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版画制作的绘图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22139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版画制作的绘图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美术用品技术领域,具体的是一种用于版画制作的绘图架。



背景技术:

版画是以刀或化学药品等在木、石、麻胶、铜、锌等版面上雕刻或蚀刻后印刷出来的图画,是中国美术的一个重要门类,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和地位。制作版画的程序是起稿、制版、涂墨、拓印、装裱,形成画作。版画制作过程中,起稿是把想要表现的图案画成简要的线条稿或黑白稿,可以在用墨涂黑的板面上直接用铅笔转画画稿,也可以画在复写纸上再拷贝在版上。刻制(制版)时先以三角刀刻出木板画面上的轮廓边缘线,再交替结合使用圆刀,逐步刻出亮面。最后上墨、涂墨、拓印,即可完成版画作品。

上述刻制(制版)过程是整个版画制作的主要步骤,也是作品的创作过程。根据作品需要,刻制操作使用斜口刀、平口刀、圆口刀、三角刀等刻刀,在版面上刻画出凹凸部,在此过程中,刻刀的用法也是灵活多变的,且刻刀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雕刻。一般的做法是将刻版材料放置在桌面上,一侧手肘按压版面,另一侧手握刀进行雕刻,如需改变下刀方向,可随时转动版面、调整位置。版画作品需要经过大量的雕刻操作才能完成,在上述雕刻过程中,刻版材料位置不固定,还需人工按压固定,造成雕刻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研制一种带有固定装置的绘图架,能将刻版材料固定住,且固定后的刻版材料能够旋转,以便雕刻。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版画制作的绘图架,其特征在于:

包括底座、支架、工作台,支架固定安装在底座上,工作台安装在支架上,支架具有空心结构;

工作台呈圆盘状,边缘设有凸缘,凸缘上设有至少两个撑杆,各撑杆间呈中心对称分布;

撑杆包括套杆、压板、旋钮,套杆由相互嵌套在一起、且通过螺纹配合的两根杆件组成;压板安装在套杆的前端,套杆尾端贯穿工作台的凸缘,旋钮安装在套杆突出凸缘的尾端;

工作台与支架之间设有调节装置,调节装置包括角度调节装置、旋转调节装置,旋转调节装置用于调整工作台自身的旋转角度和/或工作台的朝向角度,角度调节装置用于调整工作台的俯仰角度;

角度调节装置包括转动部、固定部,转动部与固定部通过销轴铰接,转动部上端设有一套旋转调节装置,固定部下端设有一套旋转调节装置;

旋转调节装置包括转盘轴承,其核心部件采用回转支承,可以同时承受轴向力、径向力。

所述工作台的边缘和凸缘采用圆角过渡。

所述底座呈矩形,四角设有通孔,可将底座固定在桌面、台面或地面上。

所述底座上设有脚踏板,所述角度调节装置和/或旋转调节装置上设有锁止装置,脚踏板与锁止装置之间通过拉索和/或连杆相传动联接,可通过脚踏板控制锁止装置的开关。

所述脚踏板设有三个,分别与调整工作台自身旋转角度的旋转调节装置、调整工作台朝向角度的旋转调节装置、调整工作台俯仰角的角度调节装置相联接。

所述拉索和/或连杆设在支架的空心结构内。

所述工作台设有吸风装置。

所述工作台的凸缘设有吸风口,工作台底面设有排风管和/或抽风机。

所述吸风口的下沿与工作台上表面平齐。

所述吸风口呈圆形或方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圆盘式的工作台将版画刻版材料进行固定,并通过调节装置使工作台能够旋转、转向、俯仰调节,满足了版画制作人员的工作需要。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功能完善,很好地解决了常规版画制作过程中刻版操作费时费力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正投影右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局部正投影右视图。

其中:

1底座 11通孔 2支架 3工作台 31凸缘 4撑杆 41套杆 42压板 43旋钮 5调节装置 51旋转调节装置 52角度调节装置 53转动部 54固定部 6脚踏板 7吸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所述一种用于版画制作的绘图架,包括底座、支架、工作台,支架固定安装在底座上,工作台安装在支架上,支架具有空心结构;工作台呈圆盘状,边缘设有凸缘,凸缘上设有至少两个撑杆,各撑杆间呈中心对称分布;撑杆包括套杆、压板、旋钮,套杆由相互嵌套在一起、且通过螺纹配合的两根杆件组成;压板安装在套杆的前端,套杆尾端贯穿工作台的凸缘,旋钮安装在套杆突出凸缘的尾端;工作台与支架之间设有调节装置,调节装置包括角度调节装置、旋转调节装置,旋转调节装置用于调整工作台自身的旋转角度和/或工作台的朝向角度,角度调节装置用于调整工作台的俯仰角度;角度调节装置包括转动部、固定部,转动部与固定部通过销轴铰接,转动部上端设有一套旋转调节装置,固定部下端设有一套旋转调节装置;旋转调节装置包括转盘轴承,其核心部件采用回转支承,可以同时承受轴向力、径向力。

使用时,首先反向旋转撑杆的旋钮,使套杆缩短、压板外移,工作台中间空闲;将刻版材料放置在工作台中间位置,正向旋转旋钮,将刻版材料的各端面用压板挤压固定;操作人员坐定后,调整角度调节装置、旋转调节装置,使工作台的倾斜角度和朝向合适,通过旋转调节装置(上部)将工作台旋转至需要的位置,进行刻版创造。刻版过程需要频繁转动刻版材料,借助于上述调节装置,即可方便地对其进行调整。

另外,刻版过程中还会频繁地更换刻刀,以表现不同的版面凹凸效果。上述工作台的边缘具有凸缘,使工作台形成盒状结构,多种规格的刻刀即可放置在该盒状的工作台中,方便取用。同时,雕刻下来的木屑等杂物,也能被收集在工作台内,便于清理。

进一步地,所述工作台的边缘和凸缘采用圆角过渡,防止创造过程中硌到手、手臂等。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呈矩形,四角设有通孔,可将底座固定在桌面、台面或地面上。基于此,底座上还可以设置其他任何已知的固定、夹持装置,将底座(即整个绘图架)固定在桌面、台面或地面上。

实施例二:

如图1、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本实施例所述底座上设有脚踏板,所述角度调节装置和/或旋转调节装置上设有锁止装置,脚踏板与锁止装置之间通过拉索和/或连杆相传动联接,可通过脚踏板控制锁止装置的开关。之所以采用脚踏的方式控制锁止装置的开关操作,是因为版画创造过程需要集中精神进行想象、构思,且刻版一般为双手操作刻刀,无睱顾及其他操作。通过脚踏方式控制各调节装置,省时省力,提高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脚踏板设有三个,分别与调整工作台自身旋转角度的旋转调节装置、调整工作台朝向角度的旋转调节装置、调整工作台俯仰角的角度调节装置相联接。

进一步地,所述拉索和/或连杆设在支架的空心结构内,一则美观,二则联动机构不易出现故障。

实施例三:

如图3、4所示,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本实施例所述工作台设有吸风装置,用于在操作人员创作、雕刻时,将工作台内的木屑等杂物吸净排出。工作台的凸缘设有吸风口,工作台底面设有排风管和/或抽风机。上述吸风装置易于理解和实现,不再赘述。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例对本发明创造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创造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