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下对称复合的宽幅面侧拼竹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48914发布日期:2021-12-12 20:18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一种上下对称复合的宽幅面侧拼竹板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装饰板材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上下对称复合的宽幅面侧拼竹板。


背景技术:

2.竹材板具有色泽清新自然、平整光滑、强度大、韧性好、耐磨损等特点,所以一经出现便被广泛用作装饰板材。目前,竹材加工成的装饰板材使用普遍,在对竹材加工时,需要将竹材的竹青侧和竹黄侧进行切削加工,之后将切削加工后的竹材重组以构成复合板坯。
3.要做一块竹材板,通常是在竹筒长度方向上分割成多片竹条,并且要去掉大部分的竹青和竹黄,然后再把剖开的竹条加工胶合生产竹材板。这种做法产生的问题是:原材料利用率低,过多使用胶粘剂,不仅制造成本高,而且环保性差;制得的产品受温度和湿度的变化,会产生裂缝和变形现象,产品质量不稳定。而展平竹板由竹筒纵向剖开软化展平构成,竹青面密度和硬度大,作为板材表面耐磨损,使用寿命长;原材料利用率高,降低了制造成本。
4.现有的展平竹板通常是长条状的单层板,弹性模量小,易发生弹性变形。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上下对称复合的宽幅面侧拼竹板。
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上下对称复合的宽幅面侧拼竹板,包括若干横向拼接的竹板单元,所述竹板单元的宽度不小于30mm,所述竹板单元包括两块上下对称设置的竹板,所述竹板由竹子压平制成,所述竹板由外至内依次包括竹青层、竹肉层、竹黄层,所述竹板单元的上下表面均为竹青层。
8.作为优选,所述竹板通过去青工艺去除外表面部分竹青层,去除的竹青层厚度不大于1.5mm。
9.作为优选,所述竹板单元还包括中间层。
10.作为优选,所述中间层为胶层,两块上下对称设置的竹板通过所述胶层胶合。
11.作为优选,所述中间层为中层板,两块上下对称设置的竹板的竹黄层分别与中层板的两面胶合连接构成三层复合板。
12.作为优选,所述中间层为纤维层。
13.作为优选,所述纤维层包括若干第一纤维丝和若干第二纤维丝,所述第一纤维丝的纤维延伸方向沿两块上下对称设置的竹板的竹青层纤维延伸方向,所述第二纤维丝的纤维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纤维丝的纤维延伸方向呈30
°‑
85
°
夹角。
14.作为优选,若干第一纤维丝和若干第二纤维丝上下交错形成编织结构。
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上下对称复合的宽幅面侧拼竹板,采用两两对称复合的宽幅面
展平竹板,使得制得的侧拼竹板具有较高的弹性模量,抗变形能力强,具备高稳定性和刚度;竹板通过去青工艺去除外表面部分竹青层,去除的竹青层厚度不大于1.5mm,保留靠近竹青面的更多纤维素,竹青面密度和硬度更大,表面耐磨损性能更强,具有更高的弹性模量,抗变形能力更强,具备更高的稳定性和刚度;采用胶层或中层板或纤维层增加侧拼竹板的厚度,使得侧拼竹板的刚度增加。
17.采用延伸方向呈30
°‑
85
°
夹角的第一纤维丝和第二纤维丝编织结构:当侧拼竹板纵向弯曲时,两块上下对称设置的竹板的竹青层纤维延伸方向相同的第一纤维丝起到强化作用,使得侧拼竹板具有更高的弹性模量,抗变形能力更强,具备更高的稳定性和刚度;当侧拼竹板横向弯曲时,第二纤维丝起到强化作用,使得侧拼竹板具有更高的弹性模量,抗变形能力更强,具备更高的稳定性和刚度,另外,由于第二纤维丝与第一纤维丝非完全垂直,当横向弯曲力很大时,第二纤维丝不会断裂,而是与第一纤维丝夹角逐渐减小且向第一纤维丝靠拢;此外,由于第一纤维丝和第二纤维丝呈编织结构,侧拼竹板的抗变形能力和强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附图说明
18.图1为实施例1的一种上下对称复合的宽幅面侧拼竹板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实施例2的一种上下对称复合的宽幅面侧拼竹板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实施例2中纤维层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22.图中:
[0023]1‑
竹板单元;101

竹板;102

中间层;103

第一纤维丝;104

第二纤维丝。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5]
实施例1
[0026]
如图1所示,一种上下对称复合的宽幅面侧拼竹板,包括若干横向拼接的竹板单元1,所述竹板单元1的宽度不小于30mm。
[0027]
所述竹板单元1包括两块上下对称设置的竹板101,所述竹板101由竹子压平制成,所述竹板101由外至内依次包括竹青层、竹肉层、竹黄层,所述竹板单元1的上下表面均为竹青层。
[0028]
所述竹板101通过去青工艺去除外表面部分竹青层,去除的竹青层厚度不大于1.5mm。
[0029]
本实施例的一种上下对称复合的宽幅面侧拼竹板,采用两两对称复合的宽幅面展平竹板,使得制得的侧拼竹板具有较高的弹性模量,抗变形能力强,具备高稳定性和刚度;竹板通过去青工艺去除外表面部分竹青层,去除的竹青层厚度不大于1.5mm,保留靠近竹青面的更多纤维素,竹青面密度和硬度更大,表面耐磨损性能更强,具有更高的弹性模量,抗变形能力更强,具备更高的稳定性和刚度;采用胶层或中层板或纤维层增加侧拼竹板的厚度,使得侧拼竹板的刚度增加。
[0030]
实施例2
[0031]
如图2

4所示,一种上下对称复合的宽幅面侧拼竹板,包括若干横向拼接的竹板单元1,所述竹板单元1的宽度不小于30mm。
[0032]
所述竹板单元1包括两块上下对称设置的竹板101,所述竹板101由竹子压平制成,所述竹板101由外至内依次包括竹青层、竹肉层、竹黄层,所述竹板单元1的上下表面均为竹青层。
[0033]
所述竹板101通过去青工艺去除外表面部分竹青层,去除的竹青层厚度不大于1.5mm。
[0034]
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2中所述竹板单元1还包括中间层102。
[0035]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中间层102为胶层,两块上下对称设置的竹板101通过所述胶层胶合。
[0036]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中间层102为中层板,两块上下对称设置的竹板101的竹黄层分别与中层板102的两面胶合连接构成三层复合板。
[0037]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中间层102为纤维层。进一步的,所述纤维层包括若干第一纤维丝103和若干第二纤维丝104,所述第一纤维丝103的纤维延伸方向沿两块上下对称设置的竹板101的竹青层纤维延伸方向,所述第二纤维丝104的纤维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纤维丝103的纤维延伸方向呈30
°‑
85
°
夹角。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纤维丝104的纤维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纤维丝103的纤维延伸方向呈30
°
夹角。若干第一纤维丝103和若干第二纤维丝104上下交错形成编织结构。
[0038]
本实施例的一种上下对称复合的宽幅面侧拼竹板,采用两两对称复合的宽幅面展平竹板,使得制得的侧拼竹板具有较高的弹性模量,抗变形能力强,具备高稳定性和刚度;竹板通过去青工艺去除外表面部分竹青层,去除的竹青层厚度不大于1.5mm,保留靠近竹青面的更多纤维素,竹青面密度和硬度更大,表面耐磨损性能更强,具有更高的弹性模量,抗变形能力更强,具备更高的稳定性和刚度;采用胶层或中层板或纤维层增加侧拼竹板的厚度,使得侧拼竹板的刚度增加。
[0039]
采用延伸方向呈30
°‑
85
°
夹角的第一纤维丝和第二纤维丝编织结构:当侧拼竹板纵向弯曲时,两块上下对称设置的竹板的竹青层纤维延伸方向相同的第一纤维丝起到强化作用,使得侧拼竹板具有更高的弹性模量,抗变形能力更强,具备更高的稳定性和刚度;当侧拼竹板横向弯曲时,第二纤维丝起到强化作用,使得侧拼竹板具有更高的弹性模量,抗变形能力更强,具备更高的稳定性和刚度,另外,由于第二纤维丝与第一纤维丝非完全垂直,当横向弯曲力很大时,第二纤维丝不会断裂,而是与第一纤维丝夹角逐渐减小且向第一纤维丝靠拢;此外,由于第一纤维丝和第二纤维丝呈编织结构,侧拼竹板的抗变形能力和强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0040]
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