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雕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589715阅读:3785来源:国知局
沙雕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沙雕工艺,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沙雕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0002]沙雕,简单的说就是把沙堆积并凝固起来,然后雕琢成各种各样的造型,沙雕只能用沙和水为材料,雕塑过程中不允许使用任何化学粘合剂,作品完成以后经过表面喷洒特制的沙雕专用胶水加固,在正常情况下一般可以保持几个月。
[0003]申请号200910300382.9公开的沙雕作品的永久保存方法,其主要是采用环保的合成树脂在沙雕作品表面制作一与其贴身的壳体,并在该壳体未干的树脂表面喷洒,使其外表与原沙雕作品无异。
[0004]采用以上的永久保存方法是建立在制作完成的沙雕作品的基础上,而沙雕制作过程中,由于沙子分为很多中,其中一些沙子含泥量过低或者沙子本身颗粒过大,则其粘性会非常低,所以需要加入水,以提高其粘性,但是这个粘性仍然不是很大,所以部分沙雕工作者为了保证其所制作的沙雕不倒塌,则会让沙雕横卧,降低其高度,因为沙雕高度越高则倒塌的风险越大,但是该种沙雕的造型则无法表达出沙雕艺术本身所具有的美感,为了保证沙雕艺术的美感,所以必须让沙雕保持一定的高度,同时也要保证沙雕不倒塌,则其基座沙堆必须非常牢固,只有一个牢固的基座沙堆,才能再在基座沙堆上皇叠用于雕刻的雕刻沙堆,但是目前在对于皇叠雕刻沙堆的时候,没有一种很好的方法将其夯实,从而导致一层一层雕刻沙堆皇叠上去之后,在雕刻过程中很容易倒塌,从而无法形成完整的沙雕,同时延长了沙雕的制作过程。

【发明内容】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更好的夯实雕刻沙堆的沙雕制作方法。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沙雕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散沙与水泥相互混合形成散沙,并通过水对沙泥混合物进行渗透性浇灌,并将经过渗透性浇灌的沙泥混合物堆叠为基座沙堆;
步骤二:通过五个方向对基座沙堆进行加固;
步骤三:在基座沙堆的上方放置第一层模板以围成方形;
步骤四:向围成方形的第一层模板内倾倒小于等于第一层模板三分之一高度的散沙;通过打夯机将第一层模板内的散沙进行均匀夯实;
步骤五:重复步骤四,直至围成方形的第一层模板内的散沙与模板的高度平齐以形成第一层雕刻沙堆;
步骤六:按照步骤三至步骤五依次皇叠第二层沙雕沙堆至第N层沙雕沙堆,且第二层沙雕沙堆至第N层沙雕沙堆所对应的第二层模板至第N层模板的方形长与宽依次等长度减小。
[0007]采用上述方案,能使得每层模板内的散沙均经过至少三次夯实,使得每层的散沙更加的牢固,不容易松散而倒塌,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同时越夯实的散沙更加容易进行雕亥IJ,提高雕刻精确度。
[0008]作为优选,在进行步骤三时,第一层模板至第N层模板中相对的板面上均铺设有若干拉紧件以限定相对的板面之间的间距,若干拉紧件均匀排布于相对的面板上且相互叠合形成网格层。
[0009]采用上述方案,通过拉紧件的设置,使得第一层模板至第N层模板在夯实散沙时,不会由于散沙的夯实而导致间距的改变,保证模板内部的间距不变,即散沙倒入后被限定在模板内部,在通过打夯机进行夯实过程中,散沙仅仅在高度上发生改变,使得散沙的体积越来越小,进一步保证散沙的密度越来越大,以便于后期的雕刻。
[0010]作为优选,所述网格层设有两层。
[0011]采用上述方案,上下两层设置,有效的避免出现只有一层而发生蹦断而导致间距发生改变,进一步加强结构强度,同时上下两层的设置让模板更加的稳定,能进一步避免侧边发生倾斜的情况出现。
[0012]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层模板至第N层模板的高度均为60cm。
[0013]采用上述方案,由于沙雕的雕刻是从上至下依次雕刻,即需要先爬到第五层雕刻沙堆以对第N层雕刻沙堆进行雕刻,而第一层模板至第N层模板的高度设置为60cm,便于雕刻人员攀爬,只需要抬脚即可跨上去,使得攀爬更加方便省力。
[0014]作为优选,在进行步骤一时,将散沙与水泥混合形成泥沙混合物。
[0015]采用上述方案,由于散沙的含泥量过低或者沙子本身颗粒过大,导致沙子本身的粘性极差,仅仅加入水并不足以符合沙雕雕刻的要求,所要加入适量的水泥以提高散沙本身的粘性,使得在加入水的时候,能使得散沙与水泥进行混合,便于对散沙进行夯实与皇叠,降低发生坍塌的风险,同时水泥的量不能太多,避免出现夯实后的雕刻沙堆过于坚硬而不利于雕刻的情况出现。
[0016]作为优选,在进行步骤四时,打夯机对散沙夯实的步骤如下:
步骤一,打夯机位于贴近左侧边的一侧且沿着纵向方向依次对散沙夯实;
步骤二,将打夯机横向平移一个机位,并重复步骤一;
步骤三,重复步骤一至二直至打夯机贴合至右侧边,将所有的散沙夯实;
步骤四,打夯机位于贴近上侧边的一侧且沿着横向方向依次对散沙夯实;
步骤五,将打夯机纵向平移一个机位,并重复步骤四;
步骤六,重复步骤一至二直至打夯机贴合至下侧边,将所有的散沙夯实。
[0017]采用上述方案,使得在夯实散沙时,不会发生遗漏,且更加均匀,同时进行横向与纵向的夯实,实现双重夯实,提高散沙夯实的效果,避免散沙仍然处于松散的情况。
[0018]作为优选,在进行步骤四时,打夯机设置有两台,分别为第一打夯机与第二打夯机,第一打夯机与第二打夯机对散沙夯实的步骤如下:
步骤一,第一打夯机位于贴近左侧边的一侧且沿着纵向方向依次对散沙夯实;同时,第二打夯机位于贴近上侧边的一侧且沿着横向方向依次对散沙夯实;
步骤二,将第一打夯机横向平移一个机位;同时,将第二打夯机纵向平移一个机位,并重复步骤一;
步骤三,重复步骤一至二直至第一打夯机贴合至右侧边、第二打夯机贴合至下侧边,将所有的散沙夯实。
[0019]采用上述方案,同时进行横向夯实与纵向夯实能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即能实现双重的夯实效果又能降低工作时间。
[0020]作为优选,在进行步骤六之后,还包括步骤七,用水将夯实完成的第一层雕刻沙堆至第N层雕刻沙堆从上之下定时浇水。
[0021]采用上述方案,保持雕刻沙堆的含水量,使其进行正常的自然沉积,并且保证雕刻沙堆外侧的模板被拆开后不易被晒干而松塌,便于后期的雕刻。
[0022]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
1、能有效的保证对第一层雕刻沙堆至第N层雕刻沙堆的夯实,使其更加的牢固,不易发生松塌的情况;
2、采用泥沙混合物的形式能有效的解决散沙的含泥量过低或者沙子本身颗粒过大而导致的粘性不足的问题,通过水泥与散沙混合以提高散沙的粘性,便于进行沙雕的雕刻;
3、对夯实完成的雕刻沙堆进行定时浇水,使其进行正常的自然沉积,并且保证雕刻沙堆外侧的模板被拆开后不易被晒干而松塌,便于后期的雕刻。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图1为沙雕制作方法的流程框图;
图2为对在堆沙过程中采用包模板法的流程框图;
图3为对泥沙混合物或者散沙进行夯实的流程框图;
图4为采用打夯机进行夯实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框图;
图5为采用打夯机进行夯实的另一实施例的流程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参照图1至图5所示,对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0026]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沙雕制作方法,包括堆沙、雕刻制作与沙雕装饰及保护三个环节,如图1所示。
[0027]实施方式一,堆沙可以采用包模板法,通过铲车、打夯机、水、散沙、水泥、模板、铁丝、铁钉等工具实现多层皇积,如图2所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散沙的含泥量过低或者沙子本身颗粒过大而导致的粘性不足时,将散沙与水泥相互混合形成泥沙混合物,并通过水对沙泥混合物进行渗透性浇灌,使得泥沙混合物完全湿透,一段时间后,通过铲车将经过渗透性浇灌的沙泥混合物堆叠为基座沙堆,基座堆沙的高度以及位置由雕刻什么沙雕作品决定。散沙与水泥混合的比例为:40:1。
[0028]在一个实施例中,散沙的粘性较大时,可直接通过水对散沙进行渗透性浇灌,使得散沙完全湿透,一段时间后,通过铲车将经过渗透性浇灌的散沙堆叠为基座沙堆,基座堆沙的高度以及位置由雕刻什么沙雕作品决定。
[0029]第二,在一个实施例中,通过五个方向对基座沙堆进行加固;可以由人工进行拍打以使得基座沙堆进行加固,也可以采用其他机械工具。
[0030]第三,在一个实施例中,制作若干层模板,例如制作四层模板,第一层模板的板材的长*宽为300cm*240cm,用四块相同的板材,在基座沙堆的上方放置第一层模板以围成方形,第二层模板至第四层模板的长与宽均依次减少等长度减小,即分别为240cm*180cm、180cm*120cm、120cm*60cm,每层模板的长宽相互拼接,通过铁钉加固。第一层模板至第四层模板的高度均为60cm。
[0031]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层模板至第N层模板中相对的板面上均铺设有若干拉紧件以限定相对的板面之间的间距,若干拉紧件均匀排布于相对的面板上且相互叠合形成网格层,拉紧件优选为铁丝,每层模板上均包括左侧边、右侧边、上侧边与下侧边,左侧边与右侧边为相对的板面,上侧边与下侧边为相对的板面,即左侧边与右侧边上设有相互对应的穿孔,铁丝通过穿孔固定在左侧边与右侧边之间,且铁丝与左侧边、右侧边均相互垂直,同时铁丝均与分布在左侧板与右侧板之间以限定该两板之间的间距,避免在夯实泥沙混合物或者散沙时左侧板与右侧板之间的间距发生改变;上侧边与下侧边上也设有相互对应的穿孔,铁丝通过穿孔固定在上侧边与下侧边之间,且铁丝与上侧边、下侧边均相互垂直,同时铁丝均与分布在上侧板与下侧板之间以限定该两板之间的间距,避免在夯实泥沙混合物或者散沙时上侧板与下侧板之间的间距发生改变;左侧边与右侧边上的铁丝、上侧边与下侧边上的铁丝相互贴合形成网格层。
[0032]在一个实施例中,网格层可设置为多层,优选设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