叠槽的端部,前上折叠杆的两端铰接在两 根前支架杆的前上折叠槽的端部。
[0007] 后支架和前支架的结构相同:后支架亦由后下折叠杆、后上折叠杆和两根后支架 杆组成。后下折叠杆、后上折叠杆、两根后支架杆的形状结构与前下折叠杆、前上折叠杆、两 根前支架杆的形状结构对应相同。
[0008] 前支架的两根前支架杆的上端和后支架的两根后支架杆的上端通过各自的支架 杆用合页对应铰接,前支架的两根前支架杆的下部和后支架的两根后支架杆的下部通过各 自的线绳对应连接。
[0009] 所述的前下折叠杆和前上折叠杆的形状结构与后下折叠杆和后上折叠杆的形状 结构相同,截面为矩形或方形,由两根等长杆件通过各自的折叠杆用合页铰接为折叠状。
[0010] 所述的前下折叠槽和前上折叠槽形状相同,槽深和槽宽的名义尺寸与前下折叠杆 或前上折叠杆的截面尺寸对应相等,槽长的名义尺寸为前下折叠杆或前上折叠杆长度的一 半。
[0011]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的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积极效果:
[0012] 本实用新型的前支架和后支架的结构完全相同,以达到反面也能放置及固定画板 的功能,适用性强。前支架的两根前支架杆的上端和后支架的两根后支架杆的上端通过各 自的支架杆用合页对应铰接,前支架的两根前支架杆的下部和后支架的两根后支架杆的下 部通过各自的线绳对应连接。不同长短线绳的设置可以实现固定特定角度和稳定放置的功 能,使画架的放置更为稳定。
[0013] 由于前下折叠杆的两端铰接在两根前支架杆的前下折叠槽的端部,前上折叠杆的 两端铰接在两根前支架杆的前上折叠槽的端部。两根前支架杆在收缩时可将前下折叠杆 折叠后放置在各自对应的前下折叠槽里,将前上折叠杆折叠后放置各自对应的前上折叠槽 里。同理,可实现两根后支架杆的收缩。画架收缩后为四根支架杆,非常节省放置空间。 使用时,画板放置的位置可通过画板前调节孔的不同位置实现上下调节。画架前后两面均 可实现放置画板功能,适用性强,适用范围广。
[0014]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放置稳定、节省空间和适用性强的特点,尤其是适用于人数 比较多的培训教室。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6] 图2是图1的一种全折叠状态示意图;
[0017] 图3是图1的一种半折叠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并非对其保护范围 的限制。
[0019] 实施例1
[0020] -种双面折叠画架。所述的画架如图1所示,包括前支架1和后支架14。前支架 1由前下折叠杆2、前上折叠杆6和两根前支架杆5组成;两根前支架杆5的形状结构相同, 两根前支架杆5上对称地开有画板前调节孔4,画板前调节孔4为2个,两根前支架杆5下 部和上部的内侧对应地设有前下折叠槽3和前上折叠槽7。前下折叠杆2和前上折叠杆6 的形状结构相同,前下折叠杆2的两端铰接在两根前支架杆5的前下折叠槽3的端部,前上 折叠杆6的两端铰接在两根前支架杆5的前上折叠槽7的端部。
[0021] 如图1所示,后支架14和前支架1的结构相同:后支架14亦由后下折叠杆13、后 上折叠杆10和两根后支架杆11组成。后下折叠杆13、后上折叠杆10、两根后支架杆11的 形状结构与前下折叠杆2、前上折叠杆6、两根前支架杆5的形状结构对应相同。
[0022] 如图1所示,前支架1的两根前支架杆5的上端和后支架14的两根后支架杆11 的上端通过各自的支架杆用合页9对应铰接,前支架1的两根前支架杆5的下部和后支架 14的两根后支架杆11的下部通过各自的线绳12对应连接。
[0023]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前下折叠杆2和前上折叠杆6的形状结构与后下折 叠杆13和后上折叠杆10的形状结构相同,截面为矩形或方形,由两根等长杆件通过各自 的折叠杆用合页8铰接为折叠状。
[0024] 如图1所示,所述的前下折叠槽3和前上折叠槽7形状相同,槽深和槽宽的名义尺 寸与前下折叠杆2或前上折叠杆6的截面尺寸对应相等,槽长的名义尺寸为前下折叠杆2 或前上折叠杆6长度的一半。
[0025] 实施例2
[0026] -种双面折叠画架。除下述技术参数外,其余同实施例1 :
[0027] 画板前调节孔4为3个或4个。
[0028] 本【具体实施方式】与现有的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积极效果:
[0029]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前支架1和后支架14的结构完全相同,以达到反面也能放置及 固定画板的功能,适用性强。前支架1的两根前支架杆5的上端和后支架14的两根后支架 杆11的上端通过各自的支架杆用合页9对应铰接,前支架1的两根前支架杆5的下部和后 支架14的两根后支架杆11的下部通过各自的线绳12对应连接。不同长短线绳12的设置 可以实现固定特定角度和稳定放置的功能,使画架的放置更为稳定。
[0030] 由于前下折叠杆2的两端铰接在两根前支架杆5的前下折叠槽3的端部,前上折 叠杆6的两端铰接在两根前支架杆5的前上折叠槽7的端部。两根前支架杆5在收缩时可 将前下折叠杆2折叠后放置在各自对应的前下折叠槽3里,将前上折叠杆6折叠后放置各 自对应的前上折叠槽7里。同理,可实现两根后支架杆11的收缩。画架收缩起来如图2 和图3所示为四根支架杆,非常节省放置空间。使用时,画板放置的位置可通过画板前调节 孔4的不同位置实现上下调节。画架前后两面均可实现放置画板功能,适用性强,使用范围 广。
[0031] 因此,本【具体实施方式】具有放置稳定、节省空间和适用性强的特点,尤其是适用于 人数比较多的培训教室。
【权利要求】
1. 一种双面折叠式画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画架包括前支架(1)和后支架(14);前支 架(1)由前下折叠杆(2)、前上折叠杆(6)和两根前支架杆(5)组成,两根前支架杆(5)的形 状结构相同,两根前支架杆(5)上对称地开有画板前调节孔(4),画板前调节孔(4)为2~4 个,两根前支架杆(5)下部和上部的内侧对应地设有前下折叠槽(3)和前上折叠槽(7); 前下折叠杆(2)和前上折叠杆¢)的形状结构相同,前下折叠杆(2)的两端铰接在两根前 支架杆(5)的前下折叠槽(3)的端部,前上折叠杆¢)的两端铰接在两根前支架杆(5)的 前上折叠槽(7)的端部; 后支架(14)和前支架(1)的结构相同:后支架(14)亦由后下折叠杆(13)、后上折叠 杆(10)和两根后支架杆(11)组成;后下折叠杆(13)、后上折叠杆(10)、两根后支架杆(11) 的形状结构与前下折叠杆(2)、前上折叠杆(6)、两根前支架杆(5)的形状结构对应相同; 前支架(1)的两根前支架杆(5)的上端和后支架(14)的两根后支架杆(11)的上端 通过各自的支架杆用合页(9)对应铰接,前支架(1)的两根前支架杆(5)的下部和后支架 (14)的两根后支架杆(11)的下部通过各自的线绳(12)对应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折叠式画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下折叠杆(2)和前上 折叠杆(6)的形状结构与后下折叠杆(13)和后上折叠杆(10)的形状结构相同,截面为矩 形或方形,均由两根等长杆件通过各自的折叠杆用合页(8)铰接为折叠状。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折叠式画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下折叠槽(3)和前上 折叠槽(7)形状相同,槽深和槽宽的名义尺寸与前下折叠杆(2)或前上折叠杆¢)的截面 尺寸对应相等,槽长的名义尺寸为前下折叠杆(2)或前上折叠杆(6)长度的一半。
【文档编号】B44D3/18GK203888531SQ201420334637
【公开日】2014年10月22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23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23日
【发明者】苏荷芬 申请人:武汉科技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