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镜片的观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07154发布日期:2020-12-08 13:38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镜片的观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镜片的观测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观测装置与显示器直接通过观测镜片进行观测,此时就会因为成像小,而放过许多细节;另外,两者之间的搭配组装时,过于松散,容易发生震动后,显示器产生偏位,未有单独的固定结构,难以很好的保障观测镜片与显示器在同一水平线上,这使得热像装置的观测装置的组装维修带来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带镜片的观测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带镜片的观测装置,包括显示器、凸透镜、观测镜片和观测装置本体,显示器、凸透镜、观测镜片设置在观测装置本体内,且按此顺序放置。

进一步的,显示器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

进一步的,还包括内壳,内壳设置在观测装置本体内,凸透镜设置在内壳内,显示器设置在内壳一端,凸透镜设置在内壳另一端。

进一步的,内壳采用圆筒形。

进一步的,所述显示器包括控制板和显示屏,显示屏设置在控制板靠近凸透镜的一侧;或者控制板设置在显示屏左侧、右侧、上方或下方中的任何一个位置。

进一步的,还包括内壳,控制板和显示屏固定在内壳一端,凸透镜设置在内壳另一端,且显示屏和凸透镜的中心设置在同一直线上。

进一步的,观测镜片包括第二镜片和第三镜片,第二镜片为三菱镜。

进一步的,观测装置本体包括观测部和外壳部,外壳部和观测部卡接。

进一步的,显示器、凸透镜设置在外壳部内,观测镜片设置在观测部。

进一步的,还包括内壳,外壳部和内壳都成圆筒形,内壳设置在外壳内,且两者间通过设置条形槽和条形凸台进行固定,内壳一端设置显示器,内壳另一端设置凸透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增加第一镜片,且将其放置在显示器与观测镜片之间的顺序放置,通过第一镜片放大显示器显示内容,以此来提高观测位的观测图像,避免遗漏观测细节,提高观测效果。第一镜片采用凸透镜,并通过控制显示器位置调节,最终达到观测位的最佳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内壳,提高成像效果,且提供稳定的固定装置,为显示器提供稳固位置,便于后续维护组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中标识:显示器1、控制板11、显示屏12、凸透镜2、内壳3、观测镜片4、第二镜片5、第三镜片6、观测装置本体7、外壳部71和观测部7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带镜片的观测装置,包括显示器1、凸透镜2、观测镜片4和观测装置本体7。显示器1、凸透镜2、观测镜片4设置在观测装置本体7内,且按此顺序放置。显示器1设置在凸透镜2一倍焦距到两倍焦距之间,从而形成放大的实像,具体放大多少根据装置观测设置的显示器1与凸透镜2的距离进行调节。形成放大原始图像的作用,且制作成本相对较低。

显示器1包括控制板11和显示屏12,显示屏12设置在控制板11靠近凸透镜2的一侧。具体的显示屏和控制板可以与凸透镜处于同一水平线上,也可以将控制板11设置在显示屏12的上方、下方、左侧、右侧都可以,通过卡扣结构、螺栓结构或直接通过胶水、焊接等方式固定在相应位置。控制板11与显示屏12电性连接,且控制显示屏12的显示内容。其中显示屏12和凸透镜2的中心设置在同一直线上,这样成像更清晰,不会跑位,出现偏上偏下或偏左偏右的情况。

观测镜片4包括第二镜片5和第三镜片6,第二镜片5采用三菱镜或者采用平面镜,将其设置在直角三角形结构的斜面上。第三镜片6采用普通平面镜即可,也可以根据需要采用可以调节第二镜片5和第三镜片6距离的凸透镜或凹透镜,进行成像。

观测装置本体7包括观测部72和外壳部71,外壳部71和观测部72卡接,便于拆卸和组装。显示器1、凸透镜2设置在外壳部71内,观测镜片4设置在观测部72。即可以通过外壳部71上设置调节显示器1或凸透镜2位置的结构来调整成像效果。具体如通过设置加长的轨道,并设置可以任一点固定的螺栓进行固定。

实施例二:

于实施例一相比,其还包括内壳3,内壳3设置在观测装置本体7的外壳部71内,凸透镜2设置在内壳3内,显示器1设置在内壳3一端,凸透镜2设置在内壳3另一端。内壳3采用圆筒形。即内壳上的显示器1上可以设置移动调节结构来控制显示器1和凸透镜2之间的距离,来达到调整成像效果的作用。其中显示器也包括控制板11和显示屏12,控制板11可以设置在显示屏12的不同位置,如上方、下方、左侧、右侧或直接把控制板11与显示屏12、凸透镜2设置在同一水平线上。

作为优选,外壳部71和内壳3都成圆筒形,内壳3设置在外壳内,且两者间通过设置条形槽和条形凸台的配合进行固定,即可以外壳部71上设置条形凸台、内壳3上设置条形槽,或者外壳部71上设置条形槽、内壳3上设置条形凸台,以方便两者的结构。可以便捷的互相拆卸,直接更换内壳3来达到快速维修。即凸透镜2可以固定在内壳3一端,显示器1也固定在内壳3另一端,形成一个成品组件进行更换,其中显示器1与凸透镜2本身也可以设置成在一定范围内调节之间距离的一种成品组件。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本实用新型中对于各个部件名词的定义仅仅是为了说明的方便,在实际情况下,存在功能及结构相同或相似,但是名称不一致的情况,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带镜片的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器、凸透镜、观测镜片和观测装置本体,显示器、凸透镜、观测镜片设置在观测装置本体内,且按此顺序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镜片的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显示器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镜片的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壳,内壳设置在观测装置本体内,凸透镜设置在内壳内,显示器设置在内壳一端,凸透镜设置在内壳另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镜片的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内壳采用圆筒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镜片的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器包括控制板和显示屏,显示屏设置在控制板靠近凸透镜的一侧;或者控制板设置在显示屏左侧、右侧、上方或下方中的任何一个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带镜片的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壳,控制板和显示屏固定在内壳一端,凸透镜设置在内壳另一端,且显示屏和凸透镜的中心设置在同一直线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镜片的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观测镜片包括第二镜片和第三镜片,第二镜片为三菱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镜片的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观测装置本体包括观测部和外壳部,外壳部和观测部卡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带镜片的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显示器、凸透镜设置在外壳部内,观测镜片设置在观测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带镜片的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壳,外壳部和内壳都成圆筒形,内壳设置在外壳内,且两者间通过设置条形槽和条形凸台进行固定,内壳一端设置显示器,内壳另一端设置凸透镜。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镜片的观测装置,包括显示器、凸透镜、观测镜片和观测装置本体,显示器、凸透镜、观测镜片设置在观测装置本体内,且按此顺序放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成本较低的一种带镜片的观测装置。

技术研发人员:王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阿尔法红外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2.05
技术公布日:2020.12.0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