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仿真装饰水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47733阅读:963来源:国知局
一种仿真装饰水母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饰用品,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装饰鱼缸用的仿真装饰水母。



背景技术:

鱼缸是室内常用的装饰摆设,真的水母在鱼缸很难养活。所以设计仿真水母代替真水母。以丰富鱼缸的装饰效果。而现时很多的仿真水母一般都通过鱼线牵引。但这样会使仿真水母局限于一个较少的活动范畴。削弱了仿真水母的观赏效果。

现有的仿真水母具体具有以下技术特征:1)、现有的技术是公母扣子用密度小于水的材质作为浮力;2)、公母扣子连接后产生气腔作为浮力;3)、把连接好的扣子装在仿真母上;4)、在双重的浮力的作用下,使仿真水母悬浮于水。该种技术特征的仿真水母具有以下缺点:

由于仿真水母的悬浮是依靠扣子材质的密度比水少及扣子装配后产生的气腔作为双重浮力使仿真水母悬浮于水。所以当其中一种浮力的改变(浮力变大或变小都会造成功能失效)所以当扣子的材质密度偏离了设计要求的密度时就很容易造成悬浮功能的失效。而扣子的TPR材质浸于水中时间较长后会产生发泡澎胀。也会直接影响仿真水母的悬浮效果。公扣母扣连接位置过深。在使用快干胶水连接公母扣时容易出现公扣没有装到底位造成气腔过大、浮力过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悬浮效果稳定、装配容易的仿真装饰水母。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仿真装饰水母,包括一呈半球形的仿真水母本体,所述仿真水母本体底面向上凹陷,形成一个半球形凹槽,能产生更好的漂浮效果。所述仿真水母本体的中部设有供硅胶扣子连接的环形扣子座,所述硅胶扣子的边缘设有与所述环形扣子座连接的环形凹槽,所述胶扣子与环形扣子座密封装配粘接后会形成气腔产生浮力。所述硅胶扣子的底部设有底部凸台。

作为本实用新型仿真装饰水母的一种改进,所述硅胶扣子的外侧面间隔设有多条柔性的仿真水母须。

作为本实用新型仿真装饰水母的一种改进,所述仿真水母本体和所述仿真水母须均为硅胶构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仿真装饰水母的一种改进,所述仿真水母本体的壁厚为0.3mm~0.5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采用仿真水母本体、硅胶扣子和仿真水母须都采用硅胶材质。硅胶材质是一种长时间受水浸也不会变形发泡的材质。保证仿真水母的整体稳定性。采用硅胶扣子与硅胶仿真水母装配连接后的气腔作单一浮力,取消依靠扣子材质的密度比水少及扣子装配后产生的气腔作为双重浮力产生浮力,以免因其中一种浮力的改变而映响悬浮效果。改变仿真水母的底部外形,使其底部向内弯能产生更好的漂浮效果。设计合理的气腔空间,减少气腔的深度,使更容易装配到位,以免出现装配不到位造成的功能失效。本产品直接由同一种材质、单一气腔产生的稳定浮力才能使水母有更逼真及稳定的漂浮效果。并且本产品的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产品的零部件使用少,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就根据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及其有益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描述,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爆炸图。

附图标记名称:1、仿真水母本体 2、半球形凹槽 3、仿真水母须 4、硅胶扣子 5、环形扣子座 6、环形凹槽 7、底部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就根据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不局限于此。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仿真装饰水母,包括一呈半球形的仿真水母本体1,仿真水母本体1底面向上凹陷,形成一个半球形凹槽2,能产生更好的漂浮效果。仿真水母本体1的中部设有供硅胶扣子4连接的环形扣子座5,硅胶扣子4的边缘设有与环形扣子座5连接的环形凹槽6,硅胶扣子4的底部设有底部凸台7。

优选的,硅胶扣子4的外侧面间隔设有多条柔性的仿真水母须8。仿真水母须3可以是4条到10条,仿真水母须3的宽度可以制作成3mm~10mm。

优选的,仿真水母本体1和仿真水母须8均为硅胶构件。

优选的,仿真水母本体1的壁厚为0.3mm~0.5mm。

本实用新型采用仿真水母本体、硅胶扣子和仿真水母须都采用硅胶材质。硅胶材质是一种长时间受水浸也不会变形发泡的材质。保证仿真水母的整体稳定性。采用硅胶扣子与硅胶仿真水母装配连接后的气腔作单一浮力,取消依靠扣子材质的密度比水少及扣子装配后产生的气腔作为双重浮力产生浮力,以免因其中一种浮力的改变而映响悬浮效果。改变仿真水母的底部外形,使其底部向内弯能产生更好的漂浮效果。设计合理的气腔空间,减少气腔的深度,使更容易装配到位,以免出现装配不到位造成的功能失效。本产品直接由同一种材质、单一气腔产生的稳定浮力才能使水母有更逼真及稳定的漂浮效果。并且本产品的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产品的零部件使用少,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结构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范围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