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盆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68545发布日期:2018-11-16 23:19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一种盆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盆景,属于盆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盆景,中国优秀传统艺术之一,是以植物和山石为基本材料在盆内表现自然景观的艺术品。

它以植物、山石、土、水等为材料,经过艺术创作和园艺栽培,在盆中典型、集中地塑造大自然的优美景色,达到缩地成寸、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同时以景抒怀,表现深远的意境,犹如立体的美丽的缩小版的山水风景区。

盆景源于中国,盆景一般有树桩盆景和山水盆景两大类,盆景是由景、盆、几(架)三个要素组成的,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统一整体。人们把盆景誉为"立体的画"和"无声的诗"。

山水盆景

须事先选定主题,并精心设计,根据主题选石、加工,也可因石制宜,随类敷采。山石材料有松石(石质松软)和硬石(石质坚硬)两类。松质石料可用特制的锤在石上琢出沟壑、洞穴、峰峦、岗岭;硬质石料则用切割、锯、截等法达到去芜存精的目的,不足之处可通过拼接胶合来弥补。在石上留有种植穴,便于栽植草木。盆中景物布局须主次分明,层次丰富,有变化而不杂乱。同一盆中宜石种相同,石色相近,纹理相顺。同时运用近大远小、低大高小、近实远虚的透视原理,配以大小相宜的草木、亭桥、鸟兽、人物等,用浅盆衬托,达到小中见大、咫尺千里的艺术效果。

盆景是由景、盆、几(架)三个要素组成的。此三个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缺一不可的统一整体。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景、盆、几(架)三位一体。“景”在盆景中为主体部分,盆、几为从属部分。即一盆好的盆景,景、盆、几要相互配合默契、主次分明,注意避免把欣赏者的注意力引导到“盆”或“几(架)”上来。盆、几(架)无论在形状、体积、色彩等方面与景的关系要处理得协调、自然。要保持主客关系,这就是常说的:一景二盆三几(架)的原因。

但是对于大型的盆景,其移动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盆景,移动方便,造型美观,可以养鱼和观赏,且设置有吊装环,方便吊装。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一种盆景,其包括盆体和基座,所述基座由钢材焊接而成,所述盆体由钢筋骨架和混凝土组成,盆体为碗状结构,钢筋骨架与基座通过焊接固定在一起,盆体内壁上涂有防水涂层,所述盆体内设置有山石和乔木,山石和乔木通过水泥与盆体固定,盆体内盛有水,所述盆体内设置有吊环,吊环通过焊接固定在钢筋骨架上,吊环对称分布在盆体的两边,吊环上罩有假山石。

所述假山石罩在吊环上或从吊环上移走。

基座的底部设置有防滑缓冲垫,防滑缓冲垫底部设置有防滑纹。

吊环上涂抹有防锈漆。

基座上涂抹有防锈漆,基座周壁上包裹有实木。

盆体的外部雕刻有花纹。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盆体内设置有山石和乔木,基座周壁上包裹有实木,盆体的外部雕刻有花纹,使得整个盆景更加美观。

(2)基座由钢材焊接而成,盆体由钢筋骨架和混凝土组成,钢筋骨架与基座通过焊接固定在一起,可以使得整个盆景更加坚固,在吊装时,避免盆景的散架。

(3)将假山石从吊环上移走,则露出两个吊环,将吊绳穿过吊环,则可以实现盆景的整体移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去掉假山石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盆景,其包括盆体1和基座2,所述基座2由钢材焊接而成,所述盆体1由钢筋骨架3和混凝土4组成,盆体1为碗状结构,钢筋骨架3与基座2通过焊接固定在一起,盆体1内壁上涂有防水涂层5,所述盆体1内设置有山石6和乔木7,山石6和乔木7通过水泥与盆体1固定,盆体1内盛有水,所述盆体1内设置有吊环8,吊环8通过焊接固定在钢筋骨架3上,吊环8对称分布在盆体1的两边,吊环8上罩有假山石9。

所述假山石9罩在吊环8上或从吊环8上移走。

基座2的底部设置有防滑缓冲垫10,防滑缓冲垫10底部设置有防滑纹11。

吊环8上涂抹有防锈漆。

基座2上涂抹有防锈漆,基座2周壁上包裹有实木12。

盆体1的外部雕刻有花纹。

如图2所示,将假山石9从吊环8上移走,则露出两个吊环8,将吊绳穿过吊环8,则可以实现整体移动。

盆体1内壁上涂有防水涂层5,盆体1内盛有水,可以实现养鱼,且盆体1的外部雕刻有花纹,基座2周壁上包裹有实木12,实现了美观。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