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模型中匾额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27298发布日期:2020-04-17 18:21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古建筑模型中匾额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玩具领域,具体涉及古建筑模型中匾额组件。



背景技术:

匾额兴起于先秦,历经两千余年沉淀与打磨,早已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个自成体系的分支。匾额是我国古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当于建筑的眼睛。一般横的叫“扁”,竖的称“额”。总体来说,悬挂于门屏上,反映建筑物名称和性质,表达人们义理、情感之类的文学艺术形式即为匾额。匾额有作为堂号、表彰、祝福、商号、室内装饰的用途。

在古建筑中,匾额部分的安装一般是借助金属链或者绳索将其固定。在古建筑模型中,如果还是用这种方法,金属链或绳索的长短及固定方法会显得没有确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古建筑模型中匾额组件,来解决以上背景技术部分提到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古建筑模型中匾额组件,所述组件包括匾额、左匾额固定构件、右匾额固定构件,具体的:所述匾额的背面具有挂板,所述挂板上开有限位槽,所述左匾额固定构件的前端具有l形支架,该支架右端具有限位凸台,所述右匾额固定构件的前端具有l形支架,该支架左端具有限位凸台;拼装时,将所述左匾额固定构件在左、右匾额固定构件在右并列放置,将所述匾额背面的挂板从上往下滑入所述左匾额固定构件的l形支架及所述右匾额固定构件的l形支架,且所述挂板的限位槽卡住所述左匾额固定构件的限位凸台及所述右匾额固定构件的限位凸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左匾额固定构件的l形支架、右匾额固定构件的l形支架具有相同的倾斜角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左匾额固定构件具有花边、u形锁定结构及直榫,其中,所述u形锁定结构用于锁定枋与柱子连接的同时,起到固定所述左匾额固定构件的作用,直榫插入所述枋的直榫孔中用于固定所述左匾额连接固定构件;所述右匾额固定构件具有花边、u形锁定结构及直榫,其中,所述u形锁定结构用于锁定枋与柱子连接的同时,起到固定所述右匾额固定构件的作用,直榫插入所述枋的直榫孔中用于固定所述右匾额连接固定构件。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古建筑模型中匾额组件,所述组件包括匾额、匾额固定构件,具体的:所述匾额的背面具有挂板,所述挂板的中间位置开有限位槽,所述匾额固定构件的前端具有l形支架,该l形支架的中间位置具有限位凸台;拼装时,将所述匾额的挂板从上往下滑入所述匾额固定构件的l形支架,且所述挂板中间的限位槽卡住所述匾额固定构件的限位凸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匾额背面具有两个挂板,相应的所述匾额固定构件的前端具有两个l形支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匾额背面具有一个挂板,相应的所述匾额固定构件的前端具有一个l形支架。

在本申请中,匾额背面具有挂板,且挂板上开有限位槽,匾额固定构件的前端具有l形支架,且该l形支架上具有限位凸台。拼装时,只需要将匾额的挂板从上往下滑入匾额固定构件的l形支架,且挂板上的限位槽卡住匾额固定构件的限位凸台,即完成拼装。匾额与匾额固定构件之间的安装快速、便捷、连接稳固,且匾额的位置固定,安装准确性高。拆解时,只需将匾额的挂板从下往上滑出匾额固定构件的l形支架,即完成拆分,拆解方式快速便捷。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本申请的古建筑模型中匾额组件的一个实施例中匾额的结构示意图;

图2a是本申请的古建筑模型中匾额组件的一个实施例中左匾额固定构件的结构示意图1;

图2b是本申请的古建筑模型中匾额组件的一个实施例中左匾额固定构件的结构示意图2;

图3是本申请的古建筑模型中匾额组件的一个实施例中右匾额固定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的古建筑模型中匾额组件的一个实施例中左匾额固定构件与右匾额固定构件并排放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的古建筑模型中匾额组件的一个实施例中拼搭中的匾额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的古建筑模型中匾额组件的一个实施例中拼搭后的匾额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的古建筑模型中匾额组件的又一个实施例中匾额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的古建筑模型中匾额组件的又一个实施例中拼搭中的匾额与匾额固定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的古建筑模型中匾额组件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匾额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有关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参考图1,该图是本申请的古建筑模型中匾额组件的一个实施例中匾额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匾额11的背面具有挂板111,在挂板111的中间开有限位槽112。

继续参考图2a、图2b,图2a、图2b分别是本申请的古建筑模型中匾额组件的一个实施例中左匾额固定构件的结构示意图1、结构示意图2。如图所示,左匾额固定构件12的前端具有l形支架121,在l形支架121的右端具有限位凸台122。此外,左匾额固定构件12还具有u形锁定结构123、直榫124、直榫125、花边126。如图所示,l形支架121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

继续参考图3,该图是本申请的古建筑模型中匾额组件的一个实施例中右匾额固定构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右匾额固定构件13与左匾额固定构件12呈对称设计,其中,右匾额固定构件13具有l形支架131,该l形支架131的左端具有限位凸台132。此外,右匾额固定构件13还具有u形锁定结构133、直榫134、直榫135、花边136。如图所示,l形支架131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

继续参考图4,该图是本申请的古建筑模型中匾额组件的一个实施例中左匾额固定构件与右匾额固定构件并排放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左匾额固定构件12在左,右匾额固定构件13在右。左匾额固定构件12的l形支架121与右匾额固定构件13的l形支架131紧靠,且l形支架121右端的限位凸台122与l形支架131左端的限位凸台132紧靠,构成一个⊥形。且如图所示,l形支架121、l形支架131具有相同的倾斜角度。此外,左匾额固定构件12、右匾额固定构件13呈弧形。

继续参考图5,该图是本申请的古建筑模型中匾额组件的一个实施例中拼搭中的匾额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拼搭时,需要先将枋14、枋16通过侧边的燕尾榫和燕尾卯进行拼接,然后,将柱子15、柱子17分别插入枋14、枋16中,之后,再将左匾额固定构件的u形锁定结构123、直榫124、直榫125分别插入枋14的缺口和两个直榫孔中。u形锁定结构123一方面用于锁定枋14与柱子15之间的连接,一方面将左匾额固定构件12固定于枋14、柱子15上。此外,直榫124、直榫125分别插入枋14的两个直榫孔中,同样具有将左匾额固定构件12固定于枋14上的作用。同样的,将右匾额固定构件的u形锁定结构133、直榫134、直榫135分别插入枋16的缺口和两个直榫孔中。用于将右匾额固定构件固定在枋16、柱子17上。最后,将匾额11背部的挂板111从上往下滑入左匾额固定构件的l形支架和右匾额固定构件的l形支架,且挂板111中间的限位槽112同时卡住左匾额固定构件的限位凸台122及右匾额固定构件的限位凸台132。防止匾额11左右滑动。

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安装后的匾额111具有一定的向下倾斜的倾斜角度,该倾斜角度与左匾额固定构件的l形支架、右匾额固定构件的l形支架的倾斜角度相同。倾斜角度的大小视具体的古建筑模型而定。

上述是圆形古建筑模型中,竖着的匾额组件的一具体实施例。下面示出两个横着的匾额组件的实施例。参考图7,该图是本申请的古建筑模型中匾额组件的又一个实施例中匾额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匾额21的背面具有挂板211、挂板213。其中,挂板211、挂板213的中间分别具有限位槽212、限位槽214。如图所示,挂板212、214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

继续参考图8,该图是本申请的古建筑模型中匾额组件的又一个实施例中拼搭中的匾额与匾额固定构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匾额固定构件的前端具有l形支架221、223,l形支架221、223的中间分别具有限位凸台222、224。安装时,将匾额21的限位槽212、214分别对准匾额固定构件22的限位凸台222、224,然后,将匾额21向下滑落,l形支架221滑入挂板211的底部,限位槽212卡住限位凸台222,同时,l形支架223滑入挂板213的底部,限位槽214卡住限位凸台224。防止匾额21左右滑动。

继续参考图9,该图是本申请的古建筑模型中匾额组件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匾额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匾额31的背面具有一个挂板311,挂板311的中间具有限位槽312,相应的匾额固定构件的前端只有一个l形支架,且该l形支架的中间具有限位凸台。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