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8331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处理盒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处理盒,其可拆装地安装于电子照相式成像设备的主组件,该处理盒包括:可转动的感光鼓;用于与鼓接触并对鼓充电的充电辊;用于支撑充电辊的转动轴以将鼓和充电辊间隔开的间隔件;和用于与间隔件接触以朝向鼓对充电辊施力的施力构件;其中,间隔件能在用于使充电辊与鼓间隔开的第一位置和用于使充电辊与鼓接触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并且当间隔件处于第二位置时施力构件施加给间隔件的力比当间隔件处于第一位置时小。
【专利说明】处理盒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处理盒(process cartridge),其被可拆装地安装到电子照相式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
【背景技术】
[0002]已经出现了数量不断增加的电子照相式成像设备,其被构造为:为了使电子照相式成像设备容易维护,作为一体地布置有成像部件的盒的单元(下文中将称作处理盒)被可拆装地安装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
[0003]上述电子照相式成像设备可以使用的许多处理盒采用了作为充电构件的充电辊,并且这些处理盒被构造为将充电辊布置为与感光构件接触以对感光构件充电。另外,为了稳定地保持充电辊的外周面与感光构件的外周面之间的充电隙(charge nip),很多采用了充电辊的处理盒被构造为利用弹簧等将充电辊保持成压在感光构件的外周面上。
[0004]然而,从当处理盒从处理盒工厂运出之时(当完成处理盒时)到当处理盒被首次使用之时,如果充电辊连续地保持压在感光构件上,则充电辊会变形。显然,使用变形的充电辊成像会导致形成不能令人满意的图像。
[0005]一个可想到的用于处理上述问题的手段是构造如下的处理盒:在该处理盒的充电辊和感光构件之间布置间隔件。通常会如下地构造处理盒:在处理盒被使用者安装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之前,由使用者将间隔件移除以将充电辊布置为与感光鼓接触。然而,从可用性的观点出发,期望将处理盒构造为:当处理盒被安装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时,处理盒的保持充电辊与感光鼓分开的间隔件通过间隔件接收到的来自设备的主组件的力而退避。
[0006]例如,日本特开2003-76117号公报公开了一种处理盒,其具有用于保持充电辊与感光鼓分开的间隔件,并且该处理盒被构造为:为了允许感光构件和充电辊被布置为彼此接触,间隔件能够通过间隔件所接收到的来自成像设备的主组件的力而绕着充电辊的轴转动地移动。
[0007]为保持充电隙在成像操作过程中稳定,期望充电辊被保持为压在感光鼓上。这适用于如下构造的处理盒:该处理盒的充电辊和感光构件通过处理盒的间隔件被保持为彼此分开,直到该处理盒被首次安装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为止。例如,在前述日本特开2003-76117号公报中公开的处理盒的情况中,盒被构造为:为了保持充电隙稳定,利用弹簧将独立于间隔件的、用于充电辊的轴的轴承保持为压向感光鼓。
[0008]然而,将如下轴承和间隔件布置成在充电辊的长度方向上并排需要使处理盒的长度增加:该轴承在支承如日本特开2003-76117号公报中公开的充电辊的轴的状态下承受用于将充电棍保持为压向感光构件的力。
[0009]对上述问题的一个可想到的解决方案是将在支承充电辊的轴的状态下承受用于将充电辊保持为压向感光构件的力的轴承与间隔件一体地形成。
[0010]然而,在处理盒被构造为使得处理盒的能够绕着充电辊的轴转动地移动的间隔件受到用于允许充电辊被布置为与盒的感光鼓接触并随后保持充电辊与感光鼓接触的力的情况中,难以在间隔件的转动移动之后使用于保持充电辊与感光构件接触的力保持稳定。即,用于处理盒的上述结构配置在如下方面是有问题的:由于间隔件的转动,使得在间隔件绕着充电辊的轴的转动移动之后用于向间隔件施加压力的施压构件的姿势不稳定,其中该转动移动由来自成像设备的主组件的力所引起。

【发明内容】

[0011]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处理盒,其将处理盒的充电辊和感光构件保持为彼此分开直到处理盒接收到来自成像设备的主组件的盒驱动力为止,该处理盒的长度不比根据现有技术的任何处理盒长,并且在用于保持充电辊与感光构件接触的力的值方面是稳定的。
[0012]根据本发明的方面,提供一种处理盒,其包括:能转动的感光构件;充电辊,其用于接触所述感光构件并对所述感光构件充电;间隔件,其用于支撑所述充电辊的转动轴以将所述感光构件与所述充电辊间隔开;和施力构件,其用于与所述间隔件接触以朝向所述感光构件对所述充电辊施力;其中,所述间隔件能在用于使所述充电辊与所述感光构件间隔开的第一位置和用于使所述充电辊与所述感光构件接触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并且当所述间隔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施力构件施加给所述间隔件的力比当所述间隔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施力构件施加给所述间隔件的力小。
[0013]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说明,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征和效果将变得更加明显。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成像设备的主组件的示意性截面图,并示出了设备的一般结构。
[0015]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处理盒的立体图。
[0016]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处理盒的在与盒的长度方向平行的平面处的示意性截面图。
[0017]图4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间隔件的定位的图。
[0018]图5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间隔件的形状的图。
[0019]图6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框架、间隔件和弹簧之间的关系的图。
[0020]图7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感光鼓、充电辊、间隔件等的组合的立体图,并且用于说明驱动力到间隔件的传递。
[0021]图8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间隔件的转动移动的图。
[0022]图9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间隔件的转动移动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用于执行本发明的最优方式]
[0024](实施方式I)
[0025]下文中,简要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电子照相式成像设备的主组件,该主组件安装有本实施方式中的处理盒。然后,详细说明处理盒的结构。[0026]1.{成像设备的一般结构}
[0027]图1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成像设备的一般结构的图。成像设备100被构造为可以安装处理盒1,处理盒I具有作为可转动的最小量的感光构件的筒状感光鼓7和充电辊,该充电辊通过被布置成与感光鼓7的外周面接触而对感光鼓7的外周面充电。处理盒I设置有电触点和联接部,盒I通过电触点接收来自成像设备的主组件的电力,盒I通过联接部接收来自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以下可以简称为设备主组件)的机械力。
[0028]成像设备100利用其转印辊T将在处理盒I中的感光构件的外周面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从盒C传送的记录介质片材上。在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片材上之后,由定影装置F将记录介质片材上的调色剂图像热定影至片材的表面。然后,从设备主组件排出作为成品印制品的片材。
[0029]2.{处理盒的一般结构}
[0030]接下来,详细说明被可拆装地安装到设备主组件中的处理盒I。
[0031](成像单元的一般结构)
[0032]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成像单元的处理盒I采用了无清洁件清洁系统,该清洁系统用于回收转印残留调色剂,即在图像转印后没能转印到记录介质片材上并因此留在感光构件的外周面上的调色剂;该清洁系统通过调节转印残留调色剂的电荷来回收转印残留调色齐U。更不用说,处理盒I可以设置有作为去除感光构件的外周面上的转印残留调色剂用的构件的清洁刮板。图2是本实施方式中的处理盒的立体图。图3是本实施方式中的处理盒I的在与盒I的长度方向垂直的平面处的截面图。
[0033]除了可转动的感光鼓7之外,处理盒I还设置有作为充电构件的充电辊8。通过感光鼓8的转动使充电辊8转动。由于充电偏压被施加至充电辊8,所以充电辊8对感光鼓7充电。通过设备主组件所设置有的激光扫描器L使感光鼓7的被充电构件所充电的外周面曝光。结果,在感光鼓7的外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
[0034]本实施方式中的显影装置设有作为显影剂输送可转动构件的螺杆4,该螺杆4在其输送调色剂储存室9中的调色剂的同时搅拌调色剂。另外,显影装置设有作为用于使感光鼓7的外周面上的静电潜像显影的可转动构件的显影套筒11。显影套筒11在其空腔内保持固定磁体。调色剂储存室9中的调色剂在被搅拌的状态下由显影套筒11携带并由显影套筒11输送到显影区域。另外,显影装置设置有显影刮板12,该显影刮板12在调色剂层被输送到显影区域的状态下限制显影套筒11的外周面上的调色剂层的厚度。当调色剂被输送到显影区域时,其使得感光鼓7的外周面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为可见图像,S卩,通过利用被施加至显影套筒11的显影偏压使调色剂转印到感光鼓7的外周面上而形成调色剂图像。然后,利用被施加到转印辊T的电压,将感光构件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作为调色剂图像可以转印到其上的介质的记录介质片材(纸等)上。施加到转印辊T的电压的极性与形成了调色剂图像的调色剂颗粒的极性相反。
[0035]本实施方式中的处理盒I采用了无清洁件系统。即,在调色剂图像从感光构件的外周面转印到记录介质片材上之后,通过位于转印站下游的一对辅助充电构件来调整在转印后未能转印到记录介质片材上并因此留在感光构件的外周面上的调色剂的电荷,使得这些残留的调色剂将会被回收到显影装置中。本实施方式中的各辅助充电构件是刷辊,并且通过从设备主组件所接收到的力而转动。[0036]接下来,简要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处理盒的框架(壳)。本实施方式中的处理盒I的框架是由多个子框架构成的,即充电部件子框架15、显影部件子框架16和调色剂储存子框架17。充电部件子框架15保持:与感光鼓7的外周面接触的板刷(deck brush)13,即上游刷;与感光鼓7的外周面接触的刷辊14,即下游刷;和充电辊8。显影部件子框架16支撑显影部件,即显影刮板12和显影套筒11的组合。调色剂储存子框架17具有调色剂储存室9并且保持感光鼓7。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处理盒I具有:一对一地覆盖盒的长度方向两端部的一对侧盖31 ;支撑感光鼓7的一对鼓支撑构件32 ;用于从设备主组件取出处理盒I的把手;和覆盖调色剂储存子框架17的顶侧的顶盖19。
[0037]以上给出的是对处理盒I的结构特征的简要说明。
[0038](充电辊的结构)
[0039]接下来,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充电辊8。本实施方式中的充电辊8由直径为8_的金属芯和覆盖了金属芯的外周面的弹性层构成。弹性层由乙丙橡胶、丁腈橡胶、环氧氯丙烷橡胶等与控制弹性层的电阻值用的添加剂的混合物制成。充电辊8的整体直径为14mm。在充电辊8的长度方向上,充电辊8的外周面与感光鼓7之间的接触区域的尺寸为312mm。使充电辊3压在感光鼓7上以确保感光鼓7的外周面被均匀充电所需的压力值为 7.7N。
[0040]因此,如果充电辊8在被施加7.7N压力的状态下长时间(处理盒是一种消耗性的办公用品,所以,处理盒有可能被存放长于一年)保持压在感光鼓7上,则弹性层在充电辊8和感光鼓7之间的前述接触区域整个范围中变形。显然,使用变形的充电辊对感光构件充电会导致感光构件的不均匀充电,进而会导致形成不能令人满意的图像。所以,期望感光鼓7和充电辊8保持彼此分开,直到为了用于形成图像而将处理盒I首次安装到设备主组件中为止。
[0041]3.{充电辊分开机构}
[0042]接下来说明的是如下的机构:在盒I安装到主组件中之后,当处理盒I接收到来自设备主组件的驱动力时,该机构使处理盒I从充电辊8和感光鼓7保持为彼此分开的状态改变到充电辊8和感光鼓7保持为彼此接触的状态。
[0043]接下来,将说明如下间隔件21的形状:间隔件21不仅作为在当处理盒I被运出其工厂时(盒I被制造好时)与当盒I被首次用于成像时之间的整个时期内用于使充电辊8与感光鼓7分开的构件,还作为用于通过充电辊8的轴以在间隔件21与充电辊8的轴之间存在有游隙(Play)的方式支撑充电辊8的轴承。然后,说明间隔件21与将间隔件保持为压向感光鼓7的构件之间的关系。
[0044](间隔件的形状)
[0045]图4的(a)是当间隔件21与感光鼓7接触时,处理盒I的去掉顶盖19的立体图。图4的(b)是当感光鼓7和充电辊8保持为彼此分开时,图4的(a)所示的处理盒I的在与盒I的长度方向垂直的平面中的截面图。图5的(a)是间隔件21的侧视图,图5的(b)是间隔件21的立体图。参照图4的(a),在当处理盒I被运出其工厂时与当处理盒被首次使用时之间的期间内,间隔件21被保持为与感光鼓7的外周面接触,并且被保持为以在间隔件21与充电辊8的轴之间存在预设量的游隙的方式支撑充电辊8的轴。然后,从间隔件21与本发明有关的五个部分说明该间隔件21的形状。[0046]A:凹圆弧部
[0047]间隔件21的多个表面中与感光鼓7的外周面接触的一个表面为凹圆弧状;假设这种曲率能够适应感光鼓7的外周面的曲率。更具体地,被布置成与感光鼓7的外周面接触以保持充电辊8与感光鼓7分开的该表面的曲率半径比感光鼓7的曲率半径大,由此确保了:即使处理盒I经受了大量的振动,充电辊8和感光鼓7之间的接触点也能移回到预设位置(当盒在静止时接触点所在的位置)。更具体地,为了使间隔件21平滑地与感光鼓7的外周面接触,间隔件21的形状形成为使得间隔件21的凹圆弧表面21a的曲率半径为感光鼓7的曲率半径的一半。
[0048]B:轴承部(轴支撑部)
[0049]间隔件21具有支撑充电辊8的转动轴的部分(内表面21f)。为了容易组装,支撑部的截面为U字形。另外,间隔件21的形状形成为使得:当间隔件21处于其起到轴承的作用的位置时,开口 21g面对感光鼓7。
[0050]显然,充电辊8的转动轴的外径与间隔件21的轴承部的内径之间的关系如下:当充电辊8的转动轴装配到轴承部中时,在轴和轴承部(内表面21f)之间有一定量的游隙。更具体地,充电辊8的转动轴的直径为8mm,而轴承部的内径为8.1+0.1mm。
[0051]C:齿轮部
[0052]当当间隔件21处于其保持充电辊8与感光鼓7分开的位置时接收到来自设备主组件的驱动力时,间隔件21移动到其允许充电辊8与感光鼓7接触的位置。就允许间隔件21的该移动的结构配置而言,间隔件21设置有与通过接收来自设备主组件的驱动力而转动的齿轮24啮合的齿轮部。更具体地,间隔件21的齿轮部与齿轮24啮合。间隔件21的齿轮部为扇形齿轮的形式,并且间隔件21的形状形成为使得当充电辊8与感光鼓7接触时,间隔件21的齿轮部从齿轮24脱开。
[0053]图7是用于说明当本实施方式中的间隔件21转动时发生的驱动力的传递的图。处理盒I设置有在充电辊8的长度方向两端部处一端一个地定位的一对间隔件21。各间隔件21均设置有与齿轮22啮合的齿轮部,其中齿轮22安装于作为辅助充电构件的刷辊14的转动轴24。在感光鼓7的下游侧的刷辊14设置有安装于刷辊14的转动轴24的齿轮26。另夕卜,齿轮26与安装于感光鼓7的一个长度方向端部的鼓凸缘齿轮27哨合,并且通过接收来自设备主组件的驱动力而转动。
[0054]D:在充电辊保持与感光鼓分开的状态下与弹簧接触的突出圆弧部
[0055]在本实施方式中,间隔件21除了保持充电辊8与感光鼓7分开的构件的功能之夕卜,还具有承受保持充电辊8 (由充电辊8的转动轴支撑)压向感光鼓7的力的轴承的功能。因此,在间隔件21保持充电辊8与感光鼓7分开的状态下,间隔件21与弹簧接触。另外,即使在间隔件21从间隔件21保持充电辊8与感光鼓7分开的位置向间隔件21允许充电辊8与感光鼓7接触的位置转动地移动的过程中,弹簧也保持与间隔件21接触。
[0056]间隔件21的形状形成为使得本实施方式中的间隔件21的在间隔件21保持充电辊8与感光鼓7分开的状态下与弹簧接触的部分为突出的圆弧。更具体地,参照图5的(a),间隔件21的形状形成为使得:当间隔件21处于间隔件21保持充电辊8与感光鼓7分开的位置时,充电辊8的转动轴线到弹簧与间隔件21的突出圆弧部之间的接触点A的距离LI为 9.4mmο[0057]E:当充电辊与感光鼓7接触时与弹簧接触的平坦部
[0058]在本实施方式中,由间隔件21承受施加到充电辊8的轴以使得当充电辊8与感光鼓7接触时产生的充电隙稳定的压力。因此,本实施方式中的间隔件21设置有平坦部,当充电辊8与感光鼓7接触时该平坦部保持与施压构件接触。
[0059]不像上述具有外凸曲率的部分,平坦部有助于使在充电辊8与感光鼓7接触时在充电辊8与感光鼓7之间形成的充电隙稳定。更具体地,参照图5的(a),间隔件21的形状形成为使得:当充电辊8与感光鼓7接触时,充电辊8的转动轴线到间隔件21的平坦部与弹簧之间的接触点B的距离L2为7mm。另外,间隔件21的形状形成为使得:当充电辊8与感光鼓7接触时,盒I的弹簧支撑表面与间隔件21的平坦表面大体平行。
[0060](向间隔件施加压力的施压构件)
[0061]起到充电辊轴用轴承的作用的本实施方式中的间隔件21兼具使充电辊8与感光鼓7分开且保持充电棍8与感光鼓7分开的间隔件的功能。当充电棍8保持与感光鼓7分开时,作为施压构件的弹簧与间隔件21的平坦表面21e接触,所以,来自施压构件的压力通过间隔件21将充电辊8压在感光鼓7上。这里,在间隔件21从间隔件21保持充电辊8与感光鼓7分开的位置向间隔件21允许充电辊8与感光鼓7接触的位置移动的过程中,弹簧保持将间隔件21压向感光鼓7。接下来,说明当充电辊8被间隔件21保持为与感光鼓7分开时以及当间隔件21允许充电辊8与感光鼓7接触时由弹簧产生的压力。顺便提及,本实施方式中的施压构件是弹簧,但是施压构件也可以是由诸如橡胶等制成的弹性构件。
[0062]A:当充电辊被间隔件保持为与感光鼓7分开时由弹簧产生的压力值
[0063]在本实施方式的处理盒I的情况中,为将充电辊8保持成压在感光鼓7上以对感光鼓7的外周面均匀充电所需的压力值为7.7N。即,考虑到在充电辊8的每个长度方向端部通过间隔件21、充电辊8以及安装于充电辊8的各个部件的组合重量所产生的力的值,待由两个弹簧25中的每一个施加给充电辊8的力的值期望是4.75N。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了由弹簧钢制成的螺旋弹簧。该螺旋弹簧的线径为0.45_、内径为3.5_、长度为
10.4mm并且有效螺旋的数量为5.5。另外,弹簧25是具有闭合端部的螺旋;长度方向端部已被加工成平坦的。
[0064]在间隔件21从间隔件21保持充电辊8与感光鼓7分开的位置向间隔件21允许充电辊8与感光鼓7接触的位置移动的过程中,弹簧25的一个长度方向端部保持与间隔件21接触。更具体地,参照图5,弹簧25的一个长度方向端部保持与间隔件21的突出圆弧形表面部21c接触,还与间隔件21的与突出圆弧形表面部21c相连的平坦表面部21e接触。当充电辊8被保持为与感光鼓7分开时由弹簧25施加给间隔件21的压力值比当充电辊8与感光鼓7接触时由弹簧25施加给间隔件21的压力值大。在没有任何压缩时长度为La的弹簧25被压缩至长度为大约4mm时,由弹簧25施加给间隔件21的压力值为14.2N。BP,由弹簧25施加给间隔件21的压力值(14.2N)比由充电辊8和一对间隔件21的组合重量所产生的力的值大(大约八倍)。所以,间隔件25即使在其经受大量冲击的时候也能保持稳定的姿势。通过如上所述牢固地保持弹簧25,能够防止由于在处理盒I被运送时对处理盒I所产生的振动等而使得间隔件21从间隔件21保持充电辊8与感光鼓7分开的位置容易地移动到间隔件21允许充电辊8与感光鼓7接触的位置。
[0065]B:当充电辊与感光鼓接触时由弹簧产生的压力值[0066]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对感光鼓7的外周面均匀充电而保持充电辊8压在感光鼓8的外周面上所需的力的值为7.7N。另外,间隔件21的形状形成为使得:当间隔件21处于其允许充电辊8保持与感光鼓7接触的位置时(图8的(d)),弹簧25的长度Ld为6.4_。通过将间隔件21的形状形成为使得当充电辊8被保持为与感光鼓7接触时弹簧25的长度比当充电辊8被保持为与感光鼓7分开时弹簧25的长度长,能够通过将间隔件21转动地移出间隔件21保持充电辊8与感光鼓7分开的位置来减小弹簧25产生的力的值。
[0067]当间隔件21转动地移出间隔件21保持充电辊8与感光鼓7分开的位置时,允许弹簧25在减小其所产生的力的值的同时由于其回弹力而伸长,由此减小了弹簧自身和间隔件21之间的压力值。所以,间隔件25的转动对弹簧25的姿势的影响最小化。即,能够防止当间隔件21转动移动时由间隔件21拉拽弹簧25的问题。所以能够防止弹簧25由于间隔件25的转动而倾斜和/或移位。换言之,能够在弹簧25的姿势(倾斜、竖立等)方面使处理盒之间的不均匀性最小化。
[0068]C:与弹簧接触的间隔件表面的形状
[0069]在充电辊8被间隔件21保持为与感光鼓7分开时弹簧25和间隔件21之间的接触面积比当间隔件21允许充电辊8与感光鼓7接触时弹簧25和间隔件21之间的接触面积小。当间隔件21转动移动时,在间隔件21的突出圆弧部与弹簧25之间产生摩擦。该摩擦对弹簧25的姿势具有一些影响。因此,通过使间隔件21的突出圆弧部与弹簧25之间的摩擦比间隔件21的平坦部与弹簧25之间的摩擦小,能够防止弹簧25被间隔件21的转动改变姿势。更具体地,期望间隔件21的突出圆弧部的表面粗糙度比间隔件21的平坦部的表面粗糙度小;期望间隔件21的突出圆弧部被制得比间隔件21的平坦部平滑。
[0070](弹簧和间隔件到盒的安装)
[0071]接下来,参照图6说明将间隔件21和弹簧25安装到盒框架17中的方法。
[0072]图6的(a)是用于说明将充电辊8、间隔件21和弹簧25安装到盒框架17的顺序的图。图6的(b)和图6的(c)是盒框架17中的安装(装配)间隔件21的部分的细节图。
[0073]参照图6,由附图标记17a至17d表示的是盒框架17的一部分,这些部分起到了通过间隔件21的边缘对间隔件21进行引导的作用。由附图标记17e表示的是钩,在处理盒I的组装过程中,该钩挂住充电辊8的轴以防止充电辊8被弹簧25推出。由附图标记17f表示的是由与弹簧25接合的部分17h与保持弹簧25的引导部17g形成的部分。
[0074]引导部17g的直径(在本实施方式中为3mm)被制得稍微小于弹簧25的内径(3.5mm),并且引导部17g的始于盒框架17的内表面的高度(在本实施方式中为3mm)被制得比弹簧25在弹簧25处于压缩状态时的长度小Imm至2mm。利用此设置,由引导部17g保持弹簧25的一个长度方向端部(与盒框架相邻的长度方向端部)。由此,即使当弹簧25的另一端部被间隔件21摩擦时,弹簧25也保持在弹簧25的轴线与感光鼓7的轴线相交的这种姿势。顺便提及,处理盒I的长度方向两端部均设置有上述部件及其部分等,而这些部件及其部分等相对于处理盒I的长度方向中心对称地定位。
[0075]4.{用于将间隔件从间隔件保持充电辊与感光鼓分开的位置移动到间隔件允许充电辊与感光鼓接触的位置的操作}
[0076]接下来,参照图8,说明间隔件21在间隔件21接收到来自设备主组件的驱动力时产生的移动。然后,参照图9,说明间隔件21的姿势与作为施压构件的弹簧25的姿势之间的关系。
[0077](用于将间隔件从间隔件保持充电辊与感光鼓分开的位置移动到间隔件允许充电辊与感光鼓接触的位置的操作)
[0078]图8的(a)至图8的(d)是顺序说明间隔件21的移动的图。图8的(a)是示出在将间隔件21刚刚装配到处理盒I中之后感光鼓7、充电辊8、间隔件21和齿轮22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图;充电辊3被间隔件21保持为与感光鼓7分开。当盒I处于图8的(a)所示的状态时,间隔件21被来自弹簧25的压力压在感光鼓7和齿轮22上,所以,充电辊8可靠地保持与感光鼓7分开。
[0079]还有,在盒I处于图8的(a)所示的状态时,长度La为10.4mm的弹簧25处于压缩状态(压缩至大约4mm),所以,如前所述,当弹簧25处于图8的(a)所示的状态时弹簧25产生的压力值为14.4N。即,由弹簧25施加给间隔件21的压力值(14.2N)比由充电辊8和两个间隔件21的组合重量所产生的力的值(1.SN)大(大约八倍)。所以,间隔件21即使在处理盒I经受大量冲击时也能通过弹簧25保持姿势稳定。
[0080]接下来,参照图8的(b),当感光鼓7接收到来自设备主组件的驱动力时,感光鼓7开始沿由箭头标记示出的方向转动。这里,如图7所示,鼓凸缘齿轮27与绕刷棍14的轴24装配的齿轮26啮合。所以,与齿轮26所在的轴同轴的齿轮也沿由箭头标记示出的方向转动,由此使间隔件24转动地移动。由于处理盒I被构造为使得间隔件21由盒框架17的间隔件引导部17a和17b引导,所以间隔件21在沿由箭头标记所示的方向压缩弹簧25的状态下被齿轮22的齿转动地移动,直到间隔件21的齿形部从齿轮22脱开为止。
[0081]接下来,参照图8的(C),当间隔件21的齿形部从齿轮22脱开时,间隔件21停止受到齿轮22的推动。因此,间隔件21通过从弹簧25施加给间隔件21的压力沿由箭头标记所示的方向移动,并接触感光鼓7的外周面。
[0082]最后,参照图8的(d),间隔件21转动地移动直到其平坦表面21e变得与弹簧25的对应端面平齐,由此姿势变得稳定。当充电辊8与感光鼓7接触时,弹簧25的长度Ld为
6.4mm (未压缩时为10.4mm),为保持充电辊8与感光鼓7接触而由弹簧25施加给间隔件21的压力值为7.7N。因此,当充电辊8压在感光鼓7上时形成的充电隙保持稳定,所以充电辊8能够对感光鼓7的外周面均匀地充电。
[0083]如上所述,通过为处理盒I配备间隔件21,能够将处理盒I放置在感光鼓7和充电辊8保持彼此分开的状态下(图8的(a)),或者放置在感光鼓7和充电辊8保持彼此接触的状态下(图8的(d))。更具体地,当处理盒I接收到来自设备主组件的驱动力时,处于间隔件21保持充电棍8与感光鼓7分开的位置(起到用于保持充电棍8与感光鼓7分开的构件的作用)的间隔件21通过来自设备主组件的驱动力绕充电辊8的轴线转动地移动至间隔件21允许充电辊8保持与感光鼓7接触的位置(起到充电辊轴承的作用)。
[0084]当间隔件21起到充电辊8用的轴承的作用时,间隔件21的底部21e与弹簧25的一个长度方向端部接触。另外,当充电辊8与感光鼓7接触时,间隔件21的底部21e变得与盒框架17的支撑弹簧25的表面大体平齐。另外,即使在充电辊8与感光鼓7接触之后(图8的(d)),间隔件21仍然转动直到其底部21e与弹簧25的对应端部完全接触。
[0085]因此,间隔件21的形状形成为使得:当间隔件21的底部21e与弹簧25完全接触时,间隔件21的齿轮部21b从安装于刷辊14的轴24的齿轮22脱开并且此后不与齿轮22接触。所以,在齿轮部21b和齿轮22分开之后,不会发生由间隔件21的齿轮部21b与齿轮22之间的接触可能产生的使充电辊8振动的情况。所以,防止处理盒I (成像设备)输出不能令人满意的图像,更具体地,防止输出如下的图像:该图像由于因充电辊8的振动使得感光鼓7的外周面不能被充电辊7均匀地充电的缘故而遭受密度不均匀的问题。
[0086]间隔件21设置有突出圆弧部21c。所以,当间隔件21从其起到间隔件作用的位置转动地移动起到其起到轴承作用的位置时(图9),弹簧25能够从突出圆弧部21c平滑地滑动到平坦部21e。所以,由弹簧25施加给间隔件21的压力总是保持为朝向感光鼓7的轴线定向。顺便提及,在间隔件21绕充电辊8的转动轴线转动的过程中,由弹簧25施加给间隔件21的压力值所发生的变化如图9所示(以箭头标记示出)。
[0087](弹簧的与间隔件的转动相关的姿势)
[0088]接下来,参照图9说明弹簧在间隔件21的转动移动过程中的姿势。在充电辊8被间隔件21保持为与感光鼓7分开的状态下,弹簧25与间隔件21的突出圆弧部接触。间隔件通过接收到来自设备主组件的驱动力而绕充电辊8的转动轴线转动。在间隔件21的该转动过程中,间隔件21沿与间隔件21的突出圆弧部21c相切的方向压弹簧25。因此,弹簧的姿势趋向于变得不稳定。
[0089]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用于使充电辊8与感光鼓7分开的机构被构造为如图9所示。即,其被构造为使得当充电辊8被间隔件21保持为与感光鼓7分开时,弹簧25比当间隔件21允许充电辊8被保持为与感光鼓7接触时短。同样参照图9,在间隔件21从间隔件21保持充电辊8与感光鼓7分开的位置向间隔件21允许充电辊被保持为与感光鼓7接触的位置转动地移动的过程中,弹簧25在允许弹簧25伸长的状态下保持与间隔件25接触。与间隔件21在压缩弹簧25的状态下转动地移动的结构配置相比,本实施方式中的结构配置在允许弹簧25伸长的状态下使间隔件21转动地移动。所以,本实施方式中的结构配置不太可能使弹簧25倾斜。
[0090]如上所述,为保持充电辊8与感光鼓7分开而设置于本实施方式中的处理盒I的间隔件21兼具保持充电辊8压在感光鼓7上的轴承的作用。换言之,用于保持充电辊8与感光鼓7分开的构件和用于保持充电棍8与感光鼓7接触的轴承被一体形成为间隔件21。所以,通过使用本实施方式中的间隔件21,不仅能够改善处理盒在组装处理盒方面的效率,还能够在不增加盒的长度的情况下稳定处理盒的充电隙。
[0091]虽然已经参考这里公开的结构说明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所说明的细节,本申请旨在覆盖可落在改进的目的或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之内的变型或修改。
[0092][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0093]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处理盒,其保持充电辊和感光构件彼此分开直到盒接收到来自成像设备的主组件的盒驱动力为止,处理盒的长度不长于根据现有技术的任何处理盒的长度,并且在用于保持充电辊与感光构件接触的力的值方面稳定。
【权利要求】
1.一种处理盒,其包括: 能转动的感光构件; 充电辊,其用于接触所述感光构件并对所述感光构件充电; 间隔件,其用于支撑所述充电辊的转动轴以将所述感光构件与所述充电辊间隔开;和 施力构件,其用于与所述间隔件接触以朝向所述感光构件对所述充电辊施力; 其中,所述间隔件能在用于使所述充电辊与所述感光构件间隔开的第一位置和用于使所述充电辊与所述感光构件接触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并且当所述间隔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施力构件施加给所述间隔件的力比当所述间隔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施力构件施加给所述间隔件的力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中,所述间隔件包括当所述充电辊与所述感光构件间隔开时与所述施力构件接触的圆弧部和当所述充电辊与所述感光构件接触时与所述施力构件接触的平坦表面部,并且当所述间隔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从所述充电辊的转动轴的中心的距离比当所述间隔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处理盒,其中,所述感光构件是筒状感光鼓,并且所述间隔件设置有凹部,当所述充电辊与所述感光鼓间隔开时所述凹部与所述感光鼓接触,当所述充电辊与所述感光鼓接触时所述间隔件的所述平坦表面部与所述处理盒的接触所述施力构件的表面彼此大致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处理盒,其还包括:辅助充电辊,该辅助充电辊布置在所述充电辊相对于所述感光构件的转动移动方向的上游,用于调节留在所述感光构件上的调色剂的电荷;和齿轮,该齿轮设置于所述辅助充电辊的转动轴,其中,所述间隔件设置有用于在所述充电辊与所述感光鼓间隔开时接收来自所述齿轮的驱动力的接收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中,所述充电辊在所述充电辊被压至所述感光鼓时通过所述感光鼓而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中,所述施力构件包括筒状螺旋弹簧。
【文档编号】G03G15/02GK103718115SQ201280038147
【公开日】2014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3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5日
【发明者】北岛一司, 工藤俊彦 申请人:佳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