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浮雕效果的石刻书画作品的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411918发布日期:2018-12-25 20:51阅读:105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的是中国绘画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具有浮雕效果的石刻书画作品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消费水平也随之提高,对于收藏、收集的热情与日俱增,促进了人们对文化艺术领域的消费需求。目前将书画作品刻制在石头尚无,而传统的绘画作品通常是平面的,因此,石刻书画作品则由于材质的特殊性,具有书画雕刻的立体效果而受到人们的青睐。而传统的石刻作品是将作品通过人工绘制在石头上,然后根据需要手工雕刻,然后再上色或者用计算机根据书画内容进行编程,然后再进行雕刻和上色。采用手工雕刻,要求具有精湛的技法,其工序多,工艺繁杂,操作复杂,雕刻出的作品大小不易控制,其原作还原效果差,缺乏逼真感。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具有浮雕效果的石刻方法,使其满足对于浮雕复杂的石刻画面,根据不同对象与层次,分出轻重,具有效果清晰,层次分明,从而使整个画面表现出石刻的雕塑层次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不同于传统石刻的工艺方法,利用感光技术,将书画作品复制在石头上,然后用蚀刻液对石头进行石刻,最后再根据需要填充相应颜色,或贴上复印画膜,制作出具有凹凸效果的书画石刻作品,具体地说是一种具有浮雕效果的石刻书画作品的制作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浮雕效果的石刻书画作品的制作方法,所述制作方法包括有提供书画作品、作品预处理、石头处理、贴膜处理、感光处理、显影处理、蚀刻处理、脱膜处理和喷涂处理工序,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提供书画作品:所述书画作品为描绘在载体上具有文字、图案、色彩或者其任意结合的平面制品;

(2)作品预处理:对选择的作品先用相机或者是用具有摄像功能的手机拍下,然后再将所拍摄的图片发送至在电脑中,并用图象处理软件将其缩放至所需要的大小尺寸,最后制作雕刻用的黑白透光底片;

(3)石头处理:选取用于雕刻的石头,先将其进行打磨,然后将打磨后的石头放入水中进行加热处理,其加热方式是先将水加热至沸腾,然后降温至60~90℃,保持5~10分钟,最后取出将其烘干即可;

(4)贴膜处理:取一块大小合适的感光膜贴在经加热后的石头上,并用羊毛轮将其压平,并去除感光膜与石头之间的气泡,要求感光膜平整,不能有褶皱状;

(5)感光处理:将步骤(2)所制备的黑白底片放在贴好感光膜的石头上,并在所述黑白底片上用透明玻璃压平后用紫外线灯光进行了曝光1~2分钟;

(6)显影处理:感光后的石头将保护膜撕下,放入配置好显影液的槽子中进行显影,受光照的部分保留在石头上,不受光照的部分被洗掉露出石材基础;

(7)蚀刻处理:检查经显影后的作品,同时修整不理想的部分,然后放入配制有石刻液的水槽中进行蚀刻,掉露出石材基础被蚀刻,蚀刻深度控制在0.5~2.5mm,形成凹凸浮雕图案,然后取出之后再清洗干净,并根据需要对作品进行填充上色即可;

(8)脱膜处理:将经过蚀刻处理后的作品放入配制有退感光膜液的水槽中进行浸泡,经浸泡后再进行清洗,将感光膜清洗干净和刮除;

(9)喷涂处理:将经过脱膜处理后的作品烘干后,在其表面喷涂一层光油,经自然干燥即得所述石刻书画作品。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具有浮雕效果的石刻书画作品的制作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3)石头处理过程中,其中所述石头可以选用页岩、化石、矿石、大理石等不同的石材,在加热处理时,用水量要求覆盖所述石头,先将水加热至沸腾,然后降温至70~80℃,保持6~8分钟,最后取出将其自然干燥即可。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具有浮雕效果的石刻书画作品的制作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4)贴膜处理过程中,所述感光膜贴采用加热棍筒的方式将感光膜贴在加热后的石头上,保证加热棍筒匀速运动,所述感光膜与石头之间无气泡,并要求感光膜平整,不能有褶皱状。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具有浮雕效果的石刻书画作品的制作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7)蚀刻处理过程中,所述蚀刻深度控制在1~1.5mm。

采用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具有浮雕效果的石刻书画作品的制作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选择书画作品和石头分别进行处理后,利用感光技术,将书画作品复制在石头上,然后用蚀刻液对石头进行石刻处理,最后再根据需要填充相应颜色,从而制作出具有凹凸效果的书画石刻作品。采用本发明所述方法制作的书画石刻作品具有浮雕效果,层次感好,不失真,其成本较低,操作简单方便,可批量生产,更便于长久收藏,是欣赏、收藏书画艺术工艺品的另一种选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充分的解释本发明的实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是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具有浮雕效果的石刻书画作品的制作方法,所述制作方法包括有提供书画作品、作品预处理、石头处理、贴膜处理、感光处理、显影处理、蚀刻处理、脱膜处理和喷涂处理工序,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提供书画作品:所述书画作品为描绘在载体上具有文字、图案、色彩或者其任意结合的平面制品;

(2)作品预处理:对选择的作品先用相机或者是用具有摄像功能的手机拍下,然后再将所拍摄的图片发送至在电脑中,并用图象处理软件将其缩放至所需要的大小尺寸,最后制作雕刻用的黑白透光底片;

(3)石头处理:选取用于雕刻的石头,其中所述石头可以选用页岩、化石、矿石、大理石等不同的石材,先将其进行打磨,然后将打磨后的石头放入水中进行加热处理,其加热方式是先将水加热至沸腾,然后降温至60~90℃,保持5~10分钟,最后取出将其烘干即可;

(4)贴膜处理:取一块大小合适的感光膜贴在经加热后的石头上,并用羊毛轮将其压平,并去除感光膜与石头之间的气泡,要求感光膜平整,不能有褶皱状;

(5)感光处理:将步骤(2)所制备的黑白底片放在贴好感光膜的石头上,并在所述黑白底片上用透明玻璃压平后用紫外线灯光进行了曝光1~2分钟;

(6)显影处理:感光后的石头将保护膜撕下,放入配置好显影液的槽子中进行显影,受光照的部分保留在石头上,不受光照的部分被洗掉露出石材基础;

(7)蚀刻处理:检查经显影后的作品,同时修整不理想的部分,然后放入配制有石刻液的水槽中进行蚀刻,掉露出石材基础被蚀刻,蚀刻深度控制在0.5~2.5mm,形成凹凸浮雕图案,然后取出之后再清洗干净,并根据需要对作品填充上色即可;

(8)脱膜处理:将经过蚀刻处理后的作品放入配制有退感光膜液的水槽中进行浸泡,经浸泡后再进行清洗,将感光膜清洗干净和刮除;

(9)喷涂处理:将经过脱膜处理后的作品烘干后,在其表面喷涂一层光油,经自然干燥即得所述石刻书画作品。

实施例2:

一种具有浮雕效果的石刻书画作品的制作方法,所述制作方法包括有提供书画作品、作品预处理、石头处理、贴膜处理、感光处理、显影处理、蚀刻处理、填充上色、脱膜处理和喷涂处理工序,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提供书画作品:所述书画作品为描绘在载体上具有文字、图案、色彩或者其任意结合的平面制品;

(2)作品预处理:对选择的作品先用相机或者是用具有摄像功能的手机拍下,然后再将所拍摄的图片发送至在电脑中,并用图象处理软件将其缩放至所需要的大小尺寸,最后制作雕刻用的黑白透光底片;

(3)石头处理:选取用于雕刻的石头,其中所述石头可以选用页岩、化石、矿石、大理石等不同的石材,先将其进行打磨,然后将打磨后的石头放入水中进行加热处理,其加热方式是先将水加热至沸腾,然后降温至70~80℃,保持6~8分钟,最后取出将其烘干即可;

(4)贴膜处理:取一块大小合适的感光膜贴在经加热后的石头上,并用羊毛轮将其压平,并去除感光膜与石头之间的气泡,要求感光膜平整,不能有褶皱状;

(5)感光处理:将步骤(2)所制备的黑白底片放在贴好感光膜的石头上,并在所述黑白底片上用透明玻璃压平后用紫外线灯光进行了曝光1~2分钟;

(6)显影处理:感光后的石头将保护膜撕下,放入配置好显影液的槽子中进行显影,受光照的部分保留在石头上,不受光照的部分被洗掉露出石材基础;

(7)蚀刻处理:检查经显影后的作品,同时修整不理想的部分,然后放入配制有石刻液的水槽中进行蚀刻,掉露出石材基础被蚀刻,蚀刻深度控制在1~1.5mm,形成凹凸浮雕图案,然后取出之后再清洗干净,并根据需要对作品填充上色即可;

(8)脱膜处理:将经过蚀刻处理后的作品放入配制有退感光膜液的水槽中进行浸泡,经浸泡后再进行清洗,将感光膜清洗干净和刮除;

(9)喷涂处理:将经过脱膜处理后的作品烘干后,在其表面喷涂一层光油,经自然干燥即得所述石刻书画作品。

实施例3:

一种具有浮雕效果的石刻书画作品的制作方法,所述制作方法包括有提供书画作品、作品预处理、石头处理、贴膜处理、感光处理、显影处理、蚀刻处理、脱膜处理和喷涂处理工序。其中具体的步骤与实施2所述的步骤不同之处,在于步骤(4)贴膜处理过程,所述感光膜贴采用加热棍筒的方式将感光膜贴在加热后的石头上,保证加热棍筒匀速运动,所述感光膜与石头之间无气泡,并要求感光膜平整,不能有褶皱状。而其余的制作步骤与实施2相同。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